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论坛(2024):探索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3/16 20:22:33
来源:新华网

百人会论坛(2024):探索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

字体: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给2024年开局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起点。同时,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新阶段,技术与商业创新更加活跃,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跨界融合更加深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要求“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就以此为主题,3月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

围绕这一主题,参会人士与行业机构代表分别就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方向、车城融合发展新策略、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汽车服务化生态构建及汽车市场与消费新变化等多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大会将从3月15日持续至17日,共计3天时间。期间将举办1场高层论坛、1场国际论坛、2场闭门会议、10场主题论坛,继续强化“高端前瞻、全球视野、跨界融合”的特色。

在3月15日举办了车路城融合发展论坛、2024未来出行设计论坛及百人会成立十周年理事会特别会议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闭门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永伟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百人会报告发布等相关仪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向与会代表介绍报告详情。

车路城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践行

与会专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车路城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践行。

随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车路城融合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

车路城融合发展论坛现场

在车路城融合发展论坛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林强表示,不久前高层领导刚刚考察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肯定了北京自动驾驶的发展情况,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了部署;今天大家就共聚一堂,共话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可谓恰逢其时。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 林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磊也表示,这不仅是对北京自动驾驶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全国从事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所有同仁的巨大鼓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车联网是承载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了新动能的重任。随着5G、AI大模型等新技术加持,网联和智驾将加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副司长靳兵在论坛上分享了新质生产力在邮政快递行业落地的成果。他表示,目前邮政快递无人车商业运行已经实现商业闭环,且已实现了盈利。他建议在出台落地政策、法规、标准时,要充分考虑新质生产力的特色,用与时俱进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来管理新生事物。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副司长 靳兵

车路城融合发展,既离不开“车”、“路”等要素,也离不开“城”这个关键要素。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以智慧城市为平台,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抓手,推动汽车在城市应用场景中创新、城市在汽车带动下发展,必将走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和汽车发展之路。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 杨宏毅

论坛上,相关专家还回顾了车路城融合发展的过程,提出相关建议。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建议,智能交通技术研发和使用应遵循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原则,新技术应用要以人为中心,要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检验新质生产力应用于交通的成效,要站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交通系统。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王笑京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建议,应分阶段、分场景推动C-V2X车路协同,C-V2X要将城市的路侧全域覆盖,实现“全国一张网”。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移动通信及车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陈山枝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建议,做好车路城融合发展,为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而粒流协同是未来关键路线。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马万经

联通智网科技总经理张然懋认为,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探讨,各种实践创新、试错,都是可行的,建议用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车路城、车路云一体化。

联通智网科技总经理 张然懋

理论离不开实践,作为信息通信的服务商,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黄刚分享了建设车路云一体化,推动车联网商业化进程的实践经验,即“5G与V2X的融合,形成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车侧和路侧的算力融合,形成算力和模型有效的共生;在车城云、车企云融合过程当中形成可交互、可共享的大数据服务体系;通过人、车、家的应用融合,实现商业的有效闭环。”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 黄刚

在论坛的城市实践环节,北京、武汉、合肥等三个城市的相关负责同志也介绍了各城市试点过程中的探索和经验。

王磊介绍,北京率先规划建设了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示范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定践行车路协同技术路线,“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到哪儿,自动驾驶先行先试的政策才会覆盖到哪儿”,而且希望在技术、发展和安全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 王磊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表示,武汉经开区已建成车城网平台,建成亚洲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及相关仿真测试环境,实现了车路协同的商业化运营。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唐超

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表示,合肥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放在了首位产业的战略高度,希望能够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道路开放的省会城市。

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 袁飞

此次论坛期间,还举行了《车城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23)》和《车路城协同体系发展模式及路径报告》报告发布仪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有效整合、实现多要素协同,是汽车产业下半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汽车设计已成车企核心竞争力

智慧出行设计的未来已来。从传统汽车时代步入到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迎接我们的将是创意和设计的时代。

此次论坛部分嘉宾合影

在2024未来出行设计论坛上,张永伟副理事长表示,汽车设计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汽车企业打开市场、建立品牌、实现全球发展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支撑性的要素。“随着汽车设计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宽,我们需要全链条、全系统地来创新我们的设计边界。”

电动化、智能化使设计跨越了学科与行业边界,从AI智能到无人驾驶,从软件到人机交互,从智能座舱到万物互联,给汽车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晓红女士在论坛上表示,这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在审美、技术融合、未来趋势等各方面都有足够的专业判断。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潘晓红

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汽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济大学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教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娄永琪在此论坛上表示,期待能够看到业内更多对汽车设计问题的讨论,也能够影响全世界产业的格局。

同济大学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教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娄永琪

我国目前正处于汽车产品国际化的重要阶段,来自一线国际化汽车产品设计的经验十分重要。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分享了MG品牌征战全球背后的设计赋能。他建议我国汽车走向海外的时候,要以一种文化融合的姿态和视角来做产品设计。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 邵景峰

本次论坛上,还举行了两场圆桌对话。

同济大学李彦龙教授主持了以“探索——新生态下汽车设计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兼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主任张帆、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伟、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造型设计院院长张铭、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发言。 

“探索——新生态下汽车设计的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现场

“破界——生活方式驱动下的未来出行新思考”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移动生活方式设计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曹鸣教授主持。祺迹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肖宁,腾讯智慧出行战略设计总经理沈沛,哪吒汽车副总裁常冰,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小鹏汽车造型中心总经理王谭,华为终端BG智慧出行总经理徐镜进发言。 

“破界——生活方式驱动下的未来出行新思考”圆桌对话现场

如张永伟副理事长表示,汽车设计领域,未来将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此次论坛举办期间,还举行了“Design100智慧出行设计生态联盟”的成立仪式。

仪式现场

联盟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发起,构建汽车设计领域的第三方协调平台,涉及造型设计、智能座舱、智慧出行、数字增强和跨界创意等领域,除组织高端对话外,还将发布D100年度汽车设计人物榜单,遴选影响中国汽车设计的一百人。

回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格局

今年的论坛,是百人会举办的第十届论坛,百人会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岁生日。百人会成立十周年理事会特别会议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闭门研讨会,也于3月15日召开。

此次闭门研讨会回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果、经验、问题,探讨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和引领带动作用,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展望了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趋势与格局,未来车企发展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与运营策略;探讨了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 “十年致敬”名单。

张永伟副理事长表示,回顾中国电动汽车大发展的十年,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保障汽车动力技术、智能技术不段创新的同时,需要跳出汽车发展汽车,推动汽车产业与城市交通、能源、道路、新质技术等更深度融合。

【纠错】 【责任编辑:翟子赫】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 浙江全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观察
      • 新华全媒+丨 新疆库车:留住古城的记忆
      • 新华视点丨 追踪预付卡消费纠纷频发背后的三大问题
      • 追光丨 这场重返亚运夺冠福地的“秀”看点拉满
      • 秀我中国丨 奔赴一场1900多公里外的“热辣滚烫”
      • 星空有约丨 17日月球表面将浮现“X”光影
      • 白羽工作室丨不装了!摊牌了!美政客近来咋尽说大实话
      • 在安哥拉遇见“中国建造”
      • 探访智能马桶“灯塔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