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 中新网首页
  • 安徽|
  • 北京|
  • 重庆|
  • 福建|
  • 甘肃|
  • 贵州|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河北|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黑龙江|
  • 江苏|
  • 江西|
  • 吉林|
  • 辽宁|
  • 内蒙古|
  • 宁夏|
  • 青海|
  • 山东|
  • 山西|
  • 陕西|
  • 上海|
  • 四川|
  • 香港|
  • 新疆|
  • 兵团|
  • 云南|
  • 浙江

从四川喜德到浙江海曙的劳务协作人员:技术在手吃穿不愁

2021-09-01 21:01:57  
海曙区一企业生产车间。崔宁 摄海曙区一企业生产车间。崔宁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日电(林波 崔宁 孙勇)“技术在手,吃穿不愁,在海曙挺好!”9月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家民营企业的生产车间内,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的“90后”务工人员莫色尼作正在操作练习继电器自动绕线机。

  以劳务协作缓解企业用工需求,是海曙区与喜德县两地携手实现共同富裕的抓手之一。

  自2021年8月以来,包括莫色尼作在内的98名凉山喜德籍务工人员来到宁波市海曙区,在海曙区人社局安排下,根据企业实际用工需求,进入当地制造企业从事一线操作工作。

  仅10多天时间,经过一对一、手把手的专项培训,莫色尼作基本掌握这一继电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头道工序。

  “每次出去打工基本靠老乡介绍,工作生活环境不好又十分辛苦,且收入待遇不高,到了成家的年纪,没一份稳定的工作总归不能心安。”莫色尼作表示,他以前也有打工的经历,但因为学历不够、缺乏一技之长,一直没找到好差事。

莫色尼作学习生产技术。崔宁 摄莫色尼作学习生产技术。崔宁 摄

  而在1个月前,莫色尼作所在村的村干部上门介绍,说有机会到浙江宁波海曙的现代化工厂里工作,不仅工作生活环境好,还能学到一门技术,这一消息令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当即报名参加。

  抵达海曙后,莫色尼作和同乡们来到一家继电器生产的民营企业,开始接受技术培训。

  “公司安排了专业师傅,一对一教我自动绕线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重点。”莫色尼作直言,由于此前没有在工厂上班的经验,一开始觉得有些难度,但学了几天后发现其实还容易“上手”,“学技术的感觉很好,现在每天8时不到,我就赶到车间开始学习技术,希望尽快学有所成。”

  与此同时,海曙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这也更加坚定了包括莫色尼作在内的务工人员好好学习技术的决心。

  据了解,在生活方面,海曙企业为务工人员统一准备了空调、水电、洗漱用品俱全的集体宿舍,饮食方面也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员工的需要,由此免去外来务工人员异地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接下来,海曙企业还将安排莫色尼作等人学习插簧片、铆银点及自动装配线等继电器装配技术,培养熟知继电器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专业技能人才。(完)

[编辑:张丹] 来源:中新网浙江

闻排行

  • 9月2日早报 一句话看世界
  • 浙江湖州渔业物联网用户超4000户 在线监管鱼塘10万余亩
  • 浙江南浔吹响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冲锋号”
  • 浙江加强26县开发区与省属国企联动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 9月1日晚报 一句话看世界
  • 浙江温州水心小学:“奶盒回收”畅享减量低碳轻生活
  • 浙江“80后”退役军人创业“小目标”:食品安全无小事
  • 浙江宁波西店侨联“助学筑梦” 资助4名四川学子圆梦校园
  • 丽水学史力行“服务指数”赢得美好社会“幸福指数”
  • 9月1日一句话看世界:新闻早知道

频新闻

  • 浙江丽水:红绿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 “老兵再见” 武警绍兴支队举行哨位交接仪式

  • 军旅故事:一种“奉献”的传承

  • “航”行浙里·两岸共拍秀温州站活动掠影

彩专题

  • 探醉美鉴湖 寻时尚酷玩
  • 伊利 亚足联 全面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 精彩长三角 别样是安吉
  • 从“重要窗口” 看“百年风华正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