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关于5G,能考的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细数新传考研这么多年,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必考的热点专题。

虽然往年还没开始考5G,但是今年部分高校肯定会考,原因有三,一今年是5G商业化的元年,三大电信商已经纷纷开始推广5G;二,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5G是各个媒体的杀手锏;三,无论是在各个学术会议还是在各个期刊上,5G正成为各个大佬的热门选题,如北京师范大学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清华大学刘建明、中国传媒大学赵子忠等等。

5G是什么?

2019 年 1 月 10 日工信部宣布发放5G 临时牌照,拉开了中国 5G 商用建网的大幕。由此,5G 时代已经从人们的议论和关切中实实在在地从幕后走上了前台。众所周知,迄今为止,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经历了从 1G 到 4G 共 4 个时期。

从移动通信的角度看,2G 实现从 1G 的模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3G 实现从 2G 语音时代走向数据时代,4G 实现 IP 化,数据速率大幅提升。而5G是指1—20Gbps 的 峰 值 速 率 ;10—100Mbps的用户体验;1—10毫秒的端到端延时;1—100 倍的网络能耗效率提升。说直白一点就是,上网速度会变得超级快。

5G到来给传播带来了什么?

而5G由于技术的变革和创新,将对传播带来五大影响:

首先是“无所不传”。5G网络传输能力大幅度提升,超高速、大容量、低时延、大流量密度、移动性更强的5G网络使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场景限制,“无时无刻”且“无所不传”。

第二,5G将传播体系“改朝换代”。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传感器到智能手机,一个庞大的、海量的、全新的 5G 设备“帝国”将形成替代之势。终端的变化还将进一步带来信息组织形式和内容形态的变革,会带来用户使用行为的变化。

第三,5G 将建设新的“超级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芯片和开放操作系统“创造”了APP媒体形态,创造了“超级入口”和超级平台,5G也会形成符合其终端特性和网络特征的独特的信息组织形式,例如不间断的、实时在线的视频流,会出现新的巨无霸“超级入口”。

第四,5G将推动“视频化”和“超视频化”。4G时代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和直播应用的发展已经导致UGC内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增长。5G将会影响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都朝着“视频流”化的趋势发展,以及包括虚拟现实等类型的“超视频化”方向发展。

第五,“数据”将成为传播的基础。信息传播的核心资源将从内容、渠道转变为数据。移动互联网在4G时代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有数据,算法才有用武之地,才有可能实现传播的人工智能。5G时代,物联网将使“数据”的体量呈几何级增长,为数据的采集、传输提供更便捷的实现途径。

5G给传媒业带来了什么?

媒体融合

01

“融合”早已是这个时代媒体的主题,而以5G为代表的新一波技术革新,会继续拓宽媒体融合的各个维度,实现“立体融合”。

从根源来说,媒体融合是人类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在以往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仅在战术层面上往来互动,形态上依然泾渭分明,呈现出“你是你,我是我,但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的景象。随着终端设备性能和网络速度的提升,自媒体内容的制作传播将更加便捷,小范围的互动性更强,将会出现视频评论、视频参与话题讨论等新的互动方式。

媒体专业和业余的界限也将进一步模糊。在这种融合状态下,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名称将只具有机构意义,信息流通的渠道制约将不复存在,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最佳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表达方式。

届时,信息服务将无处不在,媒体之间的界线不断模糊消解,形态上殊途同归,都汇流到一个空前的数字媒体平台中,达到“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完美状态。

沉浸传播

02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媒介进化原理认为,“一切媒体的进化趋势都是复制真实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一些媒介和真实的传播环境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一致”。5G作为一个技术概念,它成为推动沉浸传播的底层支撑,使沉浸传播的实现成为可能。

要实现受众亲临新闻现场的体验,仅依靠目前对新闻现场视觉的虚拟是不够的,还需要实现听觉、触觉、体感甚至嗅觉、味觉的虚拟。在5G网络环境中,移动环境中虚拟现实视频的分辨率可接近甚至达到人眼分辨率,也可突破目前头盔式显示器等笨重设备的束缚,实现更加自然、真实、人性化的人际交互。在5G网络环境中,受众在虚拟新闻场景中的自然交流也将成为可能。

同时,5G网络也为虚拟现实新闻的制作带来极大便利。在 5G 网络中,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手势精确远程控制无人机,无人机拍摄的全息影像数据可实时回传到地面,还可以通过5G摄录设备各种不同视角的视频并加以结合,都能使人们产生立体360度的沉浸式体验。

通过5G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无疑能够帮助媒体提供更多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03

传媒内容生产形式的转变,也将推动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求面临着“去专业化”和需要专业化的悖论。5G技术的发展,要求新闻界必须拥有大量“复合型”专业人才。5G时代的文字、摄影、摄像将不再由多人完成,更多的采访工作将由记者通过移动设备单独完成,这对记者的采编技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两会期间5G的运用早已使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初显露: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互动感更强的画面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各路记者在5G网络的助力下将虚拟直播间、高清分屏直播、VR等新技术融合,采用5G全息播报的方式报道两会……记者既要会拍,又要会写,同时还必须承担部分编辑、剪辑工作。具备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将备受市场青睐,成为未来新型的新闻人才指标。

渠道应用

04

5G 技术应用下的媒体环境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新媒体用户将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丰富的体验,其行为特征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用户的网络停留时间将会进一步延长。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各种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2018年6月,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7.7小时,平均每人每天上网近4小时。可以想见,在5G时代,“万物互联”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的网络停留时间无疑会进一步延长。

第二,用户文字阅读的碎片化现象加剧,视频信息比重增加。信息的获取愈加便利,人们也就愈倾向于在乘车、排队的间隙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信息。同时,单一的文字信息将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简要的文字说明配以视频也许会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

第三,新媒体用户的社交属性将会提高。2016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指出,网络社交用户与网络新闻用户有着极高的重合度,当5G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分享和发送变得迅捷,这将进一步激发新媒体用户的社交意识,转发和分享的行为会更为频繁。

第四,移动端新闻用户将会继续增长。5G“人人互联”“万物互联”的特性,将使得智能手机便捷性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只要携带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无论移动至何处,都能被联结在“网”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对于渠道的运用及针对性信息的投放就变得至关重要,对作为信息落点的移动端新闻建设应当更加重视。

5G给传媒业带来的挑战是什么?

