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后违规现象仍存 二手交易平台审核机制难言完善

整改后违规现象仍存 二手交易平台审核机制难言完善
2021年03月15日 17:59 财经网科技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二手交易平台的诞生为旧物交易提供了更多空间,但平静的海面之下隐藏着重重暗礁。大量的需求催生了巨额市场,但也带来了屡禁不止的灰色交易。尽管不少平台一再加强监管,但难言完善的审核机制总是让图利者有机可乘。

今年1月14日,江苏省消保委召开发布会通报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结果,指出部分平台在信息发布、交易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月28日,江苏省消保委对涉及的12家二手交易平台开展线上集体、公开约谈。

上述调查包括闲鱼、转转、闲转、拍拍、58同城、找靓机、花粉儿、心上、只二、红布林、万表、爱回收等12个全品类和非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上述体验调查的总体情况为,二手交易套路多,超九成用户交易中有过糟心经历;销售商品鱼龙混杂,违禁品、违禁信息等频频出现;奢侈品、电子产品类二手平台回收、鉴定服务待提高;平台是纠纷解决主要渠道,但监管、服务机制需优化。

在约谈会上,参会企业纷纷积极表态会积极改进。2月22日,调查涉及的12家二手交易平台均按照江苏省消保委约谈会提出的要求,提交了书面优化调整方案。2月28日,江苏省消保委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二手交易平台整改优化情况。

不过,近日财经网科技调查发现,整改之后,部分平台仍能发现上述违规现象。

整改后涉嫌违规现象仍存

在江苏省消保委的调查中,体验员小王称,她手边这些奢侈品的空盒和空瓶都是在二手平台上购买到的。在购买的过程中,在空盒方面,有一个卖家表示可以大量购买、批量购买,算是一个职业卖家。小王称,品牌空瓶的大量回收和销售,让她产生很大担忧,她认为有人买空瓶可能就会给制假、售假提供一个可能。

调查还发现,一些卖家把网络二手平台当成山寨货销售的大市场。通过对关键词的另类更改,比如把“山寨”“高仿”这样的敏感词,用“复刻”来替代,把“鉴定”用“过毒”来替代,逃避平台的技术监管。

财经网科技搜索后发现,在提交整改方案之后,在闲鱼、转转、拍拍、花粉儿等二手交易平台上仍可找到品牌空盒及空瓶的售卖现象。

目前,在闲鱼平台上搜索“空盒”、“空瓶”等关键字无法找到品牌空盒,但使用“礼品盒”的关键字,可搜出YSL、Dior口红礼盒等。

在转转平台上,“空盒”这一关键词已被屏蔽,但通过搜索“空盒”一词,可搜索到大牌护肤品的空包装盒以及空瓶子。

此外,在拍拍平台上,可搜出茅台空瓶、牛黄丸空瓶、空烟盒等。

在此次查询中,花粉儿平台存在涉嫌默许售假的问题较为严重。财经网科技浏览发现,在花粉儿平台上,不仅可以搜索出大量品牌空盒、空瓶,还可以搜索到苹果手机空盒在售。除此之外,在花粉儿平台上还存在着出售复刻品牌香水、包包的现象。

情况不止于此。财经网科技注意到,此前二手交易平台就曾因暗藏原味丝袜等软色情产品饱受诟病。目前,在58同城、闲转等平台上,财经网科技发现仍有卖家利用暗语出售原味产品,包括非全新内衣、丝袜等。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实际上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对于信息发布是有明确规定的。财经网科技留意到,某二手交易平台《信息发布规范》明确规定:禁止卖药品、医疗器材、食品类,包括婴幼儿食品、药品、隐形眼镜及护理液、酒水、保健品等。不过,财经网科技却在该平台上查询到了婴幼儿食品、隐形眼镜、保健品等商品信息。

此外,此次查询还发现,各个平台涉嫌违规的产品还包括香烟、奶粉、各种色情产品、盗版网课、影音资源等。

二手交易平台审核机制难言完整

在整改方案中,多家平台纷纷表示将从信息发布、资质审核、交易安全等方面强化监督管理责任。具体包括提升图片风险识别能力、对违规商品增加屏蔽词及入审词、采取全部人工审核通过后才能上架的模式、添加更多隐晦风险样本等手段。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二手交易平台审核机制难言完善。

此前,在媒体报道“原味”产品存在于二手交易平台上之后,平台纷纷对于“原味”等关键词进行了屏蔽。但财经网科技发现,在某平台通过搜索“体味”等关键词,仍可搜索到疑似原味商品。

