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诗意王国里的外卖小哥

2023-06-19 0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陈艺娇 零度往上

现在,他想把节奏放慢一点,不再那么赶时间。

▲王计兵在送外卖的路上。

总策划|何兰生

监制|杨志华

冯 克

张凤云

统筹|梅 隆

文|陈艺娇

编辑|陈艺娇

美编|刘 念

出品|农民日报社

春的傍晚,昆山市街道上车流如织。

傍晚时分,潮水一般流动的电动车逐渐聚集在高铁站往南两公里的十字路口,穿着不同平台工装的骑手们停在这里,等待高架桥下的信号灯变成绿色。落日的余晖斜照过来,映出一张张稍显疲倦,又焦急等待的脸。

高架桥连接的中环南线,是这座城市交通的动脉之一。从这里再向东延伸十几公里,便是花桥站。再过几个月,这里就要与上海地铁11号线接通,成为跨省连接沪苏两地的交通枢纽。

桥下隔离带的另一边是一栋低矮的商用小楼,这里紧挨着五六个小店面,在拐弯处一个叫“金雁商店”的小卖店里,我见到了王计兵。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不久前出版了诗集,而他的职业是这家小卖店的老板,也是一名外卖员。

当顾客留错地址,订单超时的时候,他写道:“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当被醉汉误解,险些被打的时候,他写:“伸手不见五指时仍有星星闪耀,生活之重从不重于生命本身”;他说,飞奔的外卖员,是“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他说,文学是自己“心里的一口人”。

从23岁离开邳州老家,王计兵的人生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拧紧了发条,在生活与生存布置的流水线上不间断运转。做建筑工人、开翻斗车、摆地摊、捡破烂……齿轮转动,机器轰鸣,在跑外卖的四年之后,他有了新的身份:一个诗人。

随着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外卖小哥诗人”还是“民间行吟诗人”的称呼,王计兵都能欣然接受。而他自己最喜欢的,还是那个曾经的笔名——“拾荒”。在他看来,这个名字不仅是那段落魄岁月的写照,还与写诗有着很多共同点:拾荒在捡东西,写诗也是捡东西。拾荒者在流浪,诗人也总是在流浪。

01

特别的骑手

商店的名字是王计兵夫妻俩的小名各取一字。王计兵叫“连金”,妻子叫“燕子”。为了大气一些,改了大雁的“雁”。

“农村都习惯起个小名,你一回老家,周围人都这么叫你,听着那么亲切。”他一边说着,脸上就止不住地笑,弯弯的眉眼周围就爬满了皱纹。

王计兵爱笑,特别是与人交谈的时候,这让他有点不像普通人印象里的“诗人”。和别人聊天,他总是听的多,说的少,一张口便是浓重的苏北口音。平时不在跑单,就在小商店里照看生意,一个人在货架中间的局促空间里忙碌,直到有人来问他结账。

每天上午十点半,他准时出现在商店,穿上工装、戴好头盔,再把外卖箱整理一下,拿出手机,刷脸跑单。这时候,守在店里的妻子会叮嘱一句“慢点儿骑”,“每次我话还没讲完,他就没影儿了。”

王计兵的妻子叫郭燕,年少相识,她只觉得这个男人安静、务实、从不夸口。“他能做到十分的,也许就说一分,做不到的从来不说。”虽然家境比自己差了不少,父母亲戚也反对过,但她还是看这个人“哪里都好”,托付终身有点“义无反顾”的味道。

▲王计兵与郭燕。

唯一有些出乎意料的,就是丈夫总喜欢一个人待着写东西,“琢磨一些乱七八糟的”。“我现在还经常跟他开玩笑,说正常人谁爱搞这个。”

没想到的是,这个她眼中“非正常人”的习惯,王计兵坚持了三十多年。

开始送外卖以后,王计兵尤其喜欢跑长单,有些甚至是跨城的。他享受夜晚一个人骑行的感觉,遇见怎样的风景就有怎样的灵感:

午夜街头/一个外卖骑手的出现/让一抹天空/蓝得更加纯粹/月亮是天空的一处漏洞/所以夜从来都黑得不够彻底

“跑长途的单价比较高,有50元左右。但同样的时间跑短单,可能会赚七八十元。”他说,但是跑短单时间太赶了,“没功夫思考。”

“外卖员骑的车很少不经过改装的,都是比普通的电动车要快很多。”因为开车太快,他没少挨郭燕的絮叨。一天晚上,王计兵一瘸一拐地回来了。一问才知道,因为下雨路滑,他连人带车从桥上摔了下去。“要是当时车也砸下来,人可能就完了。”

