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推送了一張圖片,是余光中翻譯的詩歌繪本《雪晚林邊歇馬》的原文和中文翻譯,配上插畫,夢幻輕盈。很多讀者在後臺留言,驚呼“真的太美了!”,並強烈要求我再蒐集一些這樣的繪本,做一篇專題。

中文的詩歌繪本(ps,文中所說“詩歌繪本”指的是每一本繪本,從頭到尾就是一首詩歌)松媽還在蒐集中,這一篇是我找“專業人士”供稿的,松媽看完驚呼“大開眼界”,原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美好等着我去發現(以及“佔有”)

發掘這些繪本的,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大塘是一家面向5-12歲兒童的在線英文閱讀機構,開設有兒童英文詩歌、英文文學與文化導讀等課程。

關於推薦書目的挑選,特別說明一下:

1、每本繪本,從頭到尾就是一首詩歌

2、這些詩歌的作者有的是世界頂級文學獎獲得者,有的是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大文豪,有的則是現當代影響力極其深廣的公共知識分子。

這些大人物,本身並不是兒童文學作家。這些偶然進入童書世界的稀罕作品,有的是大作家們寫給自己孩子的,有的是回憶自己童年的,而有的則因爲作品本身經典絕倫,配上精美的插圖之後,便成了老少皆宜的優秀詩歌讀本。

詩歌類的圖書,由於出版頻率低、印數少,屬於很容易絕版的品類。任何時候看到心儀的讀本,大家都不要手軟,因爲“再見”要靠點運氣...

01

Wynken, Blynken, & Nod

家喻戶曉的美國兒童睡前詩歌

在美國,Wynken, Blynken, and Nod 幾乎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兒童睡前詩歌。故事講述了夜晚時分,三個小夥伴搭乘一艘小木鞋(對,是鞋,不是船),在銀河中捕魚的故事。

這首詩歌流傳至今已有一百年多的歷史。夢幻童趣的故事,優美動聽的節奏,陪伴一代代美國人長大。

This was one of the books my mother would read to my sister and I at bedtime when we were children. I loved the story so much and have such fond memories that I wanted to share it with my grandchildren.(美國亞馬遜書評)

大塘君粗略搜索了一下,關於這首詩歌的不同插畫版本,數量不計其數,其中不乏名家作品,比如《花婆婆》的作者芭芭拉·庫妮,名氣之大可見一斑。

網上隨便搜索,就能看到各種以 Wynken,Blynken and Nod 爲主題的精美小擺設。

甚至,在美國華盛頓公園裏,還有一座Wynken,Blynken and Nod的同名主題雕像。(順便插一句,英文詩歌中蘊藏着深厚的文化。設想有一天,當你遊學途中偶遇這座雕像,回想曾經讀過的這首詩歌,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塘君這裏推薦的水彩插畫版,是年代較新、流傳較廣的一個版本。目前在亞馬遜上排行第一,五星好評,且評論條數最多。

以下分別是這首詩歌的歌曲版。音樂超級好聽!

原詩全貌,供欣賞、學習和收藏。

高清圖請點擊圖片,下同

02

All the World

凱迪克銀獎作品,感恩美好世界

All the World 是一首語言簡單、但內涵卻十分深刻的詩歌。

這首詩歌講的是一羣家人和朋友們一天中的生活和工作,從早到晚,一起勞作、休息、放鬆。

既有宏大視野,謳歌自然世界

也有微距鏡頭,記錄身邊的一點一滴

從海灘上的貝殼,到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再到壯闊的日落與天空,這首小詩把我們習以爲常的世界,用簡單的名詞編寫成充滿活力的節奏,引領我們重新發現和感受生活,感恩一切大大小小的美好。

一首充滿正能量的小詩,特別適合跟孩子一起大聲地朗讀。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嘗試跟粑粑麻麻做名詞接龍的遊戲!

03

Prayer for a child

凱迪克金獎作品,睡前的祈禱

這本書首版於1940年,1944年榮獲凱迪克金獎。古董級童書,70多年來,卻一版再版,經久不衰,原因何在?

這首詩歌是一個小女孩的祈禱文。說到祈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宗教兩個字。撇開宗教不談。“感恩與祝福”,是不是超越國家、民族和宗教的普世價值?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精巧的構思。重複的祈禱句式,描白的女孩世界。

感恩之心,從眼前看的見摸得着的一杯牛奶、一片面包開始。

再到抽象的博愛與關懷。

這首詩歌,特別推薦跟孩子一起誦讀、感受、品味。鉛華洗盡。生命中的美好,深刻而簡單。

04

The Moon

出自英國兒童文學經典之作《一個孩子的詩園》

《金銀島》的故事,想必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這首詩歌就出自這位多才多藝的大師之手 — 英國作家和詩人羅伯特·史蒂文森(Robert Stevenson)。

說到兒童英文詩歌,史蒂文森堪稱開山鼻祖。史蒂文森的代表作詩集《一個孩子的詩園》中的許多詩歌,都是英美國家中小學教材和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保留篇目。

在這本插畫版的 The Moon中,父親帶着兒子,在安靜的街道和田野中散步,在月光照耀的港灣裏划船。

通過這對父子的視角,原詩抽象的部分變得生動而具體。文圖相得益彰,算得上優秀的範例。此外,現代感畫風,也讓一百多年前的經典詩歌煥發出新的活力。

下面這個視頻,配圖爲國外網友原創。朗讀和配樂都十分悅耳。Enjoy!

