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明课堂:《庄子》第八讲 如何做到安之若命

琴书诗画皆好乐 2022-05-06

学习经典,增长智慧。各位同学下午好。

这节课的主题是“如何做到安之若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间世》的第一故事。孔子与颜回关于颜回想出仕为官,游说君王的对话。在这一段中庄子提出道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心斋”。通过对于心斋的描写,我们发现它类似于佛家的“禅修”。因为“虚而待物”,“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乃至“虚室生白”,这都是在说,通过让心清净无染,即能感知万物,包容万物,并能生光明智慧。这与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又何期相似呢!

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悬念,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到底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庄子假托孔子与颜回之口而说的。不知同学们思考得如何?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题,涉及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不知大家读过《春秋左传》,《战国策》或《古文观止》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章没有?几乎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锋,斗争,甚至战争。虽然那个时候的国,相当于现在的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了,诸侯国又是高度自治,国防、外交一应俱全,都是实际意义上的国家。他们之间的交往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所以有机会多读一读春秋左传,战国策或者古文观止中的春秋战国部分,会拓展我们的国际视野和格局。这是后世大一统时代的文章所无法体现的视角和气魄。

好,我们现在来看今天的内容。这个故事有点长,我们分几段来解读。先看第一段。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

这一段是说: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向孔子请教:“楚王派我诸梁出使齐国,责任重大。齐国接待外来使节,总是表面恭敬而内心怠慢。不办事,一拖再拖,最后再将他们打发回去。普通老百姓尚且不易说服,何况是诸侯呢!我心里很害怕啊。

这里有两个有兴趣的问题,可以了解一下

一、叶公姓不姓叶?

这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是楚庄王的玄孙。因为封于叶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叶县,所以称叶公,古音读shè。所以两种读音都可以哈。

二、叶公好龙的叶公是这个叶公子高吗?

我们一会儿再来揭晓。

我们回到这段文字的解读来,子高就是一个刚被任命的外交官。他害怕做不好,左右为难,怕自己难以胜任。所以来向孔子请教。他为什么害怕,这里有深意。我们一会儿再说,先继续原文:我们分两页,注意看PPT翻页。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子高说啊,夫子您以前不是教导我们吗,凡事不管是小是大,很少有不通过言语的交往可以获得圆满结果的。而且,事情如果做不成,会有“人道之患”,君王会来责备你;如果勉强做成了,“必有阴阳之患”,即身体会阴阳失调,会生病的。这是积劳成疾而得病。周总理晚年也是得了癌症,焦裕禄也是积劳成疾。很多时候,事情做成了,身体垮了;做不成,又会遭到批评。而不管做成做不成,都没有后患,那只有有德者才能做到。叶公的意思是,夫子啊,我觉得只有您能做得到,您还是传授传授一些秘笈吧!

这叶公啊,为了打动孔子,可谓是动之以情。他说:夫子您看,我吃饭都只吃一些粗粮。“不臧”,不吃那些很精细的东西;做饭也是自己做,甚至洗碗都是我跟我夫人一块洗。相传叶公夫妇特别优待下人,碗都是自己洗。

早上接受了命令,我晚上就开始吃冰块了,真是急火攻心呀。我们生活中也有过这种体会吧,着急上火,都有过吧。我还没有做事,就有“阴阳之患”了;事情假如真办不成,那一定还会受到国君惩罚。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担,先生你大概有什么可以教导我吧!”

读了这一段啊,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叶公。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叶公的描述,至少他是一个说话条理清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当时各国的政治生态是非常熟悉的。也对楚国当时在诸侯国的地位也非常清楚。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吴楚之战。

吴楚之战是楚昭王时期。楚昭王其实已经大权旁落在令尹子常手里。也就是丞相手里。因楚国令尹子常为政,“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对外又欺凌小国,所以被诸侯国所不满,而孤立被动。所以吴国就联合被楚国欺负过的唐国、蔡国一起来攻打楚国,楚国节节战败,就派遣子高去齐国求援。楚昭王的心情很迫切,但决策方向错误——齐国太精明。并没有出兵救援。所以五战五败,最后都城都丢了。吴军占领楚国郢yǐnɡ都后,楚国转而向秦国求救,楚国大夫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所以我们看子高的害怕是有原因的。可不是简单的胆小怕事可以带过的。相反他很聪明,不然楚昭王也不会在这个危机关头会让他去,这是临危受命啊,国家危难系于一人啦。同时他也很清醒,他知道去齐国并不一定能起效果,因为他很了解齐国国君的心理。“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齐国又隔得远,一个在山东,一个湖南,劳师远征,兵之大忌。而且北方兵到南方不一定适应。赤壁之战就是经典的北方兵到南方而残败的例子。而楚昭王并不是一个明君,不然也不会大权旁落到丞相手里。楚国朝政也是相当腐败的。子高正是看到这些,所以他很纠结,君命不可违啊。同时他心里还有着一丝爱国情怀的,希望为国出力。不然也不会来找孔子。辞去归隐就是了啊。这种情怀与精神,我们可以从屈原身上找到一些影子。

屈原两次流放,但仍心系国家。直到国破家亡而跳江。

所以,通过梳理,才发现,哦,原来还有这么复杂的背景。

好,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孔子是如何回答他的。

仲尼答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wù死!夫子其行可矣!

