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新书首发:《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15种好书

法国大革命史系列压轴之作

1989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时,弗朗索瓦·孚雷被法国媒体冠以“二百周年之王”的头衔,风头一时无两。《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正是以孚雷为代表的法国大革命史学修正派最具分量的代表作,其中译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编辑推荐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2:人物卷》

〔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奥祖夫 主编

申华明 译;刘北成 校

目录

巴贝夫(Babeuf)

巴纳夫(Barnave)

波拿巴(Bonaparte)

布里索(Brissot)

卡诺(Carnot)

孔多塞(Condorcet)

丹东(Danton)

拉法耶特(La Fayette)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

马拉(Marat)

玛丽 - 安托瓦内特(Marie-Antoinette)

米拉波(Mirabeau)

内克(Necker)

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

圣茹斯特(Saint-Just)

西耶斯(Sieyès)

流亡者(Emigrés)

忿激派(Enragés)

斐扬派(Feuillants)

吉伦特派(Girondins)

埃贝尔派(或科特利埃派)(Hébertistes(ou Cordeliers))

王政派(Monarchiens)

山岳派(Montagnards)

无套裤汉(Sans-culottes)

热月党(Thermidoriens)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3:制度卷》

〔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奥祖夫 主编

张智 译;刘北成 校

目录

军队(Armée)

革命议会(Assemblées révolutionnaires)

指券(Assignats)

国有财产(Biens nationaux)

历法(Calendrier)

俱乐部及民众社团(Clubs et sociétés populaires)

民法典(Code civil)

救国委员会(Comité de salut public)

巴黎公社(Commune de Paris)

宪法(Constitution)

教士公民组织法(Constitution civile du clergé)

省(Département)

革命政府(Gouvernement révolutionnaire)

税收(Impôt)

公共教育(Instruction publique)

最高限价(Maximum)

革命宗教(Religion révolutionnaire)

选举制度(Suffrage)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4:观念卷》

〔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奥祖夫 主编

黄艳红 译;刘北成 校

目录

旧制度(Ancien Régime)

贵族(Aristocratie)

中央集权(Centralisation)

反革命(Contre-Révolution)

民主(Démocratie)

人权(Droits de l’homme)

平等(Égalité)

公共精神(Esprit public)

封建制度(Féodalité)

博爱(Fraternité)

自然疆界(Frontières naturelles)

雅各宾主义(Jacobinisme)

自由(Liberté)

启蒙(Lumières)

绝对君主制(Monarchie absolue)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民族(Nation)

重农学派(Physiocrates)

再生(Régénération)

共和国(République)

革命(Révolution)

美国革命(Révolution américaine)

卢梭(Rousseau)

主权(Souveraineté)

汪达尔主义(Vandalisme)

伏尔泰(Voltaire)

大革命为什么重要?

一部“革命政治的表象史”

法国大革命,若从1789年算起,已经230多年了,但是它的影响至今不灭。

大革命为什么重要?

以色列史学家阿隆·康菲诺对此作了一个解释。 他把法国大革命称作一个“根基性过去”(foundational past):“根基性过去是指代表一个时代的事件,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历史创新,成为道德和历史尺度,成为衡量一切人类事物的尺度。根基性要素不是事件的一种内在品质,而是存在于人们主观性之中的一种历史建构。”在他看来,法国大革命正是上述意义上的历史创新事件。

具体而言,“《人权宣言》和恐怖重新定义了政治和道德。大革命催生了从 1789 年起决定现代欧洲和世界历史的思想和实践: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人权、总动员以及革命观念本身。大革命是关于民主和国家恐怖的第一次现代经验,因此被视为衡量现代历史的新标准。对于英国评论者埃德蒙·柏克来说,它是一个不惜任何代价都要避免的模式,但对于列宁来说,它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典范。”

康菲诺的论断言简意赅,颇有见地。 大革命作为现代性的雅努斯门槛,以《人权宣言》和恐怖两幅面孔示人,不仅粗暴地截断了过去与现代,而且预示了“现代”或“现代化”的张力和冲突,开启了现代世界的路线竞争。

