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中国 >正文

什么能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

作者:孟渐新 x 澎湃问吧 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10月08日

在刚刚结束的电影国庆档,27亿元的票房数字在专业人士眼里,实在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看电影是当代人消磨时光、释放热爱的最重要娱乐活动之一。通过社交网站的评论及打分选片子,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相约观影,看完后写几句评论甚至与其他观众小小论战……这是许多人看电影的必备“仪式”。

为什么爆米花电影总是容易受到观众青睐?评价电影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澎湃问吧邀请留法影评人孟渐新,一起聊聊如何评价电影。

好的电影注重什么 

@澎湃网友MBJjme:为何在中国,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爆米花式电影,而真正有深度的电影,比如《敦刻尔克》,却票房惨淡?个人感觉这和观众整体的电影鉴赏能力有关,您怎么看?

孟渐新: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往事。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欢读白居易或者柳永。王国维有一段我很欣赏的论述,他在《人间词话》上说:“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希区柯克的电影也一度是某种意义上的爆米花电影的代表,但在特吕弗等人的挖掘下,希胖胖成了“作者电影”概念下的最早受益者。那么他的作品是否有深度呢?时代不同,眼光不同,评价也不同。

国人对于《敦刻尔克》没有太大感受这件事,其实你换一个角度也许好理解,让英国人看《四渡赤水》大概率也是票房惨淡的。英国二战中的大撤退,再有史诗价值,对于其他国民来说也失去了文化滤镜,所以可以拿来比较票房的应该是相似的表现战争的电影。而战争电影序列中,《敦刻尔克》虽然不赖,但也尚未登峰造极,因此在大陆没有取得理想成绩。

我觉得与其说大多数观影人群倾向于“爆米花”电影,不如说影片没有太多民族文化的滤镜加持,且与通俗故事叙述有较大差异(已经有较多学者论证了诺兰影片拍摄与其背后德勒兹哲学之间的关系),造成较高的观影门槛。

开头提到的白居易或者柳永虽然不是我最爱的那些诗词作者,但是他们广受欢迎,且读到他们的作品也的确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尤其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感人至深,可见“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情感也是朴素的。讨得大众的喜爱,既难又简单,这难与简单的核心集中于:真。依据实践和生活经验,要在表现美的艺术中求得真,说来容易做来甚难。

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Naomi榴莲:好的电影注重什么?

孟渐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比喻开场。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欢美食,我们国家的著名8大菜系,和没有入菜系但实际上也很好吃的地方菜,比如之前去太原和平遥时吃到的山西菜,比如过油肉、糖醋丸子、暖锅等等,酸甜苦辣咸各种口味都有。而且这些被誉为当地美食的食物大概率会让我们觉得好吃,但也会有一些东西永远不会入菜。这种比喻比较极端,但是要说明的是:食物的口味、类型千差万别,但是本质,食材与否在食物领域很好理解:对人体有营养的是“好”的,让人体产生病兆的则是“坏”的——即对于人体是否有正向作用。

在我反复提及电影作为“精神食物”的观念里,影片的好坏也很像这样的逻辑:对我们的精神产生正向影响的,我会认为是“好”的,而那些让人产生负向影响的,不言自明。这么评论固然会让一些观点认为过于实用主义,但我认为从整个宇宙的维度来看,生命诞生本身是一种奇迹,况且人都会死亡,都会复归尘土,那么在目前的身躯里,珍惜这些年的光阴,拥有愉快的状态是比较美好的状态。美食、美景起到这样的作用,美好的精神食物也该如此。如果你觉得这个观念能接受,那么我们对“好的电影”就有了一定的认知共识。而能符合这样效用的影片便会在影音表达上全方位指向这个意图。因此,与其说好电影注重什么,不如说你可以在那些唤起你内心温暖的影片中,寻找那些导演打动你的细节。

@ontheroad9898:为什么好的电影会让人想一刷二刷三刷?