即便危险与辛苦并存,但“跑单”与“写诗”似乎在他身上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用他的话说就是,“跑外卖提神”。诗意的灵感往往出现在跑单的路上,而且是不经意之间。

有一回,他刚把外卖送上六楼,顾客把门用力一摔,“砰”一下巨响的瞬间,他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几句“非常有撞击力”的诗句,“当时就兴奋得不行,觉得马上要成功了。”而等他飞奔下楼,从电瓶车后备箱里取出纸笔,却一下子“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那种感觉特别痛苦。”他说。情急之下,他甚至重新跑上六楼,现场重新模拟了刚才的情形,折腾好几次还是没用,灵感的消散就像炸裂的烟花。

后来,郭燕给他出主意,让他用手机微信“自己给自己留言”,有灵感了就记下来,打字慢就用语音输入。再有灵感了,他就先把几个关键词输在手机里,回家有时间了再把它写完整。

就这样,王计兵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写了将近4000首现代诗。有了空闲,就把这些作品发到网络上,还逐渐加入了一些文学的小圈子。直到有一天,一位出版社的编辑打来电话,问他要不要合作出一本诗集,作品就从送外卖写的这几千首诗歌中选录,书名就叫《赶时间的人》。

从电话接通到同意签合同,王计兵只用了半小时。“出一本诗集是我毕生的梦想。”他说,虽然从没指望过用写作改善生活,但这是属于自己“一种灵魂上的东西”,“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02

破旧的沙发

诗集的出版吸引了不少媒体。今年2月中旬以后,王计兵感觉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记者造访,以前每天跑单的十几个小时被压缩到五六个小时。但不管是面对媒体采访还是老家邳州作协的活动,他的态度一直是积极的。“你得感恩,大家都是在帮你。”他顿了一下,“你得知道自己是谁。”

“这些关注里,有多少是因为你的才华,有多少是因为外卖员这个身份的?”我问。

“我觉得(身份原因)至少要占到一半。”他说,“外卖员在大家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怎么说,算是底层人员。”他皱起眉头,语速快了一些,“好像你就不应该有多少知识,然后突然说你又会写诗,又出诗集了,就会有一种反差。”

2020年6月份,有媒体最早发现了“外卖员诗人”这个线索。“我们记者看到网上有个讨论,说‘外卖员同时是作协会员’,感觉特别有意思,就关注到了这个人。”“真实故事计划”编辑果旭军说。

果旭军是最早提出要给这位民间诗人出版诗集的编辑之一。在他眼里,王计兵的诗歌有着“来自生活现场的粗粝质感”“是一种很动人的现实主义风格”,“放眼很多学院派诗人的作品,这种质感都非常难得”。

“他在诗歌里表达出的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的那种感觉,在当下的中国是很普遍的。”果旭军说,“因为大家都在忙碌,都在漂泊,然后又很孤独,所以这样的文字能戳中很多人。”

但对于王计兵来说,出书完全是一个意外。进入这个小圈子以后,偶尔会听说“某某为了写诗出家了”,或者“某某抛家舍业多少年也没写出名堂来”,每次提起这些人,他就觉得自己“只是幸运罢了”。

“我不是一个为了写诗不顾一切的人。如果生活和写诗让我二选一,那我肯定选生活。”他说。

几天前,某个媒体的记者来店里采访郭燕,提到了丈夫曾写给她的一首诗:

邻居送来的旧沙发/让妻子兴高采烈/她一面手舞足蹈地计划着/给沙发搭配一个恰当的茶几/一面用一本一本的书垫住/一条断掉的沙发腿/我在卫生间,用清水洗了脸/换成一张崭新的笑容走出来/一直以来/我不停地流汗/不停地用体力榨出生命的水分/仍不能让生活变得更纯粹/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爱我的人/快三十年了,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如何在爱人面前热泪盈眶/只能像钟摆一样/让爱在爱里,就像时间在时间里/自然而然,滴滴答答

然而,本来是表现恩爱的环节,面对镜头,平时总是咋咋呼呼的郭燕几乎哭得泣不成声。一旁的王计兵不敢看她,扭头躲到了货架后面,忍不住擦了眼泪。

采访结束的那天晚上,夫妻俩聊着天,郭燕有些甜腻地跟丈夫说:“看来我没赌错哈。”说完这句话,俩人觉得有些肉麻,都笑得不行,笑着笑着,却又红了眼圈。

2002年,王计兵和郭燕来到昆山打拼,先后搬家三次。生活最困难的时期,因为租不起房子,俩人在河床旁边一处空地上搭棚子住。没有门,就把帘子拖到地上,用砖头压着。下雨天河面一涨,河水就漫到屋子里来。没有床,就在地上铺席子睡。

