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尘肺病人:呼吸不停,歌声不止

林英德把客厅中央的玻璃茶几摆在屋内采光最好的位置,四脚垫高,防止鸡鸭跳上去碰坏了茶几上的“奢侈品”——一只28元的金色话筒,一块声卡,一台音响,和他赖以维生的尘肺病治疗药物。
每天下午力气最足时,他会打开音响,将自己的声音调到最大,开始直播唱歌。山村里隔着两条街都能听到这震耳的“网络神曲”伴奏。
49岁的林英德是尘肺病晚期患者。1985年前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铁石口镇、小江镇一带发现大量煤炭,当地农民纷纷涌入私人煤窑打工,林英德也在其中。
患病12年,直播唱歌不到1年。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可半年过去,直播间里最热闹时只有十几名听众,账户里也只多了3.85元。
赚不到钱,但歌声还在继续。面对周围人“为啥这么卖力唱歌”的疑惑,林英德总是沉默,只有一次,他答非所问般说起,“我给自己起名叫怒放的火花,就是为了最后再燃烧一把。”
6月15日世界呼吸日,这一天,林英德特意穿上一件公益主题上衣,在直播中呼吁大家关注尘肺病人的生存境况。几分钟后,音乐再度响起,或许对他来说,呼吸不停,歌声就不会止步。
图片
6月11日,林英德独自在家吃早饭。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
矿井下的歌声
直播开始在工作日下午两点半。
林英德缩在小藤椅里,微躬着上身,试图离手机屏幕近一点,以便看清每个进入直播间的粉丝名字,音响放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伴奏,林英德嘶吼的歌声,和偶尔间杂的剧烈咳嗽同时传出门外。
邻居已经对这种声音见怪不怪,去年9月开始,一向安静的下围村就不时会传出他粗糙的歌声。没人知道林英德在做什么,少数还留在村里的年轻人提起他,只说,“直播,想赚钱”。
一个小时过去,28个人来到了林英德的直播间,这已经是近期的“流量巅峰”,更常见的情况是只有三四个人在这里短暂逗留。林英德紧盯着屏幕左下角冒出的弹幕,不停感谢送出礼物的粉丝,回复询问他身体情况的评论,“我还好,还好”。
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唱歌?”林英德立刻抓起话筒,扭开音响,“唱唱唱,这就唱,你们想听什么?”家里养得小鸡在他脚边啄来啄去,又被突然响起的音乐吓得扇着翅膀逃走。
尽管开播前打定主意只唱一个小时,但看到不断有人进来,林英德还是又撑了一个小时。下播前,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凑近手机,脸上的笑都带着歉意,说着:“最近身体不太舒服,直播时间不能太长,今天先到这里,明天我给你们补回来,一定补回来。”
这场直播为他带来了近3元的人民币收入,关掉手机,他靠在椅子上沉沉地呼吸。
对林英德来说,唱歌曾经和呼吸一样自然。关于歌声最早的记忆,来自于儿时大姐教他唱的《白毛女》主题曲《北风吹》,再大一点,变成了磁带里的四大天王和劲歌金曲、林志颖。
初中毕业后,林英德和家乡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开始四处打零工,正赶上1985年前后,家附近的铁石口镇、小江镇发现大量煤矿,私人煤窑兴起,他和大哥、二哥、四哥陆续下了井。
最开始一天只有几块钱收入,干的活计也不固定,“打炮眼,挖煤、运煤,大家都是轮到什么就做什么”。唯一相同的是,所有人都没有粉尘防护工具。
“那时年轻,怎么都不觉得累,再辛苦,睡一觉就都好了”。歌声也是在那时传开的,在井下劳作时,在树下乘凉时,在夜晚休息时,他从《忘情水》唱到《月半弯》,身边的工友听了都跟着叫好,林英德只觉得羞涩,“也不知道是真的好,还是在笑话我”。
工资一天天涨起来,从几块钱到几十元再到每天百元,手工打炮眼、人力挖煤也逐渐被炮机、挖压机取代。1996年,林英德女儿出生,日子一下有了奔头,他在日记里形容,“那好像是我一生中最甜美的生活”。
为了还清前一年结婚欠下的债,林英德在小煤窑里干得更卖力了,歌也唱得更响了,他注意到煤窑开始发放防粉尘的口罩,但不知道一切已经太晚了。
图片
离开煤窑后,林英德前往广州制衣厂打工,留下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
2001年,欠债即将还清,林英德离开小煤窑,随老乡前往广州制衣厂打工。
大城市足够光鲜,不用再下井干苦力,林英德穿上了白衬衫、黑皮鞋,外面套着自己做的黑色马甲,有时又换上一身棕色西装。照片记录下他年轻时的面容,在广州的街道上,他像一株热带植物,浑身藏不住的茂盛气息。
