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源氏物语》到蜷川实花:与欣赏对象的孤寂融为一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其他途径关注界面…

从《源氏物语》到蜷川实花:与欣赏对象的孤寂融为一体

日本民族的情趣和哀愁。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物哀是日本民族的一种集体审美意识,从日常起居到文学创作,你会发现物哀无处不在,简直是日本文化的一种审美源流。

提起物哀,一般是指观看者的一种感受,是对欣赏对象的一种怜惜;它既可以作为人们对大自然和社会风物的体会、感受,也可是一种观看者单纯的感叹,从而产生出人们对自然、生命、世事的咏叹和感慨。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在小学的音乐课上,我们都学习过日本的国歌,听上去就像一首哀乐。日本列岛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虽然四季分明,植被茂盛,但是日本又是一个资源稀缺,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人一遍遍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春华秋实,欣赏一年又一年的草木枯荣,不能不感叹时间的流逝,事物的易逝,同时内心深处还要时时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灾难,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等等,或许还有很多结合了电影与动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随之而来的覆倾之灾,似乎就要在睡梦中把人摇醒。

日本传统版画

因此,日本人最擅长在最美丽的时间里拥抱最短暂的美好,时刻做好准备,在事事无常里失去一切。在这样的集体潜意识里,日本人体会到物哀之情,其实与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渺小感不可分离,同时也可看出他们的释然——不负当下的尽兴。

这种物哀的审美观,结合了“触碰”、“目见”、“耳闻”时所触发的一切感官,在观看者心里产生了深切的情趣和哀愁。

日本传统版画

从学术角度来看,物哀是日本平安时代的王朝文学上重要的文学审美理念之一。“物哀”作为一个合成词,是由“物”与“哀”两个词素构成。在文学上,主要是通过写一些景物,例如萧条的冬景、残破的庭院、一处孤单的小山丘等等,来表达和宣泄人物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幽情,还包含对人世间变化无常的日常感慨。在日语假名发明之前,“哀”大多用汉字标记为“阿波礼”,有时也标记为“阿波例”、“安波礼”、“安者礼”。

日本传统版画

一般而言,一个人降生之后发出的第一声叫唤都是叹词,“啊”、“呀”、“咦”;而一个民族发出的第一声大体也是如此。日本文学中关于哀叹的描述和记录很多,据平安时代的学者斋藤广成《古语拾遗》记载:“…… 当此之时,上天初晴,众俱相见,面皆明白,相与称曰‘阿波礼’,言天晴也……”在这里,古语讲的便是“记纪神话”中的天照,大神终于从“天之岩户”中诞生,于是神力使得黑夜渐渐结束,天地间出现了光明,众神面目才能被互相看清,于是高兴地相与呼喊:“阿波礼”——就是一句影响重大的叹词。

日本传统版画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物哀文化中的这个“哀”,即阿波礼,并不是简单的伤感,更不是指悲恸;它仅仅是一种感叹,仅仅是日本人在看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随口说出的一句话。

这种感叹扎根在日常事物的每时每刻,可以说观看者无论处在什么心情环境中,内心深处都能产生出物哀的感慨,而具体哀叹什么,也根本说不清楚。这种感情或许我们也有同感。有的人看到一朵梅花凋谢,落在泥土里,花瓣本身还是美丽依旧,便哀叹——为什么美好的事物不能永远存在呢?黛玉葬花,痛哭流涕,就是一种见物悲哀的忧郁感情。

但是,还有的人看得更为长远,或许当花开枝头正当俏丽时,就会想象她凋零的样子。虽然眼前事物一切安然,但心里总觉得美好的事物总会凋谢,而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便深感觉到淡淡的哀愁。而此时,如果观看者把这份内心的哀伤视为了一种情趣,并且内心中已经接受了这一种哀愁的美感,并由这种哀愁出发,深深沉醉于哀伤之中的自己,联想到了时光的匆匆,岁月的流逝,那就到达了物哀的程度。

