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网站地图
广告合作
设为首页
中国新闻培训网
  •     首  页
  • |
  • 传媒三国
  • |
  • 新闻写作
  • |
  • 新闻摄影
  • |
  • 新媒体
  • |
  • 新闻发言人
  • |
  • 新闻研究室
  • |
  • 会议新闻
  • |
  • 四川频道
  • |
  • 视频课堂
  •     摄影图片
  • |
  • 新闻培训
  • |
  • 师资导航
  • |
  • 新闻书籍
  • |
  • 短视频
  • |
  • 传媒论文
  • |
  • 内刊研究室
  • |
  • 新闻专题
  • |
  • 书画研究室
  • |
  • 新闻业务参考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 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2020年03月  作者: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榜样是主流媒体的使命与责任。新形势下,如何创新人物报道,给典型人物注入新活力,让报道更加打动人?今天,与大家分享人民日报的 ...
关键字: 新闻采写 新闻报道
内容: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是 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榜样是主流媒体的使命与责任。新形势下,如何创新人物报道,给典型人物注入新活力,让报道更加打动人?今天,与大家分享人民日报的3篇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一起探寻平面文字背后的立体故事。

  廖俊波、黄大发,前者是因车祸突然去世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者是用36年时间带领村民修水渠的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两位生动鲜活的人物,通过人民日报几篇人物通讯的动情呈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2017年4月15日和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分别刊发两篇通讯《“樵夫”的魔力——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以下简称 “樵夫”“大爱”),追忆廖俊波的感人事迹和爱民情怀;4月19日,第4版刊发长篇通讯《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以下简称“渠文”),讲述黄大发带领村民历经千难万险修渠致富的故事。这几篇人物通讯在网上网下都获得了很大反响,网民高度关注,说这样的先进人物有情怀有温度。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4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转第6版刊发通讯《“樵夫”的魔力——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典型人物通讯何以打动人?记者到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更多平面文字背后的“立体”故事。

  见性格风骨  抒家国情怀  答社会追问

  读这几篇人物通讯,会发现构思都很用心。构思妙,读者之思才能被作者之思牵着走。

  扣紧与时代脉搏的共振点。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虽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点”,但力透纸背的都是时代脉搏。可以说,既要见性格风骨,更要见家国情怀。先进人物通讯,如同鲜明旗帜,可以回答当下社会追问。

  这两个典型,紧扣人民至上、不忘初心、从严治党的当代中国主题。高尚品格背后的大爱至诚、无私精神背后的党性本色、36年凿出一条生命之渠背后的脱贫攻坚,都与时代背景相契合,以小人物为象,与大时代共振,为改革克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樵夫”与“大爱”,展示人物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书写“楷模”与“丰碑”的时代蕴含,激励党员干部将学习典型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对标先进、以身作则、争当表率。“渠文”,则呈现一名老党员、老村支书的责任担当,诠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质,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发出感召、鞭策与警醒。

  找到与人物精神的触发点。触发点是记者采写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在写两个人物的过程中,记者都是经过艰苦的思考,找到了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特质的触发点。

  “樵夫”一文,即以主人公的微信名“樵夫”为喻,生动反映这位“砍柴人”在创业、凝聚人心、爱民、扶贫、处理“亲”“清”关系、制造快乐等方面的事迹,“樵夫”的主要功绩是主线,“魔力”是触发点;“大爱”一文,主线是将心比心的道理,“爱”是触发点,从主人公爱百姓、爱干部、爱家人等方面展开。两篇文章从不同视角,将人物作为领导干部为党为民至真至诚的好官形象,和作为家人爱妻儿、接地气的“暖男”形象结合起来,刻画得生动感人、丰满立体。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人民日报头版转第4版刊发通讯《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

  “渠文”中,修渠脱贫是主线,触发点就是“渠”。渠有很强象征意味,因渠通水,有望脱贫。正如文章开头发问:没有水的日子怎么过?下文即顺着修渠不同阶段描述坎坷进展,表现共产党人情系苍生、不惧牺牲、坚韧执着的高尚情怀。