追赶时效

01

5G的超高速率在缩短用户信息接收时间的同时,也给媒体带来了变本加厉的求速挑战。

4G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竞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追求速度而忽略求证核查等专业要求。新闻传播要求及时,但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媒体技术、新沟通方式普及使新闻时间出现极度压缩,及时原则发生极化效应,及时性越来越表现为“即时性、实时性、同步性”,在5G时代或许会演变为同时性。但是,一味地、片面地、偏执地追求快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新闻失实、公共性丧失、背离新闻伦理等,使得新闻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5G必将带来万物互联,信息和数据如汪洋般泛滥,一面是更加庞杂的新闻来源和线索逻辑有待整理发现,一面是嗷嗷待哺的用户对高速提供大量信息产生进一步需求。在此形势下如何平衡追求时效性与追求真实性,遵循时效统一原则,对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虚拟现实的伦理困境

02

与虚拟现实的跨越式发展相对应,5G的普及也会给新闻业带来伦理困境。

第一,难以兼顾新闻真实性与人性关怀。虚拟现实能够营造逼真的虚拟场景,但新闻事件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暴力、色情、血腥等镜头,很有可能给用户及新闻当事人带来伤害。如卫报网站推出 VR 作品《6×9 :单独监禁牢房的虚拟体验》,用户在虚拟牢房中能听到囚犯被鞭打的呻吟声,还能看到墙上可怕的图案,无疑会产生不适感。

第二,对现实环境高度模拟易导致群体情绪多发。勒庞和塔尔德提出群众心理学,认为群众中的个体之间不存在障碍,信息和情感可以自由流动,相互影响。在虚拟空间场景内,用户之间进行思维互动,新型社会关系可能加速情绪感染,导致群体情绪迅速爆发且广泛蔓延,公众失去理性思考能力。

第三,混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和传感设备可以在虚拟空间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控虚拟场景并参与其中。5G技术普及后,依据虚拟场景传播信息,很可能加剧影像技术与真实性的矛盾。虚拟现实新闻日趋社会化和机制化,将使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发生较大改变。

监管困难、泛娱乐化等社会影响

03

除了在目前的5G建设中,各行业面临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外,媒体、用户与内容还将面临很多新问题。

5G的高速度会带来内容的快速传播,加快各媒体的融合,在融合的状态下,新媒体的影响将继续扩大,主流媒体的引领效果可能面临极大挑战,由此带来更多的监管压力。与此同时,随着5G速度的提升和软件的更新,内容制作的门槛降低,传播更加快捷,互动性更强。不仅媒体间界限被打破,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也将模糊化,用户从接收者,转向使用新视频语言的互动者。媒体传统的输出功能向互动功能转变,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媒体将真正迎来被重构的挑战。

5G将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在高互动性和高参与度的情形下,用户的话语权将进一步扩大,其兴趣与选择也会愈发影响媒体的内容生产。届时,部分媒体迎合用户口味的举措,极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使其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消息,逃避真实社会,缺少责任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其次,部分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的趋利避害,个体生产内容的碎片化趋势,为求爆点的低俗化乱象等,都极易导致用户的无意识狂欢,形成社会浮躁与泛娱乐化的风气。

5G两会进行时…

5G+4K直播。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启用机器人记者参与两会报道,5G、4K、AI等多种新科技亮相两会新闻中心。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人民大会堂架设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展示平台”,利用5G新媒体实验平台,通过4K超高清频道直播信号,在两会期间展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集成制作的成果。

5G+VR直播。在两会期间,记者们可以利用安装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的5G+VR摄像头,通过5G网络,借助VR眼镜身临其境720°实时观看对部长们的采访直播。

5G+全息播报。两会期间,在5G网络的助力下,河南报业将虚拟直播间、高清分屏直播、VR等新技术融合,采用5G全息播报的方式报道两会。同时,在北京的代表委员们也可以通过5G网络与家乡父老高清实时连线交流。

参考文献:

[1]赵子忠.5G对传播的影响[J].新闻论坛,2018(04):5.

[2]周文韬.5G时代虚拟现实新闻的前景及伦理困境[J].传媒观察,2018(06):30-34.

[3]韩春苗.5G时代与媒体融合[J].新闻战线,2017(21):83-86.

[4]陈力丹,陈少娜,高璐.从4G、5G到未来的光子计算机——传播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6(12):10-14.

[5]匡文波,江倩岚.5G时代的媒体用户变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11):66-70.

[6]汤天甜,李饶雯娜.5G时代视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视听界,2019(01):31-37.

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哆哆女性网杭州青少年宫起名字 属鼠陈宝国拜托了老师全集大话水浒名字英雄人物的名字易经测公司起名如何给咨询公司起名字起名打分软件孩子起名大全王家族的形式人性的弱点txt下载长歌行在线观看baohan手机通讯录会试死神366s3皇族毛晓彤和陈翔事件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姓刘恩辈的起名朱姓女孩起名 优雅的起名字姓潘的女生属猴的人起名宜什麽宝宝起的小名猪年宝宝语音信箱金姓起名男孩名子女生起名姓袁永乐店开发区vc6.0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