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文(仙居蝌蚪文)

蝌蚪文

仙居蝌蚪文一般指本詞條

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是在於筆畫起止,皆以尖鋒來書寫,其特色也是頭粗尾細,名稱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在唐代以後便少見到,在浙江仙居縣淡竹鄉境內發現。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浙江仙居蝌蚪篆,簡介,古彝文,相關爭議,撲朔迷離,蝌蚪崖,尋找答案,真相大白,岣嶁碑,簡介,奇碑身世,重新發現,各地拓本,嶽麓山禹王碑,具體內容,釋文,釋義,

簡介

據古文字專家考證,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為書體的一種,因頭粗尾細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稱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指是先秦時期的古文。這些文字都屬於古文古文,是上古時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陸續造成的文字的總稱。

歷史

浙江仙居蝌蚪篆

簡介

古彝文

中國的古代傳說里常常提到“蝌蚪文”,最初是指神仙使用的文字,後來又指誰也不認識的古文字,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可是我國西南地區至今還在使用著一種實實在在的蝌蚪文,這就是 彝文。 彝文是四川、貴州、雲南一帶的彝族民眾用的文字,又叫“?文”、“ 韙書 ”,明清兩代有不少書里都提到它,說這種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據民間傳說,彝文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了,但最興盛的時期是從明代以後才開始的。 彝文是一種“ 音節文字”,功能有些像日本的“ 假名”。這種文字的一個字母代表的是一個完整的音節,例如彝文有七個字母分別表示bi、bie、ba、buo、bo、be、bu七個音節,卻沒有一個表示輔音b的字母,因為單個的輔音b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音節。 彝文的寫法在60年代以前很不統一,同是一個音節,有人可以這樣寫,有人可以那樣寫,不同地區的習慣用字差別很大,如果把各地的異體字都算進去,彝文字母的總數可能上萬。這么多字,學起來很不方便。為了使彝文能更好地為彝族人民服務,四川涼山自治州經過十多年的工作,到1980年終於整理出了一套“彝文規範方案”,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推行。 《彝文規範方案》包括819個字母,筆畫簡單,形體美觀,書寫時一律從左到右,和漢字寫法一致。

相關爭議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浙江省括蒼山脈的一條支脈韋羌山,南朝 孫詵著的我國第一部地方志《臨海記》中曾寫到韋羌山“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 二十四史中的《 宋書·周郡志》中也寫到:“天姥山(韋羌山別名)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識。”
那么什麼是蝌蚪文呢?臨行前我翻閱過一些 古文字學資料,發現文字學中單把蝌蚪文拿出來講的並不多,常見的倒是“鳥蟲書”。所謂鳥蟲書就是在字的筆畫上增添蟲、魚、鳥等動物形象,比如添上觸角、魚頭、翅膀、鳥頭之類的附屬檔案。鳥蟲書曾是 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前中國古文字中的 六書(即六種字型)之一,被用來寫在傳達命令的旗幟上,由於筆畫複雜,難於模仿,所以有保密的作用。漢代以後,鳥蟲書主要出現在印章中,變成了十足的 美術字了。而蝌蚪文由於頭粗尾細形似蝌蚪而得名,因此也是鳥蟲書的一種,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說,蝌蚪文算不算文字還是一個問題。

