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

如何看待人生的每一个重大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才能活得不那么悔恨?

为什么总有人看起来那么顺风顺水,不否认他们的努力,可是我更羡慕他们的选择,我羡慕他们在每次重大选择面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我很怕做选择,可是我一路都在做…
关注者
369
被浏览
129,397

41 个回答

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悖论,叫“布里丹之驴效应”,假设有一只完全理性的驴,站在两堆完全一样的干草的中间,这头驴就会饿死——

因为它无法选择,到底该吃哪一堆干草。

对绝大多数人,“选择”都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问题。多数人和这头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完全一模一样的选择。

但即使当人们面对完全不同的选择,好像也没有比这头驴轻松多少......这让我想到前几天刚看过的《明星大侦探》,里面每个犯罪嫌疑人的杀人动机,都和自己曾经的一个重大选择有关——因为当初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就导致今天过上了天差地别的生活。

比如我印象最深的这位”玫瑰“,原本是风光无限的”当红头牌“,却因为遇到一个心爱的男人,离开舞台结婚生子,变成一个家庭主妇,从舞台明星变成黄脸婆——她时常后悔,如果当时一直唱下去,今天也许会完全不同。



其实每个人都有类似“玫瑰”的经历。我问了一些朋友,他们是这样说的:

“找工作前,分析了各种行业前景、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在拿到的offer里综合选出最好的一家,正式入职后却发现处处都不满意。”

“买股票搞投资,挑了半天,最后选中的还是赔。刚靠玩比特币回了点血,一夜之间又凉了。”

“买房吧,当年分析各环各区域的房价趋势、交通、物业管理、居住条件,结果买完搬进去不久,周边房子就大涨了。而自己费尽心思挑的房子,住着也没想象中舒服。”


说来奇怪,当不同选择摆在面前,我们总能精准的选到最差的那个,然后后悔自己当年为何没有更明智一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好人生选择?


“哪有什么完美的选择
都是白日梦”

真正完美的选择,也许并不存在。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准确预估未来。

人们绝大多数当下的决策,都由脑海中对未来的描绘所决定,这种构建依靠的,往往是基于过往经验所做的迅速情绪反应、有意识的回忆和评估,以及勾画出的未来愿景的享乐程度。

而行为决策研究者们也发现,整个「做白日梦」过程都充满了偏见:

当人们过度关注眼前的事件,就会高估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无论是从强度或是时长。一场比赛的胜利,一次考试的成功,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决定自己一生幸福”。

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便会开始质疑:当初为比赛or考试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好像都白花了?

此外,在预测选择的后果时,我们会把自己当下的状态“投射”到未来的情景中,误以为“我现在特别想要的东西,未来我仍然会很想要”。这种投射,往往令人做出后悔的决定——比如你现在很饿,可能就会买很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但等你吃饱,又后悔买的太多。

随着选择增多,人们的期望值也在增高。根据心理学家 Barry Schwartz 的看法,后工业化时代,临床抑郁症发病率甚至自杀率的增长也与这种「高期望」有关。因为,当世界给了你非常多的选择,而你仍然不富有、不成功、不快乐,那么,这种失败究竟是谁的责任?——你的。因为你选错了。

选择越多,人就越容易去想象那些曾经放弃的选择,能够带来多少美好。但人总容易忘记,那些选择之所以被放弃,正是因为它们还有更多不美好的地方。


人回首往事时
总容易感到后悔


曾有一个研究,比较过人生不同时期的后悔。结果发现,在短时间内,人们更容易对已经采取的行动和犯过的错误感到后悔;在长时间内,他们更容易对没有采取的行动感到后悔,例如错过了爱人,或者工作太拼命,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对过去的抉择后悔:

  • 离成功越近,越后悔
    一个人离目标越近,经历的遗憾就越大。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误5分钟的火车比误半小时的火车更难受。多数情况下,铜牌获得者往往也比银牌获得者更容易满足。

  • 责任感越大,越后悔
    当你觉得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控制力越强,当结果不好时,你就越会感到后悔。在这种情况下,你更会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出其他决策,避免糟糕的结果。(Lewis, 2016)。

  • 决定的可变性(没有比较,就没有后悔)
    人们有时会忽然发现,当初还有一个从未想到的新选择。经过比较,人们更容易产生后悔。有研究发现,当顾客不能退货时,他们会更快乐,更少出现后悔的情绪(Gilbert & Ebert, 2002)。

    当一个决定是可修改的,会让人们更容易发现前一个决定的缺点而不是优点,导致满意度下降。


经常后悔,
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么?


记得《武林外传》有一集也讲了选择的问题,那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生活不如意,想着如果自己没来同福客栈,如今肯定会过的更好。

小郭觉得,如果当初没来这儿,而是继续闯荡江湖,没准现在已经是一代女侠。

大嘴说,如果我当初一直当捕头,没准现在已经是四大神捕。

白展堂则说,如果当初学的是医术,现在早就是一代神医。

然后,故事就真的让他们如愿以偿,重新经历了自己想象中“做出另一个选择的人生”。

结果如何呢?

小郭闯荡江湖,结果因为殴打官差被衙门抓走。她又在后悔——

如果当初没有闯荡江湖,也许现在已经当上天下第一女捕头,让坏人们闻风丧胆浑身打颤。



白展堂学了医术,摆摊给人看病,并爱上了佟湘玉,结果佟湘玉被别人强行带走,他后悔——

自己如果当初没学医术,而是学了武功,就不会任人欺负。



大嘴当捕头后,干尽坏事被抓,也后悔——

如果自己早点辞职当个厨子,没准现在连自己的酒楼都有了。



你看, 哪有什么不会后悔的选择。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会后悔,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后悔的方式。

很多人遇到不顺利,就会责怪自己,沉陷在后悔情绪中——这种情况下的后悔,甚至有可能损害身心,对幸福感产生长期影响:它会阻止人们重新投入生活,后悔会导致长期压力,对荷尔蒙和免疫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但另一方面,后悔也有“正向”的功能。

心理学家认为,虽然后悔的情绪是指向过去的,认为这种情绪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经历过后悔之后,人们就会在选择中尽量减少可能带来的后悔。当再次面对相似的选择,人们就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后悔失去的机会,会提醒人们不要失去当下的其他机会。不要错过眼前美好的事,和美好的人,在以后的决定中做出更让自己满意的决定。

就像这期《明星大侦探》最后,撒贝宁老师对观众们讲的:

“你选择的并非是当下,而是未来。

未来永远是无法确定,最好的预测就是此刻你的选择。”



如何“直面后悔”,
正视自己做出的选择

那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减轻焦虑、懊恼,关注更值得关注的事情的方式吗?

