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化解公房修缮纠纷265起:1南圩社区及法律诊所概况

2020-08-27 16:08:40 57
声音简介

FM105.1金山人民广播电台

《1051会客厅》

生活中遇到无法处理的矛盾纠纷,你会如何解决呢?相信不少人会想到上法庭打官司,但朱泾镇南圩社区法律诊所的调解员们用辉煌“战绩”告诉你:人民调解你值得拥有!

南圩新村售后公房修缮工程去年11月启动,今年5月复工,有关矛盾纠纷增多,法律诊所至今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5起,接受法律咨询39人次!再加上其他方面纠纷,平均每天要接待3—5个调解工作。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啧啧称奇。

据介绍,公房修缮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脚手架压到居民衣架、玻璃窗、空调外机;外墙粉刷油漆掉在了居民晾晒的衣被上;雨污混接管道改造、出墙管堵塞、建筑材料乱堆放等。搞定这些 “令人一想到就头大”且层出不穷的纠纷,调解员们究竟有何秘诀?人民调解与诉诸法律打官司相比有何优势?哪些纠纷应先尝试人民调解?

金山人民广播电台(FM105.1)《1051会客厅》邀请到朱泾司法所、南圩社区法律诊、小区居民代表为您介绍其中门道,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

朱泾司法所所长何伟

南圩社区法律诊所徐国贤

南圩居委调解主任陈宇

社区居民代表姚女士(电话连线)

(左起为:何伟、徐国贤、陈宇)

牵住公房修缮矛盾化解“牛鼻子”

凝聚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正能量

——南圩社区法律诊所

为社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5月,随着南圩新村售后公房修缮工程的恢复,修缮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南圩社区法律诊所牢牢牵住公房修缮矛盾化解这个“牛鼻子”,以建设和谐社区为基础,以服务发展大局为导向,以维护居民权益为抓手,充分发挥其维护社区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及时化解修缮矛盾纠纷,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一、把握“两个关键”,合理合法保障群众权益

坚持“阵地为基、关键在人”的理念,把调解队伍建设摆在核心位置,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基层调解队伍。一是优化调解队伍。南圩法律诊所成立于2009年,是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法律诊所调解队伍涵盖了七十多岁的退休法官、六十多岁的调解骨干、四十多岁的法律顾问、三十多岁的调解员,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及“专业知识、年龄结构、社会阅历”三兼顾,做到全方位厘清各类法律关系,快速化化解各种修缮纠纷。“老徐”徐国贤是诊所的调解骨干,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居民合理诉求,并严肃处置当事人无理索赔要求。5月下旬,居民张某眉骨处被工地堆放的木材戳伤,当场血流不止。老徐全程陪同就诊并促成调解协议。自工程实施以来,法律诊所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5起,接受法律咨询39人次。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吸纳社区综治专干、社区网格员、社区党员等骨干力量加入调解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熟悉小区情况、深受群众信任、介入工作及时等优势,切实解决小区居民在公房修缮工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同时,结合小区楼道、人员分布等基本情况,将小区划分为若干片区,在每个片区设立1名负责人,2名以上联络员,对修缮纠纷进行分流交办,层层过筛逐级化解,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解决”。

二、运用“三种方法”,依法依规解决群众诉求

调解技巧是调解工作顺利完成的主要因素。南圩法律诊所通过逐渐摸索、不断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调解工作方法。一是主要矛盾调解法。屋面修缮、管线入地和雨污混接改造时产生的矛盾纠纷,往往涉及错综复杂的多方利益诉求。调解员通过全面了解纠纷情况,紧抓纠纷核心问题,重点攻坚,促使互谅,顺势化解,避免双方因长时间对峙而导致矛盾激化。6月中旬,因施工方操作不当造成137栋排污管堵塞,二楼以上住户污水漫溢,居民怨声载道。调解员针对主要矛盾作出调解方案,督促施工方重新铺设管道、及时赔偿居民损失,并说服居民理解支持修缮工程。二是案例引导法。施工中,先后发生工人搭建脚手架压坏空调外机、建筑垃圾抛洒砸坏防盗窗等系列问题,在因赔偿事宜产生争执时,调解员将类似调解或判决案例提供给当事人,使其心中有数,设置合理底线,从典型案例中吸取经验,明白利害关系,为调解工作打下良好基础。6月下旬,居民王某骑着摩托车被工地堆放的毛竹绊倒,导致手臂骨折。首次调解因双方就赔偿数额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而未能成功。为此,调解员查找类似案例,让双方对赔偿标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快速达成了调解协议。三是冷却降温法。因施工方填坑不当、建筑材料堆放不当等造成居民身体伤害的,伤者及家属经常认为施工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极易情绪激动。在尚未搞清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调解员给予其冷却期,随后及时了解情况,再抓有利时机开展调解。5月中旬,居民张某因踩到施工方所挖泥坑,膝盖和头部跌伤。伤者家属上门讨要说法,与工程管理方发生激烈争吵。调解员通过“热案冷处理”的方式,待双方情绪趋于稳定后,组织调解并成功达成协议。

三、健全“四大机制”,完善化解纠纷综合机制

南圩法律诊所不断创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让摸排走在纠纷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回访走在反弹前,将大量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一是健全矛盾预警机制。对房屋修缮进展情况进行日常巡查,一方面是从中发现风险隐患,进行合理分析判断,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小问题酿成大纠纷;另一方面是拉进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为调解工作夯实群众基础。7月上旬,调解员在巡查中发现在部分雨水管口堆积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部分建筑废料堵塞了下水管道,严重影响正常排水。调解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清理疏通,避免污水外溢。二是建立矛盾分级机制。根据纠纷类型、调解难易程度等,将矛盾纠纷划分为一般、复杂和疑难三个等级,建立矛盾纠纷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分类施策。采取“一户一案”“一人一案”和挂账销账等办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纠纷不化解不收兵。三是完善矛盾联调机制。通过建立微信群、视频语音、报送信息等方式,上下联通“一张网”,实现与镇调委会信息数据共享。主动与镇城建、镇城管等部门沟通协商,并邀请相关部门协助参与调解,增加调解透明度,提升调解说服力。6月上旬,因松动的脚手架砸中小区内正常停放的4辆轿车,导致车顶、前挡风玻璃不同程度受损。在调解员和社区民警的共同调解下,成功达成调解协议,由施工方承担全部损失。四是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确定专人跟踪回访已调处的矛盾纠纷,通过普通纠纷电话联络和疑难复杂纠纷实际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了解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以及当事人的满意程度,并听取纠纷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后不复发、不反弹。自工程实施以来,共回访纠纷当事人300余人,征求到意见建议50余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表达你的观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