梦境

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于睡眠,而梦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奇特体验。有统计显示:人们每晚约花2-3小时做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梦,一个75岁的老人一生花在做梦上的时间是6- 7年。法国科学家Augus…
管理

详细内容

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于睡眠,而梦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奇特体验。有统计显示:人们每晚约花2-3小时做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梦,一个75岁的老人一生花在做梦上的时间是6- 7年。法国科学家August Kekulé在梦中发现了苯环结构;莫扎特自称他的音乐作品很多来自于他的梦;Elias Howe称由于一个梦帮助他发明了缝纫机。睡眠与梦的生理心理学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


图源:pixabay

一、梦的研究历程

在中世纪到19世纪之间虽然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关于睡眠梦的论著,但它们不是建立在神学的假设基础上,就是建立在思辨哲学基础上,要不就是建立在经验与推论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都缺乏科学基础,不能将之列入科学领域[2]

(一)心理学与神经病学研究

1.弗洛伊德的梦论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于1899年发表了他的德文专著《释梦》,成为对睡眠与梦进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基础研究的里程碑。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它是经伪装表现出来的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在《释梦》中,弗洛伊德延续他在《科学心理学设计》中的意识模型,对梦进行了详细界定[2][3]


图片:弗洛伊德的梦论模型[3]


梦有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方式是退行。在睡眠时,由于与现实接触的减少和行为能力的受限,在业系统中形成的心理能量无法通向行为系统,因此,它们只能退行至知觉界线上,建立了一种无外部客体的知觉,如幻觉。通过退行得来的幻觉可以满足被压抑的本能需要。弗洛伊德曾说,“梦是退行至婴儿期的幻想的满足”。另一种方式是越过审查机制进入知觉意识系统,只是梦的内容要进行扭曲和变异。这也是隐梦与显梦关系的由来[3]


图片:弗洛伊德(图源:https://www.sohu.com/a/20483542_115373)


2.阿德勒和荣格

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则认为,做梦是有目的的。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部分,人们可以从对梦的期待中,看出梦的目的。梦和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在睡眠时和清醒时是同一个人,由白天和夜里两方面表现结合起来才构成了完整的人格[4]

弗洛伊德的另一名学生荣格认为,梦就是集体潜意识的表现。重视潜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是理解和分析梦的前提,梦具有某种暗示性。梦所暗示的属于目前的事物,诸如婚姻或社会地位,这通常是问题与冲突的根源所在[4]


图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2bd060101ca1l.html


3.其他

在弗洛伊德之后,埃里克森发展了一种分析梦的具体步骤。他从梦的显性结构开始去探索显梦与隐梦内容之间的联系。随后他分析隐梦的内容,最后一步他试图重建做梦者的生命周期与个人发展之间的联系[1]

当代精神分析研究者把梦的分析与移情的概念结合起来,他们认为临床上与移情有关的材料同样会影响梦的内容。Stewart和Deserno揭示了移情于梦境存在互相影响,并讨论了做梦者与治疗师和做梦者与梦之间的关系。Pontalis甚至把梦作为一个客体来对待。总之,梦不是孤立产生的,梦的内容会受到当前人际关系很大的影响[1]

(二)经典生理学研究

除了对梦进行心理学研究之外,生理学研究也在19世纪萌芽,哲学家莱布尼兹就说过:“脑也像其他内脏和五官一样,能进行自主的活动,一些观念或想法就是脑自发生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共同产生的。”对梦的解释也从睡眠生理学和哲学两方面进行研究[2]。


图源:https://www.sohu.com/a/284804874_100135470


最早从生理学方面对睡眠与梦进行实验研究的是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认为睡眠是一种脑生理功能的普遍抑制过程。作为内抑制的分化抑制,可以转化为全脑的普遍抑制过程。由此,巴甫洛夫推断睡眠抑制也是一种主动性内抑制过程[2]

(三)现代生理学研究

1.三大学说

现代生理学主要从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等方面研究睡眠,主要形成了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抑制扩散学说主要从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角度认识睡眠的规律。中枢学说主要通过动物实验,认识到脑的五个部分延髓、脑桥、孤束核、蓝斑和中缝核与睡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将这五部分称为睡眠中枢。睡眠物质学说主要通过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研究,认识到很多激素的分泌符合昼夜节律,可能与睡眠有密切关系,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也能通过激发对神经的控制影响睡眠[5]

