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一高系驻马店市重点高中,1956年建校,占地面积130多亩,现有教职工264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省学科管头人2人,省级骨干老师近30人,高级教师31人,学生5600多人,共计72个教学班,学校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先进,是省级优秀示范性高中。2008年秋,学校兼并了原新蔡县实验高中,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开辟了空间。

中文名

河南省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简称

新蔡一高

创办时间

类别

公立高中

现任校长

陈曦

所属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

学校级别

省级优秀示范性高中

面积

130亩

学校介绍

新蔡一高系驻马店市重点高中,1956年建校,占地面积130多亩,现有教职工264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省学科管头人2人,省级骨干老师近30人,高级教师31人,学生5600多人,共计72个教学班,学校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先进,是省级优秀示范性高中。2008年秋,学校兼并了原新蔡县实验高中,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开辟了空间。

办学理念

新蔡一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以德治校”的主体教育,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走出了一条以德育人、全面发展的独特办学之路。几年来,该校先后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奖”、“全省五爱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全市师德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高考升学率和考入重点、名牌大学的人数也逐年攀升。

“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社会和谐、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是教育所追求的永远不变的目标。”这是新蔡一高推进以德治校的思想基础。为此,新蔡一高把德育融入整个教学工作之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之中。

一方面把德育的传统内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结合起来,善于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寻找教育的时机,在时代的发展中掌握青少年成长的德育方向,以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科教、先进的方法丰富德育的内涵,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另一方面把握住青少年成长的脉搏,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同时,以德育科研为先导,把科研成果落实到德育工作的实践之中,从而整体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教学内容

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新蔡一高十分注重干部、教师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中的示范作用。他们提出,以德治校,要先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他们对领导干部制定了“三不”、“十戒”制度,对教师则要求“克己、修身”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使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在此基础上,新蔡一高创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首先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环境的治理力度,引导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为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新蔡一高几年前就开办了家长学校,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举办了多期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咨询活动,满足了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的需要,赢得了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新蔡一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个小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最终表教学成绩令人瞩目。“到新蔡一高读书”已经成为全县甚至邻近县、市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向往现为道德行为。

以德治校,硕果累累。如今的新蔡一高全校师生奋发向上,教育与企盼。

优秀学子

王玉伟,李晓慧,谭召召,杨璨瑜,梅斌,吴坤

历史沿革

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创立于1939年,其前身为四育中学。1945年招收高中班,1947年停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恢复重建。1953年易校名为新蔡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招收高中班,学校更名为新蔡县第一完全中学。1961年,更名为新蔡县高级中学,1969年1月停办。1969年春,学校迁新址重建,易名为新蔡县五七中学。

1974年,更名为新蔡县五七高中。1978年,更名为新蔡县高级中学。1981年,定名为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是驻马店地区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渐入佳境,升学率逐年上升。跨入21世纪,学校获得跨越式长足发展,基本建设加速发展,校园扩展,设施增加,教学手段趋于现代化。2003年,学校占地面积138亩,建筑面积64780平方米,有48个教学班,学生4860人,教职工206人。学校布局规划合理,环境优雅,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待遇优厚,教学质量上乘,基本上达到市一流水平。2005年12月,经河南省教育厅评估验收,确定为“示范性普通高中”。

发展历程

新蔡一高建校以来,走过一条曲折、不断发展的道路。学校初创之际,物质基础薄弱,教学及师生生活条件简陋。1939年,校址在老城西街,租草房4间。1940年,生源增加,学校迁址北街,租瓦房24间。1941年,学校迁址城东关法隆寺,占地130亩,建起40间宝盖式新教室,购置了必要的设施设备。1956年,学校建设才有新的发展。先后建起4排8栋72间教室,4间石棉瓦顶的实验室,以及1座呈“┏┓”字形,集教师办公、学生寝室、教室为一体的瓦顶平房建筑群。

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开始,学校设施设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69年,学校再次迁址城西关原劳动大学旧址,基础设施建设未有大的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基本建设才真正起步。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成18班容量的3层教学楼1幢、实验楼1幢、行政办公楼1幢。且校址向西拓展,兴建了11排平房作教师住房。尽管如此,这一时期办学经费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拨付,改善办学条件存在诸多困难,学校基本建设迈不开大步子。

1990年后,学校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步伐。除努力争取县政府的资金投入,还将学校自筹资金大部分投入学校基础建设。先后建成5层40班教学楼1幢、4层教学办公楼1幢、水冲式厕所楼1幢、教职工宿舍楼2幢和男、女生宿舍楼2幢。并将原电化教室改建成能容纳200余人听课的多媒体教室。兴建了高标准学生食堂,将大礼堂装修成标准化餐厅。

在新教楼中,设有4座微机室和1个电脑主控室,安装有卫星接收器,形成了学校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学校领导办公室、各处室和各年级组办公室,均配备有电视机、计算机、程控电话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各教室配有电视机、音响、投影仪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2003年,学校开通了千兆校园网、双向控制电视系统,每个年级组有2个电子备课室,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基本实现了办公系统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建成一个300米跑道的塑胶田径场和4个篮球场、18个乒乓球台。

田径场跑道内设人造草坪足球场,跑道外有集会主席台,四周照明设备齐全,成为驻马店市一流的体育场地。2008年,学校兼并了原新蔡县实验高中,现新蔡一高共两个校区。学校也加快了中心校区西移步伐。新校区位于驻新路沿线,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完善。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的通知》(教教科〔2020〕278号)精神,在逐级推荐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确定第五批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单位67个[1]——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优秀毕业生

王玉伟,当年高考总分673分全市理科第一名。

李晓慧,北京大学

谭召召,清华大学

杨璨瑜,北京大学

梅斌,清华大学

王启蒙,清华大学

杜长江,北京大学

吴坤,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