  片断式呈现  冲突式设计 文学式表达

  人物形象是否塑造得有血有肉,是否能与读者产生精神共鸣,都是判断人物通讯成败的主要标尺。这里面,还是有个讲故事的问题,得考虑接受心理。根据心理学,人们在阅读时只有内心瞬间产生一种愉悦情感,才有继续读的冲动,如果直觉不能诉诸快感,就会降低甚至取消阅读欲望。所以,“渠文”的作者吴储岐说,写黄大发时,他是写一段读一段,换位体验一下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如何激发读者的阅读快感,从这几篇人物通讯看,文学技巧确为他山之石。

  片断式呈现,放大微观镜头。“樵夫”一文中,作者利用一个个故事片断串联起主人公的工作轨迹——出钱为灾民代建房、推进产业化专业平台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班累了的时候给别人唱歌、每逢生日都记得给妻子送礼物……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都是一些片断,汇集成先进人物的立体形象。这方面,“渠文”表现得更突出。不认命、学技术、筹资金、打哑炮、失亲人、去省城等,都把故事的重要片断写具体、写丰实,用活生生的微观镜头,消解了读者对典型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的刻板印象。这里摘录一个片断:

  去省城的当天,黄大发和妻子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帽子洗得一尘不染。陪同的乡干部徐飞还没到,老两口就早早等在路边。

  到了贵阳,黄大发既没去景点,也没去商场,而是要求直接去省委。“老支书在省委有相识?”徐飞心里一阵嘀咕。进了省委大院,黄大发却不进大楼,根本没有找人的意思。“就见他挺起腰,注视着大楼,还有远方飘扬的五星红旗,一言不发……”

  这个片断犹如定格画面,让老支书的形象跃然纸上。

  冲突式设计,矛盾调动情绪。冲突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冲突往往因矛盾而生,能够引人入戏。这几篇人物通讯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冲突和矛盾。两篇写廖俊波的报道,看似讲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实际包含多个戏剧化矛盾,国之大爱与家之小爱之间、百姓上访与解决上访之间、用地纠纷与解决纠纷之间、垃圾村与美丽乡村之间……矛盾共生,冲突迭起,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展现主人公品格与魅力的过程。

  据吴储岐介绍,他在写“渠文”时,就有意识地设计冲突,学习剧本的手法,每个小标题下都有一对戏剧冲突,在展现矛盾——化解——出现新矛盾——再化解中,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草王坝的穷根是没水,文章就围绕缺水—修渠、没技术-学技术、没钱-筹钱、曲折心酸-最终通水进行布局,让故事在矛盾与化解中一步步推进,在冲突与转合中抓住读者的心。

  文学式表达,增强审美意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读过的新闻远远超过文学作品,可能记住的文学作品却远远超过新闻。为什么?新闻与文学的功能不同当然是主要原因,但不得不承认,文学作品拥有很多新闻没有做到的叙事抒情策略,能够更加打动人。人物通讯无疑是新闻作品中最可借鉴文学创作的一种文体,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对文章加以润色提升。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4月19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发长篇通讯《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

  “樵夫”一文,借主人公微信昵称,巧妙喻示县委书记甘当“砍柴人”,将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无私与崇高。“大爱”一文,生动形象的比喻比比皆是,“就像女儿大了不能留,好干部要赶快推荐、提拔出去。”“我看,他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通过描述性语言,写活典型人物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渠文”则更像一篇纪实文学,从大小标题到小说式架构,再到长短段的结合,以及排比、设问、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之余,也启迪人进行党性与人性的深层思考。

  采访辟蹊径  源头活水来 感人先感己

  雨果曾经说过:“富人凭借客厅里的寒暑表去判断冷暖,穷人却只能依靠自己的皮肤去感受。”这话也可以用在新闻采写上,新闻记者就好比是“穷人”,唯有用自己的“皮肤”、感官和心灵去感应,才能将报道写得深入人心。尤其对人物通讯而言,要将人写出精气神儿,若不能真正触摸到“个体的温度”,怎能触发记者“个体的感受”?两位记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抓鱼和淘金,大有学问。

