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漠河,层林尽染。

“这片中队自建的樟子松林见证了一代代官兵战风雪、斗严寒、破禁区的光辉岁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担当尽责、守土奉献的樟子松精神,是我们立足极寒、极偏、极苦环境,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书写我们的荣光。”新兵下队,武警黑龙江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漠河中队组织官兵来到中队“扎根林”,引导官兵在学习中队历史中汲取养分,在传承战斗精神中砥砺初心。

武警漠河中队官兵在种植樟子松。(马威 摄)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近十年来,该中队官兵牢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忠实履行使命,圆满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任务,确保了执勤目标安全,被上级表彰为全军红旗团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铁”先进单位;建队以来,荣立5次集体二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

武警漠河中队官兵的日常上勤。(马威 摄)

传承精神根脉,凝聚奋进力量

“全年无霜期仅有90天,地处北纬53°,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多,这里曾被认为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从原始森林到现代化城市,几代奋斗者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凝聚出了漠河特有的樟子松精神。”中队讲解员罗旭鹏正耐心细致地为新战友讲述驻地开发史。

很难想象,这名军姿挺拔、眼神坚毅、侃侃而谈的下士刚来中队时也经历过“水土不服”。罗旭鹏来自贵州遵义,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的西南小城,入伍时他乘坐火车足足颠簸了三天两夜才来到这片林海雪原,到队时正值“阳春三月”,下车却一脚踩入齐膝深的积雪中,更让他失望的是中队准备的第一顿饭竟然是高粱米配脱水菜。

武警漠河中队唐连政为新兵讲解扎根林的来源和寓意。(马威 摄)

吃“忆苦思甜饭”、种下“扎根树”、重走巡逻路、为界碑描红,这是新兵下队的“四部曲”。“不了解当年的苦,怎么感受得到荣誉背后的艰辛与沉重?”唐连政解释道,“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在传承中寻根、扎根,是每名官兵必修的课程。”

罗旭鹏一直到5月份才真正理解这番话的内涵。5月的漠河山川重披绿装,唐连政按照惯例组织官兵前往“扎根林”种树。看着老兵在旁边一丝不苟地做着示范,罗旭鹏心里还犯嘀咕:“不就是挖个坑嘛,有啥难的?”可真到自己挥镐时却傻了眼,一镐下去仅砸出个小坑不说,双手的虎口处还被震得隐隐作痛,原来在地表下面还有一层冻土永冻层,可是这样的环境樟子松就算种下了怎么活?

武警漠河中队组织新兵到扎根林种樟子松。(马威 摄)

“想要枝繁叶茂,必须深深扎根,要是不挖一米深,就算换上新土也种不活,树是这样,人也一样。”唐连政语重心长地说道。

罗旭鹏一边品味一边渐悟:先辈们为什么能忍受漫长冬季的天寒地冻、短暂夏天的蚊虫肆虐、还要远离家人?是因为他们不仅把人留在了这里,更把根扎进了这片土地,正是凭着他们的坚守,国家才安全,人民才安宁。

从那以后,罗旭鹏开始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冰天雪地里扛原木、推轮胎、爬战术,夏日高温中站军姿、练摔擒、拉体能,不断自我加压、挑战极限。在他眼中,冻伤皲裂的双手,暴晒红肿的脸庞,都成为了这片土地对他的肯定与馈赠。

武警漠河中队组织刺杀对抗训练。(马威 摄)

年终考核中,罗旭鹏凭借自身努力,多个课目成绩名列前茅,也因为表现突出,连续2年被评为“四有”优秀个人。

在中队,像罗旭鹏这样的成长故事比比皆是,翻看中队荣誉档案:武警部队“十佳优秀教练员”邱发远、总队“军事技能比武”个人全能第一名李小龙……一茬茬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祖国北极,在风雪严寒的磨砺中,渐渐安下心、扎下根,用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续写着中队的荣光。

直面困难挑战,忠诚担当尽责

“滴滴滴……两名监管羁押对象分别朝东西两侧监墙逃窜,企图翻越监墙,请指示!”近日,一场应急处置演练打响,在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室的大屏幕上,自动弹出报警区域图像和现场态势信息,中队长李小龙立即判明情况,熟练操作执勤平台,精准指挥应急力量进行处置。

正值中秋佳节到来,党员郭振圆正在替战士上暖心哨。(马威 摄)