有一些心理学家提的建议,提供给大家:

  • 了解自己的需求。尽量追求「足够好」,而非「最好」,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
  • 精减。人们总担心这样会丧失选择空间, 但事实上,放弃多余的选择,反而会改善做出选择的体验;
  • 通过可靠的信息源,清楚了解每一个选择的信息,或者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 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它有可能不会让你的生活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句很俗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一直把它当做一句脑残的鸡汤,但今天才发现它似乎也是有道理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所得到的即是应得的,而所失去的,也是应该失去的——我们做了怎样的选择,自然就会有什么结果。

意识到这一点,继而不埋怨不后悔,抬头往前走,生活也许就会不断给我们馈赠——也许,我们已经得到不少馈赠,只是自己没发现而已。

2018年已经过去,往事已经不可追。

比往事更重要的,也许就是当下。

酒鬼 ✑ 撰文


最后,动动手指点个赞呗,一门学了就能用的心理咨询实操应用课程免费赠送给你~

关注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回复“365”即可获得《每天学点心理咨询》课程。


课程学习你将收获:

掌握理解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正确对待情绪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的方法

了解人格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学习团体咨询、艺术治疗、曼陀罗彩绘心理治疗等心理技术的实操和应用

懂得像咨询师一样建立关系、理解情绪、打开胸怀接纳更美好的世界

……

寻求心理帮助请直接添加简单心理咨询助理微信:jdxlzxzl,给你最温暖的心理支持。

编辑于 2019-01-09 13:45

谢邀。



我有段时间非常好奇,我妈妈做的选择,供我我念大学。

我们村当时的氛围,孩子要十分努力,考出成绩,家长才愿意供大学的。不努力,考个烂专科,凭什么还要供你读书呢。

对妈妈来说,选择有很多:让我去打工;留家里帮忙做事;直接学门手艺。都比供个大学生要轻松的多,可她偏选最难的。

实际上她既不懂教育,也不懂社会职场需求,她就是选择了一个难度最高的。

问妈妈,她跟我聊天,她讲她养我二十多年的经验,生计主要靠养猪。

邻居有一家几个劳力,却只养五六头猪,生活轻松,傍晚可以树下乘凉,早早看彩色电视机。我妈一个人,每年至少养八头猪,她从没体会过清闲,她的上限是八头猪,她就养八头。

起早贪黑,从不休息,看黑白电视机,但就是能养八头猪。遇人不淑,自己选的,就只能比别人更努力。自己家里有个不上道的,自己再不努力,这个家就完蛋了,自己也完了。

当环境不如意时,就切记不能懒惰,要能吃苦,做选择时,最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最辛苦的。


选择其实不难,关键是选择后的执行及修正。

选择是需要实践去检验的,方向对,就继续执行;发现有偏差,慢慢修正。


今年利用业余时间跟几个朋友做了个小公司,主要做电气柜,也兼做一些元器件贸易。

开头我就强调了,一定要定规矩,可以讨论,但定了就必须执行。

元器件的贸易部分,流程很简单,从代理商订货,卖给终端客户,我们是二级经销商。

商务流程:代理店订货合同——>终端客户合同;

货物流程:原厂仓库发货到代理商——>我们公司——>终端客户。我一开始就坚持,一定要规范货物流程,不能偷懒。实际操作中,有选择:

A:找代理商订货时,申请直发,直接从原厂仓库——>终端客户;

B:原厂仓库——>代理商仓库——>终端客户;


无论是A还是B,都能省一笔物流费,同时能剩一道人工「收货-发货」的流程。


但有风险,原厂直发,原厂可能收集客户信息,原厂销售抢客户订单;代理商直发,代理商可能收集客户信息,抢客户订单。


我们四个人做订单,毛利均分,一开始大家没抵触,但时间一长,都嫌麻烦,3个人反对我一个人。完全是费时费力,要多出一道工序来,太麻烦了。都不是全职做,想精简工序。其实我有选择的,我自己的订单守规则,他们自己的就随意掉,避免内耗产生矛盾。可最终还是坚持了,朋友也做过代理商,所以认为我是多此一举,但我也很强势,大家都做过代理商,可只有我在代理商做过管理层,有些东西只有亲自打交道了才能理解。从销售个体经验看,不一定遇到问题;但从管理销售的角度看,经历过很多问题。拿后果跟工序的麻烦比较,工序的麻烦简直不值一提。


5月,有个客户的订单,朋友收货查验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代理商夹带的「带价格的发货单」,客户如果收到,比着「代理商价格、我们的合同价格」能直接能算到我们的毛利,加上有联系方式,这客户必然丢掉。

一件小事,但它一下子就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执行选择的重要性」。


做选择时不难,关键是「执行」,非常容易偏离初衷跟目标的。

问题的描述,在我看来,就是「执行」层面不够,然后把问题归结到「选择」上了。这是很不可取的自省思路,从后往回看,我们做的选择永远不是最正确的,根据执行程度偏离的幅度有区别。容易有一种「当初我要是选A,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的假象。


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人生,各种烂选择,不可控的,「好选择」大都是随机性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烂选择」。

高中顽劣,学历短板,烂选择,如何面对?

工作没努力,职位被限制住了,薪酬福利极度不满意,该如何面对?

数不胜数。


我们各种选择,结果不满意,如果迎难而上,并保持修正,补救及时,烂选择能出好结果。

可如果后期没跟上,任凭烂选择发展,只能坐在家里哭。


生而为人,阶段性的痛苦、压抑,这点我是理解的。

可不想痛苦压抑,就得努力改变,这是人有漫长人生的意义所在。改变不是单靠「选择」的,它主要靠选择后的执行与修正。

「为什么总有人看起来那么顺风顺水,不否认他们的努力,可是我更羡慕他们的选择,我羡慕他们在每次重大选择面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一定是小概率,大部分人都是好选择+烂选择的,好选择进,坏选择退,人生充满了进退,进退常常不可控,但进退的程度不是靠选择。懂得修正的人,只小退一步,然后修正,开始进。


努力,努力的人不至于太悔恨。

努力承担错误选择的后果,努力减少后退的程度,一时的困顿而已,这种经验好好拾掇拾掇,像我高中荒废学业一样,基于承担这种错误选择的经验,能使人懂得努力的价值。


去年打王者荣耀,游戏中装备选错了,一定会拖累队友。但只要坚持,逆风局谨慎,拖到后期,金币够了卖掉错装备,重新硬起来,翻盘。

生活类似,一时选择错了,一定会有补救的机会,无论是咬牙坚持下了再找机会换个选择,还是及时止损当机立断,这是要具体针对问题。

可后续的补救措施,是最重要的。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轻易别给选择判死刑,救选择就是救自己~

