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 → 文化教育

东西问丨马德:大江南北,“佛”为何长得不一样?

2024-05-08 10: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大字
小字

   中新社绍兴5月7日电 题:大江南北,“佛”为何长得不一样?

  ——专访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

   中新社记者 柴燕菲 邵燕飞 项菁

  石窟艺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和情感深度交融,两千年来走出一条“中国化”路径,至今仍是洞见佛教中国化历程、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扇重要窗口。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南北方的石窟造像有何不同?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何以沟通世界文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日前接受 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介绍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起源和内涵?

  马德:中国佛教有三大分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我们常说的“佛教中国化”主要是指汉传佛教,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具体传入时间尚有争议(西汉、东汉或秦始皇时期),可以确定的是,距今已有两千年。

2021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图为敦煌文物佛像复制品。史春阳 摄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首先秉承了印度佛教造像的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中融合华夏民族的文化、思想、情感和审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艺术瑰宝。从今天看,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不仅是中国雕塑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内涵佛教信仰、哲学思想,同时又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演变、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发挥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图为敦煌文物佛像复制品。史春阳 摄

   中新社记者:佛教石窟艺术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何种布局和特点?

  马德:佛教石窟艺术和佛教几乎同时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早期的中国佛教石窟造像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新疆,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最早开凿佛教石窟大约在东汉晚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四川乐山麻浩崖墓的浮雕坐佛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的释迦说法像。

孔望山摩崖涅槃图造像。释迦牟尼位居中央,周围弟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赵鸣 摄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佛教造像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巩固政权、安定民心的载体,并渗透到各个社会阶层,以佛教造像为主体的石窟也成为社会活动场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述的就是当时佛教造像盛行的景象。隋唐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佛教造像盛况空前,但发生了功能性转变,让佛国世界成为人间社会的折光反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庄浦明 摄

  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人民安居乐业,佛教造像有“菩萨如宫娃”之说,佛像面容圆润端详、神情庄严慈祥,确切地表现了盛世之美;宋朝开始提倡儒家理学,汉传佛教受到限制,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落,造像的理想化成分减少、世俗化气息加强,甚至菩萨、罗汉、侍者都是现实人物的写照,同时藏传佛教石窟造像渐崭露头角;元、明、清时期石窟开凿逐渐衰落,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寺院都是佛教主要活动场所,佛教造像也主要在寺中供奉。洞悉这一切,都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历朝历代制度制约的影响。

唐代石刻的巅峰之作——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黄政伟 摄

   中新社记者:放眼中国大江南北,胖、瘦、站姿、坐姿,佛像各不相同,请问北方和南方的佛教石窟造像为何不同?

  马德:佛教中国化也可以看作是佛教的本土化、社会化。以弥勒佛的造像为例,弥勒造像作为佛教的一种载体形式,是其所对应的时代和地域弥勒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它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演变历程,而且不断适应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实际上,什么样的弥勒像也是当时社会的折射,体现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一方神”的社会需要。

新昌大佛寺一景。项菁 摄

  比较典型的是建于1500余年前的“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三代僧人相继雕凿,历时30年建成,是如今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佛像秀骨清相、额部宽广、眉眼细长、两耳垂肩,展现出佛陀沉静、智慧、超脱的内心世界。当时的北方大造交脚弥勒菩萨,到了南方直接成为结跏趺坐的弥勒佛,实现弥勒由“一生补处”(“一生补处”为菩萨的最高阶位,意为尽此一生后即能补到佛位。)菩萨到未来佛的转变。这是因为相比当时战乱的北方,南方社会较为安定繁荣,离人们的理想社会更近,僧人审时度势,营造了下生的弥勒佛像。

2024年4月拍摄的新昌大佛寺石弥勒佛像。该佛像于公元516年建成,高达16.05米。新昌县委统战部 供图

  总体看,佛教传入中国南方的时间比北方晚,但发展速度比北方快。尤其是石窟造像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方在政治上相互对立,其地理、人文等各方面差异明显,导致造像艺术、弥勒信仰的差异化发展。另外,石窟造像还与窟主的信仰、艺术喜好、权贵程度及工匠技艺水平相关。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佛教石窟艺术面临哪些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挑战,应如何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马德: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瑰宝,新时代保护和传承佛教石窟艺术,要将其视为历史文物或传统文化。目前,佛教石窟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主要面临自然环境、旅游开发、历史知识、技艺和精神传承等方面问题,这也是国际共性挑战,做好保护传承可以从三方面考量:

  一是注重历史知识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佛教石窟艺术内涵教义、哲学、伦理学、艺术等思想,学术界要秉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借鉴。其作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不再为众人所关注。但其蕴含的包容、奉献与创造精神,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弘扬和传承,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重庆大足石刻造像。董乃德 摄

  二是注重技艺的传承。流传至今的石窟艺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要详细研究和传承古人在开凿大佛时所用的技术,使其得以延续。眼下也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妥善保存石窟资料,比如敦煌壁画就依托数字修复等技术永久地保存下来。

2021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图为敦煌壁画文物复制品。史春阳 摄

  三是避免维修损坏和过度开发。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一些石窟建筑遭到破坏,地方政府在修缮时需“修旧如旧”,十分谨慎。还有些地方为了博取客流,随意新造佛像和佛寺,这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不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新社记者:当今时代,发扬佛教石窟文化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

  马德:中国佛教文化蕴含的平等、包容等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佛教石窟艺术从西域走向东方,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其作为纽带,理应发挥更大价值。

由敦煌研究院举办的“数字敦煌展”,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二维图像与三维模型相结合,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极限走出敦煌。杨艳敏 摄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莫高窟艺术及藏经洞文物记录了古代欧亚的中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在此汇流。如今,依据敦煌研究院向全球发布的“数字敦煌”项目,民众在网上就能看到精美的洞窟壁画。早在唐代,高僧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述与传播佛学理论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日本佛学、建筑、雕塑的发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事件。再如,星云大师开创台湾佛光山后,又在全球创设300余间寺院,将包括佛教造像艺术在内的“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均为可圈可点之举。(完)

2024甲辰龙年春节期间,美国著名佛教圣地佛光山西来寺举办礼千佛法会和“欢喜龙”平安灯会等丰富活动,各族裔民众欢聚一堂共庆龙年新春。张朔 摄

  受访者简介:

  马德,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河西学院“祁连学者”特聘教授。从事敦煌石窟、文献、历史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出版《中古敦煌佛教社会化论略》等10余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

【责任编辑:张子怡】
中新侨网APP下载

文化教育频道精选:

  • 宋人衣服长啥样?浙江团队数字再现“宋服之冠”
    2024年6月25日 10:26:20
  • “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亮相雅加达
    2024年6月25日 10:16:11
  • 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孔子学院举办“走进传统中医”研讨班
    2024年6月25日 09:11:33
  • 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第四届世界中医药针灸文化周
    2024年6月24日 09:59:03
  • 东西问|陈英雄:电影何以跨文化引发情感共鸣?
    2024年6月24日 08:38:48
  • 多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在京发布
    2024年6月24日 08:33:18
  • “你好中文”全澳吟诵朗读大会颁奖典礼在悉尼举行
    2024年6月24日 08:27:31
  • 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与中医药碰撞 焕发夺目光彩
    2024年6月22日 15:59:14
换一批
侨宝
一周热点
  • 免签实施以来入境马来西亚中国游客人次同比增两倍多
  • 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赶赴火灾现场 协调遇难中国同胞善后工作
  • 61岁“乒乓奶奶”再征奥运,她准备再“战”多久?
  • 这对夫妇,守住了华侨百余年的家国记忆
  • 东西问|陈英雄:电影何以跨文化引发情感共鸣?
  • 东西问丨张西平:寻求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
  • 中国公民可申请澳大利亚五年多次签证,旅游酒店搜索热度上升200%
  • 海外华文媒体人:增强实力 探路转型
  • 美国仇恨犯罪何时休?非裔成主要受害者 趋势令人不安
  • 侨文物会“说话” | 我在战场目睹……
品牌策划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央统战部 |  国侨办 |  外交部 |  国台办 |  中国领事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留学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华文教育网 |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国际在线 |  央视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哆哆女性网给老师的祝福语真正的免费起名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bcc大富豪斗地主三才五格起名最佳笔画组合配置杂谈网包装设计软件起名字常用笔画球球大作战攻略那里宝宝起名好陆姓女孩起名鼠年五行属金给公司起名美名腾宝宝起名网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穆总的天价小新娘全文免费阅读大众网球男孩以天字起名字小杰克的攻击南家三姐妹第三季姓薛男孩起名字好听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免费商贸公司起名字起名网thunderbolt接口时光代理人樱花动漫临安19楼论坛属猪的小孩子起名宜用字德的字辈排行的名字怎么起怎样给文件夹加密保罗乔治受伤视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