此情此景,让中队教练员孙雪飞一阵感慨。回想2019年5月,中队刚搬进新营区,一系列难题便纷至沓来,5年未担负固定目标执勤任务,怎么确保目标绝对安全?全新的“智慧磐石”工程建成,怎么投入使用形成战斗力?新增的重难点课目很多,怎么解决没有相关课目教练员的问题……

面对种种困难挑战,接连几天,中队党支部主动引导广大官兵围绕“新环境、新任务、新考验”展开大讨论,认真梳理中队当前面临的各类难点、堵点、痛点,在一场场“头脑风暴”中理清抓建思路,形成抓建举措。

“勇于担当尽责,锤炼过硬本领,就是对樟子松精神的最好传承。”在中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干部骨干先行一步,白天带头深研精练,晚上复盘奋力攻关,受到他们的感染,中队全体官兵研战谋战热情极大提升,履职能力快速增强,训练短板一一补齐,涉及执勤技能、班组战术、应用射击等多个重难点课目教案在全支队得到推广,受到广泛好评。

零下35℃,武警漠河中队正在开展巡逻任务。(马威 摄)

青春在极寒黑土上扎根,在担当尽责中绽放。短短3年时间,中队执勤工作实现了向科技化、信息化的跃升,达到了信息全面联动、要素全维监控、处置全员联动的目标,中队连续被总队评为“执勤标兵中队”“正规化执勤优秀单位”,涌现出“武警部队标兵教练员”“总队优秀教练员”等多名先进典型。

新年到来之际,武警漠河中队官兵来到界碑前开展仪式教育。(马威 摄)

践行为民宗旨,赤诚之心彰显

“哥,我们终于成为战友了,我会继续学习中队的樟子松精神,守好祖国万里海疆。”2021年8月,王正洋以优异成绩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官兵们看着他寄来的感谢信,心中充满自豪。

王正洋与部队的缘分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仅靠母亲一人艰难维系,他曾几度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中队警士张钰富了解情况后,及时向中队党支部汇报,并与他结成帮扶对子,鼓励他坚定求学之路,并资助他近2万元。没想到,在张钰富的带动下,原本性格自卑内向的他最后选择了参军报国。

其实,王正洋只是张钰富资助的17名贫困学生中的一员。目前,还有3名高中生、2名初中生在他的爱心呵护中成长。回顾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对他影响最大的是6年前中队组织的一场特殊的仪式。

在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30周年纪念日当天,曾带领官兵完成救援任务的时任漠河中队中队长杜忠武来到中队,将十几张旧报纸郑重地交接给中队党支部,作为官兵代表,张钰富亲手把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放进中队荣誉柜里。

从连续奋战28天、彻底扑灭大火,到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帮助驻地群众4个月恢复生产、10年完成森林更新,旧报纸图文并茂、生动详实地记录了中队扎根边疆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也将“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理念深深地铭刻在了张钰富的脑海中。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樟子松的品格。”中队党支部积极引导官兵投身到为民服务的浪潮中,先后有10多名官兵与驻地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参与到扶贫助学的道路上来,2名官兵成为爱心团队骨干,持续为爱助力。

去年“雷锋日”,中队又收到了两面锦旗。原来,这是中队班长黄天在两次休假期间分别救助的两位老人寄来的,救人后的黄天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但没想到的是,两位老人经过多方打听都找到了他的地址,还寄来了锦旗。“人民群众需要时,军人就应该挺身而出。”黄天由衷地说道。

近年来,中队连续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涌现出一大批为民服务的先进个人,成为中队扎根边疆、守土奉献的真实写照。

根强则盛,本固则安。连日来,中队通过教育宣讲、班排讨论、体会交流等方式,持续深入学习中队特有的樟子松精神,引导官兵不断践行“最北最冷最忠诚、最偏最远最放心”的铮铮誓言,在祖国北疆努力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中队中士马威在一首小诗里写到:

我在祖国北极

站成一株樟子松

极夜的严寒

极昼的酷暑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守望

啊,看那绚丽的北极光——终生难忘

在亲人期待的目光里

我们沐浴雨雪风霜

我们坚定地刻画年轮

我们努力地向阳生长……

(央广网·军事频道 作者:孙崇峰 王恒 胡小凌)

编辑:王子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