05

Listen to the Rain

聽!各種各樣的雨,各種各樣的聲音!

Listen to the Rain,初看很不起眼的一本詩歌繪本,也沒有什麼大獎的頭銜。讀完之後,眼前卻浮現着大雨小雨的畫面,耳邊迴響着各種好玩的雨聲。(優秀的詩歌,就有這樣一種魔力,瞬間喚醒我們鈍化的感官。)

這首詩歌的作者Bill Martin Jr. ,也許你並不熟悉。不過,說到他的代表作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這首從大西洋彼岸一直紅到國內的低幼韻文,就出自這位大詩人之手。

《紅樓夢》中,黛玉留得殘荷聽雨聲,有印象嗎?

下雨的日子,拿起這首詩歌,跟孩子一起大聲地朗讀,靜靜地聽雨。讓TA們開放的感官,盡情地吸取來自天地的精華。

06

Me I Am

這個世界,有着各種各樣的“我”!

Me I Am 這首詩歌,講的是三個孩子的故事:

喜歡輪滑但討厭穿裙子的假小子

熱愛動物、好奇心十足的小男孩

癡迷舞蹈的芭蕾小精靈

三個孩子不期而遇,驚喜地發現,原來這個可愛的世界裏,有着各種各樣獨一無二的“我”!

是的,這是一首歌頌“自我”的詩歌。對於今天的家長來說,讀到這樣的詩歌,也許會感慨萬千吧:一邊面對自己童年個性被禁錮的傷痕,一邊承擔着給予成長中的孩子更多自由的代價。

這首詩歌的作者Jack Prelutsky,美國第一位兒童桂冠詩人,一生致力於兒童詩歌創作和推廣。

07

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沒有,這首詩歌的標題,全都是小寫字母?再仔細看,就連封面上作者的名字 e. e. cumings (卡明斯,1894-1962)也全是小寫。怎麼回事呢?

原來,卡明斯是一位熱衷於探索語言技巧的詩人。除上面提到的小寫字母之外,他還做過許多奇特大膽的嘗試,包括形狀詩,即通過特殊的文字排版以達到某種視覺效果。

卡明斯的語言實驗爲英文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此成爲美國文學史上一座豐碑。

“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是一首關於“愛” 的詩歌。

男女之間、親子之間、手足之間、朋友之間...愛,無所不在。

在這本美麗的繪本中,插圖作者通過全新的視覺展示,將卡明斯的這首百年經典詮釋爲母親對孩子的愛。

柔和的色彩,甜美的畫風,將母子之間的愛刻畫得尤爲溫暖、細膩和甜蜜。

在電影 “In Her Shoes” (《偷穿高跟鞋》)中,妹妹在姐姐的婚禮上朗讀了卡明斯的這首小詩。在妹妹輕柔又略帶俏皮的聲音中,原本視同陌路的姐妹倆冰釋前嫌。

留意看姐姐的表情變化,從最初的尷尬、僵硬、慍怒到後來的放鬆、感動、微笑...

愛的千言萬語,凝練在短短一分鐘的幾十個文字裏。詩歌瞬間的穿透力,感嘆...

08

There's a Flower at the Tip of My Nose Smelling Me

這首優美而又有趣的小詩,Florence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過。

換個視角看世界。想想詩歌的標題,爲什麼不是“我”聞着花兒,而是花在聞着“我”呢?

詩歌中的“我”,既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開拓和創造了世界。同時,世界也在滋養着“我”。

這首詩歌,文字淺顯易懂。而每個人背景各不相同,深深淺淺,卻可以讀出不同的深意。

作者 Alice Walker 是一位影響力廣泛的美國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作品曾獲普利策小說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曾將其代表作《紫色姐妹花》改編爲同名電影。

09

Forever Young

“Forever Young” 也是 Florence 老師的課堂上學習過的一首詩歌。作者 Bob Dylan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民謠歌手。

“Forever Young” 是 Dylan 爲他的長子所創作的一首搖籃曲。這首詩歌,從頭至尾,採用了基督教文本中常用的祈禱句式“May you...”,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兒女最深切的期許:永遠強大,永遠幸福。

簡單的句式,平實的語言,每一行詩,每一個字,都有力地傳遞着如山的父愛。

10

A Song About Myself

意外發現這本繪本的時候,大塘君喜不自禁,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作者濟慈( John Keats, 1797-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傑出代表。凡是跟英文專業沾點邊的同學,多少都接觸過濟慈的十四行詩和頌詩。所有名家欽點的必讀必背英文篇目中,總也少不了濟慈的作品。