撲朔迷離

淡竹鄉 尚仁村的退休國小教師陳瑞珊是一位精幹的老者,他不知疲倦地帶我們到處走動。
“那就是蝌蚪崖!”他指著遠處雲霧中的一座山峰說。我們在七八座形狀相似的山峰中努力辨認著蝌蚪崖。它的海拔相對不算太高,800米左右,它下面的山坡上長滿了亞熱帶叢林植物,蝌蚪崖其實就是山頂上一塊堅硬的沒長植物的岩石,它的一面像刀削般垂直陡峭,傳說中的蝌蚪文就刻在崖面上。
淡竹鄉的人們把蝌蚪崖視作他們的驕傲。那天晚上,我在淡竹鄉鄉長的《農情日記》中讀到:“……本鄉地形南高北低,風景優美,是全縣林業、旅遊重點鄉鎮,內有千古之謎蝌蚪文、 天柱岩……”。
尚仁村75歲的老大爺來找我們聊天了。他是村子裡對蝌蚪崖知道得最詳盡的人,他說以前離尚仁村不遠的下朱村有一個秀才, 博學多識,曾請人把蝌蚪崖上的文字拓下來,他一輩子就研究那些拓片,一直到90歲。他只傳了一首歌謠給他的後代,他的後代中最後一個人也在30年前死了,他家那座收藏有蝌蚪崖拓片的房子在 “文革”破四舊時被燒掉了。
也就是說,當地的蝌蚪文沒有了考究的“證據”。
第二天,我們分成兩個小隊,分別由兩名嚮導帶著上山。嚮導手中拿著大砍刀,我們手中拿著拐杖。幸虧山上全是帶葉子的植物,濃密的枝葉底下,空氣涼爽而濕潤。我們是在無路的情況下上山的,3個小時後,已經接近山頂了。
事實上我們無法到達山頂,山頂就是蝌蚪崖的頂部,而那是需要再繞一座山才能到達的。我們所到的地方,是距離蝌蚪崖最近的一處觀察點,就在蝌蚪崖的左下方50米處。
用肉眼觀察時,我們只能看到崖面上有一個明顯的長方形的框,像是故意鑿出來的。我們支起高倍望遠鏡,20幾個人輪流觀察。可是什麼也沒有看見,真的,鏡頭裡灰濛濛的,只有一塊平展展、光禿禿的大石頭。
我們發現觀察點附近的岩石很像韋羌河中的石頭,它們的表面也是疙疙瘩瘩,有的地方粗糙得像核桃皮,有的地方則規則得像佛陀頭上的肉瘤。我們全部拍攝了下來,而心中的疑團則越來越清晰了:這所謂的“蝌蚪崖”可能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岩壁,由於某種原因具有了規則的球狀結構,當地人在它上面人為地鑿了一個框,再附會以蝌蚪文的傳說……

蝌蚪崖

但是,如果蝌蚪崖真的是天然形成的話,為什麼當地會流傳那么多關於蝌蚪文的古老傳說?為什麼當地人談到蝌蚪文時都會露出神秘、敬畏的表情?
一年以後,我偶然讀了一本書《去樓蘭》,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司馬炎正在為一批戰國時出土的竹簡傷神。這批竹簡就是‘汲冢家書’,古說它們全都是用蝌蚪字寫的,500年後傳到司馬炎手裡。他把那些殘簡從 秘府中拿出來,讓尚書郎們‘校綴次第、尋考指歸’,然後再用當時的文字 轉寫下來。
張華是司馬炎的名臣,對這件考綴蝌蚪文的事極為熱心。他和 索靖曾一見如故,是最親密的朋友。而索靖在 敦煌,正是因為他懂得鳥獸蟲篆之文、蝌蚪字。他在敦煌著書說:黃帝的創字官 倉頡曾著書契,字是蝌蚪鳥篆。那種字,類物 象形、睿哲變通、 意巧茲生。但因為崇尚簡易,後來變成隸書體的時候就有了 失損。……“
“汲冢家書”是公元281年(西晉太康二年),河南省汲縣一個叫“不準”的人盜掘戰國時期衛國襄王室的一座墓地中出土的幾十車用竹簡寫的古書,《 穆天子傳》就是其中的一部。《穆天子傳》是用蝌蚪文寫成,這說明蝌蚪文並非只是一種美術字,它曾經是一種同小篆、隸書一樣功能的文字,而且它的讀寫方式蘊含著今人難以釋讀的曲折和奧妙。
既然蝌蚪文是一種深奧的古老文字,那么淡竹鄉的居民們對於蝌蚪文的崇拜就不是無本之木了。文字與文明的承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傳說中蝌蚪崖上的蝌蚪文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就代表著古老文明在當地的一次駐足,追尋祖先的足跡一直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所孜孜以求的事情。

