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17日消息(见习记者 晁海娟)脑机接口能将人体的脑电信号转换为电脑的控制指令,通过镜像手套控制人手握紧或放松;裸眼3D大屏使虚拟形象与观众进行互动,观众站在指定位置即可由该虚拟形象拍照留影;无人船设置好程序之后,就能定时定点自主采集水体数据……11月17日,在2023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上(以下简称“创交会),一大批高科技产品精彩亮相,给公众奉上一场科技“大秀”。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脑机接口”的工作流程(央广网见习记者 晁海娟 摄)

这是创交会落户广州的第九个年头。央广网记者了解到,本届创交会共有800多家企业(机构)、2000多个项目线下参展,线下参展面积达30000平方米,是创交会史上参展数量最多、展区面积最大的一届。2023创交会将在11月17日至19日举行,期间还将举办数十场活动。

当天的启动式上,共有10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合作签约,总金额达10.18亿元。现场,创交会办公室与相关投资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创交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形成千亿级基金群,更好促进实现资金与项目对接、资本与实业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

启动仪式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晁海娟 摄)

展览展示方面,本届创交会聚焦“十四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设立了10个战略性重点产业展区和3个重要功能区。高层次人才成果展区集中展示了300多项前沿成果项目,科普产业展区展示了40家企业的57个精选科普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专区吸引了84家企业、500多个项目参展,占总展出项目的近四分之一。此外,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项目在各展区展出。

据了解,本届创交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实践中秉承‘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普化’的办会思路,逐渐建立起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相互衔接、相互增益的模式。接下来我们将更大力度促进成果转化,着力促进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更好促进创新发展两翼齐飞,助力科普产品和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据统计,历经9年发展,创交会线上线下累计展出成果4.5万余项,发布项目超3.8万项,转化落地金额超680亿元。

编辑:官文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