在西方乃至更广大的世界,从柏克-潘恩论战开始,有关大革命的争论从未停止。一代代的研究者和论战参与者,自觉不自觉地代入89年或93年乃至帝国的党派。这里不仅有语境和代际的差异,也有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关联。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孚雷曾总结的: “其他任何历史争论都没有如同每一代人都会发生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争论那样激烈和尖锐。”

实际上,大革命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而且一直以历史话语的形式参与现实生活。现实与大革命形成互文关系。每一代人需要用大革命叙事和阐释来提供实践和思想的依据,大革命的历史话语成为现实的建构因素。而每一代人的大革命话语也是当时的现实映像, 每一代人基于当代记忆和想象的历史话语来重构大革命。当然,大革命的历史话语积累了丰富厚重的思想遗产。

伏尔泰

"伏尔泰的错,卢梭的错。"伴随着伽弗罗什(Gavroche)的这句话,整个19世纪都认为这两位哲人的观念导致了大革命,不管人们对这些观念是诅咒还是赞颂。米什莱写道∶"当这两个人故去之后,大革命已经在人们头脑的高地中完成了。"此外,伏尔泰本来可以认为书籍统治世界的观念来自于他。不过我们不要在这种关于革命缘起的智识论解释上逗留过久。我们只需注意,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位站在大革命门槛上的导师级人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等关系。对于依然记得两位哲人之间战争的人来说,这种并列式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件大事。用雨果的话来说,要想两人在死后实现和解,其难度不亚于将他们迁出先贤祠这样奇幻场景的出现∶"两具头骨相互碰撞,撞出的火星兴许能让创作了《哲学辞典》的大脑和创作了《社会契约论》的大脑相互交流并实现和解。"

……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按照莫娜·奥祖夫的说法,法国经历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到19世纪末大致尘埃落定。艰难出世的第三共和国终于向第一共和国遥遥致敬。后来有“老虎总理”之称的共和派政治家乔治·克列孟梭宣布: 大革命是一个整体(bloc),必须完整地接受大革命的一切,包括恐怖。这个基调当然不能结束争论。大革命史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就是在第三共和国的实证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氛围中诞生的。20世纪前期和中期,以 巴黎(索邦)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为中心的专业研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自马迪厄、勒费弗尔到索布尔形成了学院派正统。学院派目光向下,开掘社会经济分析,将视野扩大到农村、无套裤汉以及民众心态,但他们对雅各宾派有明显的偏爱。本书第5卷有关于学院派的详尽评述,尽管是通过孚雷的批判目光,但仍可窥见一班。

19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之际。此前,索布尔的继承人米歇尔·伏维尔受法国政府委托协调法国和国际的相关学术活动,但是以孚雷为代表的修正派也开辟了另外的学术天地。 1988年出版的《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就是修正派的集体之作。

《批判辞典》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是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奥祖夫。孚雷(François Furet,1927-1997)属于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年鉴学派第一代(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和第二代(布罗代尔)以及第三代多数历史学家(如雅克·勒高夫)关注跨学科研究、偏爱总体史、社会史以及心态史,不愿触及大革命这样的“事件史”和政治史课题。孚雷是一个例外。他曾加入法共,匈牙利事件后退党。他从进入学界就热衷研究大革命,先后发表《法国革命史》(两卷,与里歇合著,1965年)、《思考法国大革命》(1978年)和《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合著,1988年)。他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研究起步,但转而反对学院派的“雅各宾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取向, 主张回归19世纪托克维尔和基内的思路,强调大革命发生和整个进程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他先后主持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雷蒙·阿隆研究所,建立了修正派的道统。奥祖夫(Mona Ozouf,1931-)是孚雷学术小圈子中的密友。 她以《革命节日》(1976年)这部创新之作开启了对大革命的政治文化研究,也得到一些年鉴学派学者的认可。他们二人代表了年鉴学派第三代中的政治史回归倾向和政治文化分析取向。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并非人们常见的辞典。我们可对比一下1989年出版的《法国大革命历史辞典》。二者都是规模宏大的集体作品。《历史辞典》由学院派已故掌门人索布尔启动、由伏维尔主持完成,编写者64人,均为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所的法国革命史专业学者。全书1132页,按照法文字母顺序排列,收录1000多个词条,并附有大事年表,可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百科全书。与之相比 ,《批判辞典》的体量大体相似,全书1122页,却只有99个词条,每个词条是一篇长文。编写者只有24人。孚雷、奥祖夫和里歇三人撰写了其中的53篇。(第二版增补了6条,总计105条。新增条目是雾月十八日、圣多明各革命、布里索、圣茹斯特、公共教育和绝对君主制。其中圣多明各革命由新邀的意大利学者撰写。)所有作者都就职于法国大学体系之外的机构: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或国外大学。(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是布罗代尔在大学之外组建的研究机构。)其中一些作者并非法国革命史专业研究者,而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学者或社会学者。