孟渐新:我对于此问题的认识还是类比食物:就好像吃到一些珍馐,总会想着有机会再吃一次,比如对江南人来说,每年吃三虾面或者吃大闸蟹具有重复性。对自己胃口的电影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灵魂的食物,一段时间里没有更多适合的“灵魂食物”时,拿出来“炒冷饭”大概就是重复看的原因吧。

当然除了作为纯粹的观众外,一些观众本身较深介入影视产业,比如本身就作为导演、编剧、演员等。那么这种反复刷片的过程往往就是学习的过程——优秀的作品通常凝结了大量的创作者的精气神。比如2023年年初的作品《无名》筹备了7年,2小时左右的电影里要吸取7年的筹备,技术层面也往往很难一次性全面吸收,因此专业人士的多次反复观摩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词语“拉片”——相信您也听说过,这是影视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坐树不言:对电影来说演员有多重要?为什么导演都有自己偏爱的御用演员?

孟渐新: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所以曾经问过几位在海外学习电影的青年导演朋友。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好的演员可以更好地传达导演的意图——这里说的“好的演员”不仅仅指专业演员。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在专业和业余演员中都见到过好演员和坏演员。非专业的好演员最典型的莫过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中的父子了,又比如至今让人觉得灵气逼人的周迅,而专业演员中的优秀演员更是数不胜数。他们作为主创团队实现导演艺术表达的“工具”,也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在这个层面上,演员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表达的工具,盛放角色。记得读《教父》的例子时,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为了实现银幕角色,对于自己的表演做出各种调整,让观众对于角色产生信服就是演员重要性的一个展现。

电影是团队工作,但演员作为台前最容易被观众识别的主体,其重要性就好比厨师需要好的食材,建筑师需要优秀的建材。在一些实验性的电影,比如一部反映二战但使用当代背景拍摄的影片《过境》中,演员剥离了时代妆造,演员更是成了实现导演意图的主要部分。

在人际的层面上来说,导演与演员及影片主创团队本质上也是项目总监与团队的关系,合作愉快且有成效的团队彼此间有默契,在一起的工作效率更高。效用层面,导演选择“称手”的“工具”可以更有机会攀登艺术高峰——毕竟艺术家们需要经济成就,而大艺术家们更需要艺术成就。“御用演员”可以看作是鲁班营造时使用的“鲁班尺”,哪个大艺术家能拒绝呢?

优质的影评什么样 

@林梓瀚:怎样才能写出有趣且有深度的影评?

孟渐新:这个问题也是我,以及很多作者都追求的目标啊。而且我觉得您的提问很棒的是,“有趣”所指的文风是形式层面的事,“深度”所指的内涵是内容层面的事。如果画出一个坐标轴,Y轴上下分别标注:有趣、无趣,X轴左右分别标注:肤浅、深度,那么就能看到我们的第一象限就是:有趣且深度,而其他几个组合分别是:有趣但肤浅,肤浅且无趣,无趣但深度。后面三种也有对应的问题,有趣但肤浅的文章一般是口水文,无趣且肤浅的文章一般是营销号文字,无趣但有深度常常可能是一些深刻的论文。

因此从这个坐标系相信您也能发现:有趣且有深度的文字,确实是大众影评最好的发力点。而且,人的文字如何区别于机器呢?恐怕“趣味”是很重要的一块。比如我们之所以喜欢读苏轼是因为东坡先生很有趣,而有趣的本质,依我拙见是因为热爱生活。为什么儿童常常让我们觉得可爱有趣,是因为他们新来人间,看到所有的事情都很新鲜,趣味便油然而生。我们的文字若老于世故,那个“趣味”往往会失色不少。也因此中国往圣们主张“赤子之心”,本质是人生悠游天地间,带着好奇的眼光,方得其中之趣。

至于深度,佛家说“八万四千法门”皆可成佛,所谓殊途同归,因此看电影是求道,写作是求道,好好生活也是求道,虽然还在路上,但我想可能是不断求索,才能得到足够的智慧,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写出有深度的评论。因此,您的这个“修炼法”,我觉得可以循孔老夫子说的:“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伊丽莎白的鸭:影评人是供稿给杂志吗?写影评如何养活自己?