编辑于 2018-06-12 17:33

用一张 A4 纸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接下来我将归纳总结做出更好决定的思考过程以艾列克·费雪的批判性思考导论 Critical Thinking An Introduction 中所介绍的内容为基础总共有 5 个步骤

图片

步骤 1 用肯定句写下难以决断的行动

准备一张 A4 纸在纸的最上方用肯定句写下犹豫的事即难以决断的行动我要跳槽到 Y 公司去留学独自创业

用肯定句写是因为这样比较好思考例如你若写不跳槽到 Y 公司后面的选项有留在现在的公司或是辞去现在的工作但不去 Y 公司就很难明确自己到底在为什么烦恼

应该选择 A还是选择 B 呢在多个选项之间摇摆不定时先决定我选择 A以它为基础写下肯定句

步骤 2 明确自己的目的想想为什么要采取那个行动

起初为什么要做出该行动就是你的目的要写在行动的下面

注意它不是理由而是 目的 要写 为了 ○○而不是因为 ○○

其实在做出更好决定的思考过程中最麻烦的就是锁定目标的过程

要注意的点有两个

目的缩减为一个欲望太多的企划不会成功

不对自己说谎

要问自己我是为了什么而想采取这个行动像这样必须写出明确且真实的目的如果在这里不写出真实的目的随后的过程将会变得没有意义

例如假设问你为什么想跳槽到 Y 公司去你真实的答案是为了让太太开心因为太太喜欢 Y 公司

发现自己真实的目的时最重要的是肯定自己不要觉得看太太脸色做事太丢脸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吧

编辑于 2024-03-11 15:36

积极主动做选择,不但成就自己,也会造就人生。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做选择?要想做出远离悔恨的选择,你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01

生而为人,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力

你,就是你的选择,而非天赋,亦非出身。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选择大于努力。同样的努力,一个用对地方,一个用错方向,结果天壤之别。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但如果你能做出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在自己创造幸运。

选择如此重要,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宁愿被动地活着,也不愿自己主动做出选择?

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人生中几个关键的选择,不乏有人要么让别人替自己

选,比如听从父母的安排,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即便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要么一味逃避拖延,等到万不得已才慌忙选择一个,比如到了适婚年龄找个人将就着结婚,即便对那个人并不衷情。

要么坐以待毙不做选择,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别无选择”,让糟糕的情况由小变大,演变成为不可收拾的困境。

生而为人,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利。你的逃避、拖延和所谓的“别无选择”,不过是不愿意、没勇气、不自信的借口而已。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即便是在监狱里,人仍然是有选择的,怀抱希望的人,最终获得自由,心有恐惧的人,则沦为囚徒。生而为人,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力。

一切的背后,是我们所信仰的价值观。

02

认清这3点,果敢做选择

什么时候你能直面自己真实的内心,认清以下三点,你就能从容果敢地做出对自己而言,更好的选择。

第一,在选择面前,你的价值观起作用了吗?

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你的选择?用什么来评判你的选择会不会后悔?不是利弊,不是收益和损失,是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它是一个人面对一件事情时,判断是非、对错,决定先后、取舍的依据和准绳。

价值观可以是一句话,例如:“女性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经济独立”、“选择能彼此成就的人一起生活”、“工作的喜欢程度比薪酬高低更重要”、“工作是和优秀的人共事让自己更有本事,而不是和喜欢的人相处”、“遇强学习,遇弱相助”……

价值观也可以是一个词,譬如:智慧、助人、自由、激情、意义。

价值观是你面临选择,尤其是人生的重点选择时,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你选择这个而不选择那个,是因为这个才是你的价值观所认同的。当你迷茫、犹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你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没有价值观,就没有取舍的依据和准绳,你当然不知道怎么选才是对的。

从小到大我们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选择时要衡量利弊,如果利弊只是用数字或金钱衡量,事情倒变简单了,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容易。

事实上,所谓的利和弊也只是在你的价值观里才有意义,你认为的利,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弊,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

所以越早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越能缩短人生的迷茫期。但越早去梳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越早建立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你将越早受益。三观正很重要。

不过价值观很难一蹴而就,它是在不断成长、不断经历的人生岁月中不断修正和优化的。

但这并不影响你据此作出选择,遵循你当下的价值观就好,因为你也不可能用别人的价值观,或者拥有未知的价值观。

第二,你害怕选择,因为你不敢承担

选择,意味着责任。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结果。任何选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就看这个利在你的价值观里有多大份量,你愿意为了这个利承受多大的弊。

我曾经是一个不敢自己做选择的人。面对选择,我不是没有深思熟虑、利弊权衡,只是一直犹豫、烦恼,到最后巴不得有人替我做决定,好让这个烦恼消失。犹豫再三可能还是把选择权交给父母、伴侣、老板,或者用外部因素或时间作为条件限制草草抉择。

我反思,为什么自己做不了决定?

是因为不敢,担心选错。是因为没有勇气承担选择之后所带来的弊端和风险。是因为不敢不愿打破现有的舒适圈。因为一旦做出某种抉择,就意味着变化和改变。

最根本的,是因为不想为自己这仅有一次的人生负责。因为怕后悔,怕输,怕不幸福。

如果自己不选,就等于规避了责任和风险吗?其实并没有,总是把选择权交给别人,

不只是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反而增加了失败的风险。

人总是这样,自己选的才会珍惜,如果这个决定是别人替你做的,如果顺风顺水你会

感激,但如果遭遇困难你就会把责任推到替你做决定的人身上,而不是迎难而上想着如何克服。

有一句话叫做“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因为是你的选择,这个责任你背得心甘情愿,哪怕不情愿也没人可以怪罪。

责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催化剂。肩上不能抗事的人,是走不远的。成长的责任只有自己来担,亲爱的,勇敢一点!请为你仅有一次的珍贵人生,负责。

第三,你做不了决定,因为你不相信自己

在《累了,你就停一停》里有一句话"你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拦得了你,所有的借口只是因为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和朋友聊天,经常会遇到有人很羡慕别人,说别人工作怎么光鲜怎么好玩,薪酬又高。我说你也可以啊,那就选择跳槽咯。对方则会说,这样的工作恐怕自己是做不来的,还是安分做好眼下这份稳定的工作吧。

说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价值观里并不认同,也不是不敢承担这份工作的不稳定,那多半就是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也可以。

美国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说:“如果你不允许,没有人能让你觉得自己无能。”事实上,打败我们的不是那些困难阻碍,而是我们给自己设限。你以为自己办不到,那只是以过去的经验作为考虑,并没有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总是用过去的经验来评价当下的自己,那么改变会变得异常艰难。别用你现在的能力和经验,去判断未来的你能做什么。这样的判断只是基于逻辑。

