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照妖镜

联系:shenshumanliao2

全文5891字,感谢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84年起,用了15年时间,河南作家二月河写出了总计500多万字的三部大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誉为"落霞三部曲"。

特别是改编成电视剧后,走进了千家万户。二月河因歌颂满清三代帝王而成名。

打开"落霞三部曲",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月河的笔下:

康熙是"内圣外王"、勇于自省、正大光明、机智勇敢、关爱臣民的英明皇帝,雍正当上皇帝后只吃"四菜一汤",乾隆是一个"宽厚仁爱"的慈祥老人。

在二月河的笔下,"康乾盛世"里残暴的苛政成了"新政";血腥的宫廷内斗演化成了"正义"与"非正义"的道统斗争;靠屠刀和"密札"驾驭臣民的君主成了创建盛世的千古一帝。

所以,二月河小说中在每次写到社会的时弊、吏治的腐败和人民生活困苦时,总是很具体地把这些弊端,归咎于官员的个人贪腐或者说某一个地方的政策失误。

也就是说,上面是好的,只是下面执行坏了,他把满清政治的黑暗、社会的腐败都说成了个别官员的行为,与皇权机器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我们在二月河作品中看到的,是他对于满清帝王发自肺腑的崇拜、赞叹、敬仰和惋惜,是对康乾盛世的由衷赞美和缅怀。

所以搞得很多人把二月河的三部曲当正史来看,所以,今天我也来聊聊真正的康乾雍三代帝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聊康熙皇帝:

《康熙王朝》中,康熙除鳌拜,平三藩、平葛尔丹、收台湾、抗击沙俄。

首先鳌拜并不是一家独大,四大首辅大臣还有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随便一个都比鳌拜牛逼,所以杀鳌拜没有那么惊心动魄。

第二,平三藩,那是因为吴三桂在巅峰期莫名其妙的挂了,之后才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准格尔的叛乱一直到道光年间才彻底收复。

第四,收台湾,因为郑经非常不巧的挂了,他的嫡长子和 幼子派系发生了争斗。

第五,和沙俄的战争....几万人面对几百人,还没打赢,最后签了个《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是最早的丧权辱国条约,有兴趣的自己去了解。

当然,运气也是一种能力,但这个能力被称为“千古一帝”,就有点离谱了。

要知道,这个称呼连功劳比他大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都没享受过。另外,在他的一生中,每一次的“功劳”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浩劫。

第一个:平三藩屠杀平民

康熙在荡平三藩之后,《清史稿》记载:“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这个时期四川人口的损失,平民的死亡非常的严重,那么是谁干的呢?当然是清军的报复。

其实不仅是四川,其它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新说:“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i,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

意思就是说,自从叛乱之后,康熙震怒,派兵围剿,不管是玉还是石头全部砸烂,成年男子全部杀掉、妇女儿童全部充当战俘,以至于白骨千里。

一个皇帝手下的军队,大肆屠杀自己的国民,那么这样的皇帝被称为仁爱,就很不妥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收台湾时迁海残民十余年

平了三藩之后,康熙着手开始收复台湾。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说在人口迁徙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为了防止老百姓不肯搬迁和郑氏上岸掠夺资源,康熙下令“全部焚烧”。史记:“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此外,他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就是说,他把一切肉眼能见到的,全部砸了、烧了,包括花花草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暴行之三:文字狱屠戮学者

再来说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非常恶劣。

比如浙江吴兴人庄廷鑨购得前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广集名士编辑增补,修订《明书》,由其子庄允诚刊行。

后该书被指犯忌,因为书中斥前明降清者为叛逆,还沿用了南明永历年号,而这时候庄廷鑨已经挂了,但依然被倔墓、开棺、焚骨;他儿子庄允诚被捕,死于狱中;

事情还没完,凡为该书作序、校对、刊刻、售卖、藏阅者,先后有七十余人被杀,数百人被发配。

康熙时另一件著名的文字狱是"《南山集》案"。

文士戴名世编纂《南山集》时查阅资料,看到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等书,于是,引用书中观点到自己的《南山集》中。

结果这哥们抄就抄了,居然把弘光帝年号也抄了进去,那就出事了。

之后,戴名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方、戴两家十六岁以上男丁均被杀,女眷为官奴婢,同族被发配充军。

这个在金庸的《鹿鼎记》中有过描述,就是庄家三少奶奶那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再说说康熙的庸君思想:

在《 皇朝经世文统编》 里有这么一段:

火器之害烈矣,历代之不过发以机石,然至元人之襄阳则已前无坚城。若夫近代之火器,则始于交趾而弥甚于西洋。西洋之器,其大者能推数仞之城,能击数十里之远,当之者无不糜烂。自有其器,而守者不可为守,战者不可为战矣。自兹以往器之多将弥甚火之毒将弥烈生灵几何堪此涂炭,尝欲思一断绝之法而不得。因念国家既有此器将凭以为长城,欲尽去之不可得矣,宜制为厉禁。凡火器药物之官皆如天文官世袭,此外不许私习。设火器营于京师,京师而外不得用火器。诸边镇当用者皆自京师给遣,或四方有寇盗者亦然,事平仍归京师。庶四方不习其法不至流毒无已”