尋找答案

於是我想,蝌蚪崖上的痕跡是不是天然生成的?傳說中它上面的蝌蚪文與“汲冢家書”上的蝌蚪文又有什麼聯繫?
中國地質科學院陳安澤研究員向我解釋了韋羌山上及韋羌河中那些長相奇特的石頭的來歷。
他說,這些石頭是一種典型的酸性火山岩,這類火山岩在浙江省的山區里到處都能見到。這類火山岩的學名叫“石泡流紋岩”,它的 石泡構造正是我們見到的蝌蚪崖岩石表面的球狀突起。
顯然目前蝌蚪崖已被認定是天然形成的了,但我仍然不敢輕易斷定當地人在“造假”。因為從村民們眼睛裡流露出的感情是真摯的,史書上的記載也是千真萬確的,問題在於,這天然形成的蝌蚪崖與蝌蚪文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聯繫?
於是我敲響了《去樓蘭》書中敘述蝌蚪文時,多次提及的 北京大學學者何振明先生的家門。何先生看了照片後說,這是典型的火山岩,但這個框是人為鑿出來的,是“啞示語”。

真相大白

遠古時候,人類沒有語言,彼此間需要溝通時,就用手勢和表情來表達。比如兩個部落相遇的時候,如果其中一個部落扔給另一個部落一隻果子,就表示友好,如果扔的是一塊石頭,那就是說,“快走吧,不然就打你們!”這就是啞示語,是用形象和感覺來表達意思的語言。
“蝌蚪崖為什麼是啞示語呢?”我問。
“天然形成的岩石上布滿了像蝌蚪一樣的凸起,這就使古時路過這裡或定居在這裡的先民們想起了一個他們久久不能釋懷的往事,那就是他們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也就是說,黃河是他們的媽媽。古人把黃河說成‘河’,把媽媽說成‘媽’。古人表達‘黃河是我們的媽媽’的時候只說‘河媽’兩個字就可以了。用黃河流域的語言,也就是現在陝西一帶的土話來說‘河媽’的時候,發音變成‘huoma’,而這個發音又恰好是陝西土話‘蛤蟆’的發音,而‘蝌蚪’是‘蛤蟆’的子孫,從而喻指為———我們人類是‘河媽’的子孫……我們是‘huo ma’的子孫———我們是‘蝌蚪’。這就是啞示語,古人在蝌蚪形狀的岩壁上鑿一個框,是為提醒後代記住自己是‘河媽’的子孫,自己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
“那么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蝌蚪文嗎?”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說是,是因為古書上所提到的蝌蚪文其本身就包含著上述啞示語的成分。蝌蚪文之所以稱為蝌蚪文,是因為它的形狀像蝌蚪,而古人在造這樣的文字的時候,就是為了傳達上面所說的啞示語的信息———即我們的祖先是黃河流域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淡竹鄉的蝌蚪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蝌蚪文。”
“說不是,是因為古書上的蝌蚪文是一種真正的文字,有讀音,有意義。這種文字在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竹簡上都出現過。”
“其實蝌蚪文是去 盧文的一種變體,是當時記載以天文學為主的自然科學的一種筆記文字。蝌蚪文或去盧文都源於甲骨文,它們是甲骨文的變體。周文王時候,甲骨文被轉換為許多種文字,其中包括去盧文、蝌蚪文,並流傳到民間,轉換文字的目的就是想使甲骨文中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保存下去。但是自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後,蝌蚪文字就被禁止流傳了,於是西漢時有大批文書被集中到 樓蘭一帶,那些文書里的主要文字就是去盧文或蝌蚪文。”
“被禁止流傳的蝌蚪文文書後來陸續以 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到民間,有的甚至轉換成佛教的石窟造像,以啞示語的方式把文書中的信息保存下來,淡竹鄉蝌蚪崖上的長方形框也許就是那時候刻上去的,它所表達的信息也就是以啞示語的方式表示我們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我們真正的文明歷史是從那裡開始 何振明先生的解釋儘管聞所未聞,但是畢竟圓滿解決了我對淡竹鄉蝌蚪崖的疑惑。首先,蝌蚪崖上的蝌蚪狀凸起是天然形成的;第二,蝌蚪崖上的長方形框是古人有意鑿上去的,而且他們的用意來自於一個遙遠且曲折得無法言說的歷史,雖然直到今天,這個歷史還只作為“暗流”潛藏在民間,但這個歷史是真實的。
這時我想到了金庸小說《俠客行》里關於蝌蚪文的描述。小說中那些識文斷字、武藝高強的 武林高手們不就是執著於蝌蚪文的“字面”
意思而 百思不得其解嗎?石破天 大字不識,卻憑感覺和字形參透了蝌蚪文的秘密。這段公案和我們親眼所見的“蝌蚪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趣!

