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盘了这么多年《甄嬛传》,发现她们都穿错了

2022-05-17 13: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最近有多部古装剧正在热播,小印追的不亦乐乎。

但在追剧的过程中,小印发现:我们常常因为影视剧中错误的服化道而对历史产生误解。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古装剧给我们带来的服饰误区。

氅衣不是清宫爆款服饰?

清宫剧里女性人手n件的标配制服“开衩旗袍”,大家一定都见过吧?

如今的剧越来越讲究服化道,但对于这一服饰,其实一直都穿错了。

我们在清宫剧里看到的“两侧开衩旗袍”,是清晚期才出现的旗装——“氅衣”。

在清朝之前,氅衣是属于男性的服装。

在清人入关后,满人的服饰日益宽大,满人女子在非正式场合穿的外衫因轮廓宽松、袖口宽大,也被混称为氅衣。

氅衣在道光年间才变成满人女子的一种便袍的专称,到光绪年间才彻底火起来,慈禧就是氅衣的最佳代言人。

清宫剧里那些穿着氅衣的女子,其实都是在穿自己的重孙、玄孙辈才有的衣服。

既然氅衣出现的时间很晚,那么在此之前,旗人女子穿的都是什么呢?

答案是:衬衣。

衬衣和氅衣最大的区别在于:氅衣两侧开衩,而衬衣是包裹式的,不开衩。

氅衣 | 衬衣

《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局部)

氅衣往往会开裾处装饰如意云头,而衬衣是没有的。

由于衬衣不开衩,所以不用担心出现露腿的情况,可以单穿,也可以在外边加各种衣服。

而氅衣不能单穿,也不能配裙子,要搭配衬衣穿。

氅衣不能配裙子穿

清宫剧还常常在领子问题上出现错误。

由于是旗装,氅衣、衬衣都是圆领设计,没有传统汉装的立领。

错误的立领设计

直到清末期,立领才开始出现在旗装上,如今的立领旗装大多是民国时期的。

民国时期,身着氅衣的婉容

氅衣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叫“挽袖”。

我们看到的五分袖的氅衣其实是被折叠而成的,袖内有绣花装饰,挽起袖子就能露出来。

图源:青梅狐狸

到后期,“挽袖”就变成了一种固定的装饰,袖口内加精美的可替换袖头,方便拆换。

此外还有一点:氅衣非常宽大,完全不修身。

所以清宫剧中那些贴合身形的服饰也是不标准的。

身份高低决定两把头的复杂程度?

说完了氅衣,再来说说清宫剧里的“两把头”。

同氅衣一样,两把头也并非旗人的传统发型。

旗人传统发型是辫发,男女一样,女人们还会将头发盘在脑袋上。

到咸丰年间,两把头才在旗人画像中大量出现。

孝庄画像

这种发型走的是两侧装饰+不对称的路线,所用花簪多是轻巧的小物件。

左右两边会配戴大小不同的“扒花”“戳枝花”等,还会戴“耳挖簪”、点翠“头面”等。

慈安画像

但多数清宫剧中的两把头设计思路是居中突出+基本对称。

但直到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正中一朵大花的造型才可能出现。

头上饰物满满当当的造型也是不会出现的。

错误示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把头的高度越来越高,梳制方式也越来越繁琐。

由于人的真发发量不够,旗人也开始用青缎制作两把头。

但直到清末,两把头也没有发展到某些影视剧中那么庞大的规模。

晚年慈溪

晚清的旗人女子

关于两把头,还曾经盛传过“根据头发高度和所配饰物可以区分后宫女子等级”的说法。

这也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两把头的大小取决于它发展的阶段,基本上是随着年代后移而逐渐变大,而不是等级越高头发越高。

比如在这张照片中,慈禧侍女的头发比慈禧还高,如果发型高度真与等级有关,侍女有一万个头也不够砍啊!

在同一时期,两把头的大小是差不多的。

在装饰方面,也是有钱就多插点饰品,没钱就少放点,且早期两把头的侧边不会缀有流苏(清末才有)。

两把头没有等级规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属于低等级的便服发型,不像礼服发型那样有严格的等级要求。

因此,它只能用于搭配便服,在着高品阶服饰的时候不能搭配两把头。

错误示范

斗篷、披风,傻傻分不清楚?

