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花,开遍山野——一所百年学府与两万余名师范生绽放青春最美之姿-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5/13 10:02: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青春之花,开遍山野——一所百年学府与两万余名师范生绽放青春最美之姿

字体:

  湘江北去、古城之南,绿树掩映间,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坐落于此。

  2024年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他说,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从千年承载湖湘道统的城南书院,到百年风云激荡、人才辈出的“第一师范”。时光流逝,一代代青年在这里将自身命运与祖国紧紧相连,书写着青春的最美姿态。

  如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依然高举师范教育旗帜。通过公费定向师范生和特岗教师计划等途径,两万多名师范生从这里出发,秉承“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一校训,把根深深地扎入田野村落。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武陵山脉腹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古老苗寨迎着第一缕阳光慢慢醒来。十八洞小学里,蒲力涛早早起床打开学校大门,一边打扫院落卫生,一边等待学生们。

  萌娃们充满活力地跑进干净整洁的学校,一声声“蒲老师早”在山间回荡。这所学校地处深山苗寨,是双龙镇排碧中心学校下设的一个教学点,开设一、二年级复式班和学前班,现在共有16名学生。

  蒲力涛在十八洞小学与学生们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33岁的蒲力涛是村小里唯一的老师。2013年,他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考取特岗教师,回到湘西投身教育扶贫。

  回忆在一师的求学经历,激情澎湃的时光仍历历在目。“行走在校园里,我的思绪时常回到百年前,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辈在一师求学求索的场景跃然眼前。”蒲力涛说,在一师的学习经历,是心灵洗礼的过程,也是他立志的过程。

  “杨昌济曾在修身课上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学生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蒲力涛说,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的“放牛娃”,他深知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一师的光荣传统,让我坚定地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十八洞小学教书,便是蒲力涛主动请缨的。

  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十八洞小学原来的老师被调走了,开学在即,老师却还没有着落。正当领导一筹莫展时,在中心学校任职的蒲力涛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去村小教书。

  他的申请起初遭到学校反对,校领导劝他:“你兼任学校党建办主任,孩子才刚满周岁,家中还有90多岁的老人,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你啊。”

  “大家都不去的话,孩子们怎么办?”蒲力涛说,“我小时候在教学点生活、学习过,知道那里的学生需要什么。现在十八洞教学点正需要人,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去!”

  领导拗不过蒲力涛,同意了他的申请。

  但真正来到这所深山里的村小时,他才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破败的大门和操场、摇摇欲坠的篮筐、磨损严重的桌椅……

  艰苦的环境没有让蒲力涛打“退堂鼓”,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在十八洞小学时,他常常想起青年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时坚持洗冷水浴磨炼意志的故事,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里的模样。

  蒲力涛在十八洞小学上课。(受访者供图)

  不久之后,蒲力涛把妻子接了过来,把家安在了十八洞小学。在两人的共同操持下,破旧的学校变了样,原来的旱厕被改造成干净的冲水式厕所,校园的泥巴墙变成水泥墙,学校也有了第一间文体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

  2022年,蒲力涛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尽管自己手头也不宽裕,但他与妻子商量后,还是决定用税后的8万元奖金成立“十八洞小学支教生活公益金”,用来支持学校开展活动和补贴支教老师。

  要当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百余年前,湖南一师的一则招生广告揭示出师范、教育、人才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首重在德。近年来,湖南一师始终依托百年积累的丰富红色资源,探索出一条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之路。

  “‘一师’校史是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培育新时代教师的宝贵资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穗说,依托独特的校本红色资源优势,一师以“大思政”为育人理念,以“红色血脉”为育人载体,探索了一条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校史”铸“红色师魂”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创新之路。

  “来自母校的滋养,一直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来自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乡村老师李柏霖说。

  李柏霖(中)与“田野诗班”孩子们的合影。(张镭 摄)

  2017年,李柏霖从一师毕业后,放弃留在长沙工作的机会,返回家乡会同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刚从城市返乡的李柏霖,在三尺讲台上却十分不适应。

  “刚成为一名老师时,我的计划满满当当,带着孩子们读课文练普通话、练站姿、练仪态,用名师分享的学习方法……但一个学期下来,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李柏霖说,直到学期末时,她让孩子们给家人写一封信,才在信中了解到这群留守儿童的悲伤、难过与脆弱。

  这让她想起在一师学习时,一位率性、极具教育智慧的老师——比起课本知识,这位老师更看重如何教学生面对人生困境,如何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我开始意识到,我理想中的高标准,并不一定是孩子们所需要的。”李柏霖觉得,比起“成绩变得更优秀”,或许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情绪的出口和情感的寄托。

  于是,李柏霖开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她逐渐发现孩子们写诗的天赋,便开始鼓励孩子们以诗歌的方式,将真挚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慢慢地,越来越多孩子们开始写诗,将诗歌视作他们的倾诉渠道,将阅读作为他们汲取营养的方式。