日本传统版画

一般而言,美感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感动”,二是 “静观”。“感动”很好理解,是观看者进入一种审美状态的基本推动力,而“静观”才是审美本身所应有的状态。日本人的物哀之“哀”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动”,一个人先是被事物所感动了,把自己的心情与联想与观看对象无限贴近,充满怜悯和同情,设身处地地与一片落花、一处孤山感同身受,沉醉其中,与欣赏对象的孤寂感融为一体。

日本传统版画

在日本文学中,《源氏物语》应该是阐述物哀之美的重要文学作品。物哀简直是《源氏物语》中的主要思想,受到了作品所处时代的经济、风俗和政治的影响。“世上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不论是目之所及,抑或耳之所闻,抑或身之所触,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感知‘事之心’、感知‘物之心’。”本居宣长语。

日本电影《源氏物语》

平安王朝时代,随着宫廷贵族感性文化的发达,阿波礼的使用很快频繁起来。在《源氏物语》中,阿波礼除了作叹词之外,还被用作形容动词、动词等,不仅词性丰富起来,而且让“哀”的内涵也有了极大的扩展。据统计,《源氏物语》中使用阿波礼的地方约有一千零二十几处。在紫式部看来,物哀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之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整体对人情、世态、天下大事的咏叹;第三层则是对“自然之物”的感动,尤其那些由季节变化带来的事事无常感,春花秋落的叹息,即表达观看者对自然美的同情。

日本漫画《源氏物语》

也借由着《源氏物语》的文学地位,触景而生情的种种感动,从文字到绘画到摄影等,挨个呈现在日本的各种艺术表达之中。

出生于1940年的须田一政1962年毕业于东京摄影专科学院。他与杉本博司、森山大道、石内都、荒木经惟、植田正治、山本昌男等人一样,都是在日本当代艺术中影响力可观的摄影大师。

须田一政摄影作品

相比其他的几位,须田一政的作品个人风格不是那么的“私摄影”,不聚焦在性文化之中,也不同与其他人的末日情结,他的摄影作品十分朴实无华,甚至有点街头摄影的感觉。黑白摄影是他的一大特色,黑白的世界里呈现的是他生活的具体风土人情,记录了岛礁、海滩、树木等自然风光,人物也是抓拍穿着和服的妇女,嬉戏玩耍的孩童,基本是记录了日常的本土文化,淳朴的自然情怀。

须田一政1971年开始做自由摄影师,1976年凭借摄影集《風姿花传》获得了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1985年摄影展《日常的断片》获得第一届东川奖。1997年摄影集《人间的记憶》获得第16届土门拳奖。另有摄影集《关东风谭》和《民谣山河》。

须田一政摄影作品

须田一政的大部分摄影作品都是在旅行的途中完成的,记录了旅人、街道、向日葵、老人、动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寻常状态,并不追求猎奇的风格,也不像布列松那样找寻永恒而颇具动感的“永恒瞬间”。这些寻常物品和人物被捕捉到镜头中,成为了须田一政在旅行中收集的私人记忆,饮食男女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被人忘记,平凡而日常,反而叫人心疼。

须田一政摄影作品

当你看到须田一政的镜中少女时,你也不由自主地深受感动,与她一同成长,悲伤她的悲伤,哭泣她的烦恼。你会感动一支向日葵的美丽、欣赏夜里绽放的马蹄莲,日出日落、潮涨潮退,生命的凋谢与轮回不可阻挡,万事万物都是日本人感叹的对象。

在女性艺术家中,蜷川实花则是当代日本最炙手可热的摄影师之一,同时她也是日本“迷失十年”一代人中备受瞩目的女性电影导演。与须田一政的黑白摄影相比,蜷川实花的作品实在色彩绚丽,叫人眼花缭乱。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在日本审美中,有着“蜷川色”的风格美誉,对流行文化、时尚艺术都有影响。在蜷川实花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她所拍摄的金鱼和鲜花的两个系列。