孟渐新:不同类型的影评人发声的渠道不同。在前互联网时代,报刊杂志是绝对的主流,这也是我最初萌生“影评人”念想的地方。此外央视有两档让人印象深刻的影评节目(或含影评):《第十放映室》和《佳片有约》。除了这些一些电台节目也会因为热门影片邀请影评人一起与大家聊聊电影。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端时代,涌现了大量来自于大众的互联网KOL——这些写作本身更多是用爱发电,尽管本质上影评人就是用爱发电的,但是相比媒体的约稿,前期(没有形成闭环时)互联网评论者的文字很难直接变现。直到变现环节完成后,互联网影评人有了与其他网络意见领袖一样的变现通路,也能实现。

一般来说写影评只能作为一种“聊以自娱”的文字形式,因为不仅是我国,在我留学过的法国,影评家们往往有自己的其他身份。比如曾经指导过影评工作坊的傅东之前是《电影手册》的主编,也在巴黎的大学里从教。而之所以影评人无法职业化,或者说影评人必须要有自己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公平性”。在一篇学术论文里,我们能读到有海外某国的影评人(还是一名记者)受邀参与一些片方邀请的首映活动,写了批评文章惹怒了片方,除了永不邀请她观摩,甚至还封杀其所在媒体观摩影片。可想而知,这番操作下,依附于利益相关方的评论的倾向对于大众而言无疑是“大号水军”。

综上,写影评能得些牙祭钱,作为平生乐事。看了一部喜欢的电影,写了一篇能较为公平地评论其特色的文字之余,还能有“几两银子”拿;与朋友们相聚聊天,可以说是看电影带给生活的乐趣之一。而如果要将写影评作为谋生之法,不仅感觉困苦,而且实际上媒体稿费结算有自己的周期,恐怕这种“养活”的念头终究是幻想了。

@小兔兔:影评如何和短视频相结合呢?

孟渐新:这个问题我觉得问得正当时。短视频的盛行会让人想到上世纪电视出现时波兹曼写《娱乐至死》里提到的他更早之前的例子:电报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人们从可以听两三小时的长篇论述,变为了阅读各种由电报充斥的零碎新闻的状态。他要是知道人们如今不看报了,但只能看进去2、3分钟的短视频,不知会不会在地下写《娱乐至死极速版》呢?这自然是句玩笑话!不过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看起来是单向度的:无论科幻片怎么拍,事实上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因此只能面向未来。这意味着如今出现的3分钟讲电影是一种影评与短视频结合的基础形态(即本片讲了个什么故事),这种形式很简单,但是很多百万up主的视频本质结构是:“本片讲了个什么故事”+“本片带来什么启示”。

但我觉得戈达尔有一段话其实说到过,他讲拍电影也视作写影评,只是书写工具不同。类似的方式,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也是如此,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该怎样讲故事。拙作也尝试用评论的方式探讨影评,因此我大胆猜测下,也许未来短视频里也会有“戈达尔”式的up主,即他的短视频本身是一种影评,而不是一个人的诉说。当然,这种形态化的创新背后理论上有:影片的理解+创作的巧思,有点像我们古人“诗话”的意思。但这一点上,我觉得目前属于“理想实验”的概念。

如何评价电影

@阿虾大侠:今年《泰坦尼克号》重映,为什么它明明讲的是一个落俗的爱情故事,但这种感动却永远不会过时,历久弥新?

孟渐新:能被艺术打动,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绘画、音乐……我都会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狂哭也许与个人经验有关,也许为了情侣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如果从电影来看,这部电影的视听做得非常优秀。视觉的分析自影片诞生以来,论文汗牛充栋,其实关于声音的部分也不少见。只是我觉得将这个爱情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的原因中,本片的音乐有着巨大的贡献。

音乐作为独立的一门艺术样式,大众在听《天鹅湖》《牧童短笛》《彼得与狼》《沃尔塔瓦河》等音乐时都能身临其境。《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也有相似的效果。忘了哪里读到的一句话,深以为然:优秀的音乐符合心境,卓越的音乐创造心境。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整部电影用各种方法满足最大基数的观众:爱颜值的有满屏视觉冰淇淋,爱故事的有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市井奇情,爱技术的有当时最新的科技呈现,爱伦理道德的有舍身救人的骑士精神……主打面够广,且够通俗,因此即便地区、时代不同,总会有观众一次次为银幕上沉入海底的杰克流泪吧。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

@Naomi榴莲:怎么看待《八角笼中》这部电影呢?

孟渐新:我个人是比较欣赏王宝强作为导演,憋了一口6年的气努力做好的状态的。关于影片的不足,一些影评人说得已经比较多了。比如剧情部分,做鸟兽散时完全失语的众人,又比如过于轻松地止跌反弹,缺乏故事逻辑层面的铺垫和细节刻画。但是我认为影片艺术层面的真实感(包括光影里抽烟的镜头,让人看到一个别样的中国角色)以及影片本身在社会意义层面上的不气馁都很得我心,因此我对于这部电影是持褒扬态度的。至于不足,下一步继续努力改进就可以了,一个诚心对待观众的团队值得被观众诚心对待。

@药师傅:有人说“看完《星际穿越》对全人类充满希望,看完《奥本海默》仿佛参加了全人类的葬礼。“诺兰是个怎样的导演?为何他不受奥斯卡“待见”?

