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丰”景如画 满载希望——全国粮食主产区保秋收见闻

2023年10月03日21:52 | 来源: 新华社
小字号

  满目皆“丰”景,处处秋收忙。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广袤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国庆假期,全国各地加快收获进度保秋收。各粮食主产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天道酬勤 喜看丰收粮满仓

  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农民们正驾驶收割机进行秋收作业,机器轰鸣声由远及近。

  8月初,五常市近百万亩耕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当地抢排田间积水,加速生产自救。“专家指导我们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水稻长势恢复不错。今年第一批水稻已经收完。”五常市杜家镇半截河子村村民佛晓光说。

  “我们分地块、分作物、分受灾程度精准施策,克服了8月上旬局地洪涝灾害影响,今年的丰收可谓来之不易。”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说,他们正组织各地全力抢收快收,截至10月1日晚,全省农作物已收3970.8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16.98%。

这是在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市友谊县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一地块拍摄的水稻收获现场(2023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这是在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市友谊县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一地块拍摄的水稻收获现场(2023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东北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总面积2亿多亩,虽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但农作物受灾面积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在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金星村,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2023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在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金星村,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2023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榆树、舒兰、扶余等全国产粮大县今年8月也遭遇洪涝灾害。吉林省共派出农技人员3.26万人次指导灾后农业自救,完成“一喷多促”作业1403万亩。“我种了7亩水稻,估计亩产超过1000斤。”榆树市泗河镇泗河村种粮大户许福才说,从受灾的农田里“抢”回了收成。

农民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花家村收割水稻(2023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农民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花家村收割水稻(2023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说,今年吉林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目前看,全省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

农民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花家村收割水稻(2023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农民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花家村收割水稻(2023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国庆期间,全国粮食主产区作物长势喜人、收割机驰骋,绘就多彩的丰收景象。

  在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一处玉米地,玉米颗粒饱满、颜色金黄。“今年秋粮玉米平均亩产可达1400斤左右。”西华县植保站站长徐如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河南省正组织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统筹调度农机,加快收获进度。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8409万亩,占总收获进度的70.7%,其中,粮食作物已收获5423万亩。

  安徽省的部分水稻也开始进入成熟期。“我们种了460亩水稻,其中,200多亩先行种植的水稻已经成熟了。”安徽省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平东林告诉记者,初步统计亩产可达1400斤,比去年多200斤左右。

  创新驱动 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各项农业新技术纷纷“亮相”,为秋粮稳产丰产、农民增产增收添保障。

在黑龙江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实验基地,气象员李辰晖(左)与王国泰在采集稻粒,以进行水稻灌浆速率试验(2023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黑龙江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实验基地,气象员李辰晖(左)与王国泰在采集稻粒,以进行水稻灌浆速率试验(2023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亩产1081.23公斤,这是贵州省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高单产。”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籽粒玉米高产示范田测产现场,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推科科长杜玉婕说。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他们联合多部门开展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已覆盖粮油种植面积570万亩,近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粮油生产一线,帮助农民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长岭县的玉米也将迎来丰收。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今年打破传统耕作模式,在农业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采取了智能农机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这几天,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和所在合作社社员们在地里忙着查看玉米长势。“今年预计每公顷增产上千斤玉米。”陈占超说。

  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超过7500万亩,居全国第一。在黑龙江省勃利县永恒乡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一处地块,金豆滚滚,粒粒散发着“豆香”。

  “我们今年花费2000多万元更新农机设备,采用‘垄上四行’密植技术种植大豆,这种栽培模式播种量大,通风、采光、抗旱排涝能力也更强。”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药等技术,大豆亩产超过500斤不成问题。

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在介绍利用数字技术的叶龄诊断仪(2023年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在介绍利用数字技术的叶龄诊断仪(2023年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科技“加持”加速各地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一个多月前,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种粮大户贾贤荣的210余亩再生稻头季喜获丰收,实现亩产1600斤,粳稻也将于10月底开镰收割,目前长势良好。