在《流体梦境》(Liquid Dreams,2003)中,蜷川实花拍摄了一群群色彩斑斓的金鱼,它们就如舞会上穿着华贵礼服的美女,无忧无虑,不知疲倦地舞蹈着。这些照片大多是失焦的、朦胧的、写意的。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这批摄影作品色彩绚丽、情绪张扬,但又隐隐透露出一种压抑感。这群金鱼生来死去都是人类的观赏玩物,并未获得过自己的生命自由。在她的画面中,我们的双眼被各种颜色与流动感包围,却也能感受到一种把人压倒的巨大控制力。

于是,观看者在感叹这些作品的美妙色彩时,也会被这种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压制,如水缸中的金鱼,在命运和控制的主人面前变得渺小。我们不知道这种可爱美丽的生物是否还具备思考的能力,但我们和它们一样,一起被困在了摄影师所营造的未知世界中,无法逃脱。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在《永远的花》(2006)摄影集中,蜷川实花拍摄了在墨西哥、塞班岛等地用于祭奠死者的人造花。这些永不会枯萎的花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怒放在逝者的墓前,表达了生者对死者悠长的念愿。

然而,在蜷川实花的画面里,艳丽的花朵展现出一种极致的残暴感。如果你知道这些娇艳的花朵并无生命,还会被放在墓前,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与心惊。这些人造花被艺术家强硬地局部放大、夸张色彩、重组结构,表现出奇异的色彩,迷离的美感,真假莫测的张力,表现出一种极残酷的美感。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永远的花”是一种对日本物哀文化的回应——内心深处对绚烂生命的渴望与赞美,实际上也是对自身终将陷入死亡的根本恐惧。就像是蜷川实花刻意放大色彩张力的人造花摄影,往往表象越是迷人,这种潜意识里的恐惧会更为强烈。观者是花,花亦是观者。

《永远的花》为我们打开了一道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门,绚烂的镜头背后,透露出艺术家一种隔岸观火的疏离感。色彩的浓艳绽放只是一种虚假表象,蜷川实花所拍摄和捕捉的,其实是观看者的内心——浓烈的黑暗。

蜷川实花的电影作品

而在她的电影《恶女花魁》中,色彩与符号也成为了蜷川实花的表达方式,在叙事的基础上展示了她以当代女性的情怀对日本的反思;尤其是物哀文化中的“瞬间美”、“逐欲”、“死亡”这三个永恒主题。蜷川实花在创作中,运用了物哀美学,表现了极致的视觉表现力,勾起了观看者内心的黑暗世界,就如同日本“迷失十年”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在她的镜头中,女性的生命就像是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烟花,表达了与她同一代人的生存欲望、生存困境和死亡源动力。

蜷川实花

在“迷失一代”的物哀观里,生命的终点是悲剧,虽然我们的一生消纵即逝,但是必须活得精彩,美丽地死去。死亡在日本文化中,是生命的成全与解脱。而人们对欲望的追求,就是成就一切生命动力的源头活水,不需要任何解释。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展览

蜷川实花将传统的物哀美学与日本当代的时代精神相糅合,寻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无论是她的摄影创作,还是电影作品,都成为年轻人效仿和追捧的焦点。她的作品深受日本民族审美的影响,极尽追求色彩的夸张和冲击力,记录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来表现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她以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的表达方式重新演绎自己的女性视角、女性题材,最终获得了异常惊艳而华美的艺术作品。

 

来源:布林客BLINK

原标题: 从《源氏物语》到蜷川实花:与欣赏对象的孤寂融为一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学下午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源氏物语》到蜷川实花:与欣赏对象的孤寂融为一体

日本民族的情趣和哀愁。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物哀是日本民族的一种集体审美意识,从日常起居到文学创作,你会发现物哀无处不在,简直是日本文化的一种审美源流。

