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从“吃素”到“吃肉”,这只“恐龙”何以扭转学界认知?

编者按: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2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二),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重庆2月25日电 题:从“吃素”到“吃肉”,这只“恐龙”何以扭转学界认知?
——专访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姜涛
中新社记者 钟旖
图片
图片
恐龙,古生物中的“顶流”,自19世纪后吸引着大部分人的关注,化石是人类了解它们模样和所生存时代情况的最佳途径。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内,“上游永川龙”的物种模式标本(化石)被誉为“镇馆之宝”。
作为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几近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化石,迄今仍为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龙化石之一,上游永川龙对国际古生物学界有何意义?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姜涛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上游永川龙化石为何是镇馆之宝?
姜涛:上游永川龙,于1976年在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上游水库大坝附近发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专家共同研究命名。
上游永川龙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几近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化石,仅缺失前肢及部分尾椎,迄今仍为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龙化石之一。从标本分析,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恐龙,体长约9米,头骨大,牙齿呈匕首状,两条后肢强健有力,指端长有巨爪,生活在距今1.5至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将它定为“镇馆之宝”主要有几个出发点:化石“近于完整”的罕见性;它是命名其他同类恐龙新属种的可靠依据;为后人了解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面貌,以及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宝贵资料。
图片
▲上游永川龙复原装架。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上游永川龙的发现对学界而言意味着什么?
姜涛:肉食龙,在恐龙动物群中是比较难保存完整的一类,特别是完整的肉食龙头骨,一直是恐龙研究者追索的目标。在上游永川龙出土之前,中国发现了不少植食性的恐龙骨架,著名的有许氏禄丰龙、合川马门溪龙、多棘沱江龙。
图片
▲上游永川龙头骨化石。受访者供图
虽然中国的肉食龙化石早在1915年就被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George D.Louderback)在四川荣县采集,但直到20年后才被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甘颇(Charles L.Camp)进行研究,归为巨齿龙类(也叫斑龙类)。1942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将其在四川广元采集的几枚单个牙齿研究命名为“甘氏四川龙”,向最早研究中国肉食类恐龙的甘颇致敬。
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虽然先后发现三叠中国龙、金刚口龙、吉兰泰龙等肉食龙化石材料,但相较植食性恐龙骨架,均比较破碎,因此中国的肉食龙化石在学术界分量显得较轻。这也引起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质疑,甚至有声音说,“中国是一个不产肉食龙的国家,中国的恐龙都是吃素的”。
上游永川龙的发现,实现中国可靠大型肉食恐龙化石零的突破,有力回击了这一无稽之谈,让中国摘掉了“没有可靠肉食恐龙”的帽子。峨眉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恐龙专题科教片《永川龙》。
自此,中国侏罗纪大型肉食恐龙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得以奠定。
图片
▲上游永川龙化石埋藏状态。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上游永川龙的发现已过去近半个世纪,在中国已成为恐龙种类世界最多的“恐龙大国”的今天,它还将发挥怎样的价值?
姜涛:解答这个问题,需普及恐龙研究的两个基础常识,一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二是生物命名优先率法则。
首先,恐龙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化石本身,保存越完整的化石越能提供丰富且权威的信息。分类学、功能形态学、骨组织学研究等,都要以化石材料为研究基础。上游永川龙化石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有赖于其高完整度的保存。
生物命名优先率法则,是指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如果发现“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情况,应保留最早的名称,废除较晚的命名。
对上游永川龙的研究将是持续性的。1978年上游永川龙相关研究正式发表后,中国又陆续发现和命名的巨型永川龙、和平永川龙、自贡四川龙、南岸永川龙等化石,及后期发现并归入甘氏四川龙的骨架等,均须与上游永川龙进行比对,如能找出明显差异,其命名的物种名称才能被认可。
以巨型永川龙的命名为例,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72年,科研人员其实就发现了巨型永川龙,四年后才在同一片区域上又发现上游永川龙。但当时受一些客观原因影响,巨型永川龙发掘出的化石材料较为破碎,造成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83年才在对比研究上游永川龙的基础上得以命名。
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有恐龙研究学者提出,将巨型永川龙、自贡四川龙、南岸永川龙和甘氏四川龙都归入永川龙属,仅保留上游永川龙和自贡永川龙两个种名,废除其余种名。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保留”或“废除”,需要规范、严谨、科学的认证。甘氏四川龙的命名仅建立在四枚单个的牙齿上,虽然时间上早于上游永川龙,但它与上游永川龙到底是什么关系,还有待论证。目前,我正着手带领团队通过比对恐龙牙齿形态的方式,展开相关研究。
图片
▲重庆自然博物馆内模拟复原的恐龙化石挖掘场景。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恐龙是了解古生物世界的一扇大门。从文博角度出发,让民众零距离接触恐龙化石,有何益处?
姜涛: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兴趣是增强学习主动性最好的动力。通过在博物馆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恐龙化石,可激发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群体的求知欲。恐龙化石是什么、怎样发现和发掘、如何复原装架等等问题,“观展”是民众找寻答案的直接途径。
图片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内景。受访人供图
通过展览,总有一些兴趣浓厚的民众,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这一过程,既帮助青少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探究的种子”,促进他们立志从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
于文化消费而言,受众把恐龙文创衍生品带回家,也促进了恐龙文创产品的销售和开发。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恐龙化石研究方兴未艾。您认为,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是什么?
姜涛:一是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发现和研究恐龙化石,丰富了人类对地球上曾经存在物种的认识。
二是揭示地质学信息。如确定地层时代,解读恐龙生活时的地球气候和环境,尤其是了解非鸟恐龙灭绝的地质背景,从而在宏观层面揭示地球运动规律。
三是将古论今,启发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不仅是哲学问题,也事关人类未来生死存亡。非鸟恐龙作为历史长河中的陆地霸主,曾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终在6600万年前灭绝,让位于后起之秀哺乳动物。人类从200万年前的直立人开始快速发展,到10万年前智人逐渐成为陆地统治者,相较恐龙的兴衰史十分短暂。研究恐龙为何盛极而衰,可为人类何去何从提供前车之鉴。
简言之,研究恐龙,就是为了研究人类自己。(完)
受访者简介:
图片
▲受访人姜涛。何蓬磊 摄
姜涛,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其相关地层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恐龙形态学、分类学。

哆哆女性网鹭起名字血战狙击岭去哪网飞机票查询预订男孩起名姓江落笔成婚姓康的女孩起名慕字起名字女孩绍起名字潘字女孩起名1986年日历快乐城广场纳粹军妓2020年男宝宝姓钟起名字金庸群侠传攻略王起名怎么起名字金姓女婴儿起名大全协会申请书画家笔名怎么起微微一笑很倾城百度盘起麻辣烫名字大全定风波苏轼没人起过的麻辣烫名字狗年生起名字魔兽争霸官方对战平台下载起个广告公司名字大全公司起名4个字锦起名字好免费起名2021孩子起名公司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