在以濟慈爲代表的浪漫主義詩人中,這樣適合孩子的詩歌,非常罕見。也難怪會被兩屆凱迪克獎獲得者、插畫家Chris Raschka一眼相中,精心加工後寶貝似地呈現給今天的孩子們。

“A Song about Myself”,是濟慈二十二歲那年在山中度假時,在給妹妹的信中所寫的一首詩歌。在此之前,濟慈曾按照家人的意願從事醫藥工作,但最終決定請辭,一心一意追隨自己的詩人夢。家人極力反對,濟慈愈發堅定。這首詩歌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中創作的。

在這首詩歌中,濟慈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對於詩歌創作的滿腔熱情。對於當下的夢想,也因此更加清晰、堅定。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個鐘情於埋頭寫詩的孩子...

堅持自我,追隨夢想,需要底氣,更需要勇氣。

跟孩子一起欣賞這首小詩。在TA小小的心靈上,播下“勇氣”的種子。

11

If

這首詩歌,跟前面介紹的 “Forever Young” 一樣,也是一位父親對於兒子的祝福和期許。

所不同的是,當英國作家和詩人 Rudyard Kipling (吉卜林,1865-1936)寫下這首傳世之作的時候,兒子12歲,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這首詩歌中,吉卜林用“假設”的口吻,從理想、信念、處世、待人等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生中將會面臨的種種考驗,並親切而又堅定地教導孩子:怎樣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人?

在BBC的調查中,“If” 曾兩次被推選爲年度“最受英國人喜愛的詩歌”。

作者吉卜林曾是一位叱吒世界文壇的作家,是英國第一位、也是迄今爲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2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ing Evening

美國詩人 Robert Frost (1874-1963)的這首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是現代英文詩歌中公認的名篇傑作,講的是一個下雪的夜晚,一位牽馬的趕路人在森林中的發現和感悟。

中文引進版,採用的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譯本:

此詩之難能可貴,在於用語單純自然,格律整潔完美,意境深入淺出。原文107字,單音節的字89個,雙音節的字17個,三音節的字只有一個,沒有一個字會難倒學童。這情形在英文現代詩中極爲罕見。

--余光中

這首詩歌,看似是簡單的寫景,實際卻有別樣深刻的寓意。

插圖作者用15幀鉛筆淡彩的畫面,將冬天的森林詮釋得栩栩如生。不僅細緻繪出樹木的各種姿態,更巧妙捕捉了森林的謐靜氛圍與動物身影。尤其雪景的明暗層次及空間結構,恰如其分的呈現出詩句“但是我已經有約在先,還要趕多少路才安眠……”的深邃意境。

--粲然

一首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詩歌,悠遠深邃的意境,一定要牽着孩子的手,細細品讀、靜靜感受。

下面是福利時間

大塘推出了針對《雪晚林邊歇馬》這首詩的英文詩歌賞析課,我已經先睹爲快——作爲一名文藝女中年,我平時也會零星地讀一些英文詩歌,主要是感受它押韻用詞的美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麼專業的詩歌賞析,看完視頻,第一反應是——原來有這麼多小tips,原來詩歌賞析可以做得如此賞心悅目。

講課的Florence老師,是華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曾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十餘年,現在加拿大一所私立高中擔任英文老師。Florence有兩個小孩,老大男孩11歲,老二女孩3歲。專注英美文學教學20年,親子閱讀前後10年。語言專業基礎過硬,實戰經驗豐富。對於兒童閱讀,Florence有着非同尋常的深刻洞察。

這套英文詩歌賞析課,原價99元——沒看到課程之前,我也覺得這價格是不是略貴?看完以後,我感受到大塘做事的用心和精緻,這麼好的東西,確實值得這個價格。

更何況——大塘還給了松媽的讀者專屬優惠,課程只要69元,還有如下福利。

適合人羣:所有想感受美,接觸新事物的成年人,以及五歲以上有一定理解力的孩子。

形式:在線聽課(可以無限次回聽),微信羣朗讀、打卡

內容:詩歌講解+朗讀示範音頻(Jenny老師會抽取部分學員進行一對一的朗讀點評)

附加值:1、這次報課的松媽讀者,後續報其他課程會有老學員優惠

2、一般人松媽不告訴他——成爲大塘的學員,有英語學習上的疑問,可以向老師討教,一定會給你極其專業、清晰的解答。

請掃如下二維碼進入微店報名,推門走入一個新的世界,沉靜、優雅。購買鏈接內有小助手二維碼,購買後請加她拉你入羣。

歡迎戳如下鏈接,看看大塘的推文。文章寫得那麼好,海報做得那麼用心,還有什麼可以懷疑他們的實力呢?歲末寒冬,讓我們圍坐爐火,靜享好詩

歡迎關注中年文藝少女松媽,今天是蘇州的冬至夜,話說冬至大如年,祝大家團圓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