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沟》奇特的改写轨迹,遗憾的是改出了大病句

文学私秘 2022-10-2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葡萄沟》可谓是一篇老课文了,很多做了爷爷的“老生”,对这篇课文,还记忆犹新,看到孙辈的“新生”还在读这篇课文,既觉得如同见到老朋友一般的亲切,又勾起了当初读这篇课文时情不自禁留下来的馋涎。

《葡萄沟》这篇课文很短,作者署名为权宽浮。那么,这篇文章究竟是什么时候进入教材的?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似乎并没有人去多想、多问。

其实去关注一下《葡萄沟》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往小了说,很有一点羊肠九曲的波澜起伏,往大了说,一篇几百字的小课文,却烙印着时代的深刻的印痕。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篇小文的作者权宽浮是谁。

我们先来拷一段权宽浮的生平履历。

下面摘自《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2分册》(1980年版):

——【权宽浮】当代作家。1931年11月17日生。陕西省蒲城县南贾曲村人。1945年入西安高级师范学习。1948年到长安县新东乡第二小学教书。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六师文工团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曾随队参加过扶廊战役。兰州战役后随军进驻新疆。在文工团,开始主要是写演唱、歌词、快报和剧本,曾与别人合作创作过大型歌剧《伊吾保卫战》和多幕话剧《在胜利中前进》等。1952年起开始写小说。1953年调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任创作员。1955年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部任文艺助理员。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1958年调作协新疆分会《天山》文艺月刊做编辑。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2年《天山》改为《新疆文学》后,他任编委。1978年加入作协西安分会,1979年被选为理事。现在西安市文化局从事专业创作。

他的作品,多以新疆部队生活和新疆兄弟民族生活为题材,主要短篇小说有:《老英雄下山》、《白金的家乡》、《牧场雪莲花》(1960年被教育部编入当年高中语文课本)、《农场电话员》、《葡萄园的故事》以及火红柳树》等。另有报告文学《大战塔克拉玛干》和《农星战士的幸福》以及散文《火焰山中葡萄沟》等。这些作品结集为《春到准噶尔》(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牧场雪莲花》(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葡萄园的故事》(1962年,新疆青年出版社)。此外,他还會与王玉胡等人合作,创作过反映维吾尔族农村斗争生活的电影剧本《绿洲凯歌》(1959年4月号《电影创作》;196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在鱼茂胜、万少平主编的《陕西蒲城文学丛书:散文》(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中则对作者有如下的介绍:

——南贾曲人权宽浮,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经担任西安市作协副主席,他的小说《牧场雪莲花》和游记《葡萄沟》在60年代初即被选入高中和小学《语文》课本,当时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茅盾曾对他的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根据这条信息,我们找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小学课本。

在1957年版《初小语文第5册》上找到了一篇名叫《葡萄沟》的课文。

课文全文如下:

新疆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出产的葡萄很多,很甜。

葡萄沟有一条河。沿河二三十里,到处都是葡萄架。

八月,正是葡萄成熟的时候。一串串的葡萄在葡萄架上挂着,一串足有一尺长。社员拿着剪刀,带着筐子,忙着收葡萄。你要是到葡萄沟去作客,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就会热情地招待你。他们在葡萄架下面,摆出许多白葡萄、红葡萄、马奶子葡萄,请你都尝尝。

摘下来的葡萄有的用汽车运到城市去,有的用牲口运到山上的干燥房里去。干燥房四面透风,晒不着太阳。葡萄放在干燥房里,慢慢地被风吹干,就成了很好吃的葡萄干。

葡萄干放久了也不会坏,可以运到全国各地去,还可以运到国外去。——

这篇课文的结构,与现行的小学课本里的《葡萄沟》有一点相似,但是在文学性的描写用语上则完全不同。

1957年版的教材里,没有注明作者,因此,这个教材里的《葡萄沟》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出自权宽浮之手。

在《吐鲁番葡萄志》(吐鲁番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室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 2015年版)一书的书首“大事记”中称:“1957年《葡萄沟》(作者,权宽浮)一文收入初级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

但此说没有更多的可靠的证据证实,因为很显然,1957年的课文与现行的课文大部分内容不同。故我们暂且存疑,弃之不纳。

接下来,我们继续到权宽浮的作品里寻找蛛丝马迹。

经查证,权宽浮在《人民文学》1959年第1期中,刊发过一篇报告文学《火焰山中葡萄沟》,正是这篇文章,节选出来了部分内容,然后插入到1957年版小学课本里的《葡萄沟》框架中,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葡萄沟》这篇课文。

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是按照时间、地点、背景三个层次,交代了葡萄沟的特点,但这篇课文相对而言,语言比较朴素简单,未多采用修辞手段。

现在无从确认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的作者是哪一位,但根据这一版教材的总主编蒋仲仁的回忆,当年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是编写组的成员,搜集多方的材料与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写加工,编写出适合儿童阅读与学习的课文。

按照这一流程我们大致作出判断,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很可能是编写者根据当时的流行时文,进行了改写。

到了1959年,《人民文学》杂志上刊登了权宽浮《火焰山中葡萄沟》,文质俱佳,于是编写者,立刻从这篇长篇纪实文学中,摘取了相关的段落,插入到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中,形成了目前教科书里采用的《葡萄沟》课文。

这样,现行的《葡萄沟》课文,还保留了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的基本框架,有两句很关键的话,在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里就已经存在,权宽浮的原文中,并没有此项内容。