岣嶁碑

簡介

岣嶁碑(ɡǒu lǒu bēi )別名 禹王碑、 大禹功德碑, 原刻於湖南省境內南嶽衡山岣嶁峰,故稱“岣嶁碑”,原跡曾消失千年。昆明﹑成都﹑紹興及西安碑林等處皆有摹刻。字似繆篆,又似符籙。相傳為 夏禹所寫,實為後世偽托。原跡曾消失千年。2007年7月上旬重新被發現,現已成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相傳此碑為頌揚夏禹遺蹟,亦被稱為“ 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關於岣嶁碑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 羅含的《湘中記》、趙曄的《吳越春秋》;其後, 酈道元《水經注》、 徐靈期《南嶽記》、 王象之《輿地記勝》均有記述。
岣嶁碑岣嶁碑

奇碑身世

■ 奇碑身世:從何而來匿於何處
相傳大禹治水,曾“功成刻石衡山”,留下《 岣嶁碑》的傳說。該碑一說在湖南衡山祝融峰(也稱 岣嶁峰),一說是在 衡山縣的雲密峰。唐代散文家 韓愈曾為此碑賦詩,並為不知此碑蹤跡深表惋惜。然韓愈此詩不見錄於其著作。宋朝著名 金石家歐陽修和 趙明誠,曾遍搜天下著名碑刻彙編成文,文中同樣也不見《岣嶁碑》的記載。
宋朝 嘉定年間(約公元13世紀),此碑突被發現,其字有的筆畫頭大尾小,於是有人認為是古蝌蚪文;有的字筆畫彎曲較多,有人據此斷定為蟲 鳥文;還有斷其字為大篆者。但無人破譯出來。
明嘉靖年間,文人 張素將《岣嶁碑》文 拓片帶回雲南,送給謫戍雲南的學者楊慎。經他研究譯出了全部碑文。當時的學者沈鎰、 楊時喬、 郎英等都破譯了碑文。大意是 大禹接受了部落聯盟首領舜交給的治水任務,歷經艱辛困苦,成功地將大水疏導入海,制服洪水,從此天下“衣制食備,萬國其寧”。
此後,《岣嶁碑》名聲大振,被摹刻於各地的名川大山中。雲南昆明、四川成都、湖南長沙、 西安碑林、河南汲縣、湖北 漢陽等地都有摹刻石碑。
《岣嶁碑》是不是夏禹時的刻石,歷代爭論不休。明代楊慎、楊時喬,清代 李蕃、 毛會建等,一面破譯,一面摹刻,那是信其有。持不同意見的清代 王昶在《金石萃編》中提出:“此碑自南宋始出,故歐(陽修)、趙(明誠)皆不錄,後來考證家如楊慎…… 諸人深信不疑。余皆斥為偽物,今亦究無確證”。證明此碑為夏禹時的文字,沒有證據。人們對楊慎抱有懷疑態度。史家認為楊慎治學之道是:好博務欲勝人,甚至依託杜撰。
從漢字發展過程看,夏代出現此文字是不可能的,偽造的可能性極大。