提起物哀,一般是指观看者的一种感受,是对欣赏对象的一种怜惜;它既可以作为人们对大自然和社会风物的体会、感受,也可是一种观看者单纯的感叹,从而产生出人们对自然、生命、世事的咏叹和感慨。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在小学的音乐课上,我们都学习过日本的国歌,听上去就像一首哀乐。日本列岛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虽然四季分明,植被茂盛,但是日本又是一个资源稀缺,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人一遍遍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春华秋实,欣赏一年又一年的草木枯荣,不能不感叹时间的流逝,事物的易逝,同时内心深处还要时时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灾难,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等等,或许还有很多结合了电影与动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随之而来的覆倾之灾,似乎就要在睡梦中把人摇醒。

日本传统版画

因此,日本人最擅长在最美丽的时间里拥抱最短暂的美好,时刻做好准备,在事事无常里失去一切。在这样的集体潜意识里,日本人体会到物哀之情,其实与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渺小感不可分离,同时也可看出他们的释然——不负当下的尽兴。

这种物哀的审美观,结合了“触碰”、“目见”、“耳闻”时所触发的一切感官,在观看者心里产生了深切的情趣和哀愁。

日本传统版画

从学术角度来看,物哀是日本平安时代的王朝文学上重要的文学审美理念之一。“物哀”作为一个合成词,是由“物”与“哀”两个词素构成。在文学上,主要是通过写一些景物,例如萧条的冬景、残破的庭院、一处孤单的小山丘等等,来表达和宣泄人物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幽情,还包含对人世间变化无常的日常感慨。在日语假名发明之前,“哀”大多用汉字标记为“阿波礼”,有时也标记为“阿波例”、“安波礼”、“安者礼”。

日本传统版画

一般而言,一个人降生之后发出的第一声叫唤都是叹词,“啊”、“呀”、“咦”;而一个民族发出的第一声大体也是如此。日本文学中关于哀叹的描述和记录很多,据平安时代的学者斋藤广成《古语拾遗》记载:“…… 当此之时,上天初晴,众俱相见,面皆明白,相与称曰‘阿波礼’,言天晴也……”在这里,古语讲的便是“记纪神话”中的天照,大神终于从“天之岩户”中诞生,于是神力使得黑夜渐渐结束,天地间出现了光明,众神面目才能被互相看清,于是高兴地相与呼喊:“阿波礼”——就是一句影响重大的叹词。

日本传统版画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物哀文化中的这个“哀”,即阿波礼,并不是简单的伤感,更不是指悲恸;它仅仅是一种感叹,仅仅是日本人在看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随口说出的一句话。

这种感叹扎根在日常事物的每时每刻,可以说观看者无论处在什么心情环境中,内心深处都能产生出物哀的感慨,而具体哀叹什么,也根本说不清楚。这种感情或许我们也有同感。有的人看到一朵梅花凋谢,落在泥土里,花瓣本身还是美丽依旧,便哀叹——为什么美好的事物不能永远存在呢?黛玉葬花,痛哭流涕,就是一种见物悲哀的忧郁感情。

但是,还有的人看得更为长远,或许当花开枝头正当俏丽时,就会想象她凋零的样子。虽然眼前事物一切安然,但心里总觉得美好的事物总会凋谢,而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便深感觉到淡淡的哀愁。而此时,如果观看者把这份内心的哀伤视为了一种情趣,并且内心中已经接受了这一种哀愁的美感,并由这种哀愁出发,深深沉醉于哀伤之中的自己,联想到了时光的匆匆,岁月的流逝,那就到达了物哀的程度。

日本传统版画

一般而言,美感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感动”,二是 “静观”。“感动”很好理解,是观看者进入一种审美状态的基本推动力,而“静观”才是审美本身所应有的状态。日本人的物哀之“哀”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动”,一个人先是被事物所感动了,把自己的心情与联想与观看对象无限贴近,充满怜悯和同情,设身处地地与一片落花、一处孤山感同身受,沉醉其中,与欣赏对象的孤寂感融为一体。