这两句话在1957年版的《葡萄沟》课文中是这样的:

1、你要是到葡萄沟去作客,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就会热情地招待你。

2、摘下来的葡萄有的用汽车运到城市去,有的用牲口运到山上的干燥房里去。

在现行的《葡萄沟》课文里,这两句话同样非常醒目,但与1957年版教材中的句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我们看看现行的《葡萄沟》课文里这对应的两句话是如何表述的:

1、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2、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权宽浮《火焰山中葡萄沟》现在看来,算是一篇纪实散文,说报告文学也能说得通。文中注明的写作时间、地点为: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日于吐鲁番雅尔湖。

这个时段,正是大跃进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火焰山中葡萄沟》这篇纪实散文,记录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走访过程,重点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当地的群众投身到大炼钢铁的时代热潮中,而留在葡萄沟劳作的多是未去参加炼铁的妇女们。

文章的主题是相当地配合那个时代的社会主潮的,文中有一段话,很代表那个时代的典型性语句:

——钢铁远征营在山上很好。艰苦是艰苦一些,但是男女战士們的决心都很大,表示坚决要超额完成炼铁任务。他們提出:不完成任务,不超过英美,誓死也不回葡萄沟。现在,种葡萄的农民已经在山上炼出了第一炉铁水。为了及早超额完成任务,他(村里的副主任)要再动员一个排上山,明天一大早就走。——

在如此激越的主题之下,文章以生花妙笔,描绘了葡萄沟的现实盛景,这些包含着文学色彩的词句,被教材的编写者摘录出来,插入到1957年版教材的课文里,就完成了一篇新课文的打造。

现行的《葡萄沟》课文里,描写沟里的葡萄盛景的地方,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廖慧(散文里的女向导,一位来自内地的农技人员)告诉我们,葡萄沟是个花园,也是个果园。一年四季鲜果不断。五月有杏子,六月有石榴,七八月有香梨、桃子、沙果、银白色的桑椹、又香又甜的无花果,到了九十月份,鲜葡萄就成熟了。——

在原文中,这段介绍,出自女技术人员的介绍,到了现行的《葡萄沟》课文里,成了第一段。但内容上有所删节。我们看看现行的《葡萄沟》课文相关的这一段: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原文作者接下来,在《火焰山中葡萄沟》里描写了葡萄沟一片惊艳的硕果累累的收获美景,原文如下:

——葡萄都生长在斜坡上的梯形田里。……葡萄的枝条和叶子向四面摊开,就像是山坡上撑满了一张张绿色巨伞。在那枝叶重重交叠的华盖下面,结满了一大嘟噜一大嘟噜熟透的葡萄,密密满满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青的、绿的、暗红、淡绿、鹅黄,有琥珀珠子大的,也有象珍珠粒那样小的。——

这段原文,变成了现行的《葡萄沟》课文的如下内容: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火焰山中葡萄沟》里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流程是如此描述的:

——只有修筑在山根和山坡上的葡萄“荫房”,一座座昂然屹立,显得清清楚楚。这种房子是用土坏砌成的,形状很象碉堡,四壁留着无数小孔,上面没有屋顶,屋里钉着很多木架子。老乡們就把成串的葡荷挂满在架上,利用高空流动的热空气,使葡萄的水分蒸发,制成葡萄干。初来葡萄沟的客人,不知道“荫房”的作用,他会奇怪为什么山坡上修了那么多的确堡。——

这一段成了现行的《葡萄沟》课文里的如下一段: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注意一下,原文里的正确的语句,到了课文里,却改成了一个大病句。

上面一段课文里的这句话,大家重点品味一下:“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句话的主语是“葡萄”,接下来是“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我们想一下,“葡萄”怎么可能会“利用”?

再看看原文,“老乡们就把成串的葡萄挂满在架上,利用高空流动的热空气”,这里的主语是老乡们,是“老乡们”利用了“热空气”,这里的主谓搭配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现行的《葡萄沟》课文却改出了一个病句,把原文中的“人的主体”删去了,形成了现在主语换成了“葡萄”,主谓搭配就变成了“葡萄利用了……”这样的错误的不当句式。

《葡萄沟》这篇课文,曾经收入到不同的教材之中,这样的大病句,有没有人看出来?

有。

有个别的课本,悄然地将这个大病句作了修改。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大讲解:三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王晓琳,李鑫主编,2008年版)里,可以看到没有病句的这篇文章:

改正了的这句话为:

——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

这句话里,主语是“人们”,谓语是“利用”,主谓搭配完全正确。

如此看来,《葡萄沟》取材的原文没有语法错误,但改编过的课文里,却包含着一块很硌眼的病句,实在不应该。

哆哆女性网起名免费网女孩子想叫 梓什么深圳定制网站建设以晴起名字庚子年起名字网络营销有哪些推广平台上福州seo公司周易老黄历大全下载cad算面积命令银川网站群建设ai智能算命源码诗意淡雅的网名微信seo优化技巧今年出生的女生子起名深圳网站建设怎么办汽车内饰起名起名的网站好点的平面设计网站漳州建设网站如何分析网站seo舟山网站优化公司解梦梦见新衣服初恋那件小事下载97色伦电影天堂网络营销推广的主要手段seo自动发外链保健养生技术有哪些算命的地方口才比赛作文企业设计网站公司鞋业起名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