重新發現

2007年7月上旬,湖南文物專家多次鑑定後初步認定, 南嶽衡山上發現的重約十餘噸的巨石確屬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母本。查找相關資料證實:這塊巨石從所處位置、形狀、大小及周邊的環境與史料吻合,確屬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母本。這塊曾為南嶽衡山的“鎮山之寶”在塵封多年後終得以重見天日。
據史料記載,禹王碑是我國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湖南長沙雲麓峰上的禹王碑字型奇古,似蜷身蝌蚪,難以破譯,著名歷史學家、甲骨文專家 郭沫若鑽研3年僅只識得3字。傳說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為一塊功德碑,其實此碑是宋代時人們從衡山拓來的複製品。真正的禹王碑唐代還在衡山, 韓愈、 劉禹錫賦詩歌詠,曾被稱為南嶽的“鎮山之寶”。但從宋朝以後,就謎一般地消失了。究竟禹王碑立於何時?又位居衡山何處?碑文上究竟記載著什麼內容?“尋找消失的禹王碑”成了文史界、考古學界孜孜以求破解的百年難題,更成了千百萬來衡山的遊客津津樂道的課題。在文物保護界, 禹王碑與 黃帝陵、 炎帝陵同為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在衡山縣福田鋪鄉雲峰村七組發現一塊巨石疑似禹王碑,該石重約10餘噸,有一不規整兩虬相交平面,向中微凹,面上有不規整的紋飾,明顯可見人工鑿痕。因缺乏發現,該巨石被一農戶砌房時砌進了牆體。2007年,中央電視台《 走遍中國》欄目攝製組來南嶽衡山尋訪“禹王碑”,加上南嶽區文物管理處曠光輝老人多年的跟蹤考察,才有了這次重大發現。此地位於祝融峰右側,右有紫蓋峰,左有雲密峰,兩峰之間有一隴,上有隱真寺、隱真坪,下有雲峰寺(文革期間被毀)、禹王橋、禹溪。據有關史書記載,禹王碑在此地的說法屬實。
禹王碑遺址現已成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各地拓本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嶽時,臨拓全文復刻於長沙 嶽麓山雲麓峰。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於嶽麓山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岣嶁碑名聞於世;之後雲南大理、四川 北川、江蘇南京 棲霞山、河南 禹州、陝西西安碑林、浙江紹興、湖北武漢均有翻刻;明代學者 楊慎、沈鎰等都有 釋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冬, 張素(張碧泉)將《岣嶁碑》文拓片帶回雲南,之後刻於安寧縣城東洛陽山上 法華寺石壁,為摩崖石刻;
●浙江紹興,存於紹興禹廟岣嶁碑亭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紹興知府張明道據 嶽麓書院拓本摹勒於此,為碑刻;
●四川明泉縣(今 北川縣 禹里羌族鄉)九龍山禹廟碑亭內(1561年立),為碑刻;
●江蘇南京,位於 棲霞山天開岩側,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二月(1609年)吏部左侍郎 楊時喬刻於此,為摩崖石刻;
●明萬曆年間,刻於河南汲縣;
●清康熙年間毛會建於西安府學及歸德府署先後翻刻 禹王碑。

嶽麓山禹王碑

位於 湖南長沙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雲麓峰左側石壁,面東而立,屬摩崖石刻,為南宋嘉定五年摹拓刻本。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長沙太守 張西銘兼有護碑亭,明崇宗三年(1630年)兵道石維岳重修亭台,增建石欄;清朝康熙年間, 周召南、丁司孔重修。碑二側增有明代刑部 劉汝南“夸神 禹碑歌”、清代 歐陽正煥“大觀”石刻;1935年周翰重修,並增刻“禹碑”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山禹王碑嶽麓山禹王碑

具體內容

碑文共77字,9行,第一至八行每行9個字,最末一行5字。字形如 蝌蚪,既不同於 甲骨和 鐘鼎文,也不同於籀文蝌蚪。有人猜測可能是道家的一種符錄,也有說是道士偽造。
由於其文字奇特,歷代對其內容看法不一,古代多認為是記錄 大禹治水的內容,而一些學者則認為“岣嶁碑”並非禹碑。如 曹錦炎認為岣嶁碑是戰國時代越國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親 越王不壽上南嶽祭山的頌詞。而 劉志一則認為岣嶁碑為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所立,內容是歌頌 楚莊王滅庸國的歷史過程與功勳。

