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春秋 “牍”懂丝路-新华网
新华网 > 文化 > 正文
2023 11/29 08:34:55
来源:新华网

竹木春秋 “牍”懂丝路

字体:

  人们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参观(10月25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人们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参观(10月25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进行日常检查(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拼版照片: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左图)和《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汉简《塞上烽火品约》。简牍中写道,如果匈奴人白天入侵殄北塞,举起两个蓬,同时点燃一堆积薪;晚上入侵,则点燃一堆积薪,同时在烽燧周围的堠墙上点燃苣火,直到天明不准熄灭。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拼版照片:汉简《居延里程简》(左图)和《悬泉里程简》。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简牍《过长罗侯费用簿》。此简记录了公元前61年,长罗侯使团出使乌孙时,一行384人在悬泉置受到接待时,使团人员和接待开销等情况。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汉简《康居王使者册》。此简记载了西域康居国使者前来“进贡”骆驼,抵达敦煌遇到不公后反映问题,朝廷受理解决的经过。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汉简《相利善弊剑册》。此简在书法上有很高造诣,内容主要是辨识宝剑的标准和方法,为后人留下鉴定刀剑的重要知识与技术指导。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汉简《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此简是一件由朝廷丞相御史府共同签署的通缉令,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篇通缉令。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杨升(右)和同事常晓丽在整理登记简牍信息(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杨升在文物库房内查看简牍保存情况(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文博服务中心文物修复师李媛在清理待修复的简牍(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杨升查看简牍的封装保护情况(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在整理简牍(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文博服务中心文物修复师李媛在清理简牍上灰尘(10月26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右一)和同事交流简牍数字化工作(10月25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自己制作的简牍,准备用于博物馆的社教体验(10月25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学生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10月25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pagebreak

  学生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后签名留念(10月25日摄)。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仅甘肃境内就出土先秦至魏晋时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羊二、直五百……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

  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汉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的详细开支。此次公务接待一共花费1470钱,由27名肩水金关官吏平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AA制”的习惯。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敦煌女子赵负送衣记》,将我们带回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衣物。

  1974年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简册,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分布、戍守士卒岗位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

  “这些记载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正是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见证了丝绸之路繁盛,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述丝路”展厅,2枚珍贵的“里程简”被陈列在醒目位置。

  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

  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实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该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逾2.3万枚,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历经岁月洗礼,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大漠风沙之下。如今,随着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曾“沉睡”千年的简牍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入公众视野,向人们讲述着丝路的故事,带领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
  • 竹木春秋 “牍”懂丝路

  • 2023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开幕

  • 柬埔寨举办赛龙舟活动庆祝送水节

  • “有朋自东方来”音乐节进入第二天

  • 2023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开幕

  • 中日盆栽水石展在京都清水寺举办

  • 岁末文化游

  • “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60周年回顾展”在京举行

  • 东西交融,共谱中美人文交流动人乐章

  • 旬阳木刻版画 在传承发展中镌刻美好生活

  • “雕刻时光——凹版照相百年展”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 陕西西安:悠悠童声唱秦腔

  • 非遗传承“韵动”校园

  • 河北滦州:推动“非遗”地秧歌民间传承

  • 河北开平:老瓷厂旧厂房变身文创产业园

哆哆女性网蛋糕品牌起名ue设计网站有哪些西宁企业建设网站永城上海春天保健食品管理制度周公解梦掉门牙seo程序含火和土的字起名字草房子第六章读后感网站概要设计模板商贸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两个字水果蔬菜网站建设软件园qq空间留言软件起女孩姓王的名字陆姓女孩起名属鼠起名字得多少钱随机起名字生成姓陈女孩起名字寓意好姓杨的鼠宝宝起名起名字用正男孩名扬天下周易宝宝起名销售政策seo职位描述博闻强识北京seo培训公司侯姓起名女孩学界面设计的网站许姓起名称大全公司起名的查询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