全书按照专题分为5卷,不是按照社会理论概念分类(如政治、经济、宗教等),而是对一般历史现象加以分类(事件、人物、制度、观念和阐释者)。有评论者认为,这两部辞典属于两种历史书写体系,前者提供实证基础上的史实,后者则偏重阐释、比较和话语分析。后者许多词条明显利用了学院派的研究成果。当然,奥祖夫等人也显示了坚实的档案研究功底。

在孚雷看来,对大革命不论诅咒还是歌颂,都属于“纪念史学”,大革命依然是一种身份话语,在这个意义上,大革命依然没有结束。但是,时代已经变了,从第三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充分落实。我们可以告别革命,亦即,不再代入大革命的角色,可以用一种批判的态度反思法国大革命。借助恢复被学院派史学霸权所遮蔽的19世纪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重新获得评判大革命的勇气和能力。(参见傅勒(即孚雷)的《思考法国大革命》,三联书店,2005年。)该辞典的“批判”主旨也正在于此。

在方法论上, 辞典的作者们剑走偏锋,拒斥学院派的社会经济解释,认为后者使用的概念(如封建制)需要还原到历史语境中。 《批判辞典》完全自限于政治史,但是也开出一条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有评论者指出:“辞典作者的主要方法论标准,是对‘革命者对自己行动的表述’的研究。……不仅仅是在19世纪历史学家的指令下重写法国大革命,批判史学还在特别关注‘法国大革命关于自身的话语’的基础上,对‘观念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评估(转引奥祖夫的话)。一些词条对法国大革命中文本的分析以及对话语融贯性的恢复解释了这些作用。这里看到的远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思想故事。因此,《批判辞典》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在于一部‘革命政治的表象史’。这是一个已经部分完成但仍有待完成的历史,这可能解释了表面上并不完整系统的词条选择,但我们已经可以特别欣赏到关于革命概念的精彩系列,要么是高度象征性的(如奥祖夫关于自由、平等、博爱、再生、革命的词条),要么是相当重要的关于新政治艺术的(如贝克关于主权的词条)”(转引法国政治观念史学者雅克·吉约蒙的书评)。

大革命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确实呈现出一派纪念的气氛,但无论法国国内还是国外,重心在《人权宣言》。法国政府给先贤祠增补了3人,包括启蒙哲人、吉伦特派成员孔多塞、立宪派主教、鼓吹废奴主义的格雷古瓦教士和数学家蒙日。 修正派史学也赢得了媒体。“我赢了”,孚雷的这句玩笑话也并非虚夸。伏维尔在中国出席史学界的纪念活动时,甚至听到“我们都是热月党人”这种令他难以置信的表达。放眼当时全球的“山崩地裂”(霍布斯鲍姆的比喻),修正派的胜利其实不过是时代潮流转向和国际学术进展的一个表征而已。

