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文昌1月12日消息(记者 蔡文娟)制作斑兰茶、品尝斑兰糕、观赏斑兰叶……1月11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绘就海南乡村振兴新画卷”全媒体报道团走进海南省文昌市重兴镇加昌村委会,探索小小斑兰叶背后的幸福密码。

加昌村委会的美丽面貌(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在加昌村的槟榔林下,一株株青翠的斑兰尽展风姿,伴随着微风拂过,独属于斑兰的草香扑面而来,曾经闲置的林下土地如今变成“绿色海洋”。

“我们加昌村耕地少,以前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发展很有限。”加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大业介绍,为实现产业破局,当地乡村振兴工作队针对村庄林地多、耕地少及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实地调研,最终明确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以种植林下经济作物斑兰为基础,以斑兰产业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光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子还不够,还得需要引进专业人才支撑。来自四川成都的重兴斑兰农庄总经理刘一磊,因看好文昌的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从2019年开始,跟随文昌籍企业家林明天回到重兴镇加昌村,帮助村民推广并挖掘打造海南斑兰文创产品。

“斑兰是由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在文昌有很长时间的种植历史。而且因其独特的香味,被广泛应用到烹饪、烘焙、饮品等用途中,有‘东方香草’的美誉。在国外,多个国际品牌已经有非常成熟和丰富的斑兰应用案例。我们相信,它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刘一磊说。

槟榔园里种植的斑兰(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斑兰作为新兴产业,刚开始引入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持观望态度,担心赚不到钱。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当地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先发动个别农户种植斑兰叶,免费发放种苗和提供技术给农户,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村民看到了效益,越来越多人加入种植斑兰的队伍中。“斑兰种植不需要占用其他土地,60公分间距就可以种植,隔一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一茬,一株斑兰苗有15年的种植期,而且在槟榔林下种斑兰,不仅不影响槟榔生长,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免去了松土除草除虫等烦恼,好处多多。”符大业说。

加昌村还创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群众”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消除村民种植斑兰的后顾之忧。2022年4月,加昌村委会与广州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名花香精香料有限公司签署厂房租赁、斑兰鲜叶保价回收协议;同年10月,村委会又与浙江余姚绿谷工坊有限公司签署斑兰鲜叶加工合作框架协议。

报道团记者体验制作斑兰茶(央广网发 王舒 摄)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斑兰鲜叶收购等事项,企业负责斑兰鲜叶加工与保底价收购,群众负责种植管理和鲜叶收割,这一模式确保村集体、村民长期稳定收益。

符大业举例算了一笔账,加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壮大集体经济经费50万元、厂房租金60万元以及斑兰鲜叶、斑兰分裂苗收益30万元,采取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林下种植斑兰300亩。带动加昌村委会区域范围内村民林下种植斑兰1600亩。厂房租金及斑兰产业方面,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年度收益105万元以上;村民林下种植斑兰每亩年度稳定收益3000元以上,村集体及农民获得了长久且稳定的收益。2023年,加昌村村民人均收入2.31万元。

“除了发展种植,开设工程,我们还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筹划建立了重兴斑兰农庄。”刘一磊介绍,斑兰农庄是以“一产农业+二产农产品加工+三产乡村研学和民宿”为产业链,集农旅、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田园式生活农庄,通过打造集体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盘活乡村的闲置资产和资源,助力文昌经济建设发展。

现在每逢节假日,斑兰农庄都会呈现游人如织的景象,农庄内斑兰红茶、斑兰糕等特色美食,也吸引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同时,农庄的火热带动了周边农户将椰子树、槟榔园等林下闲置土地都种上了斑兰,如今斑兰农庄的斑兰粉等产品销售已经到浙江等地的烘焙品牌店,市场订单纷至沓来。

斑兰糕点(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容村貌自然也要跟上。近年来,加昌村村民同心协力治理“脏乱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慢慢地大家的想法也改变了,自觉维护整洁良好的环境,毕竟家园整洁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村民黄明珠笑着说。

这棵带着香味的植物,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借力生“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抱团致富。据介绍,截至目前,重兴镇斑兰种植面积约2000亩,合作农户500多户,村民通过15%林下土地入股+村委会指定就业运营+年终分红形式实现增收,每亩每年约收益5000元。如农户自主种植,按照市场价预估,每亩每年约收益7800元。

在2022年的冬交会上,文昌“重兴斑兰”特色品牌发布,目前重兴镇也在积极推进“重兴斑兰”一镇一品公用品牌建设,在斑兰农庄成立现场教学点、市中小学生实践劳动基地,让村民走上“特色”路,吃上“产业饭”,从而实现多方面产业增收、产业富民的美好愿景。

编辑:陶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