爱因斯坦说:“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到任何地方。”而选择本身就是兑现想象力的途径之一,你可以选择成为什么人,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人可以成为他必须成为的人。

对你的人生保持适度的想象力吧,也对自己保持自信。相信你的判断,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未知的可能性,让改变更容易发生。

人生不设限,别让过去成为桎梏。经常把自己归零,用虚心学习的态度来接纳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向未知的世界探索,向未来的自己发出邀请。

03

选择的真正意义,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我想,什么时候你能认清自己的价值观,能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并且相信自己,你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你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尽管选择是一个很痛苦的东西。当选择的烦恼大过了选择本身,或者沉溺在选择中,你就会忘记选择真正的意义。

选择的真正意义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生命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没有人可以替你决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妨大胆一些,勇敢一些,自信一些,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勇敢承担起责任,哪怕选错也是一种成长。一旦选定,就勇往直前。

就像刘墉说的:“人生路,不回头。我们可以转身,但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

怎么选都是人生。人生有一种真相是——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选择的本质是放弃。当你选定一条路,另一条路的风景便与你无关。

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还是会说“我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感觉必须做决定,怎么办?”那就只剩最后一个办法了。

别的不想,你先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维持原状,我会失去什么呢?放手一搏,我还能失去什么呢?把这两个问题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你的梦想没有实现,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你现在所处的环境也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既然横竖都要选择,不如主动选择。《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第一个习惯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积极主动。一定要积极主动做选择,你所选择的东西成就了你自己,也造就了你的人生。

编辑于 2020-03-10 14:04

来源:KnowYourself

很多人事,当被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里去看的时候,意义都会发生变化。


“有两个人追我,一个很浪漫也有钱,但是很花心我没有安全感;另一个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是他在外地不能经常陪我。我不是一个会一脚踏两船的人,知道自己肯定要选一个然后和另一个划清界限,可是我好怕自己选错。”“有两份工作可以选,一个是我喜欢的文化和工作氛围,也是我有热情的工作,但是发展前景我会有担心,另一个是那种大家都会觉得很好的大厂,待遇好,但会经常加班,听说没有生活。该怎么办?”“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小有成就,有时候会收到一些活动邀请。我隐约觉得自己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想出去social太多,但大家都跟我说这样是不行的,对未来的发展不利。特别是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大学老师,我很景仰他,他也这么说。我真的错了吗?”“每天我都觉得自己很忙。不管什么事情找我,我都会尽力接下来。不是因为我不敢拒绝,而是我怕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事业心很强,不想付出机会成本。可又真的很累了。”“我喜欢一个人,可所有的人都反对我们,跟我说他不是好人。我真的觉得很绝望。”事实上,人时时都活在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中。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面临着许多人生选择要做,迷茫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如何才能做好自己人生的选择?



“到底什么是我想做的事?”所意指的,是一种“远离自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其实不太能够感受到一个明确的“我”的存在。想像另外一个情境:此时你特别想要做某件事,例如特别想吃某件东西,特别想看个剧、出个门,等等。在这个情境中,你会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感受,你能够感知到自我的存在。这种“意识到自我是存在的”,就是一种作为主体的“我”的感受。在这些“犹豫不决者的心声”中,我们是看不到一个明确的“我”的意识存在的。他们用理性分析自我、辨认好坏,唯独缺席了作为“我”的一种明确的、强烈的、直觉式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到主体“我”存在的状态,就是我所说的“远离自我”的状态。犹豫不决者,是一群远离了自我的人——我不知道“我”的感受,我在揣测“我”的想法。远离自我的状态,让“坚持自我”成为一种不可能。青年人的迷茫,正在于不知道“自我”是谁。远离自我,往往也是自我分化程度低的表现。自我分化程度指的就是一个人能否拥有清晰的自我感,能否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的情绪感受、哪些是别人的情绪感受;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他人的想法。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人、中间有明确的边界存在。他们容易因为他人的肯定而高兴、因为他人的否定而恐惧。当他人向他们灌输期待或者评价的时候,他们容易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想法,也会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而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始终是“两个人”。他们经常能够感知到“我”的存在,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他们较少追求或畏惧他人的评价,从而能在外界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想做的。(回复“自我分化”给公号,提取相关阅读,了解更多关于自我分化的知识。)自我分化水平,取决于两件事。1)你的家庭环境,如果你的家庭从小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会更容易成为一个分化水平高的个体。如果你的家人和你之间的相处不够尊重你的独立性,或者你父母本身就不是分化水平高的人,你更难发展出高水平的自我分化程度。但这不意味着你无力改变,长期来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的人,你需要和家庭尝试建立边界,学着对你的父母说不,甚至反过来教育和影响他们成为更独立的人。2)你与自身的关系。你是否足够努力去建立与自身的紧密联系?是否经常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想法?能否分辨自己的情绪和理性?这件事也需要你不断去尝试和练习——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是一种可提升的技能。冥想,是其中一条路径。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当他在试图做一些至关重要的重大人生决定时,他会像一头扎入游泳池一样不假思索。他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直觉其实知道得远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我们当然知道,“所有与‘我’有关的答案都深藏于‘我’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深处都知道怎么选择是对自己长期有利的,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知道罢了。一个人想要做好自己人生的选择,需要有好的自我分化水平,经常感受到自我的明确的存在,并经常处在与自我保持联系的状态中。


