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陕西韩城:一城书卷香,古风新韵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9 19:45:07
来源:新华网

文化中国行|陕西韩城:一城书卷香,古风新韵长

字体:

海报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西安6月19日电(记者孙正好)“没想到一个面团,能被玩出这么多花样!”在陕西韩城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花馍店内,北京游客王华对着造型各异的韩城花馍发出感叹。

  从城隍庙到书院街,从花馍店到粗布行,一路逛下来,被文脉古韵吸引而来的王华对韩城古城最大感受是:“这里不仅有绵延已久的书卷气,还有浓浓的烟火气,适合慢慢走,慢慢看。”

  韩城是史圣司马迁故里,受司马迁和《史记》影响,耕读之风源远流长。韩城市文化馆副研究员程永庄介绍,清朝西北地区的状元、韩城人王杰曾说“吾乡非沃土,然慕读书”。拥有1400余年历史的韩城古城正是这里“一城书卷香”的见证。

  礼门巷、毓秀桥、韩城文庙、龙门书院……漫步韩城古城,总能在不经意间“闻见”书香:立于城南城北的古牌楼上,题有“示我周行”“道冠古今”等字样;城内解家巷得名于“一门三进士,一举一贡生”的解氏书香门第;古色古香的状元府中,书写着状元王杰“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的廉洁故事。

  韩城古城风貌。新华社发

  韩城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宽约八百米,是陕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城内百余座古建以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居多,同时还分布着770余栋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保护古城区,韩城另建了新市区,逐步形成了‘古城古,新城新’的城市格局。”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杨建锡说,“除了制定保护规划、管理办法等,针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我们不看现场不审批、不符合规划不审批、不符合流程不审批。”

  游客在韩城古城内的花馍店参观。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如何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又不失烟火气?城内百年老醋坊的主人樊克杰用“住着方便”来解释背后的奥妙。自1924年起,他的祖辈就开始在韩城古城经营醋坊。“政府不断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还建了休闲广场、口袋公园等。”樊克杰说,“老城不仅文化气息浓厚,居住体验也越来越好。”

  出门吃碗羊肉饸饹,回来时再买筐菜,这是很多古城老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工坊、汉服体验店等“潮玩”的兴起,也让他们感受到古城的新变化。“古城要有活力,还得引人来,这需要丰富的业态和体验场景。”杨建锡说。

  在史记文化街区,游客可以通过大讲堂、读书会、情景剧等多种形式体验《史记》的文化魅力。“我们设置了竹简抄书体验区、汉服体验区等多种沉浸式场景。从2022年开业至今,有20多万人来到这里感受《史记》的博大精深,其中以青少年居多。”史记体验馆工作人员张晓宇说。

  游客在韩城古城史记文化街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夜幕降临,韩城古城的美食街区中人声鼎沸,花椒凉皮、辣子疙瘩、手工鱼鱼等特色美食摊位前坐满了人。“90后”钱章诚的搅团店也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希望每个来古城的人,都能开启一段有味道的旅程,了解有故事的韩城。”钱章诚说。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 “三北”工程攻坚战进行时
      • 新华视点丨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中部篇
      • 经济参考报丨 楼市新政满月 市场活跃度提升
      • 新华全媒+丨 罗霄深山育新变
      • 秀我中国丨 凭本事免门票?新华社记者带你挑战背诵
      • 星空有约丨 夏至夜赏北斗七星 古人曾用它定季节
      • 科普丨北半球高温热浪来袭 这样应对更安全
      • 沪港高铁动卧“一路繁花”
      • 藏羚羊的迁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