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大棚草莓成熟上市的季节。3月14日,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草莓园,游客们正在草莓大棚内精选采摘,一排排草莓长势喜人,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叶子下面,点缀着一个个外形锥状、色泽鲜红的果实,鲜嫩饱满,让人垂涎欲滴,整个棚内香气宜人,生机盎然,洋溢着新春的希望。

据了解,这是绥宁县水口乡村民贺早云和两个妹妹一起经营的草莓种植基地,现在正处于新一轮丰收季,采购订单不断,而且基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观光,现场喜气洋洋。喜获丰收的贺早云讲起了她的草莓种植故事。

贺早云在自己创办的草莓园里采摘草莓(孙芳华 供图)

今年50岁的贺早云在外地种植葡萄和草莓等作物已有二十余年,收入还算不错。但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关心和政策的支持,加上地方党委政府在种植养殖领域的资金技术等大力扶持,同时又能陪伴在父母和孩子身边,贺早云和兄弟姐妹商量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她根据家乡种植条件,看到了种植优质草莓的商机,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促进家乡的种植产业发展。

2022年,贺早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乡村振兴。她先后从农户手中流转了40多亩田地,投入100多万元,在关峡乡插柳村发展大棚草莓种植,从2023年11月开始出果,平均每天收获500公斤到1000公斤草莓,根据当前市场行情,每天能卖到2万元。

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草莓园的草莓火热上市(孙芳华 供图)

贺早云草莓种植成功的原因,正是她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她平时喜欢钻研农业知识,掌握了从打棚、耕地到草莓育苗、栽苗、施肥、除草、授粉、保温等全套种植技术,共种植了40个大棚5个草莓品种,口感清脆,味道香甜。同时,她的草莓从选择优质种苗,到人工除草、蜜蜂授粉等措施,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纯天然无污染,让人吃得放心。目前,她的草莓抢鲜上市,这种“红颜”草莓因口感好、味道浓郁,深受顾客青睐。

贺早云说:“我们这里的草莓品种齐全。我们是用油菜壳、自家养殖场的有机肥料来进行培育。老百姓吃起来就比较放心。”

贺早云表示,种草莓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凭借自己当年的种植经验,现在草莓基地有40个大棚,草莓也深受游客的喜爱。

小小的草莓不仅成了贺早云的“致富果”,也撑起了贺早云的致富经,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这样一个草莓园,每天都能够吸纳周边农户、留守妇女等空闲劳动力20余人就业。附近村民在这里来上班,只要在草莓地里进行培土疏叶、鲜果采摘等工作,工作轻松,平均每天能拿到80元至100元的工资,每年能够增收1万元,实现“家门口”的就业。

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草莓园附近的妇女在草莓园务工(孙芳华 供图)

“由于面积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我们就给附近留守家庭的老人们一个就业的机会。平常人多的话,可以安排20到30个劳动力干活。给他们生活上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每年我们要付出15万到20万元的工资。”贺早云说道。

贺早云通过回乡发展草莓种植产业,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甜甜”动力,也开启了她们姐妹乡村振兴的“莓”好生活。(孙芳华 邓钊)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