我一直想与我们公号的读者介绍一种新的时间观。在普遍的时间观念中,时间意味着死线(Deadline),把我们的人生切割为一场又一场的竞赛。我们比学习,比工作,比婚姻。这种比赛,让我们的人生选择始终活在一种自身以外的社会价值评价中。这个社会有它不容置疑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人生。但其实,除了我们自己,并没有人可以替我们做出这样的价值评价。我小时候挑食不吃西红柿,我妈妈总会劝说我“这个很好吃的,你吃一点”,我则会义正严辞(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可以说这个很有营养,但你不能说它很好吃,你觉得好吃是你的感受,不是我的感受。”但慢慢地,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声音,因为社会用它的声音替换了我们的声音。我们被告知自己的感受是幼稚的、可笑的、没有价值的。一场又一场的竞争中,它反复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要去追求这个‘好’的”。在这种把时间作为竞争死线的时间观中,人们常常会有“我要来不及了”的焦虑感。尤其是,每一场不同的竞赛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职场和家庭的要求不同。此时,时间和自我是敌对的关系。时间把自我分裂成一个一个的阶段和无数个必须迎合的具体的要求,令自我难以应对。另一种时间观,则是把时间看成自己手上的资源。站在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维度里,看待自己的一生。你来世上走一遭,手里有这些时间作为资源。假如你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关于自我塑造的目标,你就可以把这些资源都用到达成这个终极的目标上去。我ex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没有给自己一段足够的时间,比如,他们总是觉得应该珍惜时间、骑驴找马,从一个身份跳到另一个身份,从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人生永远是无缝衔接的。但太怕错失机会,反而有可能失去更大的机会。而且,人的意识是流动的,如果进入到某一个工作或者环境中,就会不自觉地被改变、影响,比如你本来想做另外一件事,但你已经在手头的事情里待了好几个月,你就很难再跳出来。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做及时的调整,就会变成一种路径依赖,慢慢地磨去了棱角,也越来越难以承担改变的风险,就这么将就下去了。相反即便你比较艰难地生活一年,但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确定了未来十年的职业和发展路径,那你之后都可以好好奋斗,相比于走弯路造成的时间资源的浪费,我觉得这一年是划算的。”我觉得他揭露了一个真理:当你把很多人事,放到一个更长远的时间范围里去看,这些人事的意义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说你被出轨分手了,痛彻心扉,但放在你的一生来看,你及时止损,是一件喜事。又比如说你选择了一份新兴行业的工作,一开始市场很小,不比那些大热的职业高薪,但你坚持十年,成了这个领域里稀缺的行家,你前十年过得普普通通,却在后二十年有了极大的职业优势。再比如你和你父母剧烈的争吵,你觉得改变他们的想法太难了,但你坚持在他们面前做真实的自己,5年后,你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明白了你是一个成年人。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常常让人魂牵梦绕或者失魂落魄。但常常用一种一生的视角看当下的人事,可以帮你保持平静和清醒。“其实人怎么样都可以活着,没有一个普适的、可以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你既不应该去评判别人,也不应该用他人的标准、意见来评判自己。他人的意见,对你的参考度其实很有限。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获得信息很容易,你希望别人给你借鉴或者是指导,其实是一种懒惰和逃避。很多情况下大家想象的‘困难’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他们需要把对现世的不满自我合理化。”但人生短暂宝贵,你的时间应该用来成为你自己。花时间去和他人说明、辩论、证明、解释,都是对时间资源的一种浪费。在时间这件事上,我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衷心祝愿你也是。



在这里我要借用福柯所说的:“始终关注自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雕刻自身的存在,是人毕生的使命。”对于那些犹豫不决者来说,他们应当把注意力从这些基于外在标准的价值权衡中移开。把关注点投放在那个由于长久失联,已经显得有些模糊而陌生的“自己”身上。但这种关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看清所谓的某种既已存在的“自我的本质”,去寻找所谓“最根本的欲望”。因为自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我是变化的,只有这种变化是永恒的。人的欲望可以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我们既渴望这个也渴望那个,我们本身也既是这个又是那个。这种探寻是必然要失败的。站在那里,询问“我是什么”,是一种对于塑造自身的责任的逃避。我既是一个结果,也是塑造这个结果的主宰者。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塑造自己(而时间是你手中用来塑造自己的其中一种重要的资源)。为了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塑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和价值标准。我们通过关注我们与自身的关系——这种关注中不止有观察,还应有选择、塑造,通过我们的行动、选择,让一套前后一致、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念显现,我们回头看到自己的行动,能够信服“这”就是我们处事的原则,我们往前展望,能够相信继续依照“这”作出自己的选择。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找到自己贯穿一生的价值观,这种价值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我们选择的。然后我们应当坚持这种标准和原则,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场专注的尝试,以至于到最后,它能够呈现出一种不辜负我们本心的样子。福柯说,“这种针对自己的工作,既不是由民法,也不是由宗教义务强加给个人的。这是一种生存的选择。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把他们的人生变成一件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们是出于生存的美学动机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人们应当关注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存在’。”没有什么容易的道路可以给这些“犹豫不决者”去走。给他们任何一种答案,都是在纵容他们逃避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他们须得学会关注自己、选择自己、塑造自己;须得树立起自己在这世上行事的原则、追求的价值;须得与时间和解;须得明确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才能走出这种犹豫不决的困境。人生这条路,只能自己埋头往前走,他人可以支持你,却无人可以替你。做一个与自己的内心紧密联系的长期主义者,坚持成为自己。

发布于 2019-12-16 11:46

导语: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今天午饭吃什么,大到要不要辞职创业,每一次的选择都可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面临选择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似乎总是逃不开命运的枷锁。

想要改变命运,做主自己的人生,你需要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1

生活中的选择大都是被影响的

选择是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的判断,你在做选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

有没有更好一点的方式?

做出选择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每一次选择都像是面对岔路口,每一个分岔对应的是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选择就像是平行时空,无数的选择产生无数的分岔路口,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另一个分岔口是什么样子,能够感知的永远只是眼前,当下的人生。

而现在,当下的你,是之前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的结果。

很多选择看似微不足道,但就像是蝴蝶效应,可能对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蝴蝶效应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带来涟漪般的传递。

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翅膀的振动,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演化成了太平洋上的巨大风暴。

每个人现在的人生都由过去的选择所塑造,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比如学生时代,今天做不做作业,看不看书,看似一个小的选择,但可能今天看书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就能答对一道大题,而这道题能否答对可能是决定你能否考上重点,取得人生突破的关键。

选择的真相:

很多时候选择其实都是在现有的框架下,被塑造的选择,真正能够自己决定的空间其实很小。

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被影响、被洗脑的结果。美丑、善恶、价值、喜好……都是现代商业社会所利用曝光效应,一遍一遍的出现,最终影响结果。

现代商业社会是“圈养社会”,让人变得越来越麻木,最可怕的是每个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比如刷小视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半天、一天,除了浪费时间之外什么都得不到,之所以停不下来是因为软件通过算法来分析每个人的喜好,给你推荐的内容全部是你感兴趣的,长此以往你只能看到软件让你看到的内容。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做选择其实依靠的是大数据,而大数据的算法是基于人的欲望、情绪、喜好。

刚打开软件时会让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每次浏览软件都会根据你停留在界面的时长来分析你的喜好,软件用一段时间之后有足够的数据能够准确分析你的兴趣点。

会发现推荐的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美食,给你推荐餐厅、食物做法、吃播等等跟美食相关的内容。

现在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打开他的抖音,看看推荐什么内容,基本就能知道他的喜好。

2

选择的过程

现代商业社会使得大多数人的选择并非自主意愿的选择。

比如我问你:“今天晚上有空,你想去看电影,两部电影A和B,看哪一个?”然后你可能会去网上看评价,选择那个评分高,自己感兴趣的电影。

试想我问这个问题时,你的脑子里为什么没有去想“把工作做完。”、“陪家人”、“复习功课”……这些事情?