日本传统版画

在日本文学中,《源氏物语》应该是阐述物哀之美的重要文学作品。物哀简直是《源氏物语》中的主要思想,受到了作品所处时代的经济、风俗和政治的影响。“世上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不论是目之所及,抑或耳之所闻,抑或身之所触,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感知‘事之心’、感知‘物之心’。”本居宣长语。

日本电影《源氏物语》

平安王朝时代,随着宫廷贵族感性文化的发达,阿波礼的使用很快频繁起来。在《源氏物语》中,阿波礼除了作叹词之外,还被用作形容动词、动词等,不仅词性丰富起来,而且让“哀”的内涵也有了极大的扩展。据统计,《源氏物语》中使用阿波礼的地方约有一千零二十几处。在紫式部看来,物哀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之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整体对人情、世态、天下大事的咏叹;第三层则是对“自然之物”的感动,尤其那些由季节变化带来的事事无常感,春花秋落的叹息,即表达观看者对自然美的同情。

日本漫画《源氏物语》

也借由着《源氏物语》的文学地位,触景而生情的种种感动,从文字到绘画到摄影等,挨个呈现在日本的各种艺术表达之中。

出生于1940年的须田一政1962年毕业于东京摄影专科学院。他与杉本博司、森山大道、石内都、荒木经惟、植田正治、山本昌男等人一样,都是在日本当代艺术中影响力可观的摄影大师。

须田一政摄影作品

相比其他的几位,须田一政的作品个人风格不是那么的“私摄影”,不聚焦在性文化之中,也不同与其他人的末日情结,他的摄影作品十分朴实无华,甚至有点街头摄影的感觉。黑白摄影是他的一大特色,黑白的世界里呈现的是他生活的具体风土人情,记录了岛礁、海滩、树木等自然风光,人物也是抓拍穿着和服的妇女,嬉戏玩耍的孩童,基本是记录了日常的本土文化,淳朴的自然情怀。

须田一政1971年开始做自由摄影师,1976年凭借摄影集《風姿花传》获得了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1985年摄影展《日常的断片》获得第一届东川奖。1997年摄影集《人间的记憶》获得第16届土门拳奖。另有摄影集《关东风谭》和《民谣山河》。

须田一政摄影作品

须田一政的大部分摄影作品都是在旅行的途中完成的,记录了旅人、街道、向日葵、老人、动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寻常状态,并不追求猎奇的风格,也不像布列松那样找寻永恒而颇具动感的“永恒瞬间”。这些寻常物品和人物被捕捉到镜头中,成为了须田一政在旅行中收集的私人记忆,饮食男女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被人忘记,平凡而日常,反而叫人心疼。

须田一政摄影作品

当你看到须田一政的镜中少女时,你也不由自主地深受感动,与她一同成长,悲伤她的悲伤,哭泣她的烦恼。你会感动一支向日葵的美丽、欣赏夜里绽放的马蹄莲,日出日落、潮涨潮退,生命的凋谢与轮回不可阻挡,万事万物都是日本人感叹的对象。

在女性艺术家中,蜷川实花则是当代日本最炙手可热的摄影师之一,同时她也是日本“迷失十年”一代人中备受瞩目的女性电影导演。与须田一政的黑白摄影相比,蜷川实花的作品实在色彩绚丽,叫人眼花缭乱。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在日本审美中,有着“蜷川色”的风格美誉,对流行文化、时尚艺术都有影响。在蜷川实花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她所拍摄的金鱼和鲜花的两个系列。