在某家二手平台上,卖家通过配图的方式,发布了性感的丝袜、内裤等图片,标题写着“丝袜、内裤(看好,不是全新的)”,并在详情页面写着“懂的,在问”。

而在另一家母婴闲置平台上,商家更是直接在留言下标明,出售各种“原W”,并接受色情服务,且留下了联系方式。

除此之外,财经网科技发现,这些二手交易平台上还存在着大量视频网站会员,知识付费课程等资源在售,费用只需花费几块钱。例如,在某平台上搜索“爱奇艺”,会有大量在售的爱奇艺卡密,不过其文案里“爱奇艺”显示为“爱气艺”、“爱Q艺”、“A奇艺”等。

与此类似,为了规避审核风险,优酷、腾讯等品牌会被包装成“U酷”、“滕迅”等谐音词进行发布。

同样,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wang课”、“知识付费”等各种关键词,就可以搜到大量的盗版网络课程,商家们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吸引用户,再以网盘等形式提供资源。这对于正版网课来说,意味着大量客户的流失。

实际上,使用模糊化描述、暗语提示等手法售卖违禁品,提供色情服务已经成为二手交易平台的一种常规手段,还会有不少商家以加V(微信)转移至其他软件的方式来躲避平台追查。平台对此如何处理?据了解,二手交易平台会对上架商品进行“关键词”抓取处理,第一次发现违规会提出警告并责令下架,再次发现则会处以7天、14天不等的封号处理。

不过,有客服人员对法制日报表示:“我们会进行排查,但不能确保所有的商品都能被检查到。如果您发现了违规情况,欢迎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此前曾对媒体表示,要求平台识别所有违法违规信息,不具有可行性,但平台应该不断改进技术,比如及时更新过滤的关键词,更新信息发布规范。明显未尽到管理义务的平台,是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二手交易平台为何灰产屡禁不止?业界有观点认为,一有卖家准入门槛低的原因,另外也与平台的审核、处罚机制存在不足有关。

“线上平台审核机制分机器审核与人工审核,大部分都是人工审核,但存在数据量大、审核时效性慢、审核人员成本高的问题。”凤凰网财经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所以一般会通过算法辅助人工,给出一些信息;但目前算法做不到100%准确,对于有些网站来说,存在先发后审的机制,也是冒着一定风险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则表示,二手交易平台之所以监管困难,还在于其环节分散,交易隐蔽,比如卖家会将违禁视频存储于网盘,再通过外部社交软件进行交易,这种跨平台的治理非常难,也暴露了网络平台治理水平存在着差距。

乱象频现 二手平台并非法外之地

近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对二手平台消费舆情信息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网监测到有关二手平台的负面舆情信息占比61.63%。这说明了,二手平台消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舆情数据反映,二手平台消费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报价格、平台不履行责任以及恶意欺诈等四个方面。

数据显示,在528081条二手平台消费负面舆情信息中,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信息174834条,占比33.11%;虚报价格信息138735条,占比26.27%;平台不履行责任信息126537条,占比23.96%;恶意欺诈信息57236条,占比10.84%;其它方面30739条,占比5.82%。

一名买家告诉财经网科技,上述乱象与二手市场还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监管有关。她表示,自己曾经在二手平台上能以优惠的价格淘到很多需要的东西,但随着线上的流量增加,低门槛的准入标准也让更多玩家参与进来,这里面不仅有“职业卖家”,还有不少以二手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参与者。“现在已经很难买到物美价廉的二手物品。”

低门槛、零押金、流量大的特点让各方参与者趋之若鹜,他们利用平台的规则收割流量,获取利益之时,也带来了各种讳莫如深的灰色生意,让原本简单的平台变得复杂。

结合监测到的二手平台消费舆情数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二手平台消费主要存在着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平台机制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专家指出,正是由于平台没有履行资质审核义务,疏于日常管理,且部分平台没有建立支付系统、信用评价机制,才会导致平台假冒伪劣泛滥成灾、违禁物品大行其道、缺乏有效的售后调解和维权通道。

为此,专家提出建议,首先,二手平台应主动承担相应责任,要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承担相关资格资质审核义务、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其次,对二手交易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此外,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正如江苏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陆惜春所言,二手交易平台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不能任其野蛮生长。陆惜春希望,企业作为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强化平台责任,从用户入驻、信息发布、交易安全、售后保障、纠纷解决等方面全方位把关,提高准入门槛,落实实名认证,强化卖家资质的审核。

  • 多多跨境助力台州制造蝶变 更多家居好物走向全球市场

  • 游戏产业加速回暖,科技赋能开启新变局

  • 盲盒新规落地,行业迎来规范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