在这一段孔子用了两个概念来回答子高。

一个就是命与义。一个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两个概念真是至理名言啊。更是生活最现实、最真实的情感和智慧。

什么叫“命”呢?子女对待父母的感情就叫做“命”。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子之爱亲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反过来,父母爱子女呢,更是如此。甚至还更不顾一切的爱。这是没有道理可以解答的。因血浓于水,这是亲情。对吧。我们都曾为人子女,你们更是为人父母,这种情感真是不言而喻。

什么叫“义”呢?而臣之事君。《诗经》中有句诗说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尽职尽责,做好本分事,就是为人臣的本分。而在《大学》中说,“孝者,所以事君也”,能够做到在家教顺父母的人,才能做到事奉君王,国家。所以唐代以前,做官的人是他在家是否“孝廉”而来的。儒家认为这是人间的道义。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叫做足以为戒的大法。

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之至也”;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忠之盛也”。

接着,孔子回答了子高的“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这句话。所谓德者?即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一段的大意是“注重自我修养的人,哀乐都不容易影响到他,参透世事艰难,无可奈何而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不就是《逍遥游》中的宋荣子吗?毁誉荣辱不存于心,而自在逍遥。

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怀才不遇”。有句不是这么说的嘛,“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人生就是要搏一搏。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共乐无穷。是吧。年轻的时候,有几个不是这样想的。都认为自己是天纵之才,恃才傲物。然而,人人都是这样想的时候,招来的不是尊敬,而是嫉妒。

还是苏东坡,才华无与伦比。唐宋八大家,苏家独占三个名额。苏东坡写个字,开创宋人书法尚意先河,画个画,成为宋画的代表,写个文章,一篇《赤壁赋》成为唐宋古文运动的经典之作,写个词,一首《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成为千古绝唱,更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之作。写个月亮,一首明月几时有,成为描写月亮的巅峰,至今无人超越。在杭州任职期间,兴修西湖水堤,一个苏堤延用千年,西湖更是成了天下第一湖。不得了不得了。炒个菜还炒出了个流传千年的“东坡肉”。

然而苏东坡在政治上却与他的才华完全反差。先是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就是牢狱之灾,差点归西。后来一生数次被贬,最后被贬到远得不能再远的天涯海角去了。

如果换成我们,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心态,“安之若命”。苏东坡真正做到了。先贬黄州,迫于生计,在东坡开荒,于是有了东坡的名号,还写下了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他被贬惠州时,他能“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哪怕是最苦的海南,他积极开拓海南教育,在海南培养了许多后辈,还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为海南的人文昌盛做出了极大贡献,《琼台记事录》中直言:“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真正做到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精神。所以这“安之若命”正是人世间最现实,最真实的智慧。

所以孔子接着说,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还顾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能够做到“安之若命”,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好,我们接着往下看: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相靡以信”,用诚信相互和顺与亲近。

这一段,我们先来了解孔子在说什么。

孔子说,我还是把我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凡是与邻国交往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国家间交往的语言总得有人相互传递。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外交辞令”。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外交官说话那是非常谨慎,既不能使本国丧失尊严,又不能让对方没面子,特别是小国对大国,弱国对强国,所谓弱国无外交啊,外交官的日子是最难熬的。

好,我们继续看这一段。

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孔子在这一段又说出一个重要的外交准则。“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因为如果传递使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赞,使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憎恶。而“凡溢之类妄”,大凡过度的话语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真实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了。所以孔子借用古代的格言说:‘传达平实的言辞,不要传达过分的话语,那么也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

孔子接着说,那些用智谋智巧来处事的人,刚开始还能光明正大,共患难,越往后,产生利益了,心态就不平稳了,开始耍阴谋诡计,不能共富贵了,最后都不得善终。就像喝酒一样,刚开始还客客气气,你敬我,我敬你。喝多了,酒劲上头了。那可就一团乱麻了。父子也成哥俩儿好了。喝醉的人那更恐怖了。睡觉的,骂人的,哭的,打人的,睡桌子底下的,睡马路边的。真是丑态百出啊。

所以孔子说,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巨大。

孔子还没有说完,他接着说:

我们先来把这一段完整的读诵一遍,然后我们再一段段的梳理。

“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bó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实丧:得失。这句话是说,传递语言总会有得有失。

茀:通“勃”;“茀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剋:“克”字的异体。“克核”,即苛责。

好,我们先休息一下。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再来解读。

  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言语犹如风吹的水波,传达言语总会有得有失。风吹波浪容易动荡,有了得失容易出现危难。所以愤怒发作没有别的什么缘由,就是因为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这是一段真是经典。这耳旁风,喝口风,空穴来风,用风来形容言语,都是来自于此。所以古人说,谨言慎行。孔子说,“讷于言而敏于行”。佛家更是说得更彻底“出口即错,动念即乖”。但是生活在世间,又岂能不说话呢?所以古人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都是最现实的生存之道。

孔子接着比喻: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bó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猛兽临死时什么声音都叫得出来,这是因为它气息急促喘息不定,还有想迸发伤人害命的恶念而致。如果对人过分苛责,对方必然会产生不服不好、叛逆,反叛的念头来应付,而他自己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假如做了些什么而他自己却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谁还能知道他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古代格言说:‘不要随意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说话过头一定是多余、添加的。’改变成命或者强人所难都是危险,成就一桩好事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坏事一旦做出。悔改是来不及的。行为处世能不审慎吗!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到这里,孔子终于说出了核心的话。其实这也是庄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

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的世间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有什么必要求一个回报呢!不如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这样做有什么困难呢!

宋朝时有个叫鲁宗道的官员,性格耿直,工作认真。有一天,宋真宗找他议事。太监马上赶到府上,等了好久他才回来,而且喝得醉醺醺的。太监急了,皇帝找你有事,你却喝酒去了,如果皇帝知道实情肯定会大发雷霆,你快想想怎样保住自己的脑袋吧。果然,宋真宗很不高兴地问他为什么迟迟才来,鲁宗道就实话实说:“老家来了一位朋友,而我家里没有喝酒的杯子,没有办法招待,所以就去酒馆。我不知道皇帝召见我,所以来迟了,耽误皇帝时间实在有罪。”宋真宗听完,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很欣赏他的诚实,后来还提拔鲁宗道做了大官。

寇准19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但当时的宋太宗偏偏有个习惯,在选用官员时,喜欢先问问年龄,如果年纪太轻,便以经验不足为由而不予重用。有人偷偷告诉寇准,虚报一下年龄,以便将来好做官。寇准却不肯,坦陈了自己的年龄。因为寇准实话实说没有弄虚作假,最后也得到重用,并成为一代名臣。

到这一步,庄子可是将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表达出来了。同时也回归到庄子的本心。就是顺乎自然,顺乎其心。不伪心,不伪天地。而对于处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踏踏实实,光明磊落,认认真真,至于事情最终能否成功,也就无愧于心了。

这一节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下叶公的第二个疑问,叶公好龙的叶公是这个子高吗?

春秋末期人才辈出,叶公子高其实是当时相当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叶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东西二陂bēi,是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都江堰还要早两百年左右。据叶家的族谱记载,在子高的居所中,悬挂着巨大的水利施工图,施工图上渠网密布。古代称引水为引龙,所以外面渐渐误传为子高喜欢龙,再进一步,就有文人墨客编排出“叶公好龙”的故事。

楚昭王之后,楚惠王在位期间,因为令尹子西沽名钓誉,引狼入室,非要把对楚王室有成见、报复心又很强的白公熊胜请回来,子高专门跑去劝诫子西,不要这样做。子西不听劝告,最终导致了公元前479年的白公胜之乱。子西被白公胜杀害,楚惠王则仓皇逃出。最后,还是子高率军打败了白公胜,迎回楚惠王,平定了楚国的内乱。子高的作为,完全就是力挽狂澜。此后子高身兼令尹和司马二职,军政大权一把抓,帮助楚国度过了春秋末年的艰难时日。四年之后,子高功成身退,回到叶地安度晚年。

由此可见,叶公子高可谓大仁大义大智,绝非文中子高自己描述的那样胆心怕事,唯唯诺诺的形象,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

图片来源:网络

哆哆女性网网球在线直播2018工程公司起名大全盛融在线幻想水浒传编织百年时光魔兽牧师起名天降美食国语开店取名怎么起三国战神济宁在线姓金的女婴起名吴姓起什么名字好日本动漫推荐瑞字起名男孩起名小说汇起个霸气的游戏名字孺子牛是什么意思?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记事本软件鼠年刘姓男宝宝起名大全栗姓宝宝起名字烘焙公司起名当民国大佬姨娘暴富后12月26山东少儿频道直播在线直播京剧猫第三季枪火国语平移和旋转鸭的喜剧家纺新店起名大全男孩子生辰八字起名大全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