因为你被问题所引导,这还是短时间的影响,如果长期受到舆论、广告等外部信息的轮番轰炸,做出的选择势大都是被影响的结果。

如果在你做出选择之后,我再问:“确定吗?”大多数人都会说:“我再想想。”

之所有对自己的选择不确定,是因为在做判断的时候没有逻辑,全凭感受做出的判断。

人做选择时的过程:

第一步,接受外界信息进行辨识处理。

比如在选择看哪个电影时,你可能会说:“听朋友说不错。”、“看网上的评分很高。”这些都是接收到的外部信息。

第二步,寻找兴趣点,开启关注和吸引模式。

从接收到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并开始关注。

比如这部电影的主演我很喜欢,或者这是一部科幻电影,电影题材我喜欢。

第三步,结合自身感受、欲望、情绪做出预判断。

比如演员A是主演,这个电影一定差不了,或者电影的导演是XX,应该能好看。

第四步,期望憧憬建立幻想模式,引入刺激性提升。

当人对于判断做出了预期之后,就会开始憧憬,进入幻想。

比如决定去看电影之前就会觉得看这个电影一定会很愉快,是一种享受。

第五步,结合实际开启判断和行动方式推进。

考虑实际问题,选择离自己近的电影院,看看哪个时间段的比较合适然后去买票。

第六步,遗憾抱怨不爽中完成自己的悔恨。

看完之后发现电影一点不好看,然后去怨网上的评论误导了自己。

当然看哪个电影只是一件小事,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无论是大事小事,人在做选择、判断时的心路历程几乎是一样的。

这个过程没有理性、条理、独立思考,完全建立在欲望、情绪、喜好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应激直接反应。

这样做出的判断,因为缺乏事实作为理论思考、理智逻辑,往往结果都不太好。

所以绝大多数人在回看过往时,会有很多遗憾和悔恨。

很多人会说:“当时太年轻,不懂事。”不懂事其实就是不懂思考事情的经过、原理、逻辑,缺乏理智。

3

选择的要素

选择是基于完整信息构建的逻辑推导过程。一拍脑袋做的决定不是选择,而是碰运气。

获取的信息越多、越完整,知道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结果,产生什么后果,才会去考虑对现有状况进行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期,从而做出收益更高,结果更优的判断。

选择应该遵循的是理性思维,是一个人思维方式时效性的体现。

选择的要素:

01

定位

定位是指现状、自身情况。

面对选择是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面对要不要辞职的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考虑自己是否有辞职的资本。

如果一个人家庭条件不好,每月的工资还完房贷只能满足基本生活,没有存款,也没有找好下家,那么显而易见现阶段并不适合辞职。

不考虑现状,选择冲动辞职,又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下个月的房贷都还不上,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02

目标

目标是指做出选择想要达成的目的。

目的清楚才能更准确的判断自己做的选择是否是为了达成目的,很多人做的选择和想要达成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比如男生追求女生,女生态度冷淡,男生在想要不要继续联系女生,有的男生因为女生的冷淡很生气,女生不理自己自己也不理她。

明明自己的目的是成功追求女生,但做出的选择却让自己离目的越来越远。

03

逻辑

逻辑是指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任何事情都是有逻辑的,起因、经过、结果,

清楚逻辑才能准确分析不同的选择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结果。

04

信息

接收到的信息是做出理性判断的依据。

根据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否则什么都不知道,全凭自己的感觉是无法保持理智思考的。

比如选择看哪部电影这件事,对电影一切信息全不知道,只通过名字来做选择,和了解了制作班底、故事简介、演员等等信息再做判断,哪一个能够选出更好看的电影,显而易见。

05

方法

有清晰的定位、目标,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逻辑,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工具以保证完成效率。

06

计划

制定合理的计划是结果达成的保障。

计划是确定从哪里开始,做什么,每个时间节点上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包括这六个要素的选择才是理性的、有逻辑的选择。

4

如何做正确的选择?

从来没有“选择大于努力”,很多人错误的把选择自动带入会有好的结果,现实是绝大多数人并没与什么选择的余地。

比如晚餐吃什么这件事,看似是自己在做选择,实际上被自己的经济情况、地理位置、见识等因素所限制,做出的选择也是在框架之内的。

真正的选择权往往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上桌”做选择。

努力越大,选择才会越多!

如何做选择?

01

学会独立思考,不被情绪迷惑。

被情绪影响做出的选择都是非理性、无逻辑的,结果往往都不太好,经过独立思考后的选择更理性。

02

把欲望需求放一边

思考问题不要总是“我认为”、“我想要”、“我觉得”……放下这些欲望和需求,才能回归理性,才能有条理思维。

03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分辨是非

很多人连基本的是非都分不清楚,做出的选择当然会是错的。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有做正确选择的基础。

04

预期性逻辑推理事情发展的过程

做选择需要预期发展,提前判断,而这些都在于能否建立逻辑。

比如早上上班时,看到天气阴,预期可能会下雨,然后选择把伞带上,这就是逻辑。

有些南方城市雨季,即使早上起来的时候天晴,也需要打一把伞,因为天气变化快可能随时会下雨,这就是事情可能发展的过程。

05

全面收集、整理、分类信息

通过数据、以往的经历、身边的人给出的信息作为依据,做出最优的选择。

当然很多时候年轻人有许多不懂的,没有关系,可以通过学习、请教、分析、推理来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依据。

做选择不是靠猜、靠情绪感受,而是依靠独立思考、条理思维、是非观、价值观、逻辑推理过程、全面信息收集、以往经验判断等等,这是一个人完整的思维能力。

做选择是一种能力,如何培养自己选择的能力?

1、凡事多思考为什么,学会看见真相。

真相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不是自己的情绪、感受,要看事情的发展原因、过程。

2、多推导事情的逻辑因果变化规律。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逻辑的,找到这个逻辑,才能了解事情的变化规律。

3、养成多维度视角探讨各种可能性。

遇到任何事情多问一句“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其他可能吗?”尝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路拓展开。

4、辩证关系来理解是非对错。

世界上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绝对的对错,有些事情在有些条件下是对的,但在有些条件下是错的。

所以面对一件事情时,不能单一的下结论,要根据事情的动向、变化去推理,进行完整的分析。

5、关注细节和客观事实。

养成尊重事实的思维,任何事情都不要凭空猜测,多关注细节,根据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破除欲望情绪,减少感性冲动决策。

大多数人做决策都是靠欲望、情绪、喜好,结果全凭运气。

想要对结果有更多的掌控,就要破除欲望情绪的影响,理性思考。

不要总是去做自己喜欢,感觉舒服的事情,而是要多去尝试感觉困难的事情,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成长。

人的选择往往是自己决定命运的走向,大多数人对命运感觉无奈和彷徨,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真正的理性思维和推动执行力。

随心随性只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被动落魄的境地。

想要决定自己命运吗?从现在开始学习,欢迎报名我们的《立体思维法》课程,教你如何思考,帮助你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最优的选择!

