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新婚3天的战士,奔赴老山战场壮烈牺牲。谁知,他的妻子竟改嫁给他的亲哥哥。可30年后,这个女人却在祭拜 亡夫时,号啕大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木。对于许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的夫妻来说,这句话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于走上战场的军人更是如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王长献与妻子谢玉花生死之恋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长献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家里经常吃了这顿没有下一顿,典型的“穷的揭不开锅了”。

雪上加霜的是,王长献的大哥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腿部严重受伤,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家里为给他看病欠下了一笔外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刚刚十八岁的王长献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决时去当了兵,一是可以给家里省下一个人吃饭的钱,二是部队里发了津贴他攒起来还能寄给父母贴补家用。

王长献的父母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多么多么懂事,在部队干的出类拔萃,还当了副班长,胸前戴过大红花。一传十十传百,王长献很快成为了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明星式”人物。

人怕出名猪怕壮。就在王长献1984年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媒人踏破了他家的门槛。毕竟王长献也已经二十多岁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更何况是个帅气的解放军。

面对父母及乡亲们的好意,王长献反复解释自己工作特别忙,很快还要上前线,还不是论及儿女情长的时候。

最后父母略微做出妥协,告诉王长献只见一个,如果能相互看中就先处朋友,如果没有相互看重,这次休假的时间就再也不介绍了。王长献只能恭敬不如从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的机缘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王长献唯一见的一个姑娘叫做 谢玉花,两个人一见钟情,有说不完的话,感情进展得异常顺利。很快两人成了家,正式成为了夫妻。

谢玉花知书达理,她不在乎丈夫家里穷,她看上的是王长献这个人,正直有担当,将来必成大器。夫妻二人举目齐眉,相敬如宾,让村里村外的人都非常羡慕。

不过好景不长,三天后王长献收到了部队发来的紧急电报,要求他立即归队。

他心里隐约感觉到要奔赴越南前线了,但因为有保密纪律,他即使对于新婚妻子谢玉花也没有详细说去干什么,只说部队训练任务重,他作为副班长要赶紧归队了。

谢玉花虽然有一万个不舍得,但还是流着泪给王长献收拾好了行囊。

从此以后,谢玉花把对丈夫的思念投入到精心照顾公婆和王长献的大哥上来。邻居们都说老王家真是命好,娶了这么一个好媳妇儿。

谢玉花白天忙的几乎脚不离地,没有功夫想一些事情,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因为谈恋爱的时候,王长献给过她部队的地址,她隔上十天半个月就给他写信,可是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问,这里是王长献家吗?”一天,一个身穿军装的人来到了家里。

原来,来者是王长献的战友,就在全家忙上忙下准备好好做好招待时,来者却忍不住泪流满面,全家人定在了原处,气氛异常凝重。

“长献,他,他 牺牲在越南前线了。他被评为了烈士……”

谢玉花顿觉天旋地转,可是她不能倒下,她要照顾昏死过去的公婆……

在经历了两天两夜滴水未进之后,谢玉花终于想通了,她要振作起来,要替心爱的长献照顾全家,以女子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

经历 丧子之痛的公婆大病一场,谢玉花全程在床前照顾,端屎端尿毫无怨言。公婆异常感动,明事理的她劝儿媳趁着年轻赶紧改嫁。

谁知谢玉花却一下子跪到了地上, 泣不成声地说道:“妈,我不离开咱们家,如果非让我改嫁,我就嫁给大哥!”

“这怎么能行,这不是害你一辈子吗?”公婆着急地说道。

“妈,我主意已定,这样我能更加名正言顺地照顾您,照顾整个家。”谢玉花的坚持终于让公婆点了点头。

谢玉花嫁给了王长献的大哥之后,更是没日没夜地投入到繁琐的家务之中,完全成为了全家的顶梁柱。

不过在内心深处,谢玉花一直没有忘记王长献,相反,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王长献。

30年后的一天,当部队领导来她家慰问的时候,谢玉花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多年来未了的一个心愿,即到王长献墓碑前进行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领导立即进行安排,一周后谢玉花来到广西某烈士陵园,一个战士将她带到了王长献的墓碑前。

谢玉花多年压抑在心中的感情再也止不住了,她趴在坟前嚎啕大哭,她要向心中所爱的白马王子述说这些年经历的一切,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谢玉花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的背后,也有众多军嫂默默无闻的付出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