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随想录(繁体竖排版)(套装共5册)》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巴金随想录(繁体竖排版)(套装共5册)》第五集三十篇写成,我给这个集子起一个名字:《无题》。三十篇“随想”篇篇有题目,收在一起我却称它们无题。其实我只是借用这个名字说明:绝非照题作文。我常常写好文章才加上题目,它们不过是文章的注解,所以最初三十篇《随想录》发表时,并没有小标题。那还是一九七八年年底的事,已经过了八年了。

书名

巴金随想录

ISBN

9787532133864

页数

380页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开本

16

语种

繁体中文

出版日期

2008年8月1日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精装: 38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2133864

条形码: 9787532133864

巴金随想录

商品尺寸: 28.8 x 19.4 x 8.2 cm

商品重量: 1.9 Kg

内容简介

《巴金随想录(繁体竖排版)(套装共5册)》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巴金随想录(繁体竖排版)(套装共5册)》第五集三十篇写成,我给这个集子起一个名字:《无题》。三十篇“随想”篇篇有题目,收在一起我却称它们无题。其实我只是借用这个名字说明:绝非照题作文。我常常写好文章才加上题目,它们不过是文章的注解,所以最初三十篇《随想录》发表时,并没有小标题。那还是一九七八年年底的事,已经过了八年了。

巴金在1978年到1986年的8年间写作了150多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由《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个集子组成。这部大书使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是一部力透纸背、能够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巴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他对历史的反思、对痛失的亲友的追忆,对自我的拷问,对他不能认同的思想言论的批判,质朴而直白地讲述出来。文字朴实,记述流畅,没有刻意经营雕琢的痕迹。(摘自洪子成《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319页)

目录信息

合订本新记

总 序

随想銾

一 谈《望乡》

二 再谈《望乡》

三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着

四 结 婚

五 怀念萧珊

六 毒草病

七 遵命文学

八 长官意志

九 文学的作用

一〇 把心交给读者

一一 一颗桃核的喜剧

一二 关于丽尼同志

一三 三次画像

一四 一五四一运动六十周年

一五 小人、大人、长官

一六 再访巴黎

一七 诺·利斯特先生

一八 在尼斯

一九 重来马赛

二〇 里 昂

二一 沙多——吉里

二二 友谊的海洋

二三 中国人

二四 人民友谊的事业

二五 中岛健藏先生

二六 观察人

二七 要不要制定“文艺法”

二八 绝不会忘记

二九 纪念雪峰

三〇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

《随想录》后记

探索集

三一 “豪言壮语”

三二 小骗子

三二 悼方之同志

三四 怀念老舍同志

三五 大镜子

三六 小狗包弟

三七 探 索

三八 再谈探索

三九 探索之三

四〇 探索之四

四一 友 谊

四二 春 蚕

四三 怀念烈文

四四 访问广岛

四五 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

四上八 发 烧

四七 思想复杂

四八 世界语

四九 说真话

……

真话集

病中集

无题集

编辑推荐

《巴金随想录(繁体竖排版)(套装共5册)》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做「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我说「日子难过气因为在那一段时间裹,我每天在「牛棚」裹面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莱串联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二不众下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裹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羣众性批斗和电视批斗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已经越来越逼近了。她说「日子难过气因为她给两次揪到机关,靠边劳动,后来也常常参加陪斗。在淮海中路“大批判专栏”上张贴着批判我的罪行的大字报,我一家人的名字都给写出来二不众气不用说“臭婆娘”的大名占着显着的地位。这些文字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

后记

《随想录》第五集三十篇写成,我给这个集子起一个名字:《无题》。三十篇“随想”篇篇有题目,收在一起我却称它们「无题气其实我只是借用这个名字说明:绝非照题作文。我常常写好文章才加上题目,它们不过是文章的注解,所以最初三十篇《随想录》发表时,并没有小标题。那还是一九七八年年底的事,已经过了八年了。当初预定五年写成的书,到今天才勉强完成,更没有想到一九八二年起我又患了病。有人不相信我有病,他们认为我的生命力很强,经受十年的折磨后还可以精力充沛地做许多事。的确还有许多事留给我做,可是一旦生病,我就什么都完了。我真的生了病,一九八二年是我生病最多、最痛苦的一年,接着一九八三年又是我治病,养病的一年。这些情况在前一个集子(《病中集》》裹我已经讲过了。当时的困难比我在书中写的多,但想到「文革一十年的遭遇,我却又乐观起来。(只要「文革」不再来,我什么都不怕!》朋友们劝我少写或者不写,这是他们对我的关心。的确我写字十分吃力,连一管圆珠笔也几乎移动(的确是移动》不了,但思想不肯停,一直等着笔动。

序言

三年前我答应三联书店在适当的时候出版《随想录》的合订本当时我是否能完成我的五卷书,自己并没有信心。说实话,我感到吃力,又好像出了门在半路上,感到进退两难。我知道老是唠唠叨叨,不会讨人喜欢,但是有话不说,将骨头全吞在肚裹化掉,我并无这种本领。经常有一个声音催促我:「写吧!」我不断地安慰自己:「试试看。」只要有精神,有力气,能指挥笔,我就「试试看,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篇「随想气我担心见不了天日的第五卷《无题集》也在叽叽喳喳的噪音伴送中,穿过荆棘丛生的泥泞小路,进入灯烛辉煌的“文明”书市和读者见面了。我做了我可以做的事。我做了我应当做的事。今后呢,五卷书会走它们自己的路,我无能为力了。这大概是我所说的「适当的时候」吧。那么我答应为合订本写的「新记」不能不交卷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百五十篇长短文章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自己说是「无力的叫喊,其实大都是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我挤出它们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想减轻自己的痛苦。写第一篇「随想」,我拿着笔并不觉得沉重。

作者介绍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着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着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