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水县探索小浆果“1+3”进阶型联农带农发展模式——推动果莓产业发展壮大

种植户采摘蓝莓

夏初时节,在建水县临安镇狗街村委会中新寨村民小组卓莓(云南)果莓种植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一人多高的树莓植株绿意盈盈、茁壮成长。与之相隔不远的蓝莓种植基地里,个大饱满、如“蓝色宝石”般新鲜诱人的果实缀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近年来,建水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农业产业新业态,在狗街村引进卓莓(云南)果莓种植有限公司发展小浆果产业。落户10年以来,卓莓种植公司积极探索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当地农户成为公司种植户,构建起“1家龙头企业+3级种植户(合作种植户、中型种植户、独立种植户)”的“1+3”进阶型发展模式,不断推动果莓产业发展壮大。

在产业发展实践中,卓莓种植公司大力发展蓝莓、树莓、黑莓、草莓等小浆果种植,依托公司1000余亩自有基地,建立“1+7+7+N”联农带农增收模式,即“1家龙头公司+7家合作种植户+7家中型种植户+N家独立种植户”,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卓莓种植公司依托自有种植基地,孵化合作种植户和中型种植户。合作种植户从公司员工和务工者中产生,经2年以上培育,完成资金、管理水平积累后经公司考核合格,可发展成为中型种植户成立自己的企业。中型种植户经2—5年发展,完成综合实力提升,可申请成为独立种植户,实现从打工人到农场主的转变。在孵化过程中,卓莓种植公司为合作者解决产品销售问题,3类种植户与公司分别按4:6、6:4、8:2比例分配销售收益。

“公司除通过土地租赁和招募周边村民到种植基地工作外,还挑选与公司价值观一致、有长远发展目标的村民,培训现代化浆果种植技术,使其成为专业种植能手,并在公司商业模式下持续发展业务,实现个人成长。”卓莓种植公司红河产区运营经理易守华介绍,基地划分为若干单元,分配给不同种植户管理,现有7家合作种植户种植树莓,单户管理面积在30亩左右;7家中型种植户种植蓝莓,单户管理面积在75至150亩。中型种植户具备一定资金规模和种植经验后,就可申请升级成为独立种植户,种植规模在150亩以上。

为了不断培育种植户壮大产业规模,卓莓种植公司实行“期满替补”方式,满2年的部分优秀合作种植户可申请成为中型种植户或者独立种植户,中型种植户孵化2至3年可申请成为独立种植户,每级空缺由下级种植户填补,以此不断循环,实现种植户间的良性竞争。“决定由谁替补是综合评定结果。公司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体系,按照食品安全、产量、日常管理、质检方面进行考核打分。”易守华介绍,通过这3种级别的合作发展模式,并依托公司品种、苗圃、食品安全、质检、采后管理、供应链、市场全产业链运营平台,种植户只需专注日常种植和采收管理工作,就可按照相应级别合约与公司分配产品销售收益。

种植户许建伟是“1+3”进阶型发展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自卓莓种植公司落户狗街村以来,他就到基地打工,并于2017年申请成为合作种植户。2023年,他以第一名的考核成绩成为中型种植户,种植面积从原先的10多亩扩展到30亩,当年实现蓝莓种植收益100余万元。

无独有偶,作为卓莓种植公司培育的8个独立种植户之一,李金于2020年在资金达到要求并掌握小浆果种植技术后,晋级为独立种植户,投资建设了自己的农场,共发展蓝莓、树莓种植1000亩。“公司监管很严格,每月都要进行考核指标评定。”李金说,自有基地受卓莓种植公司监管,有自主管理权,自己也拿出部分股份让工人入股,使他们在获得劳务费的同时还能拿到年终分红。“跟着公司干,省事。我不用操心销售问题,只要做好管理就可以了。”

随着“1+3”进阶型发展模式的不断推广运用,越来越多农户开始种植果莓。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今,卓莓种植公司在建水县已发展7个合作种植户、7个中型种植户、8个独立种植户,孵化15个家庭农场,小浆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4亩发展到如今的9000余亩,2023年实现产值7.8亿元,带动群众增收8400余万元。卓莓种植公司自有基地平时每日提供劳务岗位400余个、高峰采果期每天提供务工岗位700余个,合作农户实现年务工收入1000多万元。

“建水县的蓝莓品质很好,种植面积约有2.5万亩,还在不断扩大。”建水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云松认为,建水县低纬高原的地缘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让这里出产的果莓具有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品质、品相和良好口感,是全国果莓促早栽培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地区。卓莓种植公司“1+3”的进阶型发展模式,有力提升了全县果莓产业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发挥了产值效益,对建水果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群众富起来的同时,当地村集体也依托卓莓种植公司积极探索增收渠道。2020年,狗街村成立集体公司,以合作种植户身份投资入股参与树莓种植,每年实现创收10余万元,进而实现了1家龙头企业带富一方百姓、持续助农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真正让果莓成为“共富”产业,进一步增强建水果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喻丽荣)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