  李柏霖与“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在一起。(张镭 摄)

  在李柏霖的引导下,春日田间的微风、清新的泥土、远处劳作的农民……都成为孩子们笔下的诗篇。任教6年多以来,李柏霖带领孩子们写大自然、写身边的人与事、写喜怒哀乐、写烦恼与快乐……在上千首童诗中,孩子们也渐渐收获感悟、思考与成长。

  “春天的怀里很温暖,五颜六色的花亲吻着我的脸颊”“春天到处都是心动的声音”“我把秘密告诉风,风马上吹遍整个世界”……一首首略显稚嫩又生机勃勃的诗,让李柏霖欣喜、动容。

  “在学校时,老师们常说,乡村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因为我们可以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李柏霖说,老师既是要传授好知识的教书匠,更应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梦想的守护者和思想上的引领者。

  如今,写诗的孩子越来越多,李柏霖创办了“田野诗班”,她希望能有更多对诗歌感兴趣的孩子一起加入,在诗意中成长。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老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李柏霖看来,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她乐于投身这份事业,当好一名扎根田野的“大先生”。

  让青春之花绽放田野

  湘赣交界处的下村乡,大山围绕,在春日清晨乳白色雾气的笼罩下,云气氤氲。山沟里的下村乡学校书声琅琅,“95后”乡村教师肖钰穿行在几栋串联教学楼的长廊里,去陪伴学生早读。

  这里不仅是肖钰的工作单位,更是她从小生活的“家”。祖父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书可读,在1969年一手创办了下村中学。父亲放弃了无数次调动的机会,始终坚守在这里。到肖钰初中毕业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再一次选择了父辈们的选择,成为湖南一师一名公费定向师范生。

  肖钰在下村乡学校。(受访者供图)

  面试时,她脑海中浮现父亲因照顾学生而晚归的夜晚,也想到学校“年轻老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的落寞。“但我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希望自己像祖父和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在一师的校园里,肖钰和同学们集体追剧《恰同学少年》;在大礼堂、八班教室、冷水浴古井、自习室、阅报室、君子亭,她时常感觉到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学长”的跨时空“相遇”,“每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都能让我鼓足勇气和信念,坚定初心再出发。”

  毕业后,肖钰回到了祖父和父亲奋斗了一辈子的下村小学。从城市回乡的肖钰,感受到城乡教育条件虽然仍存在很大差距,但孩子们对幸福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却是一样的强烈。

  肖钰(左)在下村乡学校辅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如何能让不擅思考、不敢表达、不爱阅读的农村孩子改变?肖钰尝试了很多办法,她在学校里开设了心理课程,教孩子们如何消解“垃圾情绪”,她还在学生的作业本里贴上“小纸条”,写上自己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关注和被爱”。肖钰欣喜地发现,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而农村学校也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与城里学校的距离。

  “爷爷那时,学校仅有几十个学生,老师全科‘包班’,不同年级学生混班上课。现在,就读的中小学生已有400余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扎根乡村的年轻教师也越来越多,大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一说到这里,肖钰就特别开心。

  肖钰在下村乡学校批改学生作业。(受访者供图)

  “创办学校,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书可读,这是祖父的梦想;坚守乡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这是父亲的梦想。”肖钰说,“把这份爱和坚守传承下去,用自己的所学,去成为大山里孩子们的‘光’,就是我的梦想。”

  蒲力涛、李柏霖、肖钰……一批又一批山里的少年走出乡村,奔赴城市求学,然后又回到乡村,接续托起山里少年的梦。自2006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以来,十余年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培养了两万余名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生在农村的从教率稳居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说,学校将继续做好校史研究与传播,将红色资源应用于育人全过程,实现红色精神引领人、红色课程教育人、红色文化滋养人的目标,以红色基因铸就崇高师魂,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大先生”。

  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上大四的陈潇潇也是一名公费师范生,即将毕业的她已经做好了回乡任教的准备。陈潇潇说,四年的求学经历,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师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我一定会牢牢记住这句话,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在田野、在乡村,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记者谭剑 张格 谢樱)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

    哆哆女性网周易八卦起起名大全单姓氏起名洋气点的吹毛求疵什么意思四川日报让丁真玩够早点回家七日年化收益率政府网站建设新亮点长城守卫军花木兰被草pdf 去除签名宁波seo优化易烊千玺周边怎么买周公解梦 狼音起名每天晚上做梦有什么办法解决seo优化推广产品网站餐饮的营销计划正者无敌演员表seo超级外链什么意思商丘富士康在什么地方知名网页设计网站如何起公司名字比较霸气网站主页制作北京网站设计公司哪家好三字网名干净男生朱姓男孩起名免费男孩的鼠年起名安徽养生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系设计网站seo菜鸟论坛泉州建设网站购物网站设计平台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