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收粮高峰期刚过,前一阵我们公司门口的运粮车还排着长队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地王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丽君笑着说。

王丽君已经从事玉米和水稻原粮收购二十余年(央广网记者 马俊玮 摄)

今年57岁的王丽君已经从事玉米和水稻原粮收购二十余年,她先后与多家大型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泰来县内建立种植基地25处,扶持农户种植土地20000余亩,带动3500余农户增产增收。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是全国“产粮大县”,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泰来大米”更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从事粮食收购之前,王丽君卖过服装,也干过餐饮,而成为“粮食人”之初的一件小事,让她坚定了将粮食收购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记得有一年我们当地的葵花滞销,农民们非常犯愁。我在收粮的过程中知道了这件事,特别心疼他们,我不想让他们一年的努力白费,所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他们的葵花都收购了,通过多方寻找销路,最终将这些滞销的葵花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了出去。”王丽君回忆说,自己把葵花卖出去后拿着一沓沓现金坐在炕头上给大家分钱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这件事让她非常有成就感,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激励她创办了粮食公司,并一直走到今天。

王丽君创办的泰来县地王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一角(央广网发 刘夏 摄)

王丽君介绍,过去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卖粮渠道单一,“卖粮难”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民的难题。每到秋收季节,村子里总会来一些收粮的“经纪人”,他们从农民手里低价收购粮食,再高价卖给粮食企业,从中赚取差价,这让农民们十分苦恼。

1998年,王丽君积极响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号召,创办了泰来县地王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为几十个下岗职工创造了就业机会。

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品尝过收获的喜悦,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了集粮食收购、仓储、烘干、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回望来时路,过去的艰辛已然成为了如今成功的垫脚石。

“我不怕你们笑话,刚开始收粮的时候,我都得有六七天没换过衣服,没脱衣服睡过觉。因为我们收粮是24小时的,当初因为人手短缺,我一个人担任了很多个角色,试秤、付款、验质……有时候困得不行了想打个盹,农户来卖粮,一敲窗户,我就得‘一激灵’起来给付款。”王丽君说。

工作中的王丽君(央广网发 刘夏 摄)

除了长久以来的付出和坚持,诚信经营也是王丽君多年来获得农民和客户信任的“法宝”。

“农民辛苦一年了,都希望把粮食卖个好价格。我收购粮食以来,都是以粮食的质量来定价,久而久之,农民们都非常信任我,也愿意把粮食卖给我。”王丽君说。

进入夏管时节,泰来县顺畅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翠绿的稻苗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合作社负责人齐加田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在经过几年的品种规划后,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升,泰来县地王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一直都是以当地最高价收购合作社的粮食,农民既省心又省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王丽君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开展线上交易,通过互联网把家乡的粮食分销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泰来质优价美的粮食。

“农业不仅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还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过去我们的粮食通过经销商、中间商多个环节赚差价,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和专业合作社合作,让农民的粮食直接卖给粮食收购企业,农民增收又致富。”王丽君说。

王丽君和同事正在查看粮食质量(央广网记者 马俊玮 摄)

近年来,王丽君的公司与多家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签订收购合同,通过科技收储、粮食烘干、粮食产后个性化服务,为农民卖粮提供便利,实现“产销对接、互利双赢”。

依托“互联网+农民+合作社+仓储+生产+销售”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产业营销模式,王丽君已成功带动3500余农户增产增收。

“我的目标是解决更多农民从种植到售粮期间的困难,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通过不断创新把黑土地上的粮食产业进行延伸,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王丽君坚定地说。

【“她”声音】做一名守住初心的新时代“粮食人”

□王丽君

 

我叫王丽君,是泰来县地王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90年,我下海自主创业,进行粮食收购。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经常在凌晨顶着严寒随车收购粮食,背井离乡到南方各大粮食集散市场寻找客户。1998年,我创办了泰来县地王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诚信经营,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公司也成为了集粮食收购、仓储、烘干、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的“产粮大县”。近年来,我公司与多家专业合作社长年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科技收储、粮食烘干、粮食产后个性化服务,为农民卖粮提供便利,实现“产销对接、互利双赢”。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发展,我们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开展线上交易,通过互联网把家乡的粮食分销到全国各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粮食人”,我深知未来路远且长。今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守住初心,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以满腔热忱回馈生我、养我的这片黑土地。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