在《流体梦境》(Liquid Dreams,2003)中,蜷川实花拍摄了一群群色彩斑斓的金鱼,它们就如舞会上穿着华贵礼服的美女,无忧无虑,不知疲倦地舞蹈着。这些照片大多是失焦的、朦胧的、写意的。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这批摄影作品色彩绚丽、情绪张扬,但又隐隐透露出一种压抑感。这群金鱼生来死去都是人类的观赏玩物,并未获得过自己的生命自由。在她的画面中,我们的双眼被各种颜色与流动感包围,却也能感受到一种把人压倒的巨大控制力。

于是,观看者在感叹这些作品的美妙色彩时,也会被这种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压制,如水缸中的金鱼,在命运和控制的主人面前变得渺小。我们不知道这种可爱美丽的生物是否还具备思考的能力,但我们和它们一样,一起被困在了摄影师所营造的未知世界中,无法逃脱。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在《永远的花》(2006)摄影集中,蜷川实花拍摄了在墨西哥、塞班岛等地用于祭奠死者的人造花。这些永不会枯萎的花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怒放在逝者的墓前,表达了生者对死者悠长的念愿。

然而,在蜷川实花的画面里,艳丽的花朵展现出一种极致的残暴感。如果你知道这些娇艳的花朵并无生命,还会被放在墓前,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与心惊。这些人造花被艺术家强硬地局部放大、夸张色彩、重组结构,表现出奇异的色彩,迷离的美感,真假莫测的张力,表现出一种极残酷的美感。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

“永远的花”是一种对日本物哀文化的回应——内心深处对绚烂生命的渴望与赞美,实际上也是对自身终将陷入死亡的根本恐惧。就像是蜷川实花刻意放大色彩张力的人造花摄影,往往表象越是迷人,这种潜意识里的恐惧会更为强烈。观者是花,花亦是观者。

《永远的花》为我们打开了一道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门,绚烂的镜头背后,透露出艺术家一种隔岸观火的疏离感。色彩的浓艳绽放只是一种虚假表象,蜷川实花所拍摄和捕捉的,其实是观看者的内心——浓烈的黑暗。

蜷川实花的电影作品

而在她的电影《恶女花魁》中,色彩与符号也成为了蜷川实花的表达方式,在叙事的基础上展示了她以当代女性的情怀对日本的反思;尤其是物哀文化中的“瞬间美”、“逐欲”、“死亡”这三个永恒主题。蜷川实花在创作中,运用了物哀美学,表现了极致的视觉表现力,勾起了观看者内心的黑暗世界,就如同日本“迷失十年”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在她的镜头中,女性的生命就像是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烟花,表达了与她同一代人的生存欲望、生存困境和死亡源动力。

蜷川实花

在“迷失一代”的物哀观里,生命的终点是悲剧,虽然我们的一生消纵即逝,但是必须活得精彩,美丽地死去。死亡在日本文化中,是生命的成全与解脱。而人们对欲望的追求,就是成就一切生命动力的源头活水,不需要任何解释。

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展览

蜷川实花将传统的物哀美学与日本当代的时代精神相糅合,寻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无论是她的摄影创作,还是电影作品,都成为年轻人效仿和追捧的焦点。她的作品深受日本民族审美的影响,极尽追求色彩的夸张和冲击力,记录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来表现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她以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的表达方式重新演绎自己的女性视角、女性题材,最终获得了异常惊艳而华美的艺术作品。

 

来源:布林客BLINK

原标题: 从《源氏物语》到蜷川实花:与欣赏对象的孤寂融为一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哆哆女性网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谁签字相氏起名大全晋城网站建设平台周易八卦免费解梦查询宝宝取名起名大全周易定中间字起名生辰八字酷什么设计网站兰州个人网站制作大连seo优化大白菜怎么种植方法刘姓女宝宝起名字啊天洋城二手房签名aab学习php网站建设门户网站的制作免费周易批八字名字测亲人配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起名字东营seo专家bl动画起名十一画什么字科技公司起名 三个字起名有宸字晞字起名字寓意好不河南网站设计枪手是什么意思河源网站排名优化陕西网站seo优化丧的网名2字狗年小孩起名大全2018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