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全国> 安徽 > 安徽首页 > 天气要闻

安徽南陵突发雷击事件致两死两伤 大数据揭秘哪里最易遇雷

【字体:   2022-08-28 08:59:34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近期,安徽南陵一广场突发雷击事件致2死2伤、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一对新人拍婚纱照时新郎遭雷击死亡……目前,我国仍处于雷暴高发期,雷暴会影响飞机起飞、引发火灾、击中行人并造成伤亡。中国天气网盘点气象大数据,揭秘我国哪些地方雷暴最频繁,何时最活跃。

雷暴是怎么形成的?

雷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由于积雨云的强烈发展,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

txy

6月5日凌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出现雷雨,闪电划破长空。(拍摄:韦世欣)

全国雷暴地图看哪里最易“遇雷”

在气象上,一个观测站听到雷声的观测日就计为一个雷暴日。中国天气网研究了1981年至2013年我国各地雷暴日数的大数据发现,我国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发生雷暴,山区雷暴日数多于平原。

从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雷暴地图可以看出,我国发生雷暴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70天以上,局地超过100天;云南大部、广西西部和北部、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数在50-70天之间。

浙江大部、安徽中南部、湖南、重庆、贵州、四川西部和南部、山西、北京、河北北部、吉林、青海东部以及新疆西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数为30-50天之间。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以及黄淮平原一带为雷暴频次较低的地区,年均雷暴日数不足30天。

最易遭遇雷暴城市排行榜出炉 海口领跑

省会级大城市中,海口、广州、拉萨、南宁、昆明等地比较容易发生雷暴,最高的海口年均雷暴日数达到83.6天,几乎每4天就会发生一次雷暴天气 。广州、拉萨以73.1天和69.1天紧随其后,位列二三位;乌鲁木齐、西安、银川、兰州等地“闻雷”概率较低,最低的乌鲁木齐年均雷暴日数不足5天。

雷暴偏爱夏季“打卡” 七月午后最高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生雷暴的时间早晚不一。就全国平均情况而言,雷暴发生频次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为高发期,冬季极少发生。冬季“闻雷”概率之低,甚至可以从古诗词中找到印证,汉乐府民歌《上邪》中就有“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诗句。

从逐月雷暴日数分布看,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其中7月为最高峰,达8.5天,基本上每4天就有一天可能出现雷暴,而11月至次年2月全国几乎无雷暴出现,平均日数不足0.5天。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我国雷暴发生的高峰主要在6月至8月,这与对流天气关系密切。此时,南方夏季风爆发后,暖湿气流更加强盛,对流天气也更容易出现;在北方,受东北冷涡频繁活动的影响,华北、东北一带的对流活动增多,雷暴日数也就多了。9月份以后,我国东北、华北的雨季结束,雷暴发生日数明显下降;在南方,随着西南季风撤退,暖湿气流衰减,气温下降,雷暴发生概率也迅速减少。

一天之中,我国各地的雷暴发生时间一般集中在午后到傍晚,15时至17时为最高峰。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97年至2006年这10年间,雷灾事故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典型的单峰型,13时开始快速上升,15时至17时达到高值,16时达到峰顶,占比17.1%。

中国天气网提醒大家,通常空旷地带、山地、阳台、屋顶、树下、敞篷船等地点比较容易遭遇雷电袭击,雷雨天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在家等待雷雨结束。雷雨时刚好在室外的朋友,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可以就近选择商店、饭店等建筑物进行躲避,不要接打电话、接近电力设备等,避免遭遇雷击。(策划/张慧 设计/刘红欣 数据支持/石妍 蒋森伟)

参考文章:

[1]马明,吕伟涛,张义军,等.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8月第19卷4期

[2]孔锋,郭君,王一飞,等.近56年来中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J].灾害学,2018,33(3):87—95.

[3]李婷婷,王顺华.近40年全国雷电的时空特征分析.中国农业信息

作者: 12_anhui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 高清图集
    福建永泰局部出现大暴雨 水位上涨道路损毁
    福建永泰局部出现大暴
    山西朔州日晕彩云齐登场 绘就夏日美景
    山西朔州日晕彩云齐登

    父亲节特别策划:父爱 湖南长沙夏日晚霞绚丽

    清新美!今晨北京蓝天 好运“莲莲” 北京圆

    风景如画 江西瑞昌“ 北京再遇高温天气 户

    河南汝州发布高温红色 高温炙烤北方 多地持

    • 天气新闻
    • 气候趣闻
    芒种养生:重在防暑养心 芒种养生:重 芒种节气农事忙 为何流行吃青梅? 芒种节气农事
    • 夏季高温暴晒 这些物品千万不要放在车内
    • 夏天疲劳易犯困 可能是这些因素在作怪
    • 夏季天热出汗多 科学补水5注意
    • 夏日减肥季 哪些误区需避开?
    • 夏日炎炎 防晒要趁早
    • 夏季饮食宜清淡 就是要吃素吗?
    • 雨水增多湿气升 如何祛湿气
    • 小满养生 重在防热除湿
    中国绿色建筑峰会精彩
    中国绿色建筑峰会精彩
    全球绿化面积增加5%
    全球绿化面积增加5%
    • 中国能源绿色低碳时代 《自然》:温带湖泊含
    • 多地探索黄河生态治理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国家发改委:正抓紧编 “液态阳光”未来可替
    • 科罗拉多河人工湖拉警 八问核污水事件:日本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