2.REM和NREM

1953年,芝加哥睡眠实验室的Aserinsky和Kleitman发现了快眼动(REM)睡眠,为睡眠和梦的研究开创了新纪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利用脑电图技术研究睡眠阶段、梦和各类精神障碍的关系,已经成为脑科学、精神病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


图片:睡眠阶段[8]


(1)现代神经生理学与睡眠

现代神经生理学主要通过对脑电和眼动观察来研究睡眠与梦的关系。研究发现,人的睡眠不是单一的过程,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慢波睡眠(NREM)和快波睡眠(REM),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成年人的睡眠中,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相互交替,先进入慢波睡眠状态,持续约90分钟,然后进入快波睡眠,持续20~30分钟,接着又进入慢波睡眠。两种睡眠状态都可以直接进入觉醒状态,但从觉醒状态进人快波睡眠必须先进入慢波睡眠。一夜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交替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的持续时间越长[5]


图片:睡眠周期(图源:https://www.sohu.com/)


(2)现代神经生理学与梦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认为,做梦是人脑的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维持脑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做梦是人脑处于睡眠状态下,一定时相、一定部位的兴奋活动。研究表明,做梦主要是在快波睡眠期间,当然,也有少数是在慢波睡眠期间。但两种睡眠状态所做的梦,在内容上是不同的。慢波睡眠期间所做的梦,概念性较强,内容常涉及到最近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快波睡眠期间所做的梦,知觉性(特别是视知觉)较强,内容生动、古怪[5]

(四)中医关于睡梦论的概述


图源:http://www.xuexila.com/mengjian/renwu/2647362.html?1510733139


中医学对睡眠和梦的关注和研究起源很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寝”的解释是“寐而觉也”,描述了睡眠是处于一种并非完全失去意识,而是处于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上古时期,作为医的前身的“巫”,主要的手段即是占卜(占卜被普遍认为含有心理学的意义),而占卜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对梦进行分析和预测。

梦被看作是人与神的对话,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预测学著作《周公解梦》即以此命名。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中期的《皇帝内经》,对睡眠和梦都有大量的重要的论述。自《黄帝内经》肇始,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合一观出发,运用阴阳等理论,解释睡梦的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睡梦理论[5]


二、梦的特点

(一)梦的内容

一般人每晚约花100分钟的时间做梦,但除非在梦发生后立即将其唤醒,否则大部分梦是不能回忆的,梦的特点也会影响到它能多大程度被唤醒。德门特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梦都出现在普通的日常背景下,并且通常不带有很强的情绪性。然而若梦中出现情绪,它往往是消极的。德门特还指出,晚间早期的梦往往是关于前一天发生的事情,而晚些时候的梦则更多地出自储存的记忆[6]

一些研究发现,梦会随着年龄而改变。例如,赫尔曼和肖斯在对295个大学研究生的大样本进行调查后发现,年轻人对梦的回忆更加频繁。沃特曼进—步发现,青年学生和中年人在梦的内容上也有差异。中年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他们梦中的攻击性、亲密性和情绪性都显著地少于学生的梦[6]




图片:梦的人口学差异[7]


Winger运用随机交叉分层设计研究了300人的梦,探讨年龄、性别、社会经济阶层、种族和婚姻状况5个变量对梦内容的影响。他发现梦的性别差异最显著,不仅更多的女性(65%)承认做梦(男性为53%)而两性的梦主题明显不同[7]

(二)耗时的梦

在针对大学生这一年龄人群的调查中,约15%的人说自己每晩都做梦,另有25%说自己在大多数夜晚都做梦,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很少或从不做梦。即便你认为自己每晚都有梦,但你仍可能极大地低估了自己做梦的频率,我们花在梦境意识中的时间远比我们大多数人所意识到的要长。对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平均每晚在REM睡眠上大约要花上2小时,这时间可分为大约4至6个独立时段。据在REM睡眠中被唤醒的这些人报告,显然我们在REM睡眠的这些时段中至少有8成在做梦[8]


图源:Pexels


(三)做梦是在左脑还是右脑

右脑做梦的观点从很早就有,该观点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提出的。依据有三:一是3例有右半球血管障碍的患者都没有梦;二是如果刺激癫痫患者的右颞叶就出现梦样体验,而刺激左颞叶不引起该体验;三是切断癫痫患者的胼胝体后不做梦,即使右脑做梦左脑也不知道,所以不能用言语说出来[9]