  “我们和智慧农业公司合作,建设了农业物联网、病虫监测点和田间气象站等,平台可对粮食耕种管收全流程提供专业指导。”贾贤荣说。

  未来可期 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东北黑土地因稀有而珍贵,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辽宁省铁岭县张庄玉米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挖开一株玉米旁的黑土地,黑土层和玉米根系清晰可见。“我们持续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动土少动土,坚持秸秆还田,黑土层逐渐变厚,玉米根系扎得又深又稳。”赵玉国说,耕地质量变好了,种地更有底气了。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外地农民到张庄玉米合作社的大田里学习玉米选种和栽种技术(2023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外地农民到张庄玉米合作社的大田里学习玉米选种和栽种技术(2023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推动“饭碗田”质量提升,实现藏粮于地。辽宁省今年提出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1300万亩的基础上,“精耕细作”500万亩黑土地,建设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

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的水稻田里,农民丁辉查看水稻成熟情况(2023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的水稻田里,农民丁辉查看水稻成熟情况(2023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玉米秸秆随风摇摆,即将收获。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里,硕大的玉米棒子挂在秸秆上。“籽粒饱满,收成肯定不错。”当地种粮大户张文镝掰下一穗玉米欣喜地说。

  “我们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黑土地,化肥用量少了,玉米抗旱、抗倒伏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产量越来越稳。”张文镝说,他所在的合作社作为科技示范主体正带动周边更多农户推广这些技术。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玉米田里,农民驾驶农机收割玉米(2023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玉米田里,农民驾驶农机收割玉米(2023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昔日盐碱地,如今飘稻香,成为激发土地潜力的生动注脚。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一处盐碱地,灰白色的盐碱地已变身一片金黄。

  “我们运用‘盐碱地改良八法’,将盐碱地平均pH值由9.3降至7.5,有机质含量也大幅提升,水稻测产亩产超过800斤。”大同区补充耕地专班负责人田浩说,他们将盐碱地开发为补充耕地,3年来,累计整治盐碱地7479亩,新增水田5561亩,更多盐碱地变身为“米粮川”。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合作社的农民向外地农民介绍黑土地保护和玉米秸秆还田情况(2023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合作社的农民向外地农民介绍黑土地保护和玉米秸秆还田情况(2023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高标准农田建设,正让更多耕地成为丰收沃土。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黄坪坝区,种粮大户娄方书站在今年5月完工的高标准农田旁,望着金黄的稻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仅修建了灌溉和排水沟渠,还进行了宜机化改造,全程机械化种植,解决了以往人工插秧招工难的问题。”娄方书说,今年他将水稻种植规模从800亩提升至2400亩。“我们要坚定种粮的信心与决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希望来年一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个秋天,农民们在田间收获累累硕果,也许下对未来的希冀。

  文字记者:孙晓宇、姜刚、武江民、薛钦峰、刘智强、马意翀

  视频记者:王鹤、石枫、司晓帅、刘振坤、马意翀、刘智强、金剑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郭宝江、宋为伟、王浩程、姜子炜

  统筹:曹江涛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 人民日报
  • 人民网+
  • 手机人民网
  • 领导留言板
  • 人民视频
  • 人民智作
返回顶部

哆哆女性网起名字林姓男孩室内设计起名字朱姓宝宝起名额首称庆冯依然免费起名卖家名字大猫电影吴姓起什么名字好云天河重案六组第四部黑狐电视剧空间登录器身上莫名其妙的起包剪刀王子陈宇倾宸开公司起姓名大师男孩起名大全及寓意咋样给宝宝起名方起名字女孩名字银行账号是什么能买五金建材的公司起名名字起的好楚天宠物网少数民族起名字大全高端大气的店面起名商标起名大师是谁男孩带晟的起名牧童古诗网站死链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