歌声从煤窑转移到制衣厂车间,给衣物缝口袋时,林英德还会小声唱歌给自己听。又过了一年,儿子出生,也正是在那时,林英德感觉自己呼吸不太正常,动不动就咳嗽,嗓音也不如原来清亮,但忙着挣钱养家,他没时间去想这些。
直到2009年,林英德因风湿到医院检查,“尘肺病”三个字才走进了他的生活,他对这种病并不陌生,接替大哥下井的侄子、二哥、四哥已经先他一步确诊了。医生告诉他,洗肺手术越早做越好,于是两根管子插进肺里,冲洗着那些陈年粉尘。但医生也告诉他,“这种病,没法根治,只会越来越糟”。
休息半年后,林英德又回到了制衣厂打工,一对儿女都要读书了,他没办法谨遵医嘱,不再劳作。从那时起,歌声逐渐消失,他没有心情,更没有力气唱歌给自己听了,制衣厂工资计件,多做一件衣服,就多赚一点工资,车间缝纫机的嗡嗡声,压倒一切。
直到2015年,因为长期坐着缝制衣物,林英德患上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不得不彻底放弃工作,回家休养。
这一养,便是七年。儿女在外读书,很少回家,妻子在镇上打零工,每月挣来2000余元,供养家庭,只有周日会回到下围村住一晚,给林英德带回足够一周吃的食物。
一天夜里,林英德被妻子的哭声吵醒,一脸泪痕的妻子问他“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过”?他试图安慰妻子,“得了这种病,有一天算一天,怎么着都得往下过。”
刚开始,林英德还闲不住,试图干些农活补贴家用。随着呼吸频率越来越高,他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家里的一亩农田租给了别人,林英德一步步退回了大多数时间只有他一个人的小屋。
“我身体好些了,我想挣钱”
张玉英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林英德,是2016年7月。那时,她是信丰县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偶然了解到很多学生家长都是尘肺病患者,便开始在大爱清尘基金会的支持下,到各村镇进行尘肺病患者登记、帮扶的志愿活动。
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20多名村民聚在屋里,谁也不敢相信面前的陌生女人要他们的身份证、银行卡,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帮助。林英德是第二个站出来的人,他手里捏着银行卡,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张玉英,说道:“张老师,我相信你,我的卡号给你。”
“看起来又乐观,又善良,很少有病人像他那样平和”,是林英德留给张玉英的第一印象。那是林英德在家休养的第二年,尘肺病还没有发展到晚期,他偶尔还觉得自己除了呼吸不畅,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接下来的几年里,张玉英眼看着林英德需要的帮助越来越多,他越发依赖大爱清尘捐赠的制氧机,每晚要早早睡下,方便后半夜爬起来吸氧,住院的频次也在增加,每到冬天隔几周就要跑到医院治疗,他的四哥去世了,他看起来也更加消瘦。
张玉英本以为他会和其他人一样,有一天默默地消失在帮扶名单里,没想到2021年4月的一天,她居然在短视频网站里看见林英德正在直播唱歌,直播间加上她一共只有三个人,林英德扯着嗓子,唱得卖力。
“你现在还能唱歌呢?”张玉英在评论区发出疑问,林英德看到了,沉默了一会儿,像是要鼓起勇气才能承认,“是的张老师,我现在身体好些了,我想挣钱。”
挣钱的念头堵在林英德心头很久了,他总是念叨着,“我要是没得这个病,一个月至少能挣几千块钱”。44岁回到山村,从此再不能工作,病拖累了他,他又拖累了整个家,儿女没能读大学,家里盖房欠下外债,妻子在外辛苦劳作,他将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错。
第一次直播开始于2020年9月22日,在此之前,林英德做了充分的准备,看了许多农村博主的直播间,意识到动作、服饰越是夸张,大家越是叫好,他买来红布,为自己缝制了一套白色、半套红色演出服,穿起来好似戏剧里的齐天大圣。
儿子送他一顶坠着三个小铁圈的黑色帽子,他爱不释手,把它挂在手机支架上,戴上它就能遮住头顶稀疏的白发。妻子掏钱给他买了直播设备,快递只能送到离家5公里远的小江镇,每收到一条到达通知,林英德就兴冲冲地骑着电动车赶去镇上拿快递。
