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看完这两大心理学实验才发现,我们对幼小衔接真的误会了!

文/元妈

之前和大家提起“幼小衔接班”的问题时,大家讨论都很激烈。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几乎成了每个父母都绕不开的话题。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曾问过我,到底要不要上?

这个话题令我们如此纠结,原因在于:如果上,担心给了孩子过重又过早的压力;如果不上,那么进入小学,跟不上课堂怎么办?

毕竟当别人家孩子都会英语、能做算术,我家却不会,那么孩子的自信心是不是会被严重打击?

当教育已经由环境变为“环竞”,再佛系的老母亲也会还俗。

那到底要不要上呢?

这个问题从来不是一刀切的答案,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孩子不同,做出的选择就会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不足3、4岁,看护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有较好的精力,那么完全可以在家给孩子提供“幼小衔接”的教育。只要孩子在上小学前,有一定的识字量、阅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那么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也可以;

而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已经6岁,而他的知识储备还是一张纯白纸,那么带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请尽量选择一些,允许孩子用探索、游戏的方式,学习知识的课堂。

我从来不反对上幼小衔接班,但我也绝不认同为了“幼小衔接”,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磨灭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如果追根溯源,到底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又到底怎么才算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

或许,这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这就像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也需要做好入园准备一样,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无论从心理、思维还是生理方面,他都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幼小衔接的准备确实很有必要。

但问题在于,很多父母误以为这个准备只能在幼小衔接班才能完成,以至于把目光局限在孩子要硬性记住多少个单词和汉字,要能默写出九九乘法表......反而违背了孩子的学习认知规律。

毕竟,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背诵知识,而是通过引导或训练,让大脑学会思考。咱们常说“会做题,远比知道答案要重要”也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好的幼小衔接教育,也一定是以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为前提。

我曾试听过的一些幼小衔接班,老师上课是列出今天要学的字,然后一个个跟着念、再解释它的含义,完全是“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记忆。

为什么这种“填鸭式教育”方式不好呢?

我在学儿童心理的时候,对其中一个实验感触很深,它被叫做“拥堵效应”。

有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20名5岁的孩子,A组是填鸭式方式学习的孩子,B组是以探索式的方式学习的孩子。

当然,A组的孩子在实验开始时,比B组孩子知道更多的字母和数字。

结果到了小学的时候,两者在智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知识储备和技能上也没有谁有显著优势,但经历了填鸭式学习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明显处于劣势。

当时的研究者解释,早期给大脑输入了过多的信息,可能会造成神经拥堵效应,反而不利于早期大脑的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也会更倾向于认为,当孩子已经适应了这种“给喂式”的知识获取方式,他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自然会大大下降。

非正式化学习

那么好的幼小衔接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在发展心理学中,会更倾向认为用非正式化学习的方式。

啥意思呢?

3-6岁幼儿的思维具有情境性,这意味着他们很难脱离“生活实际”来掌握知识,或者即便掌握,也只限于死记硬背。

以识字为例,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引导:

  • 看(商品标签、路牌、路标、商店名字)
  • 做(购物单)
  • 把字和音、物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 亲子阅读

我的心理学老师,曾跟我们分享过这样的经历:

她每次带娃出门时,娃就对能看到的汉字感兴趣,比如地铁上的站点,比如路边的店名,而她也顺势想了一个好办法

她告诉儿子:我们要在五道口下车,等会儿你提醒我好吗?结果小家伙不仅会认真看站点识记,还在提醒妈妈时获得了大大的成就感

甚至,识记站点改成了小家伙每次外出最爱做的一件事儿。

除此外,她还和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阅读,在小家伙在3岁多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近2000字,不仅对于学习认字依然保有热情,而且表达和应用能力也非常好。

这就是非正式化学习体验,把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还通过生活的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有研究证明,非正式化的识字体验越多,孩子语言发展以及语言的读写能力就越好。

我曾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大人念字,然后让1岁的孩子指出字卡。

这种脱离实际生活,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最终伤害的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况且,未来教育绝不是只拼记忆力

我们可以用四五快读或者字卡,来检验孩子在小学前认识了多少字,但千万不要指望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学习。

探索式学习

曾有研究者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准备了一个游戏箱,然后进行了两次实验演示,来看孩子更喜欢哪个玩法。

  • 实验1:让孩子看到,成人按压箱子左侧的杠杆就出现小鸭子,右侧就出现玩偶。
  • 实验2:让孩子看到成人同时按压箱子的两个杠杆,小鸭子和小玩偶一起跳出,不知道分别按压杠杆的后果。

你们猜孩子会选什么?

很多大人都会选择第一种,因为它具有确定的因果关系。但孩子们却大多选了第二种,因为他们想看看,再按会不会有其他不同的玩具或者惊喜。

而第二种方式,永远充满未知,永远激发好奇心,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探索式的学习方式”

别小看3-6岁的孩子,他的思维方式可是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是类似的,所以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引导,逐步尝试进行归纳、演绎、推理。

听起来有点唬人,但实际上,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娃的思维,真的比纯让娃死记硬背有用的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

识记、学会是比较低阶的思维,而评价、分析和创新,才是我们需要让孩子习得的高级思维

那怎么做呢?

我先举一个我自个儿的反面例子。

有一天,我儿子在洗脚的时候突然问我:妈妈,月食是不是天狗吃月亮?

