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3月21日消息(记者杨梦奎 通讯员康传广 冯静宇)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光明村蔬菜大棚内却是人勤春早,一派繁忙景象。

“别看这丝瓜苗这么娇小,我们用多层薄膜,下足基肥,移栽成活后不到2个月就开花结果。”村民唐稳兰一手指着丝瓜苗,一手又指着一旁的土豆大棚开心地说道:“虽然今年春节气温与往年相比明显偏低,新土豆上市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但对销售这方面,我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我家与村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协议。”像唐稳兰一样,光明村1400户村民因为有专业合作社“撑腰”,才有了甩开膀子生产蔬菜的勇气,看到了美好的“钱”景。

村民在大棚内移栽丝瓜苗(央广网发 康传广 摄)

光明村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和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光明村村民就以空中“挂”的、地面“剐”的、地下“挖”的小方红柿子、韭菜、土豆等立体种植模式,由粮食生产村发展为蔬菜专业村。冬瓜、丝瓜、土豆、毛豆、贝母、香菜、白菜、大蒜等蔬菜换茬种植,让村民“月月有钱进”,带动了村民产业致富。

但是,一段时期村民“吃不准”行情,蔬菜价格低迷,特别是疫情时期,村民难以把持住市场,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屡次出现大批量蔬菜滞销现象,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益,大家对生产蔬菜的“钱”景有了质疑,“富民”的道路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为此,2022年光明村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立足村庄实际,以光明蔬菜共富集散中心为依托,以蔬菜为主导产业,海安富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构建起“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承托+农户规模种植+企业订单购销”模式,将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叠加,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双赢。

海安富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组建后,采取“订单农业+农超对接”销售模式,统一收购、统一对接、统一销售。在党总支的统领下,富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密切联络村内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共谋发展、共享红利、共担风险,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良性“生态链”。合作社利用淘宝、微信,引导农民参加“村播”培训,在田间地头进行“土味”直播,让本地蔬菜“C位”出镜。

光明村从“庭院种植”“立体种植”向“绿色种植”经营模式转变,用小空间种出“大经济”,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合作社的推动下,村内已建有蔬菜专业批发点12个,2000吨级的保鲜储藏冷库正在抓紧建设中。为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还专门建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对残留农药进行抽样检查,从源头上保障市民的“舌尖安全”。

村党总支领办了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订单种植,真正强了村,富了民。村合作社积极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2023年全年村集体经营收入近10万元。有了合作社的集中收购,蔬菜烂市的情况逐渐减少。前不久,百里之外的海安市江桥果蔬专业合作社1万斤香菜滞销,得知这一消息后,光明村党总支书记、富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陆虞飞伸出援手,利用合作社市场优势帮助销售8000余斤香菜,解决了对方的“燃眉之急”。

“创办合作社,解决了村民一家一户的销售难题,今后,我们将不断擦亮‘蔬香光明’的‘绿色招牌’,助力村民加速驶向致富增收的‘光明道路’,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由心中愿景变为眼前实景。”对于创办合作社,陆虞飞信心满满。

编辑:顾炀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