他对着手机学习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歌曲,歌词就抄在电器说明书的背面,一遍遍背下来,他最喜欢那些节奏感强的歌曲,因为听起来“有劲儿”。但他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确实是变了,以前那些婉转的音调再也唱不出来,他能做的只是用力一点,再大声一点。
一切准备就绪,可刚直播了一个星期,林英德就因唱歌太过卖力,住进了医院。那次住院又花掉了妻子半个多月的工资,最难受时像是有两只大手掐着他的脖子,憋得他快要窒息。
那几天,他看着自己在病床上瘦下去,小腿上的肌肉没了,胳膊也一天比一天细,那是他最怕的事,因为“尘肺病患者一旦不停变瘦,人就要没了”。
林英德止不住地发脾气,饭菜送到床边,一挥手就都掀翻在地,妻子一句话说得不对,他便躺在床上大喊大叫。他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可是那种感觉太难受了,肺里、心里都泛着苦味”。
妻子知道他心里急躁,不吵闹也不争辩,这次轮到她来安慰丈夫,“不管怎样,日子还得往下过。”
图片
林英德生活的下围村。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
远方的善意
出院后没多久,林英德又开始了直播。侄子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不要再唱歌,或者可以给大家直播画画,能少费些力气。
画画是林英德年轻时的爱好,如今画和磁带都被收在二楼房间的角落里,包裹的塑料袋已经风化。爬楼是件难事,林英德每爬几节台阶就要停下来休息一阵,已经很少再动那些东西。
提议被林英德坚决否定了,因为“那样没人看”。他怕直播间只有自己太过单调,几次邀请侄子一起唱歌,但侄子担心自己唱歌不好听,从未出现,只是每次都在林英德直播时,默默给他刷几份礼物。
家里实在太安静了,邻居们年纪都大了,腿脚不便,很少来串门,村里的两只黄狗会旁若无人地穿过家里的厅堂,早些时候林英德还会去跳跳广场舞,近两年也只能坐在一旁给老婆婆们鼓鼓掌。
和他交流最多的,除了妻子,就是村卫生院的村医,以及不时来询问他情况的志愿者。
半年过去,林英德的直播事业没有任何起色,粉丝只有28个,账户余额里存了3.85元。算法从未青睐林英德的直播间,不知为何点进来的用户,听到沙哑走调的歌声,也难免会随手划走。
但林英德依旧坚持在直播间里唱歌,他也说不上为什么,也许是自食其力的心愿还没落空,他会在直播时做出两根手指相互摩挲的手势,有人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挣钱的意思”。
有时会有粉丝为他点亮一个灯牌,他会立马说:“感谢家人”。在他的意识里,点亮灯牌,加入粉丝团,就是他的家人了。
事情在张玉英看到林英德直播后发生了一丝转机。做志愿者这六年,她见过太多尘肺病人,有时光凭呼吸声和眼神,就能大致判断对面的人病情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这些年,随着社会关注度、扶助力度的增加,很多尘肺病人都得到了制氧机、儿女助学金,物质困境或多或少有了缓解。但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尘肺病人的精神困境还是外人难以抚慰的地带。
她有时会看着直播间里林英德的眼睛,已经不像当年那样亮晶晶,但还是鲜活的,湿漉漉的,透着一丝渴望的神情。她联系了媒体,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一直在唱歌的林英德。
图片
6月11日,直播结束后,林英德开始查看直播数据。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
5月,一篇报道让林英德的抖音号涨了近6万粉丝。尽管报道发出后,直播间最多也只有100多人观看,账户余额仅仅涨到70余元,但已足够让林英德欣慰。他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拿起手机,力气足够时,会给私信里每一位关心他的粉丝回一句“谢谢”。
身在杭州的小佳看到了那篇报道的截图,立马打开抖音关注了林英德的账号,直播往往开始在下午三点半,那是她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但她还是连着三天设置了闹钟,在直播开始时溜出会议室,抓紧给林英德刷几份礼物。
前不久,还有一位粉丝发来私信,“叔叔,你的声卡不太好用,我刚买了一块新声卡,把旧的那块送给你吧。”林英德盯着那封私信看了好久,不知该如何回复远方的善意。
