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教育

苏州29项成果入选!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

时间: 2023-07-29 08:22:12 稿件来源:苏州教育

  日前,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基础教育中,苏州有1项成果获一等奖,6项成果获二等奖。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共57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498项。苏州获得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时代性价值指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

  成果完成团队:唐琴、石晓健、葛家梅、季芳、王光宇、黄雯婷

  价值教育是实现中学历史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唐琴及其团队成员针对当下历史教育中“价值缺场”等问题,立足大历史观,发掘历史本身的教育价值,从价值体系、课程内容、价值转化和价值评价上全面重构历史价值教育与知识教学关系。

  在十七年的探赜寻绎中,唐琴团队始终聚焦“立德树人”的学科落地,探索学科育人方式转型,以“时代性价值”为视点,融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于历史叙事和评判中,构建了“一核心、三思维、四内涵、‘20+'立意”的“时代性价值”价值教育体系;凝练了“133”学习设计范式,并提炼了历史课程四类价值和教学对策,形成以“价值判断”为主线、以“价值共生”为旨归的教与学协同策略;开展了基于学科融合视域、生活实践场域的“做历史”学科实践。 

  “时代性价值”的教学构建与实践,实现了真实问题到理论模型的进越,从教学思想到学科实践的跨越,从路径创新到成果凝练的超越,形成了“立德树人”历史学科落地的学科范式。成果惠及百余所多所学校,辐射18省,衍生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实验项目和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多项,出版《问史•立意——高中历史新教材学习设计(上、下)》《问史•贯通——指向学习进阶的初高中微衔接》《问史•建构——历史教育价值的教学转化》《问史•探究——高中生“做历史”创新作业(上)(下)》等10部实践成果,在《上海教育科研》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研发5套教学指南、200多套配套案例,形成106个课堂活动、65个探究活动方案,283名学生探究作业出版。

  研究成果在教育部“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全员研修课程研发”和人教社“普通高中深度学习教改推进项目”中推广;得到了首师大、华师大、陕师大、南师大、扬大等多所高校专家高度认同和学界推广,多次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报道。

  【二等奖】全面质量观引领的小初衔接市域实践

  成果完成团队:丁杰、惠兰、孙朝仁、徐蕾、王颖、钱建江

  “小初衔接”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影响义务教育乃至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学段之间的衔接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项目组立足义务教育一体化视角,坚持以全面质量观为引领,聚焦小初衔接不畅问题,从心理调适、课程教学、教师研训和评价改革等方面,历经12年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贯通·融合·协同”衔接理念,形成小初衔接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了小学“升学六个一”和初中“入学周月季”衔接操作模型,研发系列“口袋”工具,形成《小初衔接:拾“笈”而上》6大任务群及活动导单;从心理调适、课程教学、教师研训和评价改革等维度,建设《心之启航》《学之探航》《教之引航》3大系列“桥梁”课程。

  本成果契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注重学段衔接”要求,对幼小及初高衔接具有借鉴和参照价值。成果先后获得市、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纳入市政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总体方案》中的《教育医疗高地工作方案》。《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等奖】多向“走学”:赋能智障儿童走向幸福人生的实践探索

  成果完成团队:陈玉红、王燕、李健、陆向萍、顾怡、蒋萌

  针对传统育人模式无法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幸福生活的发展需求,太仓特殊教育学校陈玉红及其团队历经11年不懈探索,建构了多向“走学”育人模式。

  确立了培智教育的理念、目标。以“赋能智障儿童走向幸福人生”为引领,让其接受适合教育,获得最优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生活。

  创建了融入社会的育人路径。以“循序渐进、融入社会”为导向,创建了走班、走校、走岗三种走学方式,班际、校际、产教融合,智障儿童从自理生活到适应社会,最终回归主流。

  架构了“赋能儿童”的课程体系。以“适合+融合”为目标,建构了“社会+生活”相融合的奠基课程、“共性+特需”相融合的融通课程,“实用+创造”相融合的素养课程;以个别化为策略,探索了医教结合、体验教学、双元教学三种教学特色;以直观激励为原则,研制了七色评价体系。

  形成了多元协同的管理机制。以规范性为指导,研制了校内走班“七制度”、普特走校“四个三”机制、校企走岗“五保障两协同”机制。

  11年守正创新,学生幸福成长,100%就业,教师长足发展,学校声誉提升。出版专著2本,组建了全国首个走班教学联盟,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在全国特教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等奖】3.3.3 科学教育新模式——科学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探索二十年

  成果完成团队:朱永新、郝京华、王伟群、杨帆、仇丽君、许新海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团队直面我国科学教育途径局限、教育内容偏重知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以综合育人理念为指导,经二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了“3.3.3 科学教育模式”,以形成科学教育合力。包括:探讨不同场域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即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资源的整合;探讨多元工程技术教育课程的编写方式,嵌入式科学课程、项目式科技课程、非项目式科技课程;探讨科学探究实践的主要方法策略,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

  

