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魏沁个展《曼丽·红》将在江苏规划展览馆举办。

魏沁1986年生于南京,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油画系,中央美院创作研究院;现任教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著名画家、中央美院教授孙景波评价:“观其作品,无羁无束,随情迁兴,随心所欲,自由、自然而自在。源于她生活本能的自我认定,这种状态在当下一个躁动于人际关系之利害得失的时空现实之中,体现着一种自有阳光感的心态明定!”

她的同学、湖北美院的聂启博士称其:“独一无二,耐人寻味,令人惊叹。”

这种独一无二,在她的油画静物里毕现。她所描述的看起来是香水瓶,又不是香水瓶。这些瓶瓶罐罐,在她直给的色彩、浓郁的表达、阴郁的嘶吼背后开始讲话。同样开口讲话的,还有她的《春桃》《郁金香和酸柠檬》,以及那一束《带刺的玫瑰》。可当你想仔细辨析它们言说的内容时,又无从所获。这种浓烈的风格感,让绘画这种古早艺术最动人的那部分,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了。正如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晓林所说:“我尤其喜欢她那一组油画静物,天然的性情跃然布上,真诚可信,画如其人,个人的偏好和独具的感受呼之欲出。”

魏沁的作品(魏沁供图)

在魏沁的灵魂深处,住着一位面目模糊的故人。当堂吉诃德骑上他的毛驴,普罗米修斯看着火陷入痴境,那位故人,赤脚赤心,随便拿起什么,就画得满墙满地。三十年后,魏沁从虚空中折返,去找回那个人。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魏沁的画,总有三分像魏沁。无论人或动物,或物。

魏沁的作品(魏沁供图)

矛盾是阅读魏沁作品时一种绕不过去的体感。她的作品,色彩语言看起来十分奔放,但在奔放和浓烈背后,又同时能读到孤独、神秘和物哀,让人百爪挠心,又余韵不绝。

这似乎也解释了魏沁作品的独特美学,看起来她画的是人物、动物、静物,但这些物种,在魏沁的画笔下,都重新获得了生命。她似乎解锁了某种生命密码,又或许这把钥匙,早在她童年时,就拥有了。

2022年,魏沁在中央美术学院孙景波教授的指导下用多种材料创作了文成公主系列壁画。也是她突破自我的一次尝试,形成了独特的区别于传统壁画的新的语言风格。这个系列还在继续,敬请期待。

魏沁的线条令人惊叹,她不仅准确地描绘了主题的轮廓,还在细节上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观者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每一笔线条的精致,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深度和维度。

而这组文成公主系列,也更像是魏沁自己的一次远行。她用一种凌驾于时间与空间的姿势,构建着自我与非我,充满了神秘、曲折,甚至性感,重新拼凑了一则寓言。

梅洛-庞蒂说,“绘画把我们所有的范畴,诸如本质与实存,想象的与实在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都混淆在一起了”。难道不是吗?“画正在作画的自己”。

当魏沁在时空里变得无限小,魏曼丽的脸愈发清晰了。在模糊的镜子中,一位女性创作者用才华书写着: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顾炀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