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半数以上的长寿之乡在商丘,商丘人吃啥?| 豫记

豫东平原上的商丘,是一座被誉为“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的古城,商汤在这里建都,王亥在这开创华夏商业贸易先河。它是“中国唯一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古城”,还有着河南半数以上的长寿之乡。


一马平川的商丘,小麦是主要作物。与强悍的产粮能力对应的,是商丘人花样百出的家常面食。丝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商丘人的胃,都有一口面食垫着。



西瓜|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几乎所有汤都有面粉


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中国唯一的一个“面粉之城”在商丘永城。


这得天独厚的面粉生产条件,让商丘人一天三顿都离不开面食。主食离不开面粉很正常,但几乎所有的汤也不能少了面粉。



商丘最有名的汤,是sha(饣它)汤。很多土生土长的商丘人都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的,郑州一些水煎包店会把它写作sa汤,用的是字典上查不到的人造字,左边是个“月”,右上是个“天”,下面是个“韭”。



sha汤在其它地市的稿子里也出现过,做法也很相近,牛羊鸡高汤打底,放了很多胡椒粉,加麦仁同煮。


这汤最特别的一点是,盛汤前要在碗里先打个生鸡蛋,用筷子快速把鸡蛋搅拌两下,用汤一冲,撒上香菜,能看见被烫熟的白的黄的鸡蛋碎带着碗里的细肉丝还在慢慢向上翻涌,这烫熟的鸡蛋碎比平时煮的要滑嫩的多。



sha汤看着浓稠,不见碗底,除了有高汤的功劳,还有一部分靠的是汤里加了面粉勾的芡。


濮阳人爱喝白胡辣汤,和濮阳并不相邻的商丘人也爱喝白胡辣汤。白胡辣汤里放了面团洗出来的面筋,煮汤时还得和做sha汤一样,倒入勾芡搅合搅合。


加了白面糊的甜汤和咸汤在商丘人的生活中非常普遍,邻居之间互相问问“今天做啥饭?”回答多是“烧汤吃馍”。


在商丘还有种能喝的,像汤又不是汤的辣椒糊涂。


挑上两个自家晾晒的干红辣椒切成碎末,加葱姜炝锅,放上撕碎的白菜叶翻炒,炒至七八成熟,加水烧开。



另一边把面粉加水搅匀,水开倒进锅里,用筷子一直轻搅,防止面糊涂粘锅,待锅里面糊涂越来越浓稠,冒出大的面泡泡,就能关火出锅。


每一家做辣椒糊涂,方法都不完全相同,有的为了增辣,会放辣椒面,还有的加粉条和虾皮,总之,辣椒糊涂的核心就是要辣。



掰块馒头伸进碗里蘸蘸辣椒糊涂,不用筷子也能吃。能吃辣的直接端起碗喝上两口,这辣椒糊涂下馒头,一会吃两个也不觉得多。



02

面食的N种吃法


要问商丘人最家常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什么,那无疑是面食。


自家酵子发的白面馍又大又软能就万物,我心里的就馍神器还得是酱豆子。有了酱豆子,老干妈都得靠边站。


小时候没有要多吃青菜的概念,总是缠着大人要吃辣味的酱豆,馍掰两半中间夹上一勺酱豆,吃的有滋有味,顾不上红油流手上。



豫东酒席上,最先被一抢而空的水激馍,是白面馍衍生来的。


蒸好的馍用刀切成大小相近的四方条块,泡在水中最大限度吸满水。之后放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用滚烫油脂锁住馍内部的水分,表皮却酥黄焦脆。



炸后放在白糖汁里迅速搅拌,馍吸饱了糖水,水激馍就做好了。


商丘市区的饭店还有小油馍,把锅里蒸的死面水烙馍,表面刷上油,撒上满满芝麻盐叠起来。


每次商丘朋友从老家回来都会帮我们打包一份,爱吃烙馍的一气能吃两三张。



炒面大家都吃过吧。但炒面粉,有几个人吃过?


白面粉倒进铁锅中不放油,小火慢炒至金黄色,闻到麦香味就可以了。炒面能加盐加糖干拌着吃,也能装进罐里,留着泡水喝。



除了辣椒糊涂,辣椒和面粉还有种搭配是辣椒炒面。


切成小段的辣椒加上调料和鸡蛋,再少量多次地裹上面粉,放锅里炒,这样炒出的每个辣椒段都被面粉包裹,更多的是股焦香。



在商丘夏邑,有种馍叫“煎馍”,这是纵相隔千里,也能唤起无数夏邑游子共同记忆的味道。


一辆三轮车,带着两个黑色平底锅,流动的小车随时会出现在夏邑县的每个街道。无非是两张面皮包裹着青菜鸡蛋,但摊前揣着鸡蛋等着的人总是不断。



每次在外面看到类似夏邑煎馍的摊子,总要上去试试,期盼遇到和家乡同样的味道,却又都抱憾而归,这大概就是家乡最迷人的地方,只有回到那里,才是家的味道。



03

好吃的不止面食


面粉的神奇到这还没发挥完,商丘那些最传统的零嘴也几乎都是面粉做成的。


豫东逢年过节走亲戚、探望坐月子、闺女回娘家,最爱提两包褐色硬纸红绳包的果子。像蜜三刀、江米条、羊角蜜、小江果等。



纸张包不住的麻花,馓子和焦叶子也是果子。这几种果子几乎都是调味清淡,有的甚至只有面跟油盐,但那种香脆的味道,却能一直吃下去,丝毫不觉得寡淡。


民权县的贡麻花是面食中的精品,有“吃着香酥脆、点燃亮似灯、久存质不变、遇水软而松”的特点。



当地有个麻花庄,其麻花制作技艺还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丘人爱吃面食,但商丘好吃的不止面食。


开了30多年的小鱼汤就近取材,用的是打捞没多久的野生小鲫鱼、白条鱼。



大锅里把将炸好的鱼和料汤一块大火炖到入味,再舀到小锅里用小火边卖边煨,炸酥的小鱼完整不碎。


来喝小鱼汤的大多是一路跟着店铺的老顾客。


柘城常见羊肉,有垛子羊肉和蒸羊肉,更多的是羊肉汤馆。



有些人比较抗拒羊汤的膻味,但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鲜美。柘城的羊肉汤在本地人看来味道不浓不淡,刚刚好。


清澈醇厚的羊肉汤飘上一点羊油,那香气立刻就翻上来了!



虞城县的麦仁辛家五香驴肉,俗称麦仁滚子肉、麦仁鬼子肉,是豫东地区的传统名吃了。


辛家驴肉是用劈柴烧的地锅煮的,得8,9个小时才能出锅,做出的驴肉呈酱紫色。



为了确保出锅的驴肉里面不含水分,防止驴肉变质,还要滚锅。


商丘还有道酱油熬制的把子肉。把子肉卖相朴素,没有多余的配菜,单用葱姜也能做出香味。



趁热把肉带着汤汁浇在白米饭上,一口饭一口肉的搭配十分鲜美。


这些是商丘美食的其中代表,特色的还有三角糖包、沾满芝麻的焦叶子等等。


商丘不仅有馍垫出来的胃,还有豫东养出的家乡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