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5月14日消息(记者费权)近期,湖北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标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总体部署,全力打造“世界级交通管理”,创建交通管理特色亮点,组织开展“敲门行动”,以“四个结合”为抓手,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溯源行动,增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强化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

民警上路纠正违法行为(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供图,央广网发)

“线上+线下”相结合。交警支队升级电动自行车号牌“二微码”,实行“线上”视频巡查,在电动自行车通行和停放较多的社区、学校、企业、工地、商圈等地设置6处电子监控设备,科技赋能,捕捉电动自行车违法或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视频证据。通过后台人工复核后,推送给辖区交警大队,组织一线执勤民警开展处罚,有效提升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整治活动的精准度,创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民警上路纠正违法行为(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供图,央广网发)

工作时间内外相结合。对于定期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民警电话通知当事人到辖区所属交警中队观看其交通违法行为的视频或图片,待其确认无误后,再次播放警示教育片、PPT课件讲解等形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当事人上班时间无法前来的情况下,民警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延迟下班时间接待溯源当事人,督促其充分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文明出行理念。

路面拦截与上门“敲门”相结合。一级岗、高峰岗执勤警力坚持在路口值守,指引电动自行车按车道行驶,规范候灯,对发现的电动自行车显性违法做到“吹哨、拦截、教育、处罚”四个到位。缉查布控系统监测到有交通违法行为的电动自行车再次上路行驶,情报指挥中心第一时间通知路面执勤警力进行拦截,对骑行者进行交通安全宣教。对于暂时没有骑行电动自行车、也没有时间接受处罚教育的违法行为人,民警则前往当事人住所或工作地点,“面对面”组织教育。

民警宣讲与群众劝导相结合。对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外卖快递、接送学生,且具有多次交通违法行为的重点人群,联动企业、学校、社区等多方力量,定期将违法信息转递给辖区文明办、所属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内部惩戒、定期将结果反馈交警部门,形成监督管理闭环,共同纠正不良交通行为。对查获的外卖电动自行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半年内首次违法的,由管理平台线上安全警示培训1小时,经在线考试合格后上岗;二次违法的,由管理平台线上安全警示培训3小时,停止派单1天;三次违法的,由管理平台停止派单一周。

编辑:谭在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