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次轮转都是对勇气的歌颂,每一声发动机的轰鸣都是对挑战的呼唤。今年4月19日,F1中国站比赛阔别5年后将在上赛场再次启幕,从2004年揭开中国站序幕到2019年举办F1史上第一千站比赛,这条“上”字形赛道见证着F1赛事与万千车迷以及嘉定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今年是F1进入中国20周年,即日起,嘉融媒推出“请回答2004”系列报道,聚焦与F1相关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讲述,重回那些年风驰电掣的比赛现场,感受速度与激情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

人物档案

陈迪,国家一级摄影师(高级技师)、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体育摄影分会会长、上海久事体育赛事公司官方摄影师、影像主管。擅长竞技体育及大型赛事摄影,举办过12次个人影展,代表作《奔牛出栅》等作品,被中华艺术宫永久收藏。

2007-2024年间,陈迪先后参与了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WEC世界汽车耐力锦标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多项全球顶级赛事的组织策划、市场推广及赛事图片拍摄、图片管理工作,建立了各项赛事的官方图片中心,17年间,参与拍摄报道了百余场大型赛事。

第一次快门按下去

照片里是一条空赛道

“2004年第一次有F1中国站比赛,当时的照片基本都是国外专业体育摄影师来拍摄的,因为很多中国摄影师还没接触过这种高速比赛摄影。”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新闻中心,陈迪望着窗外的赛场回忆道。

不同于其他的体育比赛,F1官方对于摄影师的资质有着严格的限制,为了能够留下F1在中国的精彩瞬间,不少中国摄影师也开始跃跃欲试。2009年,随着体育赛事摄影经验的不断积累,陈迪成为了F1中国站比赛的一名摄影师,走进赛场,用相机记录风驰电掣的瞬间。

然而第一次拍摄就给陈迪泼了一盆冷水。“我看着赛车驶过来,信心满满地把快门按下去,结果一看,照片里是一条空赛道,车已经过去了。”回忆起当年初出茅庐的场景,陈迪满是感慨,“只能一步步摸索,有时候看国外摄影师在拍摄,我就在后面认真看,看他怎么调相机、用什么镜头、做什么动作,看看那个位置上下左右都有什么,等他走了,我赶紧跑到他的位置,去模仿尝试。”

自2004年F1引入中国后,中国汽车产业也蓬勃发展,上海赛车场成为越来越多汽车赛事的选择:世界摩托车锦标赛、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此外,各大汽车品牌也陆续将新车首发试驾活动放在了上海赛车场,这给陈迪带来了练习拍摄的绝好机会,经验就这样一次次积累起来,“比如我知道这个地方很出片,但是由于来晚了或光影已经过了,我就拿小本子记下来,下次再来。”

陈迪/摄

陈迪告诉记者,如今他已经对上海赛车场的地图熟记于心,“那几年就是不断去拍,在拍摄中积累经验,熟悉构图、参数、赛道,几年间累计拍摄了100多场比赛活动,用两只脚把上赛场的各个角落走了几百遍。”

二十年

还有新的拍摄角度可以挖掘

“当年因为不懂,所以特别敢拍。”回忆起拍摄F1比赛中的趣事,陈迪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名为《奔牛出栅》的作品。

作品《奔牛出栅》

在2011年F1中国站的一场比赛中,红牛车队的赛车进入维修区检修,陈迪在一旁看到后,立即跑到检修区,想要拍一张车辆驶出维修区的照片,不过就在他按下快门那一刻,车队技师立马冲了过来。

“他拎着我就往旁边拖,和我说这里离车太近了,不能站摄影师。”陈迪告诉记者,虽然场面比较狼狈,不过庆幸的是照片还是记录了下来,这可能也是目前为止这个角度拍摄离车最近的一张照片。因为所表现的冲击力非常强,这张照片被中华艺术宫永久收藏。“之后想想还挺有意思的,如果放在现在我肯定不敢了,因为知道危险了。”陈迪说。

陈迪/摄

2012年F1中国站比赛可以说是“神仙打架”:舒马赫、阿隆索、Kimi、巴顿、汉密尔顿、维特尔6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精彩刺激程度在F1比赛历史上绝无仅有。比赛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对6人做了一次专访,中间有个插曲,因为陈迪的一张照片被车迷们津津乐道。

“当时我的办公室在演播室下面,听说专访结束了就立即冲上来,想抓拍几张6位冠军在一起的瞬间。”陈迪告诉记者,由于访谈过程中禁止拍照,所以他只能等结束后随机应变,就在大家准备乘电梯下去时,电梯超重报警了,“他们6个人一个个往里走,加上里面的工作人员,电梯提示超重了,6位世界冠军,谁下去?”

陈迪/摄

陈迪回忆,就在这时,“老大哥”舒马赫看着在门口的Kimi(绰号“胖子”),玩笑地说:“你最胖,按照重量你要出去。”随后大家就看着Kimi笑了起来,而此时陈迪按下了快门,“整个过程我都用相机拍下来了,这个事特别有意思,而且我是独家记录。”

陈迪/摄

今年F1中国站二十年,陈迪将如约出现在上赛场,继续用相机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几年重复拍摄同一赛事,可能对于能拍到什么早已没有什么期待,而对于陈迪来说,每场比赛都是全新的记录。

“二十年了,虽然这些拍摄点位我都记得滚瓜烂熟,但是我觉得动动脑筋,还是可以再挖掘一下,做一个记录者应该做的事。”陈迪说。(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