左右半球是通过胼胝体连结着的,如果将其切断将怎样呢?此时如让患者闭着眼睛,用右手拿东西时其信息传达到左脑,能用语言说清那种东西叫什么;而用左手拿东西时其信息传达到右脑,此时不能用言语说出叫什么。由此看来,如果右脑作梦,其感觉影像输送到左脑后,梦者就能说出梦的内容[9]

(四)自主神经风暴


图片:与REM睡眠有关的阵发性事件[7]


60年来的研究揭示,在REM做梦时,眼球并非身体上唯一忙碌的部分。睡眠研究的先驱韦伯曾将有梦睡眠比作一种“自主神经风暴”。在人做梦期间,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也十分活跃,并导致身体许多部分出现明显的变化:流向大脑的血量增加;心跳变得不规则;脸部和手指的肌肉抽搐。在REM睡眠时,人们丧失了对大肌肉的随意控制,这也许是为了防止我们在做梦时做出什么动作来[6]

(五)噩梦

Ernest Hartmann对噩梦进行了研究。在经历了重大的应激事件之后,被试可以出现一系列典型的梦。开始时,即应激发生后噩梦表现为应激事件本身的重复。梦中可见近乎真实的应激场面。但随着时间推移,梦境发生了改变。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变了,或出现了新的人物[1]


图源:pixabay


Hartmann认为梦有某种“治疗功能”。梦试图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联系,最初压倒性的应激事件在梦中出现,随后就与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一个焦虑的梦。当这种联系的工作不断进行下去,这个焦虑的梦会逐步转变为日常的梦境。梦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帮助应激事件与日常事件建立联系,可以让剧烈的情感反应逐步平息,即所谓“消化应激”。这点非常类似于现代对应激的心理治疗[1]


三、梦的意义

梦境有多大意义?一些理论家认为,梦具有深刻的隐含意义;另一些则认为梦几乎毫无意义;还有一些认为梦反映了我们觉醒时的思维、幻想和情绪。三个理论分别论证了这三种观点[10]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图源:http://www.twword.com/wiki


梦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内部冲突和潜意识的力量。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梦的解析》首次提出很多梦代表着愿望达成,即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弗洛伊德认为,梦以伪装了的梦的象征(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表象)来表达潜意识的欲望和冲突。为了理解梦的含义,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梦的显性内容来揭示其潜在内容。

(二)激活-合成假说

精神病学家 Allan hobson和 Robert McCarley则提出了另一种有关梦的解释,称为激活-合成假说。他们认为:在REM睡眠时,大脑中的一些低级中枢被随机激活。但由于从脑细胞发出的信息被阻断,不能到达躯体,所以活动并没有发生。而这些细胞又不断把它们的活动通知给更高级的脑区。为解释这些信息,大脑只能搜索存储的记忆,并制造出梦。但是,大脑皮层的额叶,也就是控制高级心理活动的区域,在REM睡眠期呈休眠状态。根据这个假说,梦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图源:Pexels


(三)认知神经梦境理论

William Domhoff提出了梦的第三种理论。根据他的认知神经梦境理论,梦与清醒时的想法和情感非常相似。Domhoff认为,大部分梦境都是对日常事件的真实反映,因为白天清醒时就在活动的脑区在睡梦中依然保持着活性。由此可知,我们的梦表达了REM睡眠对白天的经历进行分类和储存的过程。

由于目前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客观同步记录梦的内容,又因为不同的人类文化给梦披上了不同的宗教或迷信色彩,对梦研究的科学性常常遭到质疑。梦似乎是生理和心理的一个交汇点,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是未来的方向,其中情感可能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一个关键变量[1]

百科摘录
1
什么是「梦境」,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下的回答内容摘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中对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时候中可以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虽然现在也有了别的观点,但是这个理论还是要说一下。)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梦其实更可能是大脑根据过去一周,里发生的事情形成的,而不是产生于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郝滨老师认为,梦境的内容其实是在人们神经系统的感知、记忆、存储等功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蕴含着人们潜意识中的愿望和情感。
看山看水不如看我 摘录于 2020-04-15
讨论量
54.5 万
 
帮助中心
知乎隐私保护指引 联系我们
 
举报中心
涉未成年举报 网络谣言举报 涉企侵权举报
 
关于知乎
下载知乎 知乎招聘 知乎指南 知乎协议
京 ICP 证 110745 号 · 京 ICP 备 13052560 号 - 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88 号 · 京网文[2022]2674-081 号 ·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33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591号 · 服务热线:400-919-0001 · Investor Relations · © 2024 知乎 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举报邮箱:jubao@zhihu.com
本站提供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