釋文

楊慎釋文
承帝日咨,翼輔佐卿。洲諸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而 明發爾興。久旅忘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 華岳泰衡。宗疏事裒,勞余神。鬱塞昏徙。南瀆愆亨。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
馬賀山認為: [岣嶁碑]上的文字,看上去比 甲骨文要成熟進步多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極大的反差呢, 夏朝文字應該比商朝文字還原始還落後才對,其實這只是事物發展的一般情況,有時還存在著特殊情況,商民族是一個生活在 黃河下游的東夷遊牧民族,人數很少,沒有文字沒有文化,是一個很落後的民族,以 玄鳥{燕子}為圖騰,與以龍為圖騰的人口眾多的有夏民族不可同而語,夏民族已進入農耕和百工時代,與之相適應的文字文化文明,達到了高度發展,從 黃帝 倉頡造字始,到夏朝滅亡前,已經有一千三四百年,文字十分發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商人則不然,他們不喜歡文字,只擅長在馬背上東奔西殺,從建國到遷都殷墟,商人的文字也沒有造出來,不得不使用夏民族的民間 俗體字,而商朝的那些巫師,往甲骨上寫字的人,刻字的人,我推測都是由夏人擔任的.時代在發展,文字文化文明卻停滯不前,這與後來的元朝的統治情況很相似.這正是著成夏朝官方文字比商朝民間俗體文字成熟進步的真正原因.
禹王碑釋文
承帝冢然,翼輔雝衛。災洚矢發,沮恆往行, 三河飛涌。北過冀而奠,姒若忘鳥。宿嶽麓庭,昶溢酉祈,水廬弗長,往求 永定。華岳泰衡。崇楚事裒,勞余神禋,鬯曼吉徙。南瀆衍昌。衣則食備, 萬邦皆寧,疆無漾漭。
禹王碑文到底所言為何?就算最為權威的考古專家和文化學者也難給出一篇精準的譯文,但猜想和破譯不難繼續。從歷史的層面上討論,我們或許可以如此推斷:較有公信力的歷史考證是,大禹治水的地區大約在現在的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之後數千年,作為我國古代偉人中最受人們崇敬的偶像,民間到處都保留著有關於 大禹的遺蹟和傳聞:安徽懷遠縣境內有禹墟和禹王宮,陝西 韓城縣有禹門,湖北 武漢龜山東端有 禹功磯……這也就不難理解長沙 嶽麓山巔的禹王碑文可以排座“大禹治水說”之列。但是株洲學者 劉志一從1990年起開始叫板這一“權威”:禹王碑碑文是為 楚莊王歌功頌德。
碑文碑文

釋義

釋義的觀點交鋒:
據專家介紹,禹王碑雖歷經千年,但至今尚無定論,如今能形成一家之言的說法有好幾種,其中明代楊慎,當代學者 曹錦炎、 劉志一的釋文較有代表性。
明代學者楊慎: 大禹治水
楊慎為明代正德年間 狀元,博覽群書,被推為當時天下第一。曾撰禹王碑釋文:“承帝日咨,翼輔佐卿。洲諸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而 明發爾興。久旅忘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 華岳泰衡。宗疏事裒,勞余神。鬱塞昏徙。南瀆愆亨。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 楊慎的釋文也多採用為現在禹王碑的釋文。
株洲學者 劉志一:歌頌 楚莊王功勳
劉志一,原為株洲工學院文史專家,對 古文字研究頗深。他破譯的碑文內容是歌頌楚莊王滅庸國的歷史過程與功勳,認為禹王碑應為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所立。
杭州學者曹錦炎:帝王頌詞
曹錦炎,當代學者,認為禹王碑是戰國時代 越國太子朱句,代表其父 越王不壽上 南嶽祭山的頌詞。
[百姓聲音]
長沙教師 童文杰: 大禹治水
童文杰,長沙退休教師,破譯內容與明代楊慎的大同小異,均表明禹王碑碑文為“大禹治水”之說。
長沙老人周坤生:與道家所用文字有關(八旬老翁周坤生,喜愛讀報。1946年前後意外發現報紙上 魏寅寫的《嶽麓山禹碑考略》,並保存下來。文中列舉了明代楊慎、沈鎰的兩種說法。但周翁個人認為道士曾用過與碑文筆畫、字形類似的文字。建議破譯碑文,可找道家幫助。)
南嶽商人周祥雲:讚美南嶽美景(周祥雲,來自南嶽衡山,在長沙馬王堆經商。從小在南嶽衡山長大。小時候參與當地祭拜活動時,聽當地老人說禹王碑碑文大意是寫大禹治水經過南嶽衡山,讚美 南嶽七十二峰綿延400公里美景。“我現在還能背誦出碑文流傳下來的頌詞。”)
望城村民張仲海:為 儒教古文字(張仲海,望城縣 星城鎮村民。在農村從事儒教活動已有40多年,如今家裡保存了許多版本有關儒教的 古書,這些古書文字多種,也有過類似嶽麓山禹王碑上的蝌蚪文。儒教古文字曾用過類似符號。)