  求异思维,独辟蹊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主动从集体采访中“突出重围”,自主选择采访对象,细心挖掘,沙里淘金,甚至金中提纯,优中选优。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2017年2月15日,廖俊波(左一)在武夷新区向客商介绍情况

  在对廖俊波这个典型人物的采访中,平均每天被安排的采访对象超过20人。记者姜洁深感这种七嘴八舌座谈式 新闻采访很难搜集到更有价值的素材,便先后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当地记者等,获得许多一手的独家信息,挖掘到集团式采访得不到的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对一些集体采访时不够充分的重点采访对象,例如廖俊波的妻子、女儿、秘书、司机和曾经同吃同住过的老同事等,又进行了补充采访,还在回京的火车上进行电话采访,对细节进行核实。她坦言,“采用单独采访或者两三人对一人采访的模式进行,这样受访者可以放下顾虑、敞开心扉,与我像朋友一样深入交谈,对方也容易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启发,回忆起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和故事”,“从和很多采访对象闲谈的内容中,我触摸到了一个更加多面、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廖俊波的形象,他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但他的确又是如此的努力、如此的乐观、如此的拼搏不懈、如此的和蔼可亲”。

典型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2017年3月24日,黄大发沿着水渠巡查

  为了写好黄大发,吴储岐在采访“大部队”撤离后特意逗留多日,再单独回访主人公和家人,并增加七八名新的采访对象,特别是找到了20年前水渠修通后负责采访的记者,采集到了更加丰富扎实可信的素材。

  真情投入,以情写情。如今,回忆起采访对象,每每说到动情时,两位记者便眼圈发红,声音哽咽。想要打动读者,先要打动自己,他们做到了。

  “樵夫”一文,时间紧,任务急,报道发表后,姜洁仍心有遗憾,如果再给点时间,可以更好地打磨。“渠文”一稿用《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作题,首先在标题上就更显人情味。小标题的创作也精心,“立誓 有条汉子不认命”“学艺 他还想与天再斗一次”“再战 修不好,他拿命来换”等,有对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语句简练却内涵丰富。兄弟媒体的小标题,全部采用直接引语的方式,虽然原汁原味,但内涵与艺术性明显逊色。

  记者写稿有主动性动机,也有被动性动机,常常要变被动性动机为主动性动机,需要记者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更需要情感的投入、真情的释放。真正开启灵魂的力量,只能来自于采访与写作中超常的投入。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永远是 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有句话说得好,“路为纸,地成册;行做笔,心当墨”。当代新闻人应该有这种使命与理想,行走大地,情注笔尖,通过对个体人物的精彩描述,来反映我们所在的这个砥砺奋进的伟大时代。

新闻采写 http://www.xwpx.com/article/wri/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这篇稿子让我坚定了“采写必到现场”的理念
如何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笔勤,是成才之路
如何把稿子写简练?
8月招生|新闻采写技巧与媒介素养高研班
宣传干部必备书《采编实用技巧88讲》出版发行
第43问: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
第42问:怎样从“沙”里淘出“金”来?
第41问:怎样提高写稿的“立足点”?
第39问:怎样正确看待“点子”?
第38问:为何一拿起笔思路就乱了?
 

热点 . . .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图文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梁衡:我的“新闻三部曲”
梁衡:我的“新闻三部曲”
第二期新闻采写技巧实操班圆满结束
图文 第二期新闻采写技巧实操班圆满结束
王昭栋: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
王昭栋: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

最新 . . .

· 多写点有趣味的故事
· “新春走基层”,如何走?怎么写?
· 提高上稿率十二法
·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 获奖的会议消息有哪些特点?
· 写好文章的“黄金段”
· “新春走基层”的新闻报道怎么写?
·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你用对了吗?
· 感·性·力——一堂别开生面的“人民日报
· 焦点 范敬宜:抓精品从标题抓起
· 如何提升人物通讯写作能力
· 从鲁迅的孙子不会写稿说起

推荐 . . .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焦点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不拘一格成佳作
不拘一格成佳作

相关 . . .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新闻报道导语范例及分析
· 浅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 报纸新闻稿件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