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顾惠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嘉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过程中,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规模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尤为重要。

今年,结合大兴调查研究,我以“嘉定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为调研课题,先后与区融媒体中心、区人社局、区文化旅游局及下属8家单位、12个街镇文体中心、南翔镇融媒体服务站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业务骨干、青年人才代表等开展深入座谈交流,既详细了解了全区文化人才队伍基本情况,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瓶颈,触发了我对下一步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在“引才”上寻求破题思路

近年来,随着文化人才的不断补充,年轻化、高学历的文化人才有所增加,但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新闻、文艺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仍然不足,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文化人才涵盖的专业门类尚不齐全,群众文化、文艺创作、新闻采编等专业人才相对紧缺。文化人才在分布上也不均衡,区级层面在文化人才配备上相对较多较强,而街镇文体中心、融媒体站等,专业力量非常薄弱,以12个街镇文体中心为例,仅有两个地区配备各1名专业人才,其他10个街镇均尚未配备。

在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目前文化人才招录主要依托全区事业单位招聘统一进行,由于文化专业人才的特殊性,通过统一招录未必能招到符合岗位专业要求的人,即使是招录到的人也未必是适合岗位的人才,存在“对口的人招不到、招到的人不对口”的情况。

对此,我感觉到,要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方式。事实上,我区在2016年已经出台《嘉定区事业单位文化、体育部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文化事业单位部分专业岗位可以采取“单招单录”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这种招录方式更能突出对文化人才专业能力的测试和考察。此外,还可以考虑借助区优秀大学毕业生储备计划,面向相关艺术院校,定向招录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文化人才。

要在“育才”上做好系统规划

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育才,全面培养人才。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单位受资源、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缺乏系统的人才培训规划,因此即使开展了培训,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许多培训项目过于泛泛,组织参加的人员面广量大,培训方式主要是“以会代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尤其是基层单位文化人才流动较快,文化人才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边建边调整的状态,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但却缺少对应的培训机会,难以使现有人员通过培训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为了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培养,今年以来,区委宣传部在深入调研、系统谋划的基础上,在全区宣传系统组织实施“宣传嘉计划”,聚焦政治理论、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等方面,推出了“修身蓄能、明责赋能、强基提能、实践充能、合力聚能”五大课程体系。下一步,我们要以做深做响“宣传嘉计划”为抓手,在健全分工负责、分类培训、分级管理的文化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上下功夫,以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创新途径和方法,丰富手段和形式,深入推进专题培训、结对帮带、轮岗交流、上挂下派、观摩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常育常新。

要在“用才”上搭建平台载体

人才用起来才是生产力,用活了才有创新力。在有限的人才资源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也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调研中,我发现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由于受编制、聘任职数限制等体制性因素影响,一些优秀的文化人才从事着一些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自身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文化专业人才常常身兼数职,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做专业的事。要抓好体制内文化人才的作用发挥,我认为要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积极探索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做法,让有为者有位,促有位者有为。

用好人才,还要不断打破体制壁垒,广泛集聚人才而用之。体制外文化人才是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以主持人骆新、国家一级演员顾竹君等为代表的文化领军人才,均在嘉定成立了各自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带动了地方群众文化的发展。今年,我们又在区级层面新成立了“我嘉艺术团”,聚焦声乐、合唱、舞蹈等10个门类,招募生活、工作、居住在嘉定的文艺爱好者,促使一批社会文化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我嘉艺术团”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文化人才资源跨地域共享和流动。

要在“留才”上细化政策保障

“去年,镇里难得聘任一名音乐创编专业人才,迫于落户、待遇等综合问题,在我们这里工作了半年就走了。”这是在与各街镇文体中心负责人座谈交流时,有同志不无失落地说的一个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调研中很多单位反映,除工作繁重外,文化人才发展还面临着晋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等问题,导致好不容易招来的人却留不住。盘点近几年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除了在“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外,还注重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做文章。这使我认识到,在吸引文化人才的同时,如何留下文化人才,激发文化人才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工作中,我区已经出台了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嘉定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为统领的“1+9”人才政策体系,为细化文化人才政策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已出台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健康医疗、家属关爱、文体休闲等政策落实的全链条服务机制,系统打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舒心宜居的生活环境,不断增强文化人才对嘉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去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八大领域重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部署。我将通过此次大兴调查研究,在吸引、培育、用好、留住优秀文化人才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在对标对表文件要求、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上下力气研究,汇聚全系统之力,借助社会各界之力,搭建嘉定区文化人才工作框架,推动构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文化人才工作格局。(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