在电视剧中,斗篷和披风总有千奇百怪的形式,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披风是从明代开始流行的,它有袖子,看起来跟正常的衣服没什么区别,一年四季都可以穿。

它起初是男性的服饰,后来女性也开始穿,直领披风是最常见的款式。

直领披风

此外,女子还有一种立领披风。

它源自于明代女性的立领衫子,基本形式是立领、对襟、两侧开衩,胸前系带。

斗篷是清代的产物,在清代以前没有出土文物、匹配文献以及相关图像。

斗篷最典型的样式是:立领,无帽,无袖,一般后有开衩,长及脚踝。

《西郊寻梅图》清 禹之鼎

斗篷没有袖子,也没有专供伸手的开口。

《金枝欲孽》中这种在衣服上开口的斗篷就是错误示范。

许多服饰是四季可穿的,但斗篷不一样,它是专门用来御寒的服饰。

但它没有帽子,因此需要配合雪帽一起穿。

《红楼梦》里的斗篷就很典型。

甄嬛复宠时穿的那件连帽不开衩的斗篷就是错误示范。

“斗篷大户”梅长苏的斗篷也存在“没有开衩”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穿法上,梅长苏的斗篷也与常见穿法不同。

他采用的是双肩包式的穿法:将斗篷的带子从腋下穿过,在背后固定。这样才能让斗篷稳稳搭在肩上。

这种穿法在武将的穿搭中比较常见,一般是将斗篷和盔甲固定在一起。

古代男子对“头巾”爱得深沉?

我们在古装剧中总能看到束发的男性角色,并因此觉得古人会扎好“丸子头”啥也不戴就直接出门了。

但事实上,古代的成年男子极少将发髻赤裸的展示出来,越是有身份的人,就越不会这么做。

从兵马俑的形象可见,自秦时起,稍有身份的男子就已经开始包头发了。

自汉代以后,成年男子就几乎不会裸髻了。

唐代流行戴幞头。

魏晋时期放浪形骸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连衣服都不好好穿了,头发却还裹得一丝不苟。

而且,古代男子还会像包礼物一样,在发髻外面戴不止一层东西。

以明代为例,哪怕是日常的装束,都要先戴束发冠,再戴上巾。

明 郭诩 朱子像

明代还流行一种整理发髻用的网巾,也是戴在冠帽里面的。

到了清代,男性都开始剃发,除了道士之外就没人束发了,但这一时期的道士们一般也不会以裸髻示人。

可见,古代男子对“头巾”爱得有多深沉。

古人不穿能装银子的长袍大袖?

小时候看古装剧,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古人穿长袍大袖,袖子里放的东西却不会掉下来?

这一问题其实涉及两点错误:长袍大袖和袖里装银子。

古人的袖子的确是很长的,这一点在陶俑和古画上都有体现,毋庸置疑。

但在宽度上,虽然比现代要宽,但远不及电视剧中那么夸张。

宽袍大袖虽然仙气飘飘,但确实非常不方便,即使是不事生产的古代贵族一般也不会穿袖子这么大的衣服。

再来说袖里装银子的现象。

早期古装剧中经常出现从袖子里掏银子或银票买东西的情节,这在古代其实是很少见的。

因为一般古人出门只会带铜钱,不会带银票和银子这种大额货币。

这就和我们现在不会随手掏支票买水果是一个道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啦~

你还知道有哪些古装误区,快来评论区告诉小印吧!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原标题:《盘了这么多年《甄嬛传》,发现她们都穿错了》

阅读原文

    哆哆女性网王义政www.xiao77.com2021年起名网免费取名广告公司起名大全3个字最新女孩姓范起什么名好听倍特期货上帝之城迅雷下载ps制作动画椎名空财字起名属鸡人起名用字中国好声音下载改变了我的生活兽药店起名描写心情的句子92午夜理论大撞阴阳路起中文名男起名楚辞女生起名诗经如何起个英文名内地已派核酸检测队员支援香港泰山海拔小男孩子起名公司起名叫吉什么国民老公带回家小说五行缺土的起名大全集五行起名网免费取名起名大全林姓男孩7t7t.com明星帮孩子起名字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