旧制度

"旧制度 "是与法国大革命 "合为一体 "的概念。它表达的是大革命的反面,糟糕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它不只是先于大革命的事物,而且正是针对它,大革命才把自己定义为抛弃、决裂和新的开端。因此旧制度与法国人的革命观念一起缔造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组合概念,并使得革命一词的含义与盎格鲁 -撒克逊语境中的理解区分开来。 17世纪中叶,英国革命只是以传统宪法的名义推翻君主制度 ;最鲜明的革命者、最富有平等主义色彩的战斗者,都没有在人性再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社会的抱负 ;相反,他们坚持这样一种信念∶应当 "恢复 "被背弃的社会秩序和被遗忘的承诺。后来,就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美国的起义者以英国宪法的名义反抗英国人的暴政。一个世纪前,这些人为了摆脱君主制、贵族制和建制教会而逃离欧洲,他们怎能有 "旧制度呢 ?托克维尔曾对美国的民主和法国的革命民主进行对比,前者从欧洲人来到这片大陆就已经建立起来,后者却需要推翻此前的贵族制度。从双方的性质和原则来看,这两种经验的差别在于有没有旧制度,在托克维尔看来,这是 "大革命 "的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条件。

……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近年来,无论修正派还是学院派都已回归平静的学术研究。有关大革命的争论似乎止于青萍之末,不再掀起惊涛骇浪。 大革命是否真的成为了过去?近日有新闻说,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悄悄地把三色国旗上的蓝色改回象征法国大革命的海军蓝。 在发生《查理周刊》袭击、出版《21世纪资本论》的国度,这会是什么预兆吗?

法国大革命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话语中占据重要地位。各个时代各个流派代表学者以 《法国革命史》为名的经典史著大多译成了中文。孚雷也曾撰写过《法国革命史》,提出著名的侧滑论,但很快就放弃了。因此,《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可以作为修正派的代表作,进入法国大革命史学的谱系。 也许它是大革命史系列的一个压轴之作,至少目前看是如此。这一学术价值判断是我们选择翻译这部著作的一个学术动机。

刘北成

2021年11月21日

(以上文字摘自《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代译序、正文,段落有调整)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是法国大革命修正派史学的代表作,亦可谓迄今为止大革命史系列的压轴之作。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修正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奥祖夫带领的专家团队,对法国大革命做全面梳理和重新评价。

本书形式乃属首创,名为辞典,词条为目,但并非简单解释。全书精选105个关键词作为词条,每一词条呈现为一篇长文,极具阅读性。辞典共设五卷,分事件、人物、制度、观念、阐释而述之。每词条后皆附参见条目,书末设索引,便于读者关联查考。

全书具有一种深刻的融贯性:“批判”主旨贯穿全书,打破独断的理论和确定性的解释,将历史话语还原于现场,开拓一条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

延伸阅读 |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15种好书

1.《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革命原因的最深刻的分析。

我现在发表的这部书绝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这样的历史已有人绘声绘色地写过,我不想再写。本书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尽管他们并不情愿这样做;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暂时忘记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国,而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2.《法国革命史》(米涅)

真正发动战争的人并不是宣战的人,而是强迫人们不得不奋起作战的人……热情可以最终导致胜利,却不能在开始时代替组织。

米涅(1796-1884)是早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考察历史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在本书中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演变。

3.《法国革命史》( 乔治·勒费弗尔)

从革命前的欧洲局势写起,到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叙述了1789到1799年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作者从社会、经济、法律、宗教、赋税、土地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深刻地挖掘了这次革命的社会史和经济史。

4.《法国革命史》(马迪厄)

马迪厄是法国著名史学家,毕生从事于法国革命史的研究,被称为“法国革命史研究的革新者”。他严格遵循“批评的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勤于搜集史料,善于表达。

《法国革命史》是一部为一般读者而写的综合性著作,是“一幅具有各个方面的法国革命的图画”。

5.《法国大革命讲稿》

1895-1899期间,剑桥大学钦定近代史讲座教授阿克顿爵士讲稿。

讲稿中关于大革命文献之讨论,通常是在谈话式课堂上所讲,或单作讲座讲授。该书具有阿克顿著作的典型风格:渊博而无滞涩,机智而不卖弄,叙述流畅而逻辑清晰,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读者从中会获得很多启示。

6.《法国革命论》

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二年,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柏克最享盛名的著作。

法国大革命冲击和动摇了社会秩序和自由的基础,以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人类文明的瑰宝。柏克预言这种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的出现,唯有它才能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