孟渐新:虽然这个观点我不算赞同,但是能理解提出者的意思。

记得读书的时候学到法国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当时将英国的思维归类为“狐狸”我不是很理解,但是这个观念算是种下了。借用知乎上一位网友的分析:英国不同于欧陆的地方在于,她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里发展,因此经验主义往往演化成保守主义——这在英法:盎撒与欧陆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英国的经验主义与狡黠让他们的革命不同于拉芒什海峡对岸的法国。这种保守很好理解:因为岛屿的原因,邻居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因此保持彼此的距离和礼貌,可以在有限狭隘的空间里较为长期地共生。而激进的法国可以激进到把国王与王后送上断头台。

因此,英国的电影创作者总有一种来自于他们土壤的“狡黠”,典型莫过于希区柯克与他著名的“麦格芬”理论。如今的诺兰我认为也是较为典型地继承了这种“狡黠”的一位导演。如果我们更为公平地来看,他的影片与其说主题的深刻不如说形式的有趣。纵观他的影片,其实并没有开创性地讨论过什么新颖的议题,哪怕是这次的《奥本海默》,试图表现传主的身不由己,然而主创对于奥本海默本人的思想开掘及影片涉及的科技伦理的主旨探讨,说是“老生常谈”也不为过——是否要顶住舆论制造原子弹的伦理困境在张建亚导演的《钱学森》中也有探讨,而《钱学森》有对科学家做出选择给与挖掘与分析。

两者相形,奥本海默的摇摆,与制造出原子弹后试图阻止后续研发的个人原因开掘不足,以至于影片试图将奥本海默比作普罗米修斯的企图成了导演的一厢情愿:普罗米修斯盗火在主观上是决绝且无悔的,客观上帮助了人类点亮了黑夜,产生了文明且利大于弊。而奥本海默主观上有科学家理论诱惑的向往但核爆后无尽的懊悔显然不同于普神。客观上则更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要说是利大于弊,目前来看很难评——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我想说的是,诺兰具有结构创新的天才,但思考层面,一方面他借助了当代哲学家们的理论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另一方面他自己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相信看过他影片的观众会有感知——比如同样是核爆主题,法国左岸派导演雷乃拍摄的《广岛之恋》的思考深度就有霄壤之别。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在《记忆碎片》的宣传时,诺兰曾这样自我介绍,奥斯卡算是“祖传艺能”了,毕竟他们对希区柯克也挺苛刻的。以及电影领域全球最好的三个奖一般认为是:戛纳、柏林、威尼斯,所以奥斯卡不待见他,相信诺兰也不是很在意吧……

《穿行光影:像影评人一样看电影》, 孟渐新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3年6月

【责任编辑:李丹萍】

跋山涉水,我们去看一场电影

中国青年报2023-10-07 06:31:03

青年范儿|看京剧故事 品匠人美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7 13:07:39

《非遗里的中国》开启贵州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6 15:21:07

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9:37:43

《好事成双》收官,展现都市女性如何完成自我重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9:07:58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美美与共》讲述多元文化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8:38:59

叮咚!“诗画杭州”站到了,请上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8:38:56

这个中秋,《月与你》相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28 10:00:00

青年范儿|从《蒙娜丽莎》看见艺术的内涵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22 21:40:57

快看数据|近八成受访青年会为了美食奔赴一座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27 11:30:48

哆哆女性网ios开发者签名江门市网站设计沧州seo服饰公司起名网上起名评分企业网营销推广男周易女楚辞上海达芬奇家具起名东字的含义生辰八字算命周易八字测字陈姓起名字南通seo巴南网站建设什么是拐点最准生辰八字算命晴儿的田园生活网站高级制作建筑设计接单网站商丘交友ui网站设计培训的80电影天堂网三级换妻档案霄字起名饭店起名小饭店独自完成单位网站建设根据周易起名字外贸网站SEO什么网站设计五行属金的五行起名自助建站网站建设工作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