发布于 2023-07-26 10:06

1、不要怕选择。很多时候路是走出来的。一手好牌也会打烂的时候。2、任何选择都是有舍弃的一方面。要坦然接受。3、选择后就坚定信念。4、不要回头患得患失。5、长远来看,有些选择短期收益和长期目标不一样。有的先发力,有的不温不火。

编辑于 2018-06-11 07:00

很多人混了几十年也始终不明白一个扎心的现实:


只要你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你所做的所有决定都是错的,都是南辕北辙。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走正道。


所以,努力之前、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先建立好自己的身份认同,确认自己是谁。


我之前说过一个很玄妙的概念:


你拥有的东西越多,你的内心空间就越狭小,跟宇宙契合的密度就越小,与生活的摩擦就越大,你对你想要的东西吸引力就越小。


你拥有的东西越少,你的内心空间越大,那么跟宇宙契合的密度就越大,几乎跟生活不会有摩擦,你时时刻刻都在吸引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注意,我所说的拥有多少并不是大众口中所谓数量的多少。


而是“”你认为”的有多少。


比如,一万块钱放在桌子上,你不认为你拥有它,哪怕它在你面前,你也不算拥有它,它也不会占据你的内心,你也不会在意它,但你仍然可以使用它。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我一无所有,除了一个“意识”以外,什么都不属于我。


所以,我内心空间无限大,几乎可以跟宇宙存在链接起来,我的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这点是我在27岁的时候悟到的,从此,生活各个维度都有如神助。


之前,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是我的,结果空有这些东西,内心就感觉被堵塞了一样,后来我仔细想想,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的。


我就释怀了。


有人说,你的银行卡存款是你的。


卡里的2000万是你的。


真的吗?


你只是拥有它的使用权罢了,你并不能拥有它,不是吗?


因为你出生以来,就是个婴儿,就是个“意识”,除了你自己,你什么都没有。


你仅仅是拥有使用权,失去了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有什么好闹的。


你认为你亏了,觉得肉疼,是因为你认为那本身就是你的。


如果你不认为钱是你的,又何来亏损呢。


要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计较那么多了,心也变大了,事情也看淡了。


你之所以会跟别人争吵,是因为你总认为某些东西是你的,别人不能侵犯。


但如果你知道没有东西是你的,那怎么会争吵呢?


那又有人问了,那什么东西都不是我的,我该怎么活呢?不吃不喝吗?


不是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你的。


但是你可以拥有它们的使用权,但不占有它们。


你可以花钱买东西吃,来维持你的生命,但你并不拥有它们,他们只是经过你。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只是经过你,但你留不住它们,不是吗?


钱只是在你手上溜了一圈,然后跑到别的地方去了,食物进入你的身体,经过肠道消化,然后最后又排出来了,生命种所有人都只是和你同行一段时间,然后就离开了。


这就是自然规律。


你什么也没有,它们只是经过。


我们留着它们也没有用,因为死了你带不走一丁点儿,我们只需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当成供自己使用的工具就好了,把你所做的事情当成修炼你灵魂的法宝就行了。


这样看来,你什么都没有,但又什么都有。


内心空荡荡,但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拥有。


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本质上,你就是一个不知道称之为什么东西的东西,我也是。


你不用有任何东西,那么你就会跟宇宙一样广大,跟水和空气一样灵活。


所有痛苦都是因为摩擦,所有摩擦都是因为你太在意自己的身份了。


比如,假设你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中G人,那么你的烦恼就多了。


你知道为什么头脑会打架吗?


因为当你认为你是个中G人的时候。


你就会维护所有危害中G,诋毁中G的行为和言语。


这让你痛苦。


但如果让别的国家的人看见同样的事情,他们都脑子根本不会动,基本无动于衷,就不会痛苦。


所以,发现了吗?你想管的事情太多,就是因为你有太多的身份认同了。


如果你认为你什么都不是,那么你就什么都不用管,你就是造物主。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造物主,那么你就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国籍,就是以一颗慈悲的心看着众生。(天道里的丁元英就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做到不多管闲事,专心体验自己的生命?


当你不再把自己代入xxx身份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跟你无关了,你自然不再去管他们了。


国家大事本来跟你无关,也非常影响你赚钱,你也知道那些爱国视频,看了没用。


但是为什么你还是忍不住感动流泪?义愤填膺?


因为你认为你是中G人。


那么所有跟中G相关的,你的大脑都会自动反应,你控制不了的。


反之,如果你不认为你是个中国人,你就是一个生命,什么都不是,或者说你认为自己是造物主的时候,你还会去管中国发生了什么吗?


不会的。


中G就算不在了,也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也不会痛苦半分。


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


所以,为什么底层人特别喜欢上头,动不动就激动,动不动就愤懑不平,容易被人挑动情绪,因为我们的xxx已经把它们彻底认同为xx人了。


这样以后,所有不符合xx利益的情况,他们都会自动冲上去,包括牺牲都不眨一下眉头。


同样的,为什么公司一定要搞文化,因为只有让员工认同了我是xxx公司的一员,才会事事为公司考虑,如果员工认为自己是造物主,自己什么都不是,那公司有什么事,管自己屁事?


什么叫洗脑,这就叫洗脑。


如果你誰都不是,你就什么都不用做,什么念头都不会起。


如何让脑子停止思考,用心生活?


学冥想是没有用的,放下你的身份认同即可。


当你不再认为自己是xxx了,你会发现,你就没有要守护的东西了。


既然没有要守护的东西,干嘛还要思考?


脑子就休息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又是xx学生,又是xxx员工,又是xx爱国人士,那么你的麻烦酒多了。


你又要思考作为学生我应该xxx,又要思考公司利益,又要考虑国家大事,你不疯才怪。


底层人最喜欢各种身份和角色,有钱人从来不在乎这些,哪儿环境好,他们就是哪儿人。


所以,他们才不会动不动就炸毛呢。


我是谁?


我就是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仅此而已。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与我无关。


这个世界很有意思:


如果你认为你是头猪,那么你的脑子就会运作,维护猪的利益。


如果你认为你是个人,那么你的脑子就会把所有不符合人类利益的事物都划分为坏的。


如果你认为你是xxx的儿子,你就会认为所有不符合xxx利益的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如果你认为你就是这片天地的主宰,那么你就会认为所有人都是垃圾。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最棒的,那么你就会认为所有跟你不同的都是错的。


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是微不足道的,那你就会以一颗敬畏之心去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如流水般灵活。


所以,聪明的你发现了吗?