——《 皇朝经世文统编》

意思就是说,自从有了火器之后,再牛逼的襄阳城也抗不过蒙古人一顿火炮齐射,自从有了火器,守城、攻城已经没多大区别,一炮下来全部稀烂。所以这么危险的东西还是放在我身边比较好,不允许随便拿出去使用,如果非要用,你和我申请,但是用完后你马上给我还回来。另外,这个东西太危险,建议大家不要继续研发,还是舞刀弄剑安全。

从康熙十三年到二十八年,制造火炮五百多门,这中间还改进了连珠火铳,据说可以连发二十八颗。当然, 这肯定是扯淡了,这简直就是机关枪了。

对葛尔丹的战役中,康熙就使用了开花弹,当时还对那个大炮封了个《威远将军》。康熙皇帝还把蒙古、西藏的王公贵族叫过来,让他们看火器表演,火器巨大的威力让这些贵族们吓得爬在地上。

康熙皇帝看到火器这么厉害,不光震慑蒙古人,也让他暗暗害怕,因为八旗军队最擅长的骑射,一旦让汉人掌握了火器,那八旗军队优势何在。

从此,他锁死了火器的使用范围,民间不得研制,也就造成这种技术不能加以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其实是一位优秀的守成之君,为了巩固祖宗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朝乾夕惕,事必躬亲,被后世视为“工作狂”。

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说实话这毫不为过。历史学家孟森先生就说他:“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此外,清代的很多制度都是创自雍正时期,比如秘密立储、密折奏事、军机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等。并且在短短的13年皇帝生涯中,填补老爸康熙的国库亏损,还留给儿子乾隆一个富裕的国库。

所以在这点上,他是不错的传统的帝王。

虽然他不错,但毛病也是一大堆。

首先,雍正重农主义非常厉害:

他对于个人权力的不厌追求,对同胞骨肉的刻薄寡恩,打击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他的严酷手段,文字狱的频繁与残酷,在历史上也是很著名的。

但是,他最过分重农抑商,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意思就是说,大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好好种地了就不会闹事了,天下就安稳了。

所以,为了这种安稳,他还下令海禁。

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

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

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清朝即使是杰出的雍正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清朝的帝王,文字狱肯定必不可少。

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当然,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

吕留良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在当时已去世了40年。

他的后辈们,比如曾静、张熙读了他的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和他讲:“你姓岳、岳飞也姓岳,你必须要笑引匈奴血!”要他反清复明。

岳钟琪如果脑子不正常呢就参与了,谁让人家脑子是正常的....我姓岳我就要“笑引匈奴血”,那如果我姓赵,是不是还要光复大宋?

所以直接报告给了朝廷。

结果就是,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一口气牵连了上千万人。

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同时又将唯唯诺诺已经去世40多年的汤斌入祀“贤良祠”,树立为正面典型令汉人效仿。

总体来说,雍正算的上一个清朝有为的皇帝,但是就文明发展来看,雍正让中国重新回到了奴隶制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乾隆皇帝

实话说,乾隆没有雍正留给他庞大的国库,可能会成为亡国之君,这个人是天生的富二代,换谁去坐他的位置,都可能比他坐的好。

当年西方海外扩张和商品倾销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这就意味着小农经济下的清政府越来越不适应同英国人之间的贸易,于是索性就严格限制。

从此之后,清政府除了出口茶叶外,断了一切和西方的联系。

然而讽刺的是,茶叶贸易却成为了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也就是说就算是清政府开放贸易,其实对于清政府财政也不会有损失。然而乾隆的认知里,天朝上国同蛮夷打交道,实在是有损国威。

当英国使者团前来访问时,乾隆因为他们不下跪而觉得厌恶,并且当洋人展示最新的工业革命成果时,乾隆认为是奇技淫巧。尤其是对于火器,乾隆认为火器会撼动八旗的骑射,所以不能纵容火器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学习了固步自封的精神,那么代价就是被人再拎出来狠狠打,打完之后还要你要拖着遍体鳞伤去追赶他。

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自1751年起,先后六次南巡江南,而比起祖父康熙帝的行程来,他的这几场盛大旅行,准备就更加细致。

每次都是启程前一年,就早早派亲王负责打前站,这可不是简单考察一下路线,而是提前一顿大兴土木,沿途各色道路桥梁全修遍,单供应乾隆帝起居的行宫,前后就提前修了三十多座。

甚至为了修路盖宫殿,良田土地都一路占一片,闹得沿途农民流离失所。

还没开动行程,就是各种民不聊生。

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途经之处,都是这样的烧钱折腾,且折腾掉的每一分钱,全是地方官员百姓的“孝敬”,也就是白吃白拿,跟拉动地方经济毫无关系,走一路吃一路,吃到所过之处穷困潦倒。

套清朝官员们奏折里的悲愤大骂说:所过之处,怨声载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乾隆皇帝知道不?他当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