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牧草香。连日来,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张家寨镇林家寨村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里,500亩红象草迎来了最佳收割期。只见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收割粉碎同步进行,工人们忙着装车随即运往村里的牧草加工厂进行打包发酵。

饲草种植基地(孙磊 摄)

“种好草养好牛,提供优质草源是关键。红象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优点,所以我们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为思南肉牛提供优质的饲草料保障。”思南县农业农村局饲草饲料工作站负责人郝明祥说。

为撬动牧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今年林家寨村通过合作社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2个村集体、5个大户发展牧草种植2000余亩。并在种植牧草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建起了牧草加工厂,就地就近解决了肉牛饲草料的供应问题。

据了解,红象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种植管理简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是优质的畜牧饲料。瓮溪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优势,引进企业带动种植红象草,既推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工人打包加工后的饲草(孙磊 摄)

“目前我们这个加工厂可以对本镇的两千多亩牧草进行收购加工,大概有一万多吨。接下来就是要加快加工厂二期的建设,规划对河西片区的牧草进行收购加工。”张家寨镇林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仕伟说,村合作社同时也在建牛场,加快实现种养一体,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从种草到加工再到养殖,林家寨村成功搭起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合作社带动下,村民们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如今,该村牧草基地、饲料加工厂、养殖场务工人数平均每天达到40余人,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打包完毕待售的饲草(孙磊 摄)

近年来,思南县按照“草畜配套,以草定畜”的科学发展理念,扩大人工种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不断完善和衍生牧草业态产业链条,有效推动“牧草种植+肉牛养殖+青贮加工”的养殖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形成,提升思南肉牛饲养前端多元化保障供给能力,提高养殖饲草料本地供给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种好草、产好草,全力保障牧草的供给供应,为全县肉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建好‘粮仓’。同时,通过牧草产业不断纵深推进,从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面不断带动群众稳步增收。”郝明祥说。(陈敏 孙磊 王莉)

编辑:杨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