隔了几个小时,他在手写屏幕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一段字,“谢谢孩子,你有这份心就够了,声卡我的还能用。”
图片
6月11日,林英德翻看年轻时常听的磁带。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
让“怒放的火花”再燃烧一把
凌晨三点,林英德被憋醒了,熟悉的窒息感袭来,他赶紧插上制氧机,斜靠在床上,又下意识地摸出手机回信,有人看到回复,问他,“叔叔你为什么还不睡”?他答道:“我刚醒。”并没有解释自己每天半夜都要爬起来吸氧。
关注度上升,林英德平静的生活被卷进了旋涡。有人看到他直播时声音洪亮,不停在评论区和私信里轰炸般发来消息,“你这样还说自己是个尘肺病人?”“你就是想红,不要打着尘肺病人的幌子卖惨。”
刚开始林英德还会为此难受,“要怎么证明我是个病人呢”?看多了这类私信,他会止不住地呼吸急促。时间久了,他只好假装没看到那些言语,宽慰自己“不要管别人怎么看”。
另一边,张玉英看到他的粉丝飞涨,也提醒他不要光是唱歌,还可以去拍拍其他尘肺病人的生活,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处境。
林英德知道她是好心,但还是有些抵触,“谁愿意展示自己生病的样子呢?谁又愿意看这些呢?”同一个视频软件中,到处是光鲜亮丽的生活,他怕太过真实的一面被展出,“粉丝都走掉了,那谁还来听我唱歌呢?”
林英德对未来有自己的打算,这段时间,他逐渐走出家门,到下围村附近的广场直播,账号二维码挂在音响上,休息时反复跟站在周围的人解释,“我不是讨钱,你们就扫一扫,关注我的账号。”
经常有过路人用莫名其妙的眼神看着他,还有人拿手机拍下他在镜头前嘶吼的样子,林英德没有抗拒,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对着20多个观众,像往常一样,重复着感谢的话。
他对此解释为“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万一以后有人找我商演,我不能怯场”。再远一步的想法是“如果将来能赚到钱,说不定还可以雇几个尘肺病人和我一起直播。”
说完这些,他愣了两秒,又无奈地笑笑,“谁会找我商演呢?何况我这个身体,哪也去不了。”
图片
6月10日,在自家菜地里采摘蔬菜,准备晚饭的林英德。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
林英德所说的未来,集中在两三年内。他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再远的事,是没法打算的。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叫“怒放的火花”,寓意想让自己“最后再燃烧一把”。
直播快一年了,林英德不再穿那套精心制作的演出服,而是换上了家常衣服,因为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小丑”。如今,“吸粉”或许没那么重要了,但不论怎样,能多一个粉丝总是好的,毕竟“自己多赚一分钱,就少花家里一分钱”。
他总是在夜晚刷短视频网站,来对抗漫长的夜晚,更试图从中学习一些经验,用来解答他的疑惑,“为啥他们唱歌就有那么多人看呢?”
家人也逐渐默认,林英德不会停止唱歌了,嫂嫂在广场上看到他直播,会在他休息时凑到镜头前,轻轻地跳上一支舞。侄子还想着,等哪天闲下来,要去和叔叔一起直播,哪怕就在旁边陪一会儿,叔叔也会更高兴一点。
两小时的直播结束,黄昏再次降临下围村,林英德将音响搬上电动车,小心翼翼地将话筒和耳机收进包里。车子飞快地行驶在田间小路上,他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家,尽早休息,以便明天蓄足力气,再多唱一首歌。
文 | 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编辑 | 陈晓舒 校对丨陈荻雁

哆哆女性网李姓起名字猪年男孩起名宜常用字大全外墙涂料施工工艺赵东苏菲都市潜龙免费笔趣阁做快餐起什么名字好呢土字旁起名哪些字梦见牙掉了是什么意思咨询公司如何起名100多乘客滞留美国电子产品公司起名大全姜咻傅沉寒免费阅读全文华晨宇星座烧饼店起名工程公司起名台球风暴4为小女孩起个洋气小名2020全国三卷起名字评分免费检测高档汽车美容店铺起名大全1990年日历e风家具睿字和哪个字搭配起名公司起名字参考法库起名李炒作的意思起名字大全 姓袁10个人起什么群名霸气属狗男最佳婚配河南都市频道直播回看不知道名字起诉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