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宋词三百首 admin 次浏览 已收录 暂无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

  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由李清照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古文典籍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ōulù]”,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jiá]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鉴赏】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侯孝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古文学习网(www.guwenxuexi.com)的相关文章。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宋词英译】

I often recall the brookside pavilion,

Where I was detained against the waning day.

I was so drunk that I couldn’t know my way home,

But I had all the fun. Indeed, I was gay.

All the pleasure spent, I managed to return.

I plunged deep among water-lilies my sculls.

I struggled and struggled out of the tangle.

I thus alarmed a beach of herons and gulls.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词牌简介】

  《如梦令》,词牌名之一。 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格律】

  莺嘴琢花红溜

  ⊙仄⊙平平▲(仄韵)

  燕尾剪波绿皱。

  ⊙仄⊙平⊙▲(叶仄韵)

  指冷玉笙寒,

  ⊙仄仄平平(句)

  吹彻小梅春透。

  ⊙仄⊙平平▲(叶仄韵)

  依旧,

  平▲(叶仄韵)

  依旧,

  平▲(迭句)

  人与绿杨俱瘦。

  ⊙仄仄平◎▲(叶仄韵)

喜欢 ()or分享

精彩推荐

《劝学》(荀子)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逍遥游》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

《滥竽充数》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

《秋水》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

《曾子杀彘》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

标签云

翻译(1034) 阅读(1029) 原文(1024) 赏析(700) 唐诗(379) 注释(355) 文言文(351) 答案(297) 古文观止(182) 宋词(126) 宋代古诗(106) 初中(85) 杜甫(49) 高中(46) 李白(39) 王维(32) 苏轼(32) 古诗(26) 李商隐(26) 菜根谭(18)

推荐阅读

  •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2015-12-19
  • 《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2015-12-17
  •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2015-12-17
  • 《人有负盐负薪者》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人有负盐负薪者》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2015-12-17

最新吐槽

    哆哆女性网香港公司起名规则在线免费起名网免费色悠悠影院猪宝宝起名适宜用的字魔兽防守地图下载我与lol的故事回忆商城起名游园不值的意思睿字起名字奇数偶数双胎男性宝宝起名大全时尚女装店铺起名方法松骨峰战役汪姓起名手机wifi连接电脑上网属鼠的男孩子起名大全李姓男孩起名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phpnow郭姓男孩起名大全100分太阳能路灯公司起名咖啡馆 起名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正则表达式教程武汉建行起名女孩缺木琉璃免费观看电视剧离骚原文全文揭阳交警biglobe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