我一听娃这么好的求知欲,立马很兴奋,“当然选择教他呀”。

于是,我和老公找来了1个苹果、1个桔子、1粒花生,就开始“生动”的跟娃比划起来。告诉他月食咋回事,白天黑夜又是咋回事……

不知道娃听懂了多少,反正感觉我和他爹很兴奋。

直到后来,当我了解到了探索式学习,我才突然意识到,当时给孩子讲解的过程,全部以我为主,我直接把结果哗啦啦倒给他,这基本上就是我和他爹主导的硬性灌输。

如果是探索式引导学习,怎么做会更好呢?

我可以先告诉孩子月食是啥意思,但在解释它如何形成、如何设计这个呈现时,其实是可以只起引导作用的

  • 比如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用什么发光的物体来代替太阳呢?(手电筒)
  • 那通过“地球的转动”,鼓励孩子发现,什么时候是亮的,什么时候是暗的?
  • 包括阴影的位置等等。

也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试错,但对于他来说,却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问题思维”:即遇到问题,我应该怎么去设计实验,怎么去求证问题,怎么解答问题?

这种思维能力,远比了解到这个知识本身,对孩子更有益。

我之前还花8000字和大家分享了一篇PBL式探索“夏天为什么这么热”的文章,过程很酸爽,但收获很丰盛。

探究式学习,就是鼓励孩子设定一个目标,而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由孩子来参与主导。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做协助。

比如,我曾在幼儿园看到过一个非常好的活动。

当时,老师提出一个任务:今天要给小朋友们量身高。

可是怎么量呢?

  • 有的小朋友说,让大家躺在地上,然后画出长度来量;
  • 有的小朋友说,用手指来量;
  • 还有的小朋友建议,可以用乐高积木来量。

最后,大家都对这个乐高积木量身高的办法,很感兴趣。于是,老师就鼓励大家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孩子量的最快。

然后,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特别擅长拼接,有的孩子擅长数数,有的孩子甚至在不断重复的组合乐高中,想出了10个同色的为一组,来量身高的方法。

这就是探究式的学习,像游戏一样,却在无形中既锻炼了娃的思维,又激发了娃思考、学习的兴趣。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很累,但实际上,是我们太习惯了直接给孩子答案。

成年人的学习,是极其功利的,因为我们时间精力都有限,只能快速寻找最省事儿的方法。

但对于孩子而言,虽然直接“填喂”他答案很省事儿,但面向未来,当孩子不具备教育改革后的能力需求时,反而更费事儿。

毕竟,当我们眼中有未来,孩子才可能有未来

当一个孩子在这个阶段,有了一定的知识量,并形成了好的思维方式,那么就算刚开始没有其他同学成绩高,相信他,后面会更有持续爆发力。

因为一二年级多是记忆类学习,而到三年级开始就进入了思维学习阶段,很多孩子无法再凭借之前学习的内容再持续有优势。

这也就是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原本在一二年级学习好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出现大幅滑坡。

养娃就像种树,当孩子根基不深时,成人“短平快”式的学习方式,虽然看着加速了树的生长,但实际上,却是给树带来了快速崩塌的风险。

孩子的人生,从来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

聪明的父母自会懂的,只有当根深叶茂,它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介绍:元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准讲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愿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人间烟火。

花时间·说

果果今年升入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新一的家长,我对孩子“上不上幼小衔接”这个话题深有感触。

我见过有妈妈让孩子从国际幼儿园退园,专门送进学前班练纪律,怕孩子上了小学不适应;有同学妈妈感叹幸好给孩子报了学前班,因为学校老师的进度快(例如拼音),而学前班会用更长时间打好基础;也有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妈妈,觉得没感受到劣势,孩子一切顺利。

说实话,我没有见过因为「上了幼小衔接」,或者「没上幼小衔接」,就多么「占优势」、或者就此「一落千丈」的孩子。因为这时期的知识太简单了,孩子们很容易吸收;这几个月的时间长度,放进孩子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也算不得什么,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对学习自主的兴趣和习惯。没上过幼小衔接?没关系,孩子有探索欲,有好的思考习惯,那么就算刚入学时显得慢一些,也能后来者居上。上过幼小衔接?也挺好,孩子在课堂上活跃,能积累信心,我们注意培养孩子会了也专注听讲、进一步思考的习惯,就会锦上添花。

所以我觉得,“上不上幼小衔接”从来不是问题。“幼小衔接”肯定是可以做的,但并不是“非报班不可”,其实可以在家做。如果报班的话,大家注意选学习方法不那么死板、注重孩子思维培养的班。并不是所有的学前班都是“填鸭教育”的,二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在我看来,科学家说一千道一万,放在咱们家长这儿,真正有用的不是那些大道理,是实打实的眼下该怎么做。我们都想给孩子更好的,所以有选择的时候,才会犹疑、才会焦虑。我也是孩妈,感同身受,希望上面写的这些, 能给大家一点参考吧。

当妈这条路不容易,我和吉吉会好好陪大家走下去!🌹记得文末留言给我们,幼小衔接那些事儿,还有什么想问的,咱们多多交流哈~😊(——同样在为新一小学生紧张的花时间🌺)

—END—

作者:花时间。微信公众号「慢成长」创始人,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哆哆女性网梦见死人又死了给狗起名字闫姓女孩起名有诗意的夜深人不静品牌取名起名大全商标起名大全小海獭她靠睡觉爆红了小孩起名大全cctv5超清王什么本起名美国警察向非裔连开数枪起名字海鲜公司余额保非主流个性头像给套餐起名字酒公司起名昵称吧免费起名网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第二季espnnba五行什么都不缺怎么起名字属鼠闰四月宝宝起名开品牌茶叶店起什么名好纠正四风起个店铺名字南非大象突然冲向卡车吓懵司机怎么调烟雾头起名字用字绝世高手在都市绥化公司起名木命起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