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6日消息(记者韩晓余)舞台上旖旎缤纷、靓丽可人,满目姹紫嫣红;舞台下青春涌动、热情似火,一派赏心乐事……6月2日—4日,由优秀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冉挑梁的“兰情冉冉”张冉昆曲艺术系列专场演出在上海兰心大戏院连演三场,场场爆满,为沪上观众带来《贩马记》《牡丹亭》《玉簪记》三部昆曲传统经典剧目,给初夏申城戏曲舞台增添一抹亮色。

《牡丹亭》(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昆曲传字辈艺术大师朱传茗的再传弟子,师承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的张洵澎的张冉,气质古典端庄,扮相妩媚清丽,嗓音清脆响亮,莺声呖呖,婉转动听,特别在小腔处则细腻讲究,善于以腔传情。

连续三场的专场演出中,张冉以其扎实、精准、细腻、传神的演绎,全方位展示了昆曲闺门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她作为新生代昆曲旦角演员的艺术风采。

昆曲闺门旦即“青春旦”,多演绎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基本都是闺阁千金小姐的身份,不仅知书达理,更有着纯洁美丽高贵的气质。三场专场演出,张冉塑造的李桂枝(《贩马记》)、杜丽娘(《牡丹亭》)和陈妙常(《玉簪记》)都是昆曲舞台上极具代表性的闺门旦角色。尽管这三个人物都是闺门旦,角色定位相近,但人物年龄、个性、身份、心情却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演员在唱、念、表演上,特别注重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唱念表演技巧的结合,做到风雅中不失风骨,风韵中独具风姿。

昆曲大师蔡正仁、张洵澎登台与张冉一起向观众谢幕(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贩马记》是张冉受恩师张洵澎亲授,几度沉潜打磨的心爱之作。该剧系张洵澎传承自传字辈老师,又曾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过京昆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言慧珠、张君秋等大师与俞振飞先生珠联璧合的精彩演绎,在理解诠释上别有一功。在她的悉心指点下,张冉在这出戏演绎中不仅传承扎实,举手投足、唱念之间皆极为讲究,特别是一些表演细节的处理与表现,运用眼神、语气与小动作的结合,演绎出为父鸣冤的李桂枝丰富、细腻的内心,与此同时又牢牢把握人物的身份与年龄感,运用闺门旦艺术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现了一对“少年夫妻”的恩爱与默契,令人难忘。

在经典剧目《牡丹亭》中,张冉不仅注重昆曲艺术的“无歌不舞”的艺术技巧展现,更致力于强调一切身段动作要为塑造人物服务,尤可看见她所追求的“表演之绝、唱念之糯、身段之美”的独特艺术个性。无论是传统经典《游园惊梦》,还是隔代传承的、姚传芗大师守正创新的代表之作《寻梦》《幽会》,张冉都得以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追求大气中不失细腻,柔美中不失骨感的艺术风格,大胆地将现代审美赋予传统角色中,使其表演热情大方、独具特色,演绎出了一个青春洋溢、至情至性、可爱感人的杜丽娘,也为数百年来汤显祖《牡丹亭》艺术长廊,增添了新的色彩。

《玉簪记》中,张冉扮演的陈妙常则坚持以“情”为表达的核心,四折戏精炼、精彩、精致,始终突出潘必正与陈妙常可贵的爱情,以感情线来贯穿全剧,使之更纯洁、美好,在生旦戏的表演上,也更见功夫,更为细腻、真挚,变成了一出有着浓浓人情味的古典爱情剧。老师张洵澎在教学之初就十分强调,《秋江》作为离别之戏,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两支曲子《小桃红》与《五般宜》,无论唱腔还是表演,舞台上的情感表达一定要有层次。在演唱主曲《小桃红》时,张冉与胡维露改变了传统程式坐唱的表演形式,改成一组精彩的载歌载舞,水袖翻飞的身段与调度,让这出折子戏更细腻、丰富、好看。

正因为有着扎实且规范的传统演唱、身段、表演基础,才有可能在舞台表现上,根据情节、人物与感情,做更为丰富、细腻地处理。张冉的闺门旦艺术,很好地体现了梅兰芳大师提出的“移步不换形”的艺术原理,通过《牡丹亭》《玉簪记》《贩马记》三出极为吃功夫的大戏,观众也看到了张冉演绎的不同闺阁千金所展现的万种风情,也将张洵澎老师昆曲闺门旦艺术“青春可人,风骨迷人,美丽动人”的艺术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昆曲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我则是她最年轻一代的传承者。我对自己说,走上昆曲道路,就不仅是选择了梦想和职业,更是选择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我也一直努力为昆曲传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特别是成立了工作室以来,我也一直在尝试着用多种方式向青年群众传播昆曲,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这是我一直以来不遗余力、迫切想做的事。”张冉说。

编辑:郭振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直击2023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