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庙号和谥号,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何区别

成长新视点
2021-02-20 18:25

庙号和谥号,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何区别

文/成长新视点

在古代,庙号和谥号,都是对逝去的特殊身份的人一种专有称谓,等于是对他们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的一个评价定论。它们之间,主要在定义内涵、起源时间、适用对象和字数数量等四个方面不同。

这两个称号最大的区别在于,庙号只能皇帝身份的人使用,而谥号可以是皇帝、大臣、贵族和妃嫔等人使用。

一、定义内涵。

1.庙号。庙,是古代祭祀供奉先人的固定场所。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祭祀时,给他们特别起的名号,且都是褒义词。如高祖、太宗、仁宗等。

2.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和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蕴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二、起源时间。

1.庙号。起源于商朝,是在商朝就已经确立的一种称号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庙号不遵从谥法,独立实行。

2.谥号。起源于西周,有严格的谥法内容,大家参照执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谥法。

在汉代又恢复谥法,且特别重视,并在朝廷设立“大鸿胪”职务,专管王公大臣的谥法。自唐朝逐渐兴盛发展和日趋完善下来,到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三、适用对象。

1.庙号。庙号是皇帝专享称号,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必须是对国家有大功的开创基业、拓土开疆和治国安邦的开国君主或中兴之主才能使用,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进祖庙,尊享后代永远祭祀。

庙号,一般使用“祖”或“宗”两个字,且称呼的人身份截然不同,排列永远是先“祖”后“宗”。开国皇帝或王朝奠基人,会被称为祖,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和元世祖忽必烈。

后面的建国皇帝,有卓越才能和重大功绩的,才会被称为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义、唐玄宗李隆基。

万事有特例,历史上也有皇帝,因特殊历史功绩和时代背景,被尊称为祖的。

一是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南唐、后蜀和闽国等小国,虽然存在时间短,但开国帝王庙号,基本上都是祖。如后梁太祖朱温、后晋高祖石敬瑭、南唐烈祖李昪、北汉世祖刘崇等。

二是明朝有个例外,就是明成祖朱棣,本来庙号是明太宗。嘉靖年间,皇帝想把自己父亲兴献王牌位放进太庙,又不敢挤掉血缘关系最远的朱棣,就把明太宗升级为明成祖,与明太祖共享万世尊崇。当然,朱棣本是跟随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的重要人物,历史有重大贡献,也受得起这份殊荣。

三是大清王朝更是特例很多,他们的开国皇帝庙号有“三祖一宗”。第一个皇帝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奠定爱新觉罗统治基础;第二个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清”,不可能跟着称祖;第三个皇帝是清世祖福临(顺治帝),定鼎中原,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第四个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帝),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在位时间最长,开创了最强大国力的康乾盛世。

2.谥号。谥号的应用比较广,并不是帝王独有,王公大臣和后宫妃嫔都有资格死后得到谥号。除了这些“官谥“”,还有“私谥”,就是一些在民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死后,他们的门生、亲戚也可以给予评价,确定谥号。

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赐谥权集中到了皇帝手中,都要由皇帝确定。皇帝的谥号,由后面的皇帝确定;其他人员的谥号,由下面提出皇帝审批,或皇帝亲自赐予。

谥号,既然是评价,就会有优劣等级,它共分为上谥、平谥和下谥三个层次。

一是上谥,为表扬类,如:“文”表示“经纬天地”的才能或“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

二是中谥,为同情类,如:“愍”表示“在国遭忧”,“怀”表示“慈仁短折”。

三是下谥,为批评类,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杀戮无辜”。

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称;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等。

四、字数数量。

1.庙号。庙号均为两个字,如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

2.谥号。谥号的字数,有1、2、3、4字,也有10几和20多字的。

一是在先秦,谥号多是1字,如秦穆公、晋文公;也有2、3字的,如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

二是在汉代,谥号多为2字,如汉文帝刘恒谥为“孝文皇帝”。

三是在唐朝,谥法成为了皇帝满足虚荣心的工具和褒贬大臣的手段。从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1、2、3字谥号惯例,她追谥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称帝后,又开创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使用尊号谥美的先例。

之后,有的皇帝在位时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27年受尊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增加,也影响了谥号,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4字以上。

四是在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也被固定了下来。明代皇帝谥字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如明成祖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清代皇帝谥字为21字、23字或25字,亲王1字,大臣2字,如咸丰帝的谥号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皇帝谥号字数太多记不住,需要搞个简称,就看谥号中皇帝前面的那个重点字。如咸丰帝简称,就是“大清显皇帝”。

同时,在清代对大臣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概不授谥。得谥号的,只有曾进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的才用“文”字。

而“文”字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自己擅自商议。在清朝200多年,只有8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是“文忠”,只有约10人,如李鸿章;再下是“文襄”(如左宗棠)、“文恭”等。

五、清朝皇后与皇帝的谥号关系。

在清朝,皇后的谥号一般在17字左右,比皇帝少了很多。只有慈禧太后例外,她的谥号长达25字,与咸丰皇帝等人一样多,可见慈禧在清朝后期的影响力。慈禧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莊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同时,无论哪位皇后的谥号,都要以“孝”字起首,与对应皇帝谥号最后一字相同为尾。皇后谥号也有重点字,就是“孝”后面的第一个字,这样皇后谥号简称一般为五个字。例如慈禧,她的谥号简称为“孝钦显皇后”,这个“钦”为她谥号的重点字,“显”字则和咸丰皇帝谥号的最后一字对等。

结语。

庙号和谥号,也是对前人的一个规范敬称,属于书面语的称呼。而对皇帝使用年号的称呼,则属于一种民间称呼,方便记忆。

如乾隆皇帝: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名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简称“大清纯皇帝”。

皇帝 庙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哆哆女性网男生起名霸气米线起名字大全集金地湖城大境户型图起名学习五行字典金色卡修位面武侠神话商店起名字大全免费ie浏览器在哪里小炒店起名字女娲成长日记将军的小娘子基金570001九州天空城百度云资源云图高清下载vacations.ctrip.com古今起名大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郭德纲你字系列可以根据父母的姓起名交通设施公司起名战神医婿江辰唐楚楚全集免费阅读加油中国冠军联赛什么是三线表最早的纸币叫什么五行属金的男起名常用字库起名字大全网银专业版212事件给未来孩子起名98洪水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