相關詞條

  • 蝌蚪文

    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是在於筆畫起止,皆以尖鋒來書寫,其特色也是頭粗尾細,名稱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在唐代以後便少見到,在浙江仙居縣淡竹鄉境內...

  • 蝌蚪

    韋羌山,位於浙江仙居縣西南25公里,極險不可攀。山頂有絕壁,刊字如蝌蚪。晉義熙年間,周廷尉曾以飛梯攀崖,拓下蝌蚪文,但拓本未見刊布傳世。中國已發現的有待...

  •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說:“仙居天姥山擁有的蝌蚪文,是道教的重要符號,而唐代當時官方第一宗教就是道教。“李白當時仕途失意,踏上漫遊旅途,希望寄情...

  • 仙居縣

    仙居文化積澱深厚,境內有距今7000多年的下湯文化遺址、國內八大奇文之一——蝌蚪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華東第一龍型古街——皤灘古鎮、宋大理學家朱熹曾送子求學的...

  • 仙居國家公園

    仙居國家公園位於皤灘鄉、淡竹鄉、白塔鎮、田市鎮4個鄉鎮的平原丘陵山區,規劃總...還有中國八大未破解的古文字之一的“蝌蚪文”。仙居國家公園社區居民生態意識日益...

  • 浙江仙居國家森林公園

    2007年,國家林業局準予台州市仙居縣設立仙居國家級森林公園,定名為浙江仙居國家...景點有:龍潭飛瀑、石龜浮水、天柱岩、夫妻峰、千古這謎-蝌蚪文、人字瀑...

  • 巴蜀圖語

    巴蜀圖語,在中華民族文字起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仙居蝌蚪文一樣完全沒有被破解,它的解讀將對我們了解神秘的古巴蜀王國文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是我們揭開三星...

  • 巴蜀符號

    這還不能構成文句,只是看圖解寓意的符號,既和甲骨文、古彝文不同,也與後來的...1. 中國八類原始神秘圖符 仙居蝌蚪文為年代最早 .中國台州網[引用日期2013-09...

  • 契丹文

    契丹文字與中國著名的東巴文、仙居蝌蚪文、夜郎天書、岣嶁碑、巴蜀符號、倉頡書、夏禹書、紅崖天書一樣,成為二十世紀的不解之謎。...

熱門詞條

  • 降妖伏魔錄
  • 網路連線
  • 交叉匯率
  • 智慧型家庭
  • 創意設計
  • 天道盟
  • 工作女郎
  • trunk
  • FDA認證
  • 周星馳
  • M2神甲奇兵
  • 無限動漫
  • 拉法埃爾·馬克斯
  • 零售
  • good smile company
  • 小米超神
  • 西遊記後傳
  • 新加坡
  • 格柵
  • 鄧祿普
  • 台大五姬
  • 腺苷
  • 千古一帝
  • 卡梵蒂
  • 冒煙的石頭
  • 損者三友
  • 風骨
  • 波雅·漢庫克
聯絡我們

哆哆女性网李姓起名唐诗纵横四海电视剧2017起名天诛地灭越秀114中方回应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程姓起名我的爷爷是个鬼58起名网免费取名打分四清六活孟姓男孩起名寓意好的男孩起名带弈济宁安全教育平台仙狐奇缘艺术设计专业排名psp对战传说酒架效果图可以起两个字的名字吗西瓜视频下载安装两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科兴疫苗第三针英文起名网站著名商标的起名起笔名汽车养护起名大全起名字八字 免费工商个体户怎么起名互联网产品起名五行缺水男宝起名康熙字典起名字测试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