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1月25日消息(记者梁瑜琳)“此次两会我带来的建议是关于完善民族地区交通路网的建议,交通路网建设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等都具有积极影响。”1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强在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强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黄强介绍,2023年,龙胜从主体、产业、市场、科技等方面入手,持续释放特色农业、绿色生态、民族文化等带来的红利,成功入选了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巩固拓展大寨村梯田“一田生五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黄洛瑶寨把“长发习俗”变成“长发产业”,走出了一条种龙脊稻米、演长发歌舞、卖长发洗护产品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子,2023年实现营收1.1亿元,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难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去年龙胜种植的7万亩罗汉果中有5万亩是保价回收订单果,有效稳定了脱贫群众收入。

在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方面,龙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当地历史、民族习俗、民族文化、乡村建设相结合,在该县开展“四个家园”“十六”创建工作,并按此标准初步建成1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10个示范点均实现了乡村更美、民风更淳、群众更富的目标。其中,瓢里镇六漫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4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区。“龙胜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以产业融合促乡村振兴、以民族团结进步促乡村建设,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黄强说。

下一步,龙胜将立足自身实际,持续做好强产业文章,深度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一核一带两区四域”发展布局,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龙脊梯田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学旅游活动中心、罗汉果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实现种植、加工、研学、旅游、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效应,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升级、融合增值、融合受益。

编辑:文鑫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