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不在规定区域内停放、高层住宅电动自行车乘梯入户充电、老旧小区“飞线充电”等现象,都是埋藏在各社区的消防安全隐患。日前,菊园新区召集各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举办“书记沙龙”,围绕如何破解“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引发的安全隐患”展开头脑风暴,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共谋治理良方,切实助力社区治理难点问题的突破和解决。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问题不仅是社区的普遍问题,还是基层治理的难点之一。据了解,仅今年以来,菊园新区12345市民热线接到的有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车和充电的举报就多达29起。“我们反复提醒、劝说,社区居民为图方便依然会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一楼门厅、楼道等公共区域,这不仅影响通行,还会增加火灾风险。”嘉慈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海燕说。

对于不听劝阻的车主该怎么做?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执法支撑?菊园派出所副所长沈剑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对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法规依据要通晓,这样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时才有理有据,同时需要通过严格执法对一些人员起到震慑、警示的作用。”沈剑说。

除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技防举措也必不可少。在菊园新区嘉筱、嘉慈等安装了智能梯控系统的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现象明显得到遏制。据介绍,梯控系统在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后,会发出语音提醒,并强制电梯保持开门状态。在泰宸社区柳湖景庭小区,4台住宅电梯试点安装智能梯控系统的同时,还纳入了菊园新区“一网统管”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一旦发现电动自行车上楼、关门异常等情况,后台会第一时间将告警信息准确推送给属地物业和居委工作人员,派单处理后形成闭环。

连日来,菊园新区各社区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排查辖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压以及消防喷淋、消防栓出水状况,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向居民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和相关规定,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此次沙龙分析了出现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的原因,收集了来自菊园新区各社区关于电动自行车治理的难点。下一步,菊园新区将根据社区的需求,对部分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点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相关消防设施,同时加强宣传,组织居民成立安全检查巡查小组,让居民形成“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