有一天夜里,郭燕正搂着孩子睡觉。不知道从哪儿窜出一只老鼠,照着她的额头咬了一口。“你看,就是这里。”顺着她手指的位置,是一道浅浅的疤痕。“打了一个月破伤风针。”

这只冒失的老鼠,几乎成了压死她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都要崩溃了,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到哪里是个头。”

从那个时候开始,郭燕一看到丈夫在写东西就会吵架。而每到这个时候,王计兵就把纸笔和写的东西默默地收起来,一声不吭地去干活。

“在有沙发之前,我们全家人在地上睡了10年。”王计兵说,而妻子也是除了父母之外,他感到最亏欠的人。“一个女孩子嫁给你,如果连得到一个旧沙发都开心不已,那你得多失败。”他说,“那个时候她越是高兴,我越是难过。”

03

生活的解药

在郭燕的眼里,王计兵是一个好丈夫:照顾小孩,孝敬双方父母,“没有一件事办得不尽心”。甚至俩人有了矛盾,娘家人都反过来说她不对;三个孩子有了心事,也都是先跟爸爸说,她反而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然而,因为写作带不来经济利益,自己在赚钱上又没有好路子,王计兵一直觉得愧对这个与他相伴半生的女人。由于早早辍学出来打工,又错过了学技术的年纪,辗转到三十多岁来到昆山,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做着最简单的体力劳动。

城市的生活并不比老家容易。印象里,他和郭燕几乎没有一起吃过饭。两个人就像机器的齿轮似的,为了生活严丝合缝地运转着。

最开始的时候,夫妻俩开了个小吃摊。夜里两点半起床,晚上11点多才睡。有一次,王计兵夹着擀面杖,靠着墙就睡着了,顾客来付钱的时候叫醒了他。“最累的时候,真的是站着都能睡着。”

后来,俩人又开了店面房,租了一家饭店的厨房和厕所,前面做生意,后面就用来当住房。为了安放下一家五口人,他在厕所里用板子搭床给三个孩子住,两个大人就睡在地上。有一年,父亲过来探望,看到他们的情况沉默了很久。“他说还不如回去,这里比老家还苦。”

店面的生意稳定下来,郭燕就留在家里看店,王计兵出门捡废品。一天晚上,他走过一片没人的树林,突然冒出想法,拿出自己写的句子,一个人大声朗读了起来。一篇终了,撕碎纸片,潇洒转身。“像个神经病一样,但是很快乐。”他说,“完全是自我欣赏的一个状态。”

不被分享是一种寂寞。在来昆山之前,王计兵曾在山东临沂打工。那个时候,他有了作品就读给工友听。兴致来了,还突然跳上通铺,对着室友高声朗诵,“就像演讲一样”。而那个时候的“读者”大多数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其实他们都说不上是读者”,他说,和工友们读诗就像“下工了一起喝个酒,今天品品这个二锅头什么味儿”一样。

2009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王计兵第一次知道了论坛和QQ空间,开始把白天写在纸片上的文字留下来,晚上敲在日志里,逐渐吸引了几个同好来“鉴赏”。有一次,一个网友给他留言,“你写诗怎么不分段?”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写的这些零散句子,可以被叫做“诗”。

后来,更多的网友开始帮他断句,他也开始把更多的作品传到论坛上,每天至少上传一首。

“我就把写诗当成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再拔高一点,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他说,“就是这种感觉,我喜欢它我就信它。”

那个时候,王计兵给自己起了“拾荒者”的笔名。他心里觉着,文字就像他遇见的一个个“孤品”,自己把这些散乱的文字“收拾”起来,把它们变成心里的“月亮”,这就是在写作,也是在拾荒。

对于郭燕来说,虽然从心里反对,“每次看见都会吵架”,但她的内心是矛盾的。有几次,王计兵在看店的空隙写起来,从监控里看到妻子走过来,虽然忙不迭把东西收起来,但还是被她看在眼里;洗衣服的时候,也经常能从丈夫的兜里翻出几张写字的纸片。每到这个时候,郭燕默不作声,背着他把写过字的纸片叠起来放好,板着脸对丈夫说一句:“给你放那里了。”

