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山东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举行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7日 08: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5月25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山东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召开。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任友群,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顾玉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代国玺介绍了中心概况。学术委员会作为中心最重要的学术支撑机构,负责审议中心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等,其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心建设成为革命文物保护与研究的标杆性学术高地。

马敏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讲话中表示,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放宽历史视野,切实加强学术委员会协同谋划,统筹科研力量,全面助力中心高质量建设和发展。中心将围绕甲午战争开展深入研究,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宣教作用,将育人效能由高校辐射至社会,助力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任友群在讲话中谈到,山东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深化校馆协同,不断丰富运用革命文物宝贵资源的方法和举措,切实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一是明确定位,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着力推进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讲好故事,深化拓展革命宣传教育功能,有组织地打造宣传工作体系、构建传播矩阵。三是拓展功能,服务学科学术学校发展,打造立德树人的“第二课堂”,开启革命文物思政育人新篇章。四是扎根齐鲁,助力打造山东考古品牌,将中心做出特色、做成样板,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山东省文旅厅革命文物处处长高兆在讲话中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心充分挖掘运用山东革命遗迹遗存和红色文化资源,激活创新基因,汇聚育人合力,建成红色资源研究高地和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

会上,来自国家文物局、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等11位专家学者受聘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主持会议。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就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发展规划充分交流讨论,表示将切实做好中心文物资源和学科资源、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的互通互促,真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打造革命文物协同研究的山东模式和山东样本。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主任王斌,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考古学院    作者:李一楠 李虎    摄影:孙大伟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冯刚 谢婷婷 董宇妍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