7.《纠正公众对于法国革命的评论》

费希特继《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压制的思想自由》之后,以匿名发表的又一部政论性著作。这部著作不仅篇幅巨大,而且包含着他的正在形成的历史哲学思想、法权哲学思想和宗教哲学思想,是他青年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

8.《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

“破”(特权等级)与“立”(第三等级)。 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思想家西耶斯的代表作。

《论特权》集中揭露了特权阶级的垄断性和寄生性,以及特权的弊端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 这本书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9.《法国大革命(1789-1799)》

回顾大革命十年的历程,尤其是抓住其中的转折点和重要线索,重新分析并思考了大革经验和遗产,作者认为应该将法国大革命视为一种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堂面向所有人的公开课,我们重审那个时代,以理解今天秩序和生活。

10.《拷问法国大革命》

“索雷的拷问,问对了方向。”(《纽约时报》书评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版封面文章)

在这部实用的概要性作品中,雅克·索雷呈现了你想知道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切,提供了你将会提出的一切问题。

大革命并未实现最初的目标。索雷明白这一点。他知道,有一个法国经历了大革命,而另一个法国只是从中幸存下来。

11.《卢梭与美德共和国: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语言》

法兰西不能承受的美德

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有巨大的影响。作为卢梭的信徒,罗伯斯庇尔企图按照卢梭的美德思想将法兰西建构成一个美德共和国,不仅仅是法兰西,整个世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谓美德共和国最终覆灭。

卢梭式的美德是什么?为何大革命的领袖们如此坚定地以他的美德共和国作为蓝图?启蒙思想家要为此承担责任吗?无法回避的问题。

12.《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

一个羞涩的年轻律师如何变成了暴力恐怖的化身?

从文雅柔弱的知识青年成长为血雨腥风的革命领袖终于在36岁时走上断头台——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的一生令人感慨,令人恐惧,更令人反省。他是卢梭最坚定的信徒,一个热衷改造人类社会的理想主义者。他按照一种原理去设计一个理想天国,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去实现它,甚至不惜疯狂杀戮。他口才出众,风度翩翩,万人倾慕;他无比真诚高尚,是不可收买的革命者;他崇高伟大,具备难以企及的美德。但,他手上沾满鲜血,除了演说煽动,断头台就是他最得心应手的实现理想的工具。一个羞涩的年轻律师如何变成了暴力恐怖的化身?

理想,自负、盲从、狂热不会实现纯粹的理想国。

13.《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

以“家庭罗曼史”指称集体无意识的家庭秩序图像,这种家庭秩序的图像构成了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的基调。作者借着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阐述这种政治理念,并以家国互谕的方式,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

14.《革命节日》

法国大革命者的节庆体制。 “乌托邦的节日使所有的人都处于同等地位,实现了没有差异的多样性,人类的五颜六色被假定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和角色通通理智化了。”

大革命时期的人们也承担起为被他们视为回到自然状态的畸零人找到有效联合方式的任务。因此,节日就成了法律体系的必要补充,因为立法者为人民制定法律,节日为法律提供人民。

15.《小说鉴史》

19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远没有穷尽其动力,革命的激情和幻想萦绕在几代人心中,而与此同时,旧制度复辟的危险时刻存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上演了一场百年战争。

在《小说鉴史》中,作者奥祖夫通过分析法国19世纪9位作家的13篇小说,呈现了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9世纪的交锋,考察了新旧原则走向和解的艰难历程。奥祖夫想通过重新阅读在19世纪具有界标作用的小说再次呈现那个世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哆哆女性网设计网站推荐国外起名五行属金的字有襄樊seo优化平字取名起名大全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800字新亮剑演员表seo分类山东 网站建设公司个性签名微信简短电视剧最新网址开曼公司起名大全餐饮行业会彤德莱火锅爱丽丝梦游奇境读后感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熟女区梦中的婚礼钢琴讲解办公楼设计网站汪姓起姓名大全网站网页设计学校商丘洪德兴写给咨询公司起什么名字给孩子起名字姓宋起店店名免费取名周公解梦婚姻公司要网站建设堕落花建筑建材有限公司起名给人起的名字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