就这样,王计兵“偷着”写了十几年。2019年,因为发布在网上的诗意外被看见,他获得了第二届国际微诗大赛的金写手奖。领奖的第二天,他用全部的3000元奖金给郭燕买了一件呢子大衣,不出意外地被妻子狠狠数落一顿“浪费钱”。但这次,王计兵被骂得“很高兴”。

04

浪漫的比赛

从十几岁外出打工到现在,王计兵的人生像上了发条一样。现在,他想把节奏放慢一点,不再那么赶时间。

自从海南领奖之后,郭燕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就当成个爱好,挺好的。就像有的人抽烟喝酒,这不也一样。”她说,“只要不耽误干活就行。”

小有名声之后,有个自称记者的人不相信他送外卖的同时还能写这么多诗,质疑王计兵的外卖员身份,认为他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就让他带着自己跑单。“跟了不到一个上午,累得不行,他就尴尬地跑掉了。”

名气逐渐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面对越来越频繁的采访,郭燕会纠结该怎么回答“是不是想多卖书”的问题;丈夫说粗话了,会半开玩笑地提醒他,“还像不像个诗人了?”会帮他想,面对记者的时候要怎么说好。

“我说,你不要这样想,咱们就是普通人。”王计兵告诉我,对于他来说,突然涌现的赞誉和密集的关注,确实让他感到快乐,但那种感觉并不同于“出名”的狂热。

五年前,他感觉自己的脖子长了个东西,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吃饭。“喝一碗鸡蛋汤,汤水咽下去了,鸡蛋卡在嗓子眼了。”县医院的医生告诉他“很严重”,要马上“通知家属准备手术”。回家之后,王计兵谁都没说,一边“该干啥干啥”,一边想着“后事”。“当时没感觉怎么悲痛,就是有点对不起家里人。”

过了几个月,眼见瞒不住了,一个亲戚带他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复查,才知道只是发炎造成的肿胀,吃药便好转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经过这个事儿,他感觉对人生“看得更透了”,“生死大事都过来了,别的什么都不怕。”

在“乐观”这件事上,王计兵几乎是天生的。妻子悲观的时候,他会说“我比你高5公分,天塌下来先砸我”;父亲说他太苦了,他又说“这又不用出大力,没感觉多苦”;生活最难的时候,他写下浪漫的句子;生活变好了,他又常常回忆往事。回到老家,一坐在那座旧房子的断墙里,“心里感觉特别好受”。

当我问他,“在所有的诗歌里,印象最深的是哪首”时,他回答得几乎没有犹豫,是一首叫做“父亲从乡下来看我”的诗:

从六楼望下去/父亲就像/五彩画布上一滴墨/他在那里旋转/手足无措地/找不到应该着落的位置/从六楼望下去/父亲突然变得很小/小成一个城市可以忽略的尘埃/他浮在那里/浮在门卫喝斥的声波里/我从未想过/从六楼望下去/从一个城市的窗口望下去/在庄稼地里那么高大的父亲/突然变得那么小/小成一个要人呵护的孩子/可惜他已经不在了

父亲早年间出了车祸,身体一直不好。小时候,母亲做豆腐养家,“闭上眼,故乡在我脑海里就是推磨的声音。”他说,“故乡是根,不管离开多久,都在不断给我养分。”

而对于昆山这座城市,王计兵喜欢这里的气候,“一年四季都温温柔柔的,很养人”;也喜欢隔条街就出现的寺庙,喜欢观察那些虔诚进香的人。

采访结束后,王计兵提议骑车送送我。

初春的昆山,香樟的味道弥散在每条街道上。那是我第一次坐上一位外卖骑手的电动车后座,两旁街景以一种令人眼花的速度迅速后退,清风长啸,从耳后呼呼跑过。于王计兵来说,当下的时刻犹如一场浪漫的比赛,终点是他诗意的王国。

原标题:《诗意王国里的外卖小哥》

阅读原文

    哆哆女性网女孩梓配什么字起名字好听做网做网站建设的网站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制作黑龙江电视台直播成龙的餐厅石家庄seo优化培训商丘水泥管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哭了姓阮女孩起名营销大数据推广广州恒大vs米内罗竞技网络营销推广方式有哪些永城市新楼盘信息2020最新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哄小孩的鬼故事柳下挥姓覃的女宝宝起名河南商丘企业长沙网站制作哪个好南昌seo培训大学网站制作课程起名补金的字郑州新站网站优化公司周公解梦打电话关于ppt制作的网站虞城货运部代理营销推广营销推广群发软件软件网页设计站点梦见黑猫是什么预兆周公解梦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