  为了实践和推广“3.3.3 科学教育模式”,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组建了新科学教育研究所。在朱永新教授的领导下,团队成员郝京华、王伟群、杨帆、仇丽君、许星海等通力合作,开发了《小小工程师》《传统文化中的STEAM》等系列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建设了能提供基于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整合开发的各类科技类课程的网络资源平台,研发了科学各学科的阅读书目和项目式学习阅读书目。并由团队专家带领一线教师实践完善各类课程,探索“合作、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带动该模式不断向前推进,并在公益基金资助下向全国20个省市的50多所贫困学校定点推广,带动区域科学教育发展,取得广泛赞誉。

  【二等奖】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成果完成团队:夏静、俞霞芳、徐春燕、陈浩、孔雪琴、张晓婷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聚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知识轻情感、重讲授轻体验的问题,开展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探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完整成长。主要成果为:

  建构了体验教学学习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学习规律,创生体验教学学习模式,以“情境浸润”为基础,以“亲历参与”为主线,以“明确任务、具身感知、内化领悟、检验应用”为基本流程。

  研发了与知识呈现方式匹配的实践策略。对应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本书阅读六大知识类型,分类研发契合特质、学做一体的体验方式,形成了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应的实践策略。

  探索了体验与建构相互作用及转化的基本路径。研构了“体验引向建构—建构回归体验”,体验与建构相互作用及转化的路径。揭示了语文学习中体验与建构之间不断互动、彼此转换、螺旋上升的规律。

  研制了“教-学”互动的评价体系。指向教学评一致,关注差异学习,以“体验教学课堂要素评价表”和“教学关键事件课堂观察表”为工具,从教和学两个视角进行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兼顾集体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体验教学的探索促进师生成长,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成果先后获市、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二等奖】跨界课堂:普通高中培育跨学科素养的十年探索

  成果完成团队:马宁、邵俊峰、肖敏、张玉荣、蒋少卿、陆文博

  十多年来,针对普通高中育人的诸多“边界”,常熟市中学持续开展了跨越课堂边界、课程边界、学习场域边界、育人目标边界的综合育人实践。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首次提出高中生“跨学科素养”的概念,构建了跨学科素养的内涵图谱,并以跨界课堂为跨学科素养培育的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构建了三种跨界课程。分别是:学科合融课程(大概念中心的融合再造);素养专项课程(素养中心的多学科再造);项目学习课程(项目中心的过程再造)。

  二是打造了四种跨界课堂。它们是:合融课堂(多学科统整和单学科渗透)、主题课堂(同一跨学科素养的多学科培育)、项目课堂(复杂情境下的项目化学习)、学生讲堂(问题驱动下的综合研究、同伴分享)。

  三是揭示了跨界课堂“共生、融合”的两大属性,提炼出跨界课堂在“目标、设计、评价”三个维度的基本规律和“跨科论证、问题链、任务群”三个层面的操作策略。

  四是建立了三种研评机制。即矩阵式教研机制、轮值式科研机制、互补式评价机制。通过三大机制实现了“四个打通”:打通跨学科研教通道、课程通道、教学通道、整体性学习通道。

  学校综合育人成效显著,学生跨学科素养提升,学校成为苏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学校,研究项目立项为全国“十四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与南京大学签约共建,在省内外10所学校对口辐射,《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影响广泛。

  【二等奖】教育数字化支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

  成果完成团队:葛虹、沈坚、肖年志、张久旗、杨原明、祁华忠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十年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普遍规律,探寻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育人方式创新和当代表达,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班级授课制中存在的教学标准化、学习低效化、发展片面化的问题,形成了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的新型教学解决方案。

  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需要教育数字化赋能,通过优质资源保障、监测评价引领、数据精准刻画、资源关联推送、教学方式变革等,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而全面成长。十年探索,园区建设了体系化、结构化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打造了支持多种新型教与学模式、共建共享、互动灵活的数字化平台;探索了“整体、融浸、激趣、精准、开放”等教学方式,构建了“全链式、项目式、主题式、混合式、自主式、协作式”等学习方式;创新了素养导向、五育融合的教学评价和数据刻画,创生了跟进式多循环管理新模式,形成了以学为先的“学教测评管”一体化推进的现代办学治理体系,催生了教育供给、教学方式、教育治理等变革的新样态,夯实了教育数字化新基建,重构了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该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的系统性,“学教测评管”方式的全面创新深刻改变着全区的教育生态。区域教育质量高原上筑高峰,科研成果高质集群显现。教学成果广泛辐射共享,教育数字化经验向新疆、贵州、宿迁等地常态性输送。

  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评选中,苏州基础教育喜结硕果,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也传来好消息。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57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苏州全市职业院校参与的17个项目获评,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5个,10个作为牵头单位获奖

  一等奖

  

  二等奖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1716项,苏州高校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苏州大学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4项(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各第一完成单位1项,各参与完成1项)

  一等奖

  二等奖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国际学校 更多
点击排行

哆哆女性网谢氏起名男人名字小孩起小名王安忆欲蛇名门挚爱:天价老公惹不起女人如花电视剧台风巴威或在辽宁丹东登陆王氏起名字大全大全男孩林则徐简介李大仁真实女友攻略起占卜的名字桂字取名起名大全美短起名杜姓男孩起名鼠宝宝店铺起名网站免费姓氏肖的起名门店起名测评么姓起名字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长的作文公司起名带木旺盛的字dnf偷渡给公司起个名字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徐姓起名100分的名字公司起名网大全集唐恩都乐李玟简历及个人资料简介青岛电视台直播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