你的痛苦本质上都是你头脑里都身份认同给制造出来的,都是你被灌输的价值观造成的,根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只需要放下身份认同,你就是造物主,就会升起慈悲之心。


所以,我一直认为,想要学习,变强大,做出正确选择,就一定先得有一个宏伟的身份认同。


否则你只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罢了,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身份的利益罢了。


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宇宙,可以把自己当成造物主,你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尘埃。


因为身份认同不对,你的努力全白费,不过是一颗日益壮大的棋子罢了。


如果拥有大局观,当你把自己当成耶稣的时候,当你把自己当成造物主的时候,你的大局观就显现了。


你进入了某种身份,就相当于戴上了某种滤镜,只能看到世界的一角。


如果你什么身份都没有,那么所有角度,都会进入你的脑子里。


所以,在你没有摘下滤镜以前,你不要说你在思考,你只不过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仅此而已。


如何做。


每天花十分钟,问问你是谁?


你是xx的儿子吗?你是xx的学生,xx的老板吗?还是一个天下无敌的牛人?


又或者,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脆弱不堪的生命,随时都可能死亡的生命?


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你会得到新生的。


不知道自己是谁,乱咬人,是很可怕的。


如果你总是浑浑噩噩看不透真相,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从号:【人生修炼之路】,在后台回复“书单”,即可免费领取我的私人书单,都是洗脑神书,从不外传。

发布于 2024-01-02 11:38

你要做的不是找一个正确的选择,而是努力使你的选择变得正确

发布于 2018-06-11 12:20

1.你能选择的选择,并不是学生时代做题一样,总有一个是对的。通常都是一样烂。你选哪个都是不归路。

2.人第一个正确且收益极大选择却不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是读书。

3.能清晰认识到第一个选择是正确的,收益极大的人寥寥无几。而支撑这群懵懂无知的人继续前进是父母的管教和背靠的资本。贫苦的孩子如果没明白读书这个选择的重要性,那么请看1。他们面临着寥寥无几的选择,且都一样差。终其一生他们基本无法脱离所在的阶层。

4.很大一部分不是你不会选择,而是你根本没得选。如果读书(第一个选择)没有增厚你能选择的资本,又没有背靠家庭浑厚的资本支撑着你。你能选的好选择,都是灰的。

5.沉下心来,认清自己,不要急于去选择。选择不是赌博,不要挑战你不能承受的杠杆。

6.每一个小选择都是影响你大选择的因素。

7.很多人总在小选择上选择最差解,却总想在大选择上收获最优解,不存在的。

发布于 2018-06-12 19:07

见:人生中重要时刻任何抉择 知乎用户

编辑于 2018-06-11 11:31

每一个选择都会在一定的时间里让你得意的同时在另外一段时间让你悔恨,有很多决定做出了以后,直到几年之后会想当初要是没做这样的决定就好了,我也怕做出选择,有很多选择是不对的,弯路没少走。


你要想着过去已经回不去了,无论怎么悔恨,也不会像小说一样让你回到过去重新作出选择。而未来谁也说不准,不知道哪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哪天你会消失,地球会消失,你现在纠结的一切都不是问题。所以这位亲,关注现在,不管你之前做了什么决定,以后要做出什么决定,注重当下,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活着就好了

发布于 2018-06-11 10:47

看过一段话,记不清了,凑合看吧。

当你老来回首翻日记本,你会发现,那些曾经波涛汹涌的往事,可能你都不会再记得。而那些被你顺手带过的小事,却左右了你的人生轨迹。可能是云淡风轻的午后,可能是不足轻重的擦肩。

所以,你问怎么看待重大选择。可是,事情发生的当时,你根本不知道这个选择会影响你一声。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尽量去做正确的选择。如果没有,那也不能悔恨啊,会浪费时间的,有那时间,不如去努力一下,看能不能弥补修正。

发布于 2018-06-15 18:06

核心就一个标准:切掉眼前利益,以未来长期的利益为导向。但凡不具备未来长期回报的,眼前的利益再高也要放下。

人生在世,你的选择无处不在。一件事你选或者不选,其实都是选,不选也是选。关键在于有些选择是无足轻重的:

比如晚饭吃炒菜还是吃火锅?

旅游选择去云南还是去海南?

出差是坐高铁还是坐飞机去?

但有些选择是关乎命运的:

比如在老家发展还是去一线?

自己创业还是进公司打螺丝?

嫁给张三好还是嫁给李四好?

一个人能够判断选择的轻重缓急,是一项核心能力和认知。

认知=知轻重=接近真相的距离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都是平均用力,惯性使然。其实呢,你人生80%的结果,都主要来自你20%的关键选择。二八法则!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己够勤奋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们可以把这些工作每个细节做的极其用心,那是爽剧看多了,但对于人生大事上的选择,他们却是轻率的、漫不经心的。

有些人:去菜场买菜,都是东挑西选,特别用心。结果,有个借贷平台利息很高,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冲了进去。结果借贷公司后来跑路了,直接损失了大半资金,这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总是和别人看一样的书、一样的视频、聊一样的话题,这背后都是什么?

共识,或者叫正向思维。

共识的特点是什么?

共识=路

当你发现自己走在一条路上说明什么?说明走的人已经很多了。小时候大家就学过,天底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路。

世上的路多吗?多,很多。所以呢,你天天学共识,会怎样?

永远学不完的,比如那些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赚的是什么?人头费,或者叫平均工资也行。

创业也好,投资也罢,想获取超额收益,那必须要有来自"非共识"的正确。

超额收益=非共识的正确=走出无人区

普通人总以眼前的利益为导向,导致永远赚不到未来的大钱。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财富,在未来面前,根本就是微不足道。但要切断当下的利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也正因为此,多数人都最终变成了穷人。

某同学,10年前就知道在老家没发展,他也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就是放不下老家的房子,地这些利益,城乡剪刀差,在这个差面前,个人奋斗算啥?如果说,时代的洪潮是±100,而个人的努力,可能仅仅只有+5。

某女,明知道自己嫁的这个老公又赌又花,根本没有未来,但她就是不愿意离婚,怕万一找不到更好的怎么办。10年前,当你一时瞎眼,决定嫁给了一个嗜赌如命的老公时,你的博士学历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的后半辈子,必将被这个男人搅得鸡犬不宁。总在计算眼前的损失,是让一个人没有未来的主要原因。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搞方向厉害的人,永远在领导搞技能厉害的人。比如马云根本不懂互联网技术,但不重要,因为他能搞清楚方向。用心的永远领导用脑的,心负责方向,脑只负责运算!

诸葛亮事前知道,周瑜事到了知道,曹操事后知道,蒋干事后也不知道。


发布于 2023-10-16 09:23

刚做完一个事关未来命运的重大选择,选了工作选了城